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暴雨日变化曲线看,以三峰型为最多,占44.4%;副型以B型为最多,占44.4%;曲线最高峰点多出现在夜间,占77.8%,尤其多出现在下半夜,占44.4%,下午和傍晚却最少,仅各占5.6%。从各级暴雨量看,夜间多暴雨,暴雨量夜间比白天多9.0~14.4%,降水集中时段出现在下半夜,下午和傍晚却最少。夜间多暴雨与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2.
济宁暴雨的日变化特征分析李宗漯(济宁市气象局.272137)济宁暴雨多出现于夏季(6~8月),而且量大集中,有时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本文分析了几种情况下的暴雨日变化特征,得出夜间多暴雨的结论,这对暴雨预报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1济宁夜间多暴雨...  相似文献   

3.
福建龙卷风的活动特点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鹿世瑾 《气象》1996,22(7):36-39
分析福建千余年25次的龙卷风记载,得出如下几点认识:(1)福建的龙卷均在春夏两季,且几率相近;1949年以来的12次龙卷有11次出现于13-18时(占92%),另一次是上午9时(占8%)。空间分布为:沿海地区有20次,占80%,内陆5次,占20%,且有多发挥地段,(2)龙卷风多出现于低压,高温,高湿点附近,天空以积雨云占多数,地面多有强风相伴,(3)福建12次龙卷风的诱发系统为:台风(6次,均在7  相似文献   

4.
1994.6.28局地大暴雨与93.8.4致洪暴雨的对比分析苗爱梅,袁崇民(山西省气象台030006)引言1994年6月28日夜间稷山县出现局地强暴雨,7小时降水量达101mm。这次过程与93.8.4致洪暴雨过程相比,过程前期,500hPa环流、70...  相似文献   

5.
介介绍了(1)用T63数值预报产品对河南省省6-8月区域性暴雨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2)用人工智能研制的河南省6-8月分片大-暴雨短短期自动化预报系统与用T6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预测误差平方和最不上准则两种选取回归自变量的方法,建立处分片预报方程的综合判别预报。(3)在1995,1996年7-8月业务预报中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今年第11号热带气旋于8月10日在南太平洋生成后, 在沿西偏北方向移动中不断加强,很快发展为中心气压为920hPa、最大风速60m/s的强台风。8日21时30分在浙江温岭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仍有40m/s。受台风倒槽和风暴环流的影响,自18日夜间到20日夜间,我省自东向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全省平均降雨量133.6mm。其中,半岛和鲁东南有24个县(市、区)降特大暴雨,以即墨市降雨量最大,达482.5mm。这次大范围暴雨.相当于全省增加211亿方水.使我省水资源紧张状况得到了明显缓解。同时,山东…  相似文献   

7.
许永锞  陈伟  李达旋 《广东气象》1998,(2):13-14,12
1997年5月8日,清远市出现了一场罕见的暖区特大暴雨,日降水量为295-6mm。由于降水强度大、范围小,造成了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清远出现的与这场降水类似的暖区强降水(指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下同)进行天气学分析,总结出这类强降水的天气学特征,并指出日常预报的着眼点。本文所用资料以08时为准。1 降水特点  (1)强度大日降水量都在100-0mm以上,其中“5.12”日降水量640-6mm,是清远50年来最大的日降水量,“5-8”居第二位。    表1清远6次强降水出现时…  相似文献   

8.
利用1971-2012年42a榆林市12县区气象台站逐日(20一20时,下同)降水资料,对致灾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榆林平均每年出现致灾暴雨3.5次,在地域上呈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分布;致灾暴雨多出现在7—8月,占致灾暴雨总次数的73%;致灾暴雨强度最大的时段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西太平洋副高偏北偏强、东亚大槽偏东偏弱、东亚季风偏强,亚洲区极涡偏弱时,有利于榆林产生暴雨;榆林东部的黄河沿岸暴雨多,与偏南气流和偏东气流受地形阻挡作用强迫抬升,并在榆林东部形成辐合有关。  相似文献   

9.
许映龙 《气象》1995,21(11):58-61
北方地区暴雨频繁东南沿海登陆台风多-1995年8月-许映龙(中央气象台,北京100081)本月,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多暴雨过程,东北的局部地区出现了洪涝灾害;江南大部地区多高温晴热天气,降水偏少;华南大部地区多阴雨天气,降水偏多。月内共有6个热带风暴生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西“94·6”特大暴雨的诊断分析,指出1994年6月11-17日特大暴雨期间边界层对暴雨的重要作用是:(1)为暴雨区持续输送大量暖湿空气;(2)建立和维持位势不稳定层结;(3)对暴雨的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4~2016年5~10月四川盆地所有观测站资料及SWCWARMS模式、ECMWF模式同时段20时起报的24h累积降水资料,基于邻域法FSS、ETS评分指数检验了两模式对于高能暖区型暴雨及斜压锋生型暴雨预报的预报性能。主要结论为:(1)两种类型暴雨过程平均误差均是SWCWARMS模式较ECMWF模式大,且误差值为正,表明模式以湿偏差为主;(2)高能暖区型暴雨FSS评分各降水量级各空间尺度均是SWCWARMS模式高于ECMWF模式;斜压锋生型暴雨50mm以下量级降水在36km以下空间尺度ECMWF模式FSS评分高于SWCWARMS模式,54km以上空间尺度SWCWARMS模式评分较高,大暴雨量级降水各尺度下均是SWCWARMS模式评分较高;(3)高能暖区型暴雨ETS评分暴雨、大暴雨量级SWCWARMS模式评分较高,中雨、大雨ECMWF模式预报更优;斜压锋生型暴雨ETS评分,中雨、大雨及暴雨量级降水预报ECMWF优于SWCWARMS,大暴雨量级SWCWARMS模式预报更优。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暴雨的边界层动力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跃清 《大气科学》1996,20(1):73-78
本文应用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大气边界层动力特征与长江上游暴雨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边界层对暴雨天气有重要影响,成都边界层风场分量u,v<0时,对应暴雨天气,u,v>0时,无降水天气;边界层内正涡度、辐合、上升运动的出现、增强、减弱与暴雨的发生、发展、结束相联系;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北-西南走向地势相关的边界层动力激发作用是长江上游暴雨产生的一种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夏季长江上游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ECMWF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98年夏季长江上游9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暴雨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也存在由阿拉伯海北部经印度半岛北部再经青藏高原东南部进入长江上游的水汽路径;不同暴雨过程其水汽来源差别较大;长江上游的复杂地形和水汽输送形式的共同作用是决定长江上游暴雨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偏西、偏强,印度季风低压偏弱时,有利于长江上游暴雨的水汽输送;长江上游水汽输送的特征决定了其暴雨过程发生发展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2—2010年珠海市降雨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应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珠海市暴雨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影响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珠海市白天发生暴雨的次数比夜间多,但夜间暴雨的雨量比白天大;大部分暴雨都出现在汛期,汛期暴雨具有次数多、雨量大的特点;暴雨占全年总降雨的比率越来越大,近阶段容易出现旱涝急转的气象灾害。普查分析得出,影响珠海市暴雨的天气形势可分为热带气旋型、锋面低槽型、低空急流型、高空槽和切变线型、辐合带北抬型、副高边缘和东风波型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61~2008年黑龙江省暴雨、区域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极值分布特征等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黑龙江省的暴雨主要集中在7~8月,暴雨发生频率最高的是7月下旬;黑龙江省区域性暴雨较少,以局地暴雨为主,但都具有4 a左右的年际尺度周期变化;在总暴雨日数偏多的年代,区域性暴雨占的比例也偏大;暴雨集中区主要在齐齐哈尔西部、黑龙江省的中部(哈尔滨、绥化东北部、伊春南部、鹤岗西部、佳木斯西部)和佳木斯的东部3个区域。不同的年代暴雨大值区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It is important for predictions of heavy rainfall to include radar data to provide better reflection of moisture. Numerical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real cases of heavy rains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Huaihe River Basin using a PSU/NCAR mesoscale model that incorporated radar data. Processed radar data were added to the model to change the analysis of initial humidity field before 24-h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made and the results compared with a control experi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adar-data-incorporated numerical predictions could produce locations of precipitation areas and maximum rainfall that are closer to reality than the control, due to the fact that moisture and converging updraft are strengthen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levels of the troposphere in the area of heavy rains and areas nearby. The work is expected to improve numerical modeling and forecasts of heavy rains in middle and lower latitude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7.
对湖北省200次山洪灾害个例逐时雨量及15次逐时水位、流量分析表明:山洪灾害雨量分布可归纳为单峰、双峰、多峰3种类型,其中单峰型所占比例较大;天气系统特征均表现有中尺度系统活动,单峰型主要以局地性降雨过程为主,强降雨历时短,双峰型主要以系统性降水过程为主,强降雨历时较长,多峰型主要以持续性降雨过程为主,强降雨历时长;激发山洪灾害的关键因素主要是6 h以内的雨强。  相似文献   

18.
用滤波方法得到产生强风暴的中尺度天气系统。分析表明:强风暴一般发生在中尺度辐合线、辐合中心及中尺度气旋与反气旋之间,有较强的辐合上升运动,同时还讨论了强风暴与暴雨的大尺度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城乡过渡地带低空温度平流和边界层特征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兰州河谷盆地城乡过渡区边界层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温度平流和边界层特征。分析表明:(1)夜间热岛环流明显,白天则较弱;(2)夜间200m高度以下有较强的冷平流,在250~400m高度有较弱的暖平流,冷暖温度平流对测点上空边界层温度和层结变化有显著影响;(3)由声雷达确定的夜间边界层高度对应于Ri<1.0的高度,在这一高度范围内存在逆位温和强的风切变。本地区下垫面和复杂的地形导致夜间边界层高度随时间周期性地升高和降低,变化周期约3h。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区域暴雨的客观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多层聚类分析入手,利用微机对1980~1995 年河南省213 场区域暴雨过程的500 hPa 高度场进行客观分型,得出了4 类天气形势及其与暴雨落区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