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家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气象业务技术是开展农业气象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农业气象业务技术的研发一直是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核心工作。近年来,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已逐步迈向精细化、定量化,涵盖了农业气象监测评价、作物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与影响预报、农用天气预报、农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等诸多领域。随着农业气象业务技术的发展,支撑农业气象服务的客观产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既有站点产品,又有格点产品,涵盖了日、周、月、季、年等不同时间尺度。以农业气象指标、数理统计模型、作物生长模拟、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等技术为核心的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平台(CAgMSS)已成为全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的重要品牌。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精细化、精准化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作物长势评估与产量预报综合集成技术、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技术以及农业气象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技术将是未来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农业气象研究50年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在简要回顾20世纪我国农业气象学科发展历程基础上, 重点阐述了50年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农业气象各主要研究领域, 包括农业气候资源与区划、农业产量气象预测与卫星遥感估产、农业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作物生长模拟与模式以及农业气象情报信息服务等所取得的若干重大进展, 并从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出发, 探讨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未来发展中在农业气象研究领域的可能热点趋势。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研究展望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综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高温热浪、低温灾害)和农业病虫害的变化趋势与规律,从农业生产潜力变化、作物种植制度变化和作物品质变化等方面阐明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事实,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和中国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在此基础上,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农业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出了当前中国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研究需要重视的方面,为确保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农业生产安全及粮食安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频繁发生的农业气象灾害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健康发展。农业气象灾害一直是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开展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在国家科技攻关等计划的支持下,近10年来农业气象灾害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业务和预报服务,构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防御体系是农业气象灾害研究的重点。基于3S技术和地面监测相结合,构建了农业气象灾害动态监测系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全面监测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建立和完善了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开展干旱、洪涝、冷害等灾害的动态监测,逐步建立集3S于一体的高空时空分辨率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研究主要包括:数理统计预报方法进一步发展,农业气象模式与气候模式结合的初步尝试,GIS和网络等高技术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中的应用,省级农业气象灾害预测系统的研制。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影响)评估的研究,大致可以2001年为界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灾害风险分析技术方法探索研究为主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以灾害影响平度的风险化、数量化技术方法为主的研究发展阶段,构建灾害风险分析、跟踪评估、灾后评估、应变对策的技术体系;具体研究包括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和基于遥感监测信息的农业干旱评估。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研究主要是将高效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主动防御技术和开发防灾制剂的被动防御技术相结合,在防御农业干旱和低温冷害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是灾害评估和防控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气象研究工作的重点领域。该文系统回顾了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指标、监测技术和预测预警技术等方面的相关进展和成果,提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气象灾害的基础性研究仍然十分薄弱, 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对致灾因子的概括性尚不足,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的精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临近预警技术缺乏,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的新规律揭示不够。该文同时指出未来应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综合指标的研究, 强化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研究, 构建农业气象灾害实时预警技术体系, 构建农业气象灾害立体、动态监测体系, 关注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变化评估研究, 加强气象或气候预测信息在农业气象灾害预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动农业气象观测系统功能与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代农业气象业务需求,提出了可视化、实时性、远程控制的自动农业气象观测系统技术思路、设计原则,并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架构及自动化观测的实现方法。该系统具有作物生长、农田气象要素观测及环境监控功能,可实现作物发育期、株高、盖度等的自动观测,还可实现农田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实时监测。该文利用三维空间模拟技术初步确定了CCD (charge-coupled device) 传感器的技术指标;提出利用图像判别技术,结合作物生长特征及农业气象指标,实现作物发育期自动判别;利用摄影测量学技术,采用动态跟踪法实现作物株高自动化观测;提出了作物盖度的计算方法和通过研究作物盖度与密度、叶面积指数的关系,解决作物种植密度和叶面积指数自动观测的技术思路。该系统模仿人工观测原理,将图像处理和摄影测量学等技术引入农业气象自动观测中,基本上可以满足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任务的实时性、可视化和自动化需求。  相似文献   

7.
新书架     
《气象》2014,(10)
正《中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周广胜主编该书采用要素—过程结果评估的逻辑思路,从全国、主要农区及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小麦)三个层次,系统分析了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农业气象灾害变化、农业病虫害变化、农业种植制度变化和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变化,探讨了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以及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提升潜力。同时,针对当前农业气候资源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增产面临的问题,从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复种指数、品种布局和生产管理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书架     
《气象》2014,(5)
正《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制度影响研究》杨晓光,陈阜著该书以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其对作物种植制度影响为主线,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近50年来的作物熟制界限、主要农作物种植北界空间位移,以及对作物产量潜力的影响状况。全书是基于作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文献整理分析完成的,提出了农业气象资源要素与灾害评价、作物种植界限与适宜性、作物生产潜力分析等思路与方法,并针对典  相似文献   

9.
“九五”期间我国农业气象科技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馥棠  应宁等 《气象科技》2002,30(5):257-261
文章简要回顾了20世纪我国农业气象科技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九五”期间我国气象部门在农业气象科技方面所取得的若干重大进展,包括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和‘气候异常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评估模型的研究’等科研成果以及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拓展和业务能力的建设;并从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出发,探讨了农业气象科技在新世纪之初的可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1月,新疆气象科学研究所被科技部确定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更名为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作为社会公益类国家级研究所,根据国家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沙漠气象研究所围绕沙漠气象、气候变化与绿洲冰雪环境和资源与信息应用技术三大特色研究领域,开展沙漠天气气候预测技术、沙漠大气边界层及陆面过程、荒漠、绿洲、冰雪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评价、气候资源开发与信息应用技术以及沙漠及周边地区气象灾害监测、预测及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机器学习技术在现代农业气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智慧气象和精准农业结合下的现代农业气象工作意味着对包含遥感影像在内的大型农业和气象数据高时效性的分析与处理,机器学习技术是当代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主流技术,亦是现代农业气象科研和业务发展的重要工具。该文系统论述了机器学习技术的主要方法及其在现代农业气象中的主要应用方向,比较了不同方法在农业气象不同领域应用的情况,侧重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成果和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传统浅层机器学习技术中,以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应用最为广泛且效果最为理想。近年来,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机等决策树集成方法普遍取得优于核方法的精度,深度学习技术则在某些任务中取得更优于集成学习的精度。未来,有待检验机器学习技术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在更多农业气象问题上的适用性和先进性,更好地迎接现代农业气象发展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相似文献   

12.
冯明  胡幼林  马晓群  陈璇 《湖北气象》2007,26(3):266-270
使用1960年12月至2005年2月湖北省71个县(市)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根据农业气象学原理和农业气象指标,统计、整合出对该省双季早稻、双季晚稻、一季中稻、小麦这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有影响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通过计算气候倾向率,对9类13种农业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6种农业气象灾害呈增加趋势,有7种呈减少趋势;冬季冻害、小麦赤霉病和盛夏冷害等三种农业气象灾害变化较为明显;任何一种农业气象灾害的气候倾向率呈减少趋势,并不意味着这种趋势变化对粮食生产就绝对有利,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3.
Climate changes in Guangdong are studied based on temperature data of 86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Guangdong Province during 1961 – 2000, temperature data in Guangzhou during 1908 – 2002, and sea level data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uring 1958 – 2001.…  相似文献   

14.
统计学是目前农业气象工作中最有效并广泛应用的研究工具,农业气象统计比一般生物统计和气象统计有着更广泛的内容和应用更复杂的特点。统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气象试验数据处理与监测评估和农业气象预报中,其中有统计假设检验、分布函数、相关和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灰色关联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每种统计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不足。统计方法在农业气象中的运用,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今后,应结合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机理,深入理解各种统计方法的数学原理,加强统计方法应用的规范性,以减少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农业气象研究问题中常出现的简单照搬、应用盲目的现象;应强化假设检验在农业气象试验数据分析方面的应用、概率密度和分布函数的适用性等方面的研究,加强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应用的数据独立性检验,注意灰色关联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和回归分析法等不同预测方法应用结果的比较,为统计方法在农业气象中的规范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研究概述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研究的进展,介绍了当前正在探讨的一些新技术,并就今后发展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一些看法。指出①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基本以数理统计模型为主。近年来在多种统计方法的应用、气候模式与农业气象模式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上说,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研究还不很成熟。②当前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应在指标的针对性,统计模型因子的物理概念和生物物理机理、数学模型和资料处理方法以及基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等方面加强研究。③多学科交叉、多种预报方法结合、长中短期预报相结合、动态预报和补充订正相结合、卫星遥感动态监测信息与预警模式相结合是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的有效途径。建立预警业务系统,开展预警服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气象业务引入作物生长模型的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布春  刘文萍  梅旭荣  李玉中 《气象》2006,32(12):10-15
国外作物生长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及其相关领域。我国作物生长模型的应用研究也日益成熟。目前,正从研究阶段向业务应用推广阶段转变。为了阐述作物生长模型在农业气象业务中的应用前景,以WOFOST模型为例,简要介绍了国外作物生长模型的核心模块、主要功能和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气象业务可为开展作物生长模型应用提供的数据支持,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指出作物生长模型在拓展当前我国农业气象业务领域和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等方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