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予匹维溴铵片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腹痛、腹胀、腹泻积分,评定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34/36),对照组为72.22%(26/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腹痛、腹胀、腹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型化瘀消肿散贴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 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 例。治疗组外敷新型化瘀消肿散治疗,对照组外敷活血止痛膏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踝关节扭伤症状积分(ASI)、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系统(AOFAS)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45/47),对照组为78.7%(37/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SI、AOFAS、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使用新型化瘀消肿散外敷治疗,其疗效较为理想,可有效缓解肿痛等症状,显著改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口服拉西地平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压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柴胡陷胸汤加减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痰热瘀阻型冠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痰热瘀阻型冠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行冠心病基础治疗,对照组另加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柴胡陷胸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室性期前收缩频率、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5%,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室性期前收缩频率、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陷胸汤加减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痰热瘀阻型冠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疗效优于单用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月经不调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8%,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9.39%,对照组为31.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至地黄汤加减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型)患者2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西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二至地黄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5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尿红细胞、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至地黄汤加减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生髓方联合西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健脾生髓方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与白细胞数量,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对照组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生髓方治疗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马蹄足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已经行手术治疗的马蹄足患者193例(269足)随机分为治疗组101例(132足)及对照组例92例(137足)。外固定去除后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关节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踝关节活动范围、VAS评分及AOFAS评分。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7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行三关节融合术的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VAS评分及AOF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未行三关节融合术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VAS评分、AOF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VAS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马蹄足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有较好疗效,尤其是行三关节融合术的患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伤湿敷液治疗踝关节骨折局部肿胀血瘀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踝关节骨折局部肿胀血瘀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新伤湿敷液治疗,2组均治疗5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踝关节肿胀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等待时间,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优良率为80.00%(24/30),高于对照组的83.33%(25/30)和50.00%(1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踝关节肿胀值、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前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伤湿敷液可有效治疗踝关节骨折局部肿胀,解决术前疼痛严重、等待时间长及手术并发症多等问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阳经痹通膏联合导引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导引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阳经痹通膏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关节活动度(ROM)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25/30),对照组为56.67%(1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NDI、ROM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出现5 例不良反应(16.67%),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经痹通膏联合导引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颈部疼痛、功能障碍,提高颈椎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丙嗪穴位注射联合揿针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均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氯丙嗪穴位注射联合揿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呃逆症状评分、治疗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治愈率为73.33%(22/30),均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50.00%(1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呃逆症状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 h内起效率为36.67%(11/30),6 h内起效率为83.33%(25/30),均高于对照组的16.67%(5/30)、63.33%(1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丙嗪穴位注射联合揿针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对照组为8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4%,复发率为4.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67%,复发率为41.67%,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要症状(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尿道刺激感)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阴道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消化性溃疡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与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4%,对照组为77.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曲马多治疗腰椎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行腰椎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观察组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曲马多治疗,对照组采用臀大肌注射曲马多治疗,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术后2、6、12、24、28 h 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0.00%(4/40),对照组为25.00%(10/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曲马多在治疗腰椎术后疼痛方面有一定的疗效,并可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9例。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司达林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炎性因子水平、神经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8%,对照组为79.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综合疗效,减轻炎性反应,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循经督刺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循经督刺联合服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硫必利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耶鲁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血清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以及不良反应,并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6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YGTSS评分均减少,血清DA、5-HT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0.00%(3/30),对照组为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督刺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抽动症状,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颈源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患者血压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并观察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及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3/45),低于对照组的31.11%(14/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11.11%(5/45),低于对照组的31.11%(14/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病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及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2%,对照组为8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评分及ESR、CRP、RF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快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颈痛消丸联合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脊髓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针灸配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颈痛消丸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影像学结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脊髓功能评分及停药时间,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需手术率。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6例,对照组脱落5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61.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脊髓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停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需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消丸联合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