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结合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型颈椎病患者90 例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每组各30例,并分别接受龙氏正骨手法治疗、MET治疗、龙氏正骨手法结合MET治疗。观察3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颈椎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对照1组有2例脱落,对照2组、治疗组均脱落1例,予以剔除。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27/29),对照1组为82.1%(23/28),对照2组为86.2%(25/29),治疗组高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NDI、VAS评分、颈椎各方向关节活动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结合肌肉能量技术可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痛消丸联合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脊髓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针灸配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颈痛消丸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影像学结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脊髓功能评分及停药时间,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需手术率。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6例,对照组脱落5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61.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脊髓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停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需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消丸联合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配合盐酸乙哌立松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颈舒颗粒治疗。观察患者在用药前、用药2周及用药4周后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效率治疗组为91.67%(44/48),对照组为87.50%(42/4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4周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VAS评分、NDI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一定疗效,可以在短期内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主要优势为缩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自然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侧旋提推手法联合舒适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 例。治疗组采用侧旋提推手法联合舒适牵引治疗,对组照采用双氯芬酸钠联合机械牵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臂丛神经根椎间孔横切面内径(C5~C7)、神经F波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与尺神经)、颈椎曲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29%(50/56),对照组为78.57%(44/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ND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ND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C7内径低于对照组、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颈椎曲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侧旋提推手法联合舒适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确,且安全性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动针法联合氟比洛芬巴布膏治疗急性腰扭伤(AL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 例AL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 例。对照组给予氟比洛芬巴布膏贴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运动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5d。观察治疗前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活动度(ROM)评分、Roland-Morris 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67%(42/43),对照组为74.42%(32/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VAS、ROM、RMDQ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动针法联合氟比洛芬巴布膏能显著改善ALS患者腰部疼痛、腰椎活动度以及腰椎功能障碍,其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螺旋CT和医用扫描仪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颈托配合手法整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选择70 例风寒湿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整复、旋转拔伸复位后佩戴普通颈托固定制动。治疗组在对照组手法整复的基础上,佩戴三维重建3D打印颈托。2组均手法整复,每周1次,治疗时间为12周。观察比较2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NDI)评分 、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因不适中止2 例,失访1 例,完成本研究共32例患者。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因不适中止1 例,失访1 例,完成本研究共33 例患者。愈显率治疗组为78.12%(25/32),对照组为54.55%(1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VAS、NDI评分均减少,其中治疗后3个月VAS、N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颈部僵硬疼痛、颈肩寒凉、头沉重、上肢麻木症状积分均减少,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及正坐位旋转拔伸复位后,配合基于螺旋CT三维重建的3D打印颈托固定制动,与普通颈托辅助治疗相比,短期疗效相似,远期疗效更佳,在症状改善方面效果更优,颈部稳定、舒适性更佳,依从性高,适合中长期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痹膏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合非布司他治疗,治疗组予清痹膏外敷合非布司他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痹膏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激痛点齐刺为主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镇痛效应及功能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7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采用自主功能训练及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激痛点齐刺治疗,对照组加用激痛点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度(ROM)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5%,对照组为88.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PPI、ROM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痛点齐刺治疗为主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能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卧位平衡手法联合八段锦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卧位平衡手法联合八段锦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颈椎活动度、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颈椎活动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36/40),对照组为85.0%(34/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椎活动度、颈椎活动功能评分、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第10、20天,治疗结束1个月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卧位平衡手法联合八段锦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药枕结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比较2组VAS评分、NPQ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3%,对照组为8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NPQ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气滞血瘀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