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7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综合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密度、局部矢状面Cobb角、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骨代谢指标[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破骨细胞(TRACP)]、椎体高度压缩率和术后恢复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3%(32/35),对照组为74.29%(26/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骨密度、局部矢状面Cobb角、ODI评分及PINP、ALP、β-CTX、TRACP水平、椎体高度压缩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者椎体高度恢复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VP手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好,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有利于椎体生理结构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兼血瘀型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高龄OVCF并已行PVP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骨康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2组患者术后3d、1个月及3个月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骨密度(BMD)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84%(45/49),对照组为79.59%(39/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2组VAS评分、ODI、骨密度组间比较及2组术后1个月与术后3d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能够显著提高脾肾两虚兼血瘀型高龄OVCF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骨宝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 例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 例。对照组给予PVP联合碳酸钙D3片口服、鲑鱼降钙素鼻喷剂喷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加味骨宝汤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节点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表(ODI)评分、骨密度(BMD)和伤椎椎体高度。结果:治疗后随访的3个月中,2组各有5 例患者脱落,最终各纳入60 例患者。2组术后1周、3个月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及术后3个月BMD T值均较术前改善,且术后3个月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骨宝汤联合PVP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不仅能提高骨密度水平,还可改善伤椎椎体高度,缓解腰背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且远期疗效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型浮针配合点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为新型浮针针刺配合点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痛点曲安奈德注射液封闭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浮针配合点穴治疗肩周炎在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肩部活动度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磁圆针激痛点叩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磁圆针激痛点叩刺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ODI)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治疗组为93.75%(30/32),对照组为68.75%(22/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圆针激痛点叩刺在缓解梨状肌综合征疼痛与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腰背部功能,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应用小针刀配合整脊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单用小针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整脊手法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0%(47/50),对照组为80.00%(40/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小针刀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伤复原汤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折愈合及椎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2组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再予骨伤复原汤治疗,连服2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及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指标、椎体功能、椎体骨密度及骨折部位疼痛程度。结果:术后6个月2组伤椎高度前缘、中央、后缘均高于术前,Cobb角低于术前,且治疗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治疗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椎体骨密度高于术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伤复原汤可有效缓解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强度,增加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及椎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刀整体松解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小针刀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87%,对照组为81.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维体成形术(PVP)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2组均行PVP术,术后均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桃红四物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采用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治疗前后的功能障碍情况及优良率。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5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VCF患者术后应用桃红四物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可明显减轻疼痛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过伸按压手法复位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中不同穿刺路径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OVCF并行PVP术治疗的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过伸按压手法,治疗组术中采用改良穿刺路径,对照组采用经典穿刺路径。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bb角变化情况及术后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程度、术中骨水泥渗漏率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83.33%(25/30),对照组为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及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良好程度以及术中骨水泥渗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按压手法复位后使用改良穿刺路径的PVP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缓解OVCF所致的疼痛、改善生活及工作能力、恢复伤椎形态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虎潜丸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肝肾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肝肾不足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PKP治疗,治疗组采用虎潜丸联合PKP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骨密度、血清骨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及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水平,评定综合疗效。结果:57 例患者获得随访,治疗组28 例,对照组29 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43%(27/28),对照组为 89.66%(26/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治疗组椎体骨密度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及β-CTX、PI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随着中药干预时间的延长,改善更为明显。结论:虎潜丸联合PKP治疗能更好地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加味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联合加味宣痹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洛索洛芬钠片治疗,2组均治疗7d。观察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关节肿胀、活动障碍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33/36),对照组为75.00%(27/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关节肿胀、活动障碍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加味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评估枳壳甘草汤在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6 例,依据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分型分为1型30 例、2型34 例、3型32 例。对患者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第1天及术后1个月、12个月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术前及术后12个月摄腰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评价椎间隙高度及椎体稳定情况。结果:优良率1型为90.0%(27/30),2型为88.2%(30/34),3型为87.5%(28/32),各型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VAS、JOA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1型、2型、3型术后1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后停用中药,术后3、6、12个月,各型腰、腿痛VAS、JOA评分及ODI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行腰椎X线片显示,虽然术后1年椎间隙高度3型较1、2型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枳壳甘草汤对经皮椎间孔镜患者术后近期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有效。椎间盘突出不一、MSU分型有别、中药治疗不一,但术后中期的症状及功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息意象腰五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腰肌劳损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全息意象腰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电针治疗。2组均每天施针1次,7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腰部疼痛程度、背肌力、腰部耐力时间及腰肌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38/40),对照组为72.5%(2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背肌力、腰部耐力时间、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全息意象腰五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腰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刃针配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3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采用刃针联合龙氏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4%,对照组为7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VAS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及2组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配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3D复位配合接骨散加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将90 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 例。对照1组采用3D复位法合PVP术式治疗;对照组2采用保守治疗;治疗组采用3D复位配合中药外敷接骨散加PVP术式治疗。观察3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椎体高度丢失率及Cobb氏角恢复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1组为96.67%(29/30),对照2组为13.33%(4/30)。VAS评分治疗组、对照1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高度丢失率、Cobb氏角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D复位配合接骨散加PVP能取得更好的骨折复位,效果可能要优于单用PVP及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玻璃酸钠和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早中期KO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配合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针刀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38/40),对照组为77.5%(31/4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松解联合玻璃酸钠和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早中期KOA,更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联合针刀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下腰痛患者92 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6 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导热联合针刀疗法,对照组单用银质针导热治疗。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腰椎屈曲范围、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30%(42/46),对照组为76.09%(35/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腰椎屈曲范围及ADL、VA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银质针导热联合针刀运用于慢性下腰痛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腰椎屈曲范围,减轻疼痛,提高腰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刃针整体松解术治疗肩胛提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胛提肌劳损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刃针整体松解术治疗,对照A组采用常规"以痛为腧"刃针治疗,对照B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A组为93.3%,对照B组为89.7%,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治疗组为73.4%,对照A组为46.7%,对照B组为41.5%,治疗组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VAS评分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VAS评分治疗组、对照A组均优于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整体松解术治疗肩胛提肌劳损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即时止痛效果好,远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