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天津陆源入海污染源和邻近海域的污染评价分析,研究了2011—2012年,天津近岸海域污染状况以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天津近岸海域污染现状日趋严重,入海污染物主要为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和总磷,提出了应加强对陆源排污口的监控和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胶州湾的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胶州湾海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分析,探讨了胶州湾的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将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与该区周边岩石的重金属含量及国家环境标准对比研究表明,胶州湾海水中Cu和Cd含量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标准,Pb的污染最为严重。胶州湾东部表层沉积物中的Cd、Hg、Pb的含量均超过一类沉积物的国家标准。其主要污染区位于大港至李村河口一带,污染源主要来自陆源污染物,并由河流排出入海所致。胶州湾中部的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说明环境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杭州湾丰水期主要污染因子的分布变化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0年~2001年杭州湾交通通道工程海域环境调查与监测、大小洋山海域跨海大桥和码头建设以及宁波镇海炼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结合浙江省海洋污染基线调查的成果,分析了杭州湾丰水期主要污染因子的分布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杭州湾海域水质受陆源影响显著,面源和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以及沿岸径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使水体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2)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是丰水期杭州湾海域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其在水体中的含量从湾顶至湾口逐渐降低。无机氮在水体中的含量较高,均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在水体中的含量在湾顶和湾中段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在湾口段超过三类海水水质标准。(3)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物质也是丰水期杭州湾海域水体重要的污染因子,湾顶段的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物质平均含量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污染物质含量呈现湾中段低,湾顶段和湾口段高的分布态势,表明石油类污染物质的含量除了受陆源排污的影响外,还与各类船舶及大型石化企业等长期排污有密切关系。(4)由于钱塘江潮汐的作用,杭州湾海域水体交换剧烈,湾内高含量的悬浮物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体中污染物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4.
考虑"陆源产生-河流输移-入海输出"的整体过程,根据土地利用、农业人口和畜禽养殖等数据,利用输出系数模型(ECM)模拟估算胶州湾海岸带2000—2013年氮、磷非点源污染负荷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对比河流入海实测值与模型模拟结果,获取氮、磷非点源污染入海系数。结果表明:胶州湾海岸带各入海河沿岸氮、磷负荷年际下降趋势明显,空间上则呈现出"北高南低",耕地和农业人口是主要污染源;氮、磷入海通量与陆源污染负荷分布规律一致,氮、磷污染的入海系数均在0.6以上。河流及其流经区的空间异质性导致入海系数的差异化,其自然净化过程会对氮、磷污染物造成损失。因此为有效地缓解胶州湾海岸带非点源污染现状,应将源头控制、过程修复与末端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在评价大连湾海域水质状况的基础上,以无机氮,无机磷、石油类及COD四项四子构造判断矩阵,通过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出四项因子的权重,其权重排序表明无机氮,无机磷在该湾污染因子中占有较大权重,应依据海域功能区划及环境治理目标,控制该湾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逐步降低海水无机氮,无机磷及石油类等污染物的浓度,使海域环境质量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入海排污口造成的陆源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文章从我国入海排污口的现状出发,分析入海排污口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治理入海排污口的必要性;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和工具,从法律视角研究我国治理入海排污口的改进措施。在入海排污口治理的相关立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是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专门法律,以该法为依托,从法律角度思考入海排污口造成的污染问题,研究备案制度在入海排污口治理中的可行性与运行的不足之处,分析现存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对入海排污口的管理现状,聚焦现有法律制度对入海排污口造成的入海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局限。进而从完善入海排污口管理的具体细化立法,改进监管体系漏洞、促进监管体系全面性,以及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参与度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7.
莱州湾环境污染遥感信息提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杰  谢强  陈忠彪 《海洋科学》2012,36(2):119-128
采用Landsat 图像跨度40 多年数据, 利用遥感手段对莱州湾7 大排污口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遥感信息提取试验, 结果显示与多年来分析调查的结果一致, 即通过入海排放口水色变化以及像素分析发现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莱州湾海水污染逐年加重; 通过MODI 数据和ENVISATASAR数据分析提取了莱州湾2011 年的海温变化、叶绿素浓度分布和海面溢油信息, 结果显示该区域近岸海温和叶绿素浓度偏高, 海上溢油风险加大。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遥感技术能有效地提取海区环境污染信息, 可以作为监控海水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陆源性污染日益严重,加强陆海统筹、联防联控治理已迫在眉睫。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SD),构建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不同的联防联控机制情景对浙江省海洋陆源性污染的影响效应。仿真结果表明:联防联控机制将有效减少浙江省入海陆源废水的排放,但是对GDP影响较弱;相较于维持联防联控机制的实施现状,提高排污标准、技术投入、环境治理投资总额、法律约束力等联防联控三大机制的实施强度对浙江省海洋陆源性污染的治理效应更为显著;不同联防联控机制情景的仿真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技术投入和环境治理投资总额的增加对浙江省海洋陆源性污染的治理效果最为明显。提出:制定更加严格的排污标准,控制陆源污染源头;拓宽环境治理投资和技术投入的支持渠道,提高陆源污染物净化效率;完善联防联控立法,加强联合防治监管能力,强化法律的约束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重心之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陆源污染物大量入海、海洋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均给渤海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文章从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污染治理措施及其效果,提出渤海海洋环境保护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天津海域为例,对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及评估方法进行研究,从海水环境状况、污染控制成效及公众参与3个层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4项指标,并结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最终对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绩效进行综合评估;所建立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可为寻找总量控制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继续开展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确保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持续减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快速城镇化和人类活动导致沿海地区营养盐含量显著增加,导致海湾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了解水体营养盐含量分布特征与陆源污染之间的关系,是对海湾进行有效环境管理的前提。本研究以2010—2019年福建省厦门湾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长期性、季节性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富营养化指数法对海湾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为氮、磷污染物治理提供措施建议。结果表明:厦门湾自2013年以来无机氮、无机磷含量波动降低,但同安湾无机磷含量近年来有明显增加。春季和秋季无机氮、无机磷含量明显高于夏季,不同季节氮、磷含量均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递减的分布趋势,反映出典型的陆源输入特征。硝酸盐氮是厦门湾无机氮的最主要成分,其与无机磷的比值普遍高于Redfield比值。无机氮、无机磷是导致九龙江口、西海域、同安湾富营养化指数较高的主要因子,受径流调控明显,无机磷在秋季还受到沿岸排污口的显著影响。厦门湾亟需加强对所有入海河流氮、磷污染的总量控制,建议强化沿岸排污口的管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渤海湾沉积物中总汞的分布特征、本底值及其污染状况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材料及方法 1978年6月(枯水期)、9月(丰水期)两次在渤海湾40个测站用大样50型采泥器取表层样,为进一步了解汞自陆源入海后的扩散范围及污染过程,于1979—1980年在含汞较高的北  相似文献   

13.
雷州湾建港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雷州湾建港条件,结合现场勘测资料和实际调查资料,分析了雷州湾的水域环境、气象、水文、泥沙、岸滩演变和地质等条件,认为雷州湾具有水域开阔、水深良好、波浪掩护条件较好、潮流不大、泥沙淤积轻微、岸滩稳定等特点,得出雷州湾具有良好建港条件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4.
陆源污染物直排入海后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很大,陆源入海排污的监测至关重要。本文以地理数据库(GeoDatabase)为基础,通过地图导航、图形编辑、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和测量5个子系统,实现了基于MapObjects滨海新区陆源入海排污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入海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对排污口污染物超标进行了预警,为环境监测和预警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持续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使海洋环境遭受污染损害。在海洋环境污染物中,陆源污染物约占80%,是最主要的污染物,因此防治陆源污染是保护海洋环境的关键步骤。目前我国防治陆源污染的法律制度有所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须对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的问题加以完善。文章论述陆源污染物的概念和种类,分析目前我国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主要包括修订或重新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有关法律责任、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陆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在逐渐增加,东海作为陆源污染的主要接受者,其环境也逐渐恶化。文章基于演化博弈分析方法,从陆源污染的治理主体出发,从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沿海地方政府之间、沿海政府与海岛政府之间以及企业与公众之间建立演化博弈模型,根据复制动态图分析陆源污染治理的主体间的策略演进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根据相关因素提出相关策略,使演化博弈的稳定策略向(合作,合作)演化,以促进各主体协同治理陆源污染。  相似文献   

17.
陆源入海排污口环境监测评价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作者在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与评价的实践,分析了现行<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评价指南>(HY/T086-2005)在排污口水质评价中的不足之处,在排污口单要素污染指数的基础上根据污染物的类别和邻近海洋功能区类型赋予相应的权重,提出了"排污口综合评价指数"的概念,并应用此法对排污口水质进行了评价和探讨,综合体现了排污口的污染程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建芸 《台湾海峡》1999,18(1):55-62
本文选以厦门、三都代表湾风岛屿,平潭、东山代表湾外岛屿,计算出大气稳定度、污染系数,小风频率以及混合层高度等表征污染气象的指标,对其逐一进行分析,以揭示海岛区大气污染的特征,并分析了湾内岛屿与湾外岛屿污染气象条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钦州湾现场调查资料,分别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对湾内水质的污染状况和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讨论不同的富营养化水平条件下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响应。结果显示,钦州湾的污染状况和富营养化程度从湾顶至湾外呈现由重至轻的梯度变化,并出现两个“极端区域”:茅尾海化学需氧量(COD)和营养盐的污染指数劣于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并重度富营养化;外湾污染指数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并贫营养化。分析表明,茅尾海的重度富营养化是由河流输入、相对封闭的地形以及过度的牡蛎养殖造成,而外湾的贫营养化则主要归因于较少的水产养殖和陆源污水排放以及大量的浮游植物对磷酸盐的消耗。叶绿素a在这两个区域均呈现低值,茅尾海内主要是由于贝类滤食大粒径浮游植物和真光层深度下降引起,而外湾则是氮磷比(N/P)失衡,浮游植物生长受磷限制导致。另外,核电站温排水有可能是导致叶绿素a较高的原因。减少茅尾海内的养殖规模,种植红树林,集中污水于外湾排放,加强温排水口的水质监控是保证钦州湾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探究国内外在线监测技术发展状况,针对渤海陆源入海污染源环境现状,从国家方针政策、监测体系现状等多方面提出了渤海陆源入海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并根据目前渤海陆源入海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快标准制度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研发、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举措推进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以期能为正在进行的渤海陆源入海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