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章针对迪那气田存在的平面非均质性强、气藏层间动用程度不清等难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参考区域地层资料,采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井震结合"的油气层对比方法,对迪那气田古近系苏维依组和库姆格列木群进行精细地层对比。气层组的划分主要依据稳定分布的一级标志层,砂层组的划分依据二级标志层及沉积旋回特征,小层的划分依据沉积旋回及岩性变化特征。迪那气田古近系含气层系共划分为2个气层组,8个砂层组和38个小层。结合地震资料,识别出了过井断层11条,有效地解决了过井断层识别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迪那气田苏维依组采用“标准层对比,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地层对比方法,开展储层精细划分对比研究工作.研究区苏维依组下伏和顶部的2个区域一级标准层以及内部4个二级标准层是划分气层组和砂层组的关键;3个三级旋回、5个四级旋回以及19个五级旋回的沉积特征是进行砂层组和小层划分对比的依据.根据以上标准层和旋回特征将迪那气田古近系苏维依气层组划分为5个砂层组和19个小层.  相似文献   

3.
苏里格气田S井区单砂体的空间分布复杂,进一步高效开发气藏难度较大。基于S井区的区域地质、沉积相、测井、钻井、岩心资料,以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为指导,采用多级旋回层序划分方案,结合测井相分析技术,对苏里格气田S井区下的石盒子组盒8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测井相研究。通过精细划分和对比,共识别出二个长期、四个中期和十一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建立了区内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格架。上述沉积相划分和小层对比格架的建立,加深了对S井区砂体纵横向展布规律的认识,为合理制订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方案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井震结合对川西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进行了多级次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首先对不同级次层序界面进行识别,然后依据相序、岩石的物理性质、地层的接触关系等特征并结合地震层序界面追踪,进行单井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识别划分,划分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级次的基准面旋回。选取密集井网的联井剖面,依据等时地层对比法则并利用地震资料约束进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联井对比,建立高精度的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进行了单砂体的对比。最后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储层的时空展布。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滨浅湖滩坝相砂体分布规律复杂、预测难度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因为存在高级别层序划分标准不严格的问题,难以形成统一的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借用米氏旋回地层学研究方法识别出的米氏旋回作为天然时间标尺,对该地区博15井、官9井和王94井沙四上地层进行了米氏旋回高级别层序划分与对比,所获得的高级别层序地层格架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且能合理地解释地层的形成环境、预测有利砂体的分布规律,因而是有效且准确的。  相似文献   

6.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地表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识别出3类不同成因类型和发育规模的层序界面、3个级别的湖泛面,划分出2个长期、6个中期、38~4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并对不同级次旋回层序的特征进行了详细讨论.同时,发现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近顶部的薄层灰岩和钙质泥岩也是识别中期基准面旋回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此基础上,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对比,建立了3个不同时间尺度的等时地层格架,认为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对深化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疆拜城古近系磁性地层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民  孟自芳 《沉积学报》2006,24(5):650-656
通过对研究区387个可靠退磁数据的分析,确定其原生剩磁的极性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古地磁测试资料,引入小波分析方法,对塔里木盆地拜城古近纪红层进行了磁性地层精确划分,确定了不同层段的地质时代,建立了克拉苏河剖面磁性地层柱。样品测试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样品的磁性较强,退磁曲线质量较高,且分离出两个稳定分量:低温分量和高温分量,由此进行主分量分析并利用菲舍尔统计法求得最终结果,在小波分析方法的帮助下,参照国际标准磁性地层年表和综合地层划分方案,建立克拉苏河磁性地层柱。确定出吉迪克组/苏维依组,苏维依组/库姆格列木组以及库姆格列木组底界年代分别为27.7M a、38M a、60.5M a。其沉积速率在10130mm/m a。   相似文献   

8.
马成龙 《江苏地质》2017,41(2):342-346
充分利用研究区Ng油层、XLT油层取芯井的岩芯资料和测井等资料,识别并划分出不同类型的隔夹层。研究区主要发育泥质隔夹层、物性隔夹层和砾岩隔夹层,以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为主。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采用多学科、多信息对该区的隔夹层进行精细研究,建立隔夹层识别的定性、定量识别标准,为隔夹层的精细刻画奠定基础,为提高稠油热采开发效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库车坳陷大北—克深地区古近系原型沉积盆地地层沉积相精细研究结果,将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划分为5个岩性段,苏维依组划分为3个岩性段。研究认为库姆格列木群砂砾岩段为扇三角洲沉积,膏泥岩段为局限泻湖沉积,白云岩段为局限泻湖—潮坪沉积,膏盐岩段为半局限泻湖—强蒸发膏盐湖沉积,泥岩段为滨浅湖沉积;按照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五级层序划分方案对库车坳陷中东部古近系原型沉积盆地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层序发育演化实体模型,研究认为该原型沉积盆地可以划分为两个二级超层序和3个三级层序,古近纪海侵是从大北—克深地区的河流下切谷开始的,3个三级层序均为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旋回组合层序,海侵—高位体系域之间的转换界面发育最大或次级海泛面。  相似文献   

10.
百色盆地百岗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资料和地震剖面以及ESR测年数据的综合分析,在百色盆地百岗组内识别出4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并研究了各级别层序界面的特征。根据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积识别标志,在百岗组内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超长期4种类型的基准面旋回序,具体划分为1个超长期、8个长期、2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指出由Ⅴ级层序界面控制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按结构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对称型等3种类型,由Ⅳ级层序界面控制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类型相似。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叠加样式等特征;探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确定有利储层发育部位、砂体分布规律及油层和小层砂体精细对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宿松群、红安群、海州群的时代归属与讨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介绍了分布于大别山—苏鲁造山带南部的原红安群、原宿松群、原肥东群、原海州群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将其分别解体为变形变质侵入体及含磷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的基础上,对有关地层时代及其中磷矿层位归属提出了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12.
冀东双山子群及朱杖子群时代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山子群和朱杖子群为一套变余组构保存较好的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变质岩系,分布于河北省青龙县双山子一带,东西宽14km,南北长40km。过去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在晚太古代末期-早元古代初期,双山子地区出现裂谷式下陷带,控制了双山子群和朱杖子群的沉积,东部的安子岭杂岩区和西部的迁西群分布区是古隆起区,笔者认为双山子群和朱杖子群是晚太古代生成的,因为,双山子群和朱杖子群与安子岭杂岩和界岭口闪长岩是侵入接触关系,两岩体的Rb-Sr全岩等时年龄分别为2452Ma和2446Ma。在双山子东南28km的庙沟也出露面积约2km2的朱杖子群,在安子岭杂岩和界岭口闪长岩中见有大量两群表壳岩的包体,作为朱杖子群底砾岩的老爷庙砾岩,砾石成分主要是闪长岩、火山岩和粉砂岩,从未见到片麻岩。说明砾石来源于下伏双山子群而不是安子岭片麻岩和迁西群片麻岩,因此,晚太古代末期-早元古代初期,双山子一带不是断陷盆地,安子岭地区不是隆起区,双山子群和朱杖子群是晚太古代沉积的。  相似文献   

13.
芝罘群介绍     
王沛成 《地层学杂志》1995,19(4):291-293
芝罘群介绍王沛成(山东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山东胶州,266300)关键词芝罘群,粉子山群,元古界,烟台,山东芝罘群分布于烟台市北芝罘岛、峨峒岛及其附近岛屿,出露面积10km2。芝罘群主要岩性为比较单一的石英岩。1950年赵家骧将其作为一个组——芝...  相似文献   

14.
Geochronology of the Dahongshan Group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The Dahongshan Group is divided into five formations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the Laochanghe Formation; the Manganghe Formation; the Hongshan Formation, the Feiweihe Formation and the Potou Formation. As can be seen from the U-Pb concordia plot for zircon fractions collected from the metamorphic sodic lava of the Hongshan Formation, the upper intersect age with the concordia is 1665.55 -10.86 +13.56 Ma. Sm-Nd dating of four whole-rock samples and one hornblende from the Manganghe and Hongshan formations yielded an isochron age of 1657 ± 82 Ma. This result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zircon U-Pb age and thus can represent the formation age of the Dahongshan Group. The initial143Nd/144Nd ratio is estimated at 0.510646. with ENd (T) = + 3.1 ± 1.8. In addition the Dahongshan Group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REE contents, with δEu>1. All this goes to show that the original rocks of the Dahongshan Group were derived from a depleted mantle. The calculated Sm-Nd model ages range from ∼ 1900 to ∼ 2000 Ma. representing the time of crust/ mantle differentiation in the area studied. From the above result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time-scale scheme for China, the Dahongshan Group should be assigned to the Middle Proterozoic.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最新古生物、磁性地层年代学资料对鸡西群、龙爪沟群进行了年代地层划分.确定了两群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阿尔布中期。同时采用层序地层、盆地形成动力学、事件地层学、盆地湖(海)平面升降曲线与全球海平面升降曲线对比等方法.对两群进行了综合对比.证实两群为同一构造-沉降旋回背景下的等时异相关系。笔者认为龙爪沟群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组,即裴德组、七虎林河组、下云山组、朝阳组,其在横向上分别对应鸡西群滴道组、城子河组、穆棱组、东山组。这一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讨论黑龙江东部中生代海陆变迁机制、地层、构造格架建立及煤矿预测等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胶东群新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古代胶东群主要是由TTG花岗质片麻岩组成。近期区调研究发现真正的变质表壳岩系仅在其中呈包体出现,据岩性特征胶东岩群可分为苗家岩组、郭格庄岩组,时代为晚太古代  相似文献   

17.
豫西南地区的二郎坪群西段分布着以银、铅、锌为主的带状异常,通过地质大调查项目实施,对本区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重点检查了以银、铅、锌为主的异常.在火神庙组的变石英角斑岩中发现了银、铅、锌多金属矿化带,伴生有金、铜等金属矿化,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区域上存在有众多的以银、铅、锌为主的综合异常和相似的地质环境,区域矿产潜力巨大,随着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的全面展开,必然在本区有较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北缘达肯大坂群与滩间山群的接触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元祁 《地层学杂志》1996,20(2):123-127
柴达木北缘古元古界达肯大坂群片麻岩系与上奥陶统滩间山群绿片岩系之间先存的角度不整合已经受到后期滑脱构造变形的强烈改造,是一种变质岩区特有的构造接触关系——隐蔽不整合,从而明确"过渡带"片岩系实质上是一条变质滑脱带,是伸展体制下低角度正断层沿不整合面滑脱拆离的产物,其主体应划归达肯大坂群。  相似文献   

19.
东秦岭中段宽坪群秦岭群地层厘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秦岭中段商州地区下元古界宽坪群,秦岭群经1:50000区调研究,宽坪自下而上建立了竹林沟组,四岔口组,广东坪组,麻街组,谢湾组等五个有序地层组和层位不确切的五峰山岩组。秦岭群属无序岩群,可分为变基性火山岩夹黑云变粒岩组合,黑云变粒岩夹条带状斜长角闪岩组合与浅粒岩夹大理岩组合,推断三种岩石组合可依次由老至新。  相似文献   

20.
Olivine Group     
R.J. King 《Geology Today》2009,25(5):193-1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