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莎 《福建地质》2011,30(1):55-61
宁德地质公园集晶洞花岗岩地貌、火山岩地貌、河床侵蚀地貌、海岸海蚀地貌于一体,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公园的许多地质遗迹具有稀有性和独特性,多种地貌景观的组合,反映了其地质历史的复杂性.地质遗迹与生物、人文景观的结合使宁德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科普价值.  相似文献   

2.
宁德地质公园奇特景观的科学价值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德地质公园集晶洞花岗岩地貌、火山岩地貌、河床侵蚀地貌、海岸海蚀地貌于一体,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公园的许多地质遗迹具有稀有性和独特性,多种地貌景观的组合,反映了其地质历史的复杂性。地质遗迹与生物、人文景观的结合使宁德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科普价值。  相似文献   

3.
罗培  秦子晗  孙传敏 《地球学报》2013,34(6):738-748
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是以峡谷、构造和岩溶地貌为代表的风景地貌类地质公园。本文以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为基础, 以川东褶皱带构造单元、川东平行岭谷地貌单元和上扬子地层分区的部分地层区域为研究视角, 构建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体系——包括地质(体、层)剖面、古生物活动遗迹、地貌景观、水体景观以及环境地质遗迹5个大类、15个类共100多处地质遗迹景点; 通过对各类地质遗迹的特征进行分析, 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 探讨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重要的地学意义。研究表明, 华蓥山大峡谷地质遗迹在地质构造、地层、岩溶学、水文地质学以及地貌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前人对于柴达木东南缘北北西向鄂拉山岩浆带的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区火山-岩浆岩、蛇绿岩和沉积地层的形成时代、环境、分布规律、构造发育以及热力学环境和重磁地球物理异常等因素,认为鄂拉山岩浆弧是松潘—甘孜板块以阿尼玛卿蛇绿岩带为缝合线向北俯冲的产物.在整个闭合过程中,深部发生了滑脱,浅部碰撞前为半岛+拗拉槽+洋岛+海槽的基本格局,构造运动经历了洋壳俯冲中消减、陆内碰撞造山和地壳伸展3个阶段,区内花岗岩的起因,始于洋壳俯冲,发展于陆内碰撞,因而,所发育的岩浆岩具有Ⅰ-S过渡型花岗岩的特征,是海西晚期—燕山早期构造运动的地质记录.通过演绎这一发展过程,划分了柴达木东南缘岩浆岩带的碰撞体系.  相似文献   

5.
从地质公园区域地质背景入手,探讨宣汉百里峡地质景观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表明:地质构造、水流侵蚀、岩溶作用是百里峡地质遗迹景观形成的主导因素,尤其是与褶皱构造变形关系极为密切,从这一特征来看,百里峡与长江三峡属于相同峡谷类型,在景观特征上具有诸多相似之处。构造地层剖面、岩溶峡谷地貌、溶洞景观是地质公园的主要保护对象,并根据地质遗迹的典型性、稀有性对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保护分区规划。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甘肃洮河大峪沟地质公园考察和区域地质构造资料综合分析,划分出地质遗迹资源基本类型,探讨了主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结果表明,洮河大峪沟地质公园属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南亚带西段发展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岩溶地貌、流水侵蚀地貌、丹霞地貌和构造地貌景观资源为主体,包括6个大类、10个类、13个亚类,共70处地质遗迹景点。大峪沟完整的三叠系地层是岩溶地貌景观的物质条件,新生代以来强烈构造运动为丹霞地貌、构造地貌、水体景观等提供了外动力条件。大峪沟的地质遗迹研究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甘南山地形成演化与地质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亚造山带东部分布有多个具有前寒武纪基底的微陆块(额尔古纳、兴安、松嫩和佳木斯地块),其上存在大量元古宙地质记录,包括2.5~2.4 Ga、1.8 Ga、1.5~1.4 Ga、0.9~0.6 Ga岩浆事件和中—新元古代沉积序列,它们是回答微陆块与Columbia和Rodinia超大陆演化联系和地球中年期演化的关键对象。额尔古纳、兴安和松嫩地块发育相似的2.5~1.8 Ga基底岩石且其间缺少古老的蛇绿岩,它们可能构成了一个联合陆块,其陆核至少在2.7 Ga前已经形成,从华北克拉通北部裂解出去并在其周缘演化,2.5 Ga和1.8 Ga经历了洋陆俯冲作用,未参与克拉通化过程。1.87~1.80 Ga岩浆作用很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周缘俯冲作用于古老的微陆块之下的产物;兴安地块西部和白乃庙岛弧带1.45~1.32 Ga A型花岗岩—流纹岩组合及其向陆缘Hf同位素持续亏损的趋势与劳伦南部Granite—Rhyolite Province和波罗的克拉通西南Fennoscandia十分相似,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周缘俯冲后撤伸展的产物,俯冲后撤和陆下地幔上涌共同促进了Columbia超大...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质学报》2015,(3):476-480
石渠长须贡马利山巨石群地质遗迹区是以典型的高原剥蚀地貌,处于松潘—甘孜褶皱系、巴颜喀拉褶皱带内。构建马利山巨石群地质遗迹区地质遗迹资源体系,包括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4个大类、6个类和8个亚类,共88个地质遗迹景点。通过介绍该地质遗迹资源区地质构造、地层、地貌特征,阐述了其重要的地学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江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油国家地质公园特色突出,地质遗迹景观品质高、互补性强,配套性好,具有极高的科研、观赏和旅游开发价值。本文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总结了江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特征,划分了地质遗迹景观的类型,并对地质公园内主要的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该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主要有岩溶洞穴、岩溶漏斗、泥盆纪标准地层剖面和古生物化石,以及山岳、峡谷地貌等,其中属国家级地质遗迹景观的有11处,省级地质遗迹景观的有12处。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地质遗迹是近30亿年来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地质现象,是重要自然遗产。地质遗迹为探索地球演化进程和方向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山东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包括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等七大类。本文叙述了各类地质遗迹的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对各地质公园的主要特征及地层、侵入岩中的主要地质遗迹进行了总结,对地质公园形成演化历史作了介绍,为地质旅游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宝天曼地质公园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园区,其独特的地质遗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近年来已成为著名的旅游和科普基地。由于对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重视不足,该地质公园已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论述了宝天曼园区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认为该园区的主要保护对策为对现有地质遗迹进行清理、复原和建设,使其展现地质构造、地貌景观的科学内涵,形成具有观赏价值的科普景点。  相似文献   

12.
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利用是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的核心。河北省承德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是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集地质构造、古生物、河流、热泉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漫长的地质演化及承德盆地特殊的构造和自然地理位置使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发育典型,多重要构造、地貌及地层记录。丹霞地貌是由中国学者提出来的一种独立地貌类型,公园内以承德砾岩为主要构景层的丹霞地貌演化阶段完整,露头规模较大,形态多样奇特,在我国北方罕见且较典型,在地学研究、科普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科学内涵。公园的建立及园内丹霞地貌区特有小环境形成的沟谷效应为生态研究与保护提供了条件。同时,研究区内众多地质遗迹所形成的自然景观极具观赏与美学价值,对承德旅游开发与规划独具意义。  相似文献   

13.
董茜  李江风  方世明  马筱 《地球学报》2015,36(6):799-806
湖北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是以(秦岭)造山带地质构造为特征的构造地貌及山地生态综合性地质公园。公园内地质遗迹和景观类型多样,共包括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7个大类、20个类共100多处地质遗迹景点,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景观共计5处。在前人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的地貌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岩石学、化石及古生物等方面的地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湖北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科研、科普价值,园内多处地质遗迹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264.6km~2,分为8个景区,由于各景区陆续、分别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工作,时间跨度较大,使用调查参考规范不同,导致公园内地质遗迹分类方案和评价标准不统一,不利于公园内地质遗迹的开发保护。本文基于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数据,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对地质遗迹进行了类型划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等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共有368处,分为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7大类;地层剖面、构造形迹、古生物遗迹等16类;全国性标准剖面、区域(大型)构造、中小型构造等22亚类。具有重要观赏价值和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主要为中新元古界剖面类、花岗岩地貌类、石英砂岩地貌类、古生物类、构造形迹类等景观类型。通过综合评价分析,公园有世界级地质遗迹46处,国家级地质遗迹23处,省级地质遗迹58处,县级地质遗迹241处。上述研究以期为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志伟  刘振宇  杨振宁  张立杨  王智慧  徐备  李灿清  孙瑜欣  徐引  朱泰昌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14-2023030014
中亚造山带东部分布有多个具有前寒武纪基底的微陆块(额尔古纳、兴安、松嫩和佳木斯地块),其上存在大量元古宙地质记录,包括2. 5~2. 4 Ga、1. 8 Ga、1. 5~1. 4 Ga、0. 9~0. 6 Ga岩浆事件和中—新元古代沉积序列,它们是回答微陆块与Columbia和Rodinia超大陆演化联系和地球中年期演化的关键对象。额尔古纳、兴安和松嫩地块发育相似的2. 5~1. 8 Ga基底岩石且其间缺少古老的蛇绿岩,它们可能构成了一个联合陆块,其陆核至少在2. 7 Ga前已经形成,从华北克拉通北部裂解出去并在其周缘演化,2. 5 Ga和1. 8 Ga经历了洋陆俯冲作用,未参与克拉通化过程。1. 87~1. 80 Ga岩浆作用很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周缘俯冲带作用于古老的微陆块之下的产物;兴安地块西部和白乃庙岛弧带1. 45~1. 32 Ga A型花岗岩—流纹岩组合及其向陆缘Hf同位素持续亏损的趋势与劳伦南部Granite—Rhyolite Province和波罗的克拉通西南Fennoscandia十分相似,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周缘俯冲后撤伸展的产物,俯冲后撤和陆下地幔上涌共同促进了Columbia超大陆的伸展和裂解。兴安地块西部发育岩石组合、碎屑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变化与格林威尔造山有关的同碰撞和碰撞后沉积序列相似的沉积地层,而且碎屑锆石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随时代的系统性变化也揭示了1. 10~0. 98 Ga地壳明显加厚,伴有大量古老地壳物质重熔,0. 9~0. 8 Ga地壳持续减薄,以古老地壳再造为主,这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阶段格林威尔造山(1080~980 Ma)及随后的垮塌伸展过程基本吻合。松嫩地块东北部954 Ma正长花岗岩很可能是松嫩与佳木斯地块陆—陆碰撞后阶段沉积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可能代表了Rodinia超大陆碰撞聚合在中亚造山带东部的响应。超大陆周缘前进式俯冲引发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兴安—额尔古纳联合陆块在954 Ma前碰撞拼贴,同时在外缘的佳木斯地块上产生953~939 Ma中钾—高钾钙碱性基性—中性—酸性岩组合,920~880 Ma在各地块上广泛发育中酸性钙碱性岩浆作用。从850 Ma开始,后撤式俯冲导致大量高温的钙碱性酸性岩、双峰式岩浆岩组合产出于松嫩和额尔古纳地块上,直至777 Ma和697 Ma之前开始不断裂解产生古牡丹江洋和古新林洋,而且790~560 Ma期间在额尔古纳地块西北缘、松嫩地块东缘均发育被动大陆边缘沉积,记录了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伸展—裂解过程。另外,中亚造山带东部乃至全球其他块体上大量1. 5~1. 3 Ga和1. 0~0. 7 Ga与超大陆聚合、伸展—裂解有关的“低谷期”地质记录被不断发掘出来,暗示了地球中年期并不是前人认为的构造宁静期。  相似文献   

16.
孙华 《山西地质》2013,(6):59-62
山西平顺天脊山国家地质公园2011年11月由国土资源部审定为第六批具有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的地质公园。公园内包括通天峡、天脊山和神龙湾3个景区,主要地质遗迹景观96处,其中国家级地质遗迹4处,省级地质遗迹39处,地方级地质遗迹56处。主要的地质遗迹为岩石地貌景观、流水侵蚀地貌景观、构造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大类的泉水景观、河流景观和瀑布景观,其中最重要的地质遗迹景观是流水侵蚀地貌景观和瀑布景观.  相似文献   

17.
万渝生 《地质学报》2009,83(1):982-999
河南中部登封地区早前寒武纪基底主要由新太古代登封群、古元古代嵩山群和早前寒武纪花岗质岩石组成。登封群主要由斜长角闪岩、角闪变粒岩、黑云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及少量磁铁石英岩(BIF)等组成,变质原岩为主要基性火山岩、中酸性火山岩和碎屑沉积岩。3个登封群变质酸性火山岩样品给出2.51~2.53 Ga岩浆锆石年龄,存在2.61~2.69 Ga残余锆石。它们高SiO2,tDM(Nd)和εNd(t)分别为2.52~2.79 Ga和0.51~4.41。嵩山群主要由石英岩和片岩组成,绿片岩相变质。嵩山群石英岩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为2.5 Ga,与华北克拉通孔兹岩系变泥沙质岩石中存在大量2.1~2.3 Ga碎屑锆石明显不同。石英岩中可靠的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2.45 Ga,部分碎屑锆石年龄大于2.65 Ga,最大达3.26 Ga。会善寺奥长花岗岩、大塔寺英云闪长岩、路家沟钾质花岗岩和石秤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分别为2.55 Ga、2.53 Ga、2.51 Ga和1.78 Ga,会善寺奥长花岗岩中存在2621~2638 Ma残余锆石,并有~2.51 Ga变质增生边存在。花岗质岩石在元素地球化学组成上存在较大变化,但具有类似Nd同位素组成,tDM(Nd)为2.60~2.80 Ga(钾质花岗岩样品除外)。根据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和认识:1)登封群形成于新太古代末期(2.51~2.53 Ga),与前人认识一致。2)不同类型花岗质岩石,与登封群表壳岩一道,形成于一个相对较小的时间范围(2.50~2.55 Ga),结合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组成特征,推测其形成与板底垫托作用有关。3)在岩石组合和形成时代等方面,五台和箕山地区花岗绿岩带与登封地区的十分类似,可能为同一大型花岗绿岩带的不同部分。4)可把嵩山群形成时代限制在2.0~2.45 Ga之间,与五台地区高凡群(2.14~2.47 Ga)或滹沱群(2.08~2.14 Ga)对比。5)石秤花岗岩是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之后拉张构造体制下壳内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三个主要的古老陆块(华北、华南和塔里木陆块)都发育中-新元古代岩浆岩。根据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华北陆块中-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可以分为7个阶段,其中1.78Ga和1.32Ga两期影响范围较大,可以构成大火成岩省。华北陆块中-新元古代的岩浆岩均形成于大陆地壳伸展的构造背景,意味着华北并未介入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过程。华南陆块中-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可以分为8个阶段,从1.78Ga到1.5Ga的四期岩浆事件形成于大陆地壳伸展的构造背景,1.4Ga左右的一期岩浆-构造事件分布局限,可能形成于局部的构造拼合背景。1.0Ga左右的岩浆事件,在华南陆块的不同部位表现形式不同,意味着发生过不同地块的拼合。从0.95Ga到0.82Ga的岩浆事件主要分布在江南造山带和扬子地块北缘,这一阶段的岩浆事件导致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拼接成一体,形成华南陆块。之后从0.78Ga到0.72Ga的岩浆事件几乎遍布华南陆块,反映了陆块形成后的伸展过程。塔里木陆块中-新元古代的岩浆事件可以分为8个阶段,1.78Ga和1.5Ga的岩浆事件仅在局部有反映,它们形成于拉伸的构造背景。1.4Ga的岩浆事件在塔里木陆块的北缘和西南缘表现形式不同,北缘钙碱性岩浆岩形成于大陆弧构造背景,而西南缘A2型花岗岩则形成于拉伸的构造背景。0.96~0.88Ga期间,塔里木东南缘和北缘的花岗岩以I型和S型为特点,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而在塔里木陆块的西南缘该时期则形成了塞拉加兹塔格群中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0.88~0.82Ga期间,在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地区形成了与俯冲增生相关的岩浆岩组合,而在东南缘则形成了与拉张构造环境有关的双峰式火山岩。塔里木陆块不同部位,不同阶段岩浆岩组合的差异意味着塔里木陆块原来并不是一个统一的陆块,很可能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块体拼合而成的。华北、华南和塔里木三个陆块中-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差异演化,揭示了它们各自形成陆块的过程和方式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山西陵川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是2009年8月经国土资源部审定的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公园位于晋城市陵川县境内,包括王莽岭和黄围—门河2个园区。主要地质遗迹景观90处,其中国家级地质遗迹33处,省级地质遗迹31处,地方级地质遗迹26处。主要的地质遗迹景观为地貌、地质构造、古生物和水体景观大类。  相似文献   

20.
胶北地体早前寒武纪重大岩浆事件、陆壳增生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刘建辉  刘福来  丁正江  刘平华  王舫 《岩石学报》2015,31(10):2942-2958
早前寒武纪重大岩浆事件是早期陆壳增生及演化的主要地质作用。本文通过系统总结最近几年胶北地体早前寒武纪重大岩浆事件代表性岩石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的最新成果,厘定出太古宙~2.9Ga、2.7Ga及2.5Ga三期以TTGs岩浆事件为代表的陆壳增生事件。这些TTGs具有典型太古宙高铝TTGs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正的εHf(t)值,锆石Hf模式年龄主要集中在ca.3.2~2.7Ga。两种不同的构造模式被用来理解胶北太古宙TTGs(陆壳)的成因:(1)加厚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2)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根据胶北TTGs在时间上呈事件性侵位,空间上呈面状分布,以及相对较低的Mg#、Cr及Ni含量,前者可能更适合胶北TTGs的成因。确定了胶北古元古代2.2~2.0Ga黑云母/角闪石二长花岗片麻岩及~1.8Ga以二长(正长)花岗岩为代表的多期陆壳重熔事件。综合这些研究结果,初步总结出胶北早前寒武纪陆壳形成及演化历史:1)2.9Ga,主要为基性地壳(洋壳)的增生,并可能存在规模有限的、被剥蚀殆尽的太古宙早期陆壳;2)在~2.9Ga、~2.7Ga及~2.5Ga,由于地幔(热)柱上涌,ca.3.3~2.7Ga新生的加厚基性玄武质下地壳发生事件性部分熔融,并伴随有早期陆壳的重熔,形成主要由TTGs及少量陆壳重熔型(高钾)花岗岩组成的太古宙陆壳;3)ca.2.2~2.0Ga,可能由于地幔物质上涌,陆壳伸展,形成裂谷,陆壳物质重熔,形成ca.2.2~2.0Ga花岗质岩石;4)ca.1.95~1.85Ga,发生强烈的挤压碰撞构造作用,裂谷闭合,卷入挤压作用的物质发生高角闪岩相到高压麻粒岩相变质;5)~1.8Ga,地幔物质上涌,陆壳伸展减薄,陆壳物质重熔,形成~1.8Ga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