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卫星1976-87A(我国第六颗卫星)存在期间的轨道变化和用卫星轨道衰变率测定205—220公里高度上的大气密度。得到的密度平均值比CIRA 1972模式约大20%以上,并着重分析讨论了密度与地磁活动变化的相关性和密度的地磁效应与纬度及地方太阳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我国第二颗卫星(1971—18A)部分目视观测资料测定275公里高度附近的137个点密度值。分析这些密度显示出:1977年7月至1979年1月初的密度平均周日变化约49%,77年7月至10月间的密度半年变化约51%,密度突然增加与强地磁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导出了与CIRA 1972内符合精度较高的一种分析模型. 模型包含:周日变化(F_1、F_2),标高随高度的变化(μ),半年变化(其小因子合并到ρ_0、H、μ中处理)、氦的季节-纬度变化(S_5~0、S_5~T),以及周日变化、氦的季节-纬度变化和地磁活动随高度的变化(H_1、S_5~x、K). 模型的内符合精度,在160—250公里约为5%;在250—400公里约12%;在400—2000公里约25%.适用于人造卫星大气阻力摄动的分析型公式.  相似文献   

4.
J77大气模型的修订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锡生 《天文学报》1995,36(4):400-411
Jacchia 1977大气模型(简称J77)发表后,Jacchia本人对模型进行了重大修订,这两个修订都是关于地磁活动引起的大气密度变化,为了比较分析修订后模型的改进情况,本文作者更新了J77模型的软件,对每一步修订进行了详细的数值试验,并将其应用于高度为800公里ERS-1卫星的轨道计算,结果表明:修订后的J77模型比其它大气模型在测轨精度上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大气密度的指数函数分析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人造卫星大气阻力摄动的方法。它适用于任意偏心率的轨道。用本文简化公式计算,对近地点地面高度160,250,400,1000公里的任意偏心率的卫星,其相对误差分别不大于0.08%,0.16%,0.21%,0.72%。本方法,便于推广到较复杂的大气密度的指数函数分析模型。因此,不仅在理论上是有意义的,而且在实用上可以节省计算机的内存和计算时间,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在近地空间目标和碎片的定轨预报任务中,需要准确计算热层中性大气密度。太阳辐射约27 d周期的短期震荡是影响大气密度的一种重要的空间环境因素,它会引起大气密度在全球尺度上的涨落。选择CHAMP、GRACE-A和SWARM-C这3颗极轨卫星星载加速仪数据推导出的大气密度资料,提取其中的27 d短期变化信号,与太阳极紫外辐射(S10指数)的27 d短期变化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热层大气密度对太阳辐射短期变化的响应规律,及其在不同高度、辐射水平、昼夜半球和纬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太阳辐射短期变化对大气密度的影响与高度负相关(主要因素)、与辐射水平正相关(次要因素);对白天半球的影响是夜间半球的约2倍;在白天半球,辐射影响随着纬度增大而减弱,夜间半球恰好相反。将以上观测结果与NRLMSISE00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发现模型低估了太阳辐射短期变化对大气密度影响的(50%~60%),且低估了高度差异,但高估了辐射水平差异。利用SOHO卫星对太阳26~34 nm波长极紫外辐射1 h分辨率的测量值,研究了大气密度对辐射的响应延迟时间,约为18 h (0.75 d)。研究结果对于优...  相似文献   

7.
吴连大 《天文学进展》2001,19(2):277-278
利用12万组大气阻力资料,对DTM-1994模式进行改造,获得了一个新的大气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1.利用2阶周日峰效应,代替了原来模式中的复杂的周日效应表达式,减少了模式参数(少于50个),并使模式参数均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2.分清了模式的主要参数和次要参数,在主要参数中,又分清了利用了阻力资料可以改进的参数和可能改不好的参数.3.与MSIS-1990和DTM-1994模式相比,其互差可以被接受,说明使用卫星阻力资料可以进行大气模式动态改正,不仅能测定大气总密度,并且能测定大气的分密度,4.与卫星轨道相比较,改进有显优于MSIS-1990模式,在120km轨道附近,改进模式密度比MSIS-1990模式大10%,同时我们在卫星陨落期预报中发现,MSIS-1990模式密度比实际大气密度小9%,这说明改进模式的密度与实际大气的密度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DTM94 大气模型, 并以其旧版本DTM78 为对照进行了初步考察和分析, 其中给出了两种模型的大气密度随地磁指数kp 和太阳辐射流量(Solar Radio Flux) 变化的情况, 并对20d ( 天) 弧长Ajisai 卫星的全球SLR观测资料进行处理, 结果表明DTN94 对近地卫星Ajisai 的精密定轨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DTM94大气模型,并以其旧版本DTM78为对照进行了初步考察和分析,其中给出了两种模型的大气密度随地磁指数kp,和太阳辐射流量(SolarRadioFlux)变化的情况,并对20d(天)弧长Ajisai卫星的全球SLR观测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DTN94对近地卫星Ajisai的精密定轨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1980年低地平高度的日食射电观测所提出的一些特殊问题:大气吸收扣除和大气折射改正。本文讨论了一种近似模拟大气质量函数的公式,找出了“大气等效厚度”的最佳值;并对云南天文台所在的凤凰山地区的天顶方向总吸收Γ_0值做了近似估计和实测(3.2cm波段)。考虑了低地平高度的大气折射计算公式和日食射电观测所需的大气折射改正的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蒙特卡罗光谱合成方法,对1993年由哈勃空间望远镜和里克天文台同时得到的超新星1993J的紫外及光学波段的光谱,进行研究并将拟合的结果与别人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假设太阳丰度及幂律为20左右的大气密度结构,模型可以与观测较好地符合。通过计算得到光球速度为9500kms-1左右,光谱的黑体温度为7990K。对于强线如Hα及HeIλ5876的特殊谱线轮廓,我们发现大气结构需要是双幂律的,即光球外陡降的内层大气外面,密度变化相当平缓。内外大气的幂律近似为20和3,交界点在13000kms-1左右。外层平缓的大气同时起到了使远紫外光谱变得像观测到的那样平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波与介质相互作用的一套全MHD方程组,计算了无碰撞阿尔文波波能密度W和波能耗散项E_m,在太阳过渡区和内冕大气中随高度的分布。 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温度、密度偏低的大气,在过渡区底部几十甚至几百公里范围内,无碰撞阿尔文波的耗散引起的对大气的加热可超过热传导的贡献。从而说明这种阿尔文波的加热似乎是引起温度、密度偏低的大气(例如冕洞大气)在过渡区中温度陡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22太阳活动周(1986.1-1995.6;CR1771-CR1898)冕洞对地磁扰动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作为长期效应,赤道冕洞数和面积指数随太阳活动周伦与同期的地磁AP指数的长期变化基本一致,二者在a=0.01扒度水平上密度相关,表明赤道冕洞不仅对低年的磁扰有贡献,而且对峰年期间地磁拓动的贡献不可忽视的。对冕洞的短期地磁效应的研究表明,不论哪种类型的冕洞,在它们过中经后的1-4天,地磁4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太阳活动第22周峰年的日地整体行为和地磁与高空物理现象,近些年来,我所建立了几个新的地磁台。如在中国境内的漠河、北京(十三陵)和三亚(临时)地磁台。这些台站加上东经120°E附近的国家地震局所属的一些老台,形成了东  相似文献   

15.
利用CHAMP (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GRACE-A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A)、SWARM-C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and Environment Explorers-C)等3颗极轨卫星的资料, 研究360—480km高层大气密度在低纬度区域的午夜极大值(Midnight Density Maximum, MDM)现象. MDM一般出现在23:00- 02:00 LT (Local Time)之间,峰值位置在低纬度15°以内,谷值位置在中纬度35°-45°附近,整体略偏向南半球,振幅约为平均密度的26%.随着高度增大以及太阳辐射水平的增强,MDM振幅呈减小趋势;冬至和夏至日附近的季节效应会减弱MDM振幅,在春秋分日的振幅最大.用3个主流大气模型DTM2000 (Drag Temperature Model 2000), NRLMSISE00 (US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 Mass Spectrom-eter and Incoherent Scatter radar)和JB2008 (Jacchia- Bowman 2008 model)对MDM进行模拟,JB2008没有刻画出MDM现象;另两个模型低估了MDM效应,在360km和480km两个高度DTM2000模型的振幅仅为观测的46%和53%, NRLMSISE00模型仅为观测的33%和26%;模型没有准确刻画出MDM与高度、辐射水平和季节的关系.联合3颗卫星的资料,研究了-种基于地理纬度的6阶勒让德多项式,同时融合地方时和高度因素的经验函数,在振幅和相位上可以较好地刻画MDM特征,相关系数达到0.923,可为大气密度模型的修正提供借鉴,服务于低轨道航天器高精度轨道预报.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一种近地卫星联合摄动的计算方法,给出近地卫星轨道在地球形状摄动和大气阻力摄动同量级时的计算公式。它适用于近地点地面高度在160公里≤z_0≤250公里,轨道偏心率在0≤e≤0.01的近地卫星。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文[1]的启发下,计算了磁中性线附近异极性磁区相互入侵(或挤压)引起的等离子体动力学问题。气体初态取用流行的宁静太阳光球色球大气模型,即非等温的密度指数变化的重力分层大气。采用Lagrangian格式数值求解自洽的MHD方程,这可使入侵力学变得直观明显——磁场随流体而运动。我们的新结果是入侵流动在光球低层产生出强的水平磁场(即强的横向场),但光球高层和色球低层的磁结构却变化不大,有力地支持了文[13]提出的光球色球里可能出现磁流体力学间断面的概念。入侵确实在磁中性线附近建立了电流片,但这电流片主要在光球低层,其量级和观测一致。另外还显示垂直下降运动也可能导致异极磁区的入侵。尽管在MHD~1方程里包含了电阻耗散和热传导流,但计算证明它们对入侵力学影响不大,热传导的作用只是使气体温度分布逐渐趋于宁静太阳分布(尽管高度变了)。  相似文献   

18.
利用武汉电离层观象台的HF多普勒台阵的长期观测记录,对电离层声重波进行了定源分析,发现武昌地区上空的近源声重波的激发与武昌西南部的青藏高原的地形隆起有关。 在这种定源研究中,我们发现的主要观测现象为: (1)、在襄樊附近上空的约200公里的高度上(BPM,10MHz时号),声重波水平传播的优势方向为正西偏南至正东偏北。也有由北向南传播的,但不占优势。这一优势方向上传播速度的大小与其它方向上的相比较,约小20%。 (2)、上述优势方向的出现没有明显的日变化,即不同的地方时都存在这种优势方向。 (3)、上述优势方向主要出现在早春季节,秋季很少出现。 (4)、在襄樊附近,在较高的280公里左右的高度上(BPM,15MHz),正西偏南至正东偏北的优势方向相对变弱,出现另一个由北向南的优势方向。 (5)、在朝鲜南部海面上空约220公里的高度(JJY,15MHz)上,虽然仍存在由正西偏南向正东偏北传播的扰动,但水平传播的优势方向由北向南。 从上述观测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在襄樊上空经常出现的一种声重波扰动,来自襄樊的西南方向。随着高度增加,这种扰动很快减弱;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也很快衰减,至朝鲜南部海面上空已很少出现。这种扰动的水平传播速度小于电离层高度上的声速。以上特性说明这些扰动的源区离襄樊不远,估计它们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危险目标再入的有关问题,通过22870和25100两个卫星陨落期预报的实践,我们形成了一种计算卫星落点的方法,方法的基本要点是:1算准卫星的面质比;2在180公里以下,考虑阻尼系数随高度(大气密度)的变化;3在计算落点时,使用两组根数,调整面质比使两组根数计算的落点基本相同,并验证面质比调整的合理性;4对于MSIS-1990模式,我们发现调整后的面质比要比理论的面质比大1.09倍,也许这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略介绍了MSISE90大气密度模型,它是以提高低高度大气密度计算精度为目标,基于MSIS86模式,采用不相干散射雷达和卫星质谱仪测量资料,在半经验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拟合处理而成;并指出了Hedin对该模型的修正之处。并将该模型应用于GPS无线电掩星反演中性地球大气参数的先验温度序列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