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天气监测和潜势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的强天气监测和潜势预报系统(NMICAPS短时预报版),该系统是在NMICAPS系统的基础上,为满足国家气象中心的强天气监测和潜势预报业务的需求而开发的。系统采用Linux操作系统平台,在资料检索、数据分析、地理信息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并增加了一些针对强天气潜势预报的功能。该系统操作简便,基本能够满足该项业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常规天气要素分县MOS预报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鉴美国MOS预报方法,利用逐步回归法,采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以及湖北省常规天气要素(温度、降水)实况资料,建立了湖北省77个站1~5天温度及降水分级预报方程,并将该预报方程提供给国家气象中心,再由国家气象中心将T106数值预报产品处理后的预报因子代入相应的预报方程中,并通过9210通信系统分发逐日滚动分县预报结果。武汉中心气象台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该预报对下级台站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气象中心自主研发的双参数云降水方案与GRAPES中尺度数值模式耦合建立的人工影响天气条件判别的模式预报系统基础上,进行本地化改进建立广西人工影响天气模式预报系统.该系统能够提供广西及其附近区域多种云物理量24小时的预报产品,为人影作业预警指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尺度天气的高空地面综合图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中尺度强天气的预报能力非常有限,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业务预报中,缺乏对中尺度对流天气发生的环境场条件和发生发展特征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本文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正在试行的中尺度天气的天气图分析方法。中尺度天气的天气图分析主要利用探空资料和数值预报相关参量资料,分析中尺度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环境场条件,包括高空综合图分析和地面分析。在高空分析中重视风、温度、湿度、变温、变高的分析,并通过将不同等压面上最能反映水汽、抬升、不稳定和垂直风切变状况的特征系统和特征线绘制在一张图上形成综合图,以更直观的方式反映产生中尺度深厚对流系统发生发展潜势的高低空配置环境场条件。地面分析包括气压、风、温度、湿度、对流天气现象和各类边界线(锋)的分析。国家气象中心的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试验表明,中尺度天气的天气图分析已经成为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制作北京气温和风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丰  王迎春 《气象》2000,26(6):33-39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与北京市气象局联合开发的“北京地区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针对业务预报需要,开发了2米温度、10米风的要素预报。通过近一年的预报效果检验表明,该系统不仅对一般性天气有比较好的预报效果,同时也可以预报出转折性的大风、升(降)温等天气过程。与NCEP的eta模式相比,该系统的温度预报误差与之基本相当,而风速预报误差略小于eta模式。  相似文献   

6.
利用9210传输的气象资料,选用国家气象中心T106和HLAFS数值预报产品中的要素作为火险天气因子,根据森林火险原理,建立了东营市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7.
东营市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9210传输的气象资料,选用国家气象中心T106和HLAFS数值预报产品中的要素作为火险天气因子,根据森林火险原因,建立了东营市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8.
影响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灾害天气有不少是中尺度系统,目前在业务预报服务工作中缺乏有效的预报技术方法,国内外天气预报工作者都在着重研究解决这个难题,指望用数值天气预报方法解决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那怕是24小时以内的短期预报,至少在近些年内由于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是难于在业务中实现的。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常规天气尺度观测资料中却有不少信息没得到充分的利用。本文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中曾明确指出目前美国的地面、高空观测站网的密度对于揭示许多重要的中尺度天气特征是够用的,但是在美国国家气象中心制作的分析、诊断图上没有要求把它们进行分析和描述。作者在本文中提出的预报思路的基本想法是尽可能使用目前常规天气图表资料,配合使用气象卫星和雷达资料来帮助预报员提高预报的质量。首先是把国家气象中心传送的分析图诊断图重新进行加工,经加密分析和增加分析内容揭示出是否存在有利于产生强对流天气的形势或中尺度系统,为此要进行大量的个例分析和总结经验的工作,对有关的形势、系统等加以分类、制作模式及找预报判据等。其次是根据国家气象中心发布的指导预报材料确定短期内形势的发展、演变。最后利用当地的预报指标以及逐级判据等,由当地预报员结合指导材料作出最后的预报。这个思路对于在加强国家气象中心对基层台站的分析预报指导前提下,在地方预报中充分发挥地方台站的预报员经验和补充订正的作用,是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的,对我国有参考意义。我国一些天气工作者早就提出过,目前常规天气图表资料中还有不少有用的信息没被充分利用,对此,在一些暴雨等天气预报的事后分析总结中曾作过探讨和应用的试验,但在日常预报业务工作中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和组织业务试验。目前的问题是如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采取现实可行的方法来推动我国在这方面预报业务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辽宁省气象台科技人员经过3年的攻关,研制成“辽宁省重大灾害性天气周年实时预报系统”。该项成果年前通过了有关专家的技术鉴定。专家们认为:该系统技术设计方案先进,研究内容丰富,转化业务迅速,实用性强,预报质量高,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方法软件技术以及灾害性天气要素预报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在成果的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研究是在对辽宁省重大灾害性天气历史资料的搜集、分析、整理和精心选择物理因子的基础上,依托国家气象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和沈阳区域气象中心实时业务系统提供的实时资料,采用天气学。动…  相似文献   

10.
国家级区域集合预报系统研发和性能检验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简要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研发的区域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主要技术特点:在初值扰动技术方面,通过研究中国地区中尺度模式预报误差快速增长特点、中国地形地貌特征与观测资料的分布情况,研发适合于中尺度模式的增长模繁殖法扰动技术构造初值场;分析数值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内在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强对流天气和近地面要素预报的差异,确定多物理过程扰动技术方案。解决全球集合预报扰动信息向中尺度集合预报输入的关键技术,实现中尺度区域集合预报系统与全球中期集合预报系统的嵌套。在模式后处理方面,解决中尺度集合预报结果的偏差订正技术;开发满足多种需求的多要素、多层次概率预报产品和概率预报检验产品。在世界天气研究计划"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尺度集合预报研究开发项目"3年实时预报试验比较评价中,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区域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总体预报能力与国外同类系统相当。  相似文献   

11.
由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值预报研究部开发的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GRAPES_Meso)经过国家气象中心一年多的连续实时业务试验运行,达到了项目的指标要求,系统运行稳定,预报效果较现有的区域数值预报系统(HLAFS025)有明显改进。2006年7月,GRAPES_Meso通过了由中国气象局组织的业务运行专家评审。2006年7月26日,中国气象局正式批准GRAPES_Meso投入业务运行,同时停止运行HLAFS025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所提供的T106等格点资料,对呼市地区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前的天气条件进行诊断分析,根据呼市地区降水系统的天气动力学的演变特征,筛选出了能较好反映降水系统的天气动力学的特征因子,采用PP方法,依次建立呼市地区4-9月稳定性和对流性降水的预报方程.以此来定量分析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天气系统以及确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2月17~21日,第8届中越灾害性天气研讨会在越南胡志明市召开。来自中越双方的40余位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毕宝贵为团长的中国气象代表团一行8人参加了会议。越南国家水文气象局局长Bui Van Duc博士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毕宝贵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中国的灾害天气情况以及综合观测系统、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的有关情况,介绍了我国数值预报的进展,同时也指出了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服务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两国的18位气象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内容涉及到台风预报、资料同化、中尺度天气分析、短时临近预报以及雷达资料应用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天气图、FY-2云图等资料,分析了0508号热带风暴“天鹰”的高空环流形势及其演变;检验分析了国家气象中心WTPQ20 BABJ的路径预报。热带风暴移动路径的预报首先着眼于两个大型天气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赤道辐合带(ITCZ),风暴内部结构也对移动路径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所提供的T106等格点资料,对呼市地区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前的天气条件进行诊断分析,根据呼市地区降水系统的天气动力学的演变特征,筛选出了能较好反映降水系统的天气动力学的特征因子,采用PP方法,依次建立呼市地区4-9月稳定性和对流性降水的预报方程。以此来定量分析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天气系统以及确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国家气象中心台风、暴雨预报服务系统是以国家气象中心的现代化气象业务环境为依托,系统地集成了国家气象中心和气象业务与科研单位近年来研究开始的台风、暴雨预报成果建立的实时预报服务系统。该系统目前已初具规模,1995年投入业务应用(部分投入业务试用)。文中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目标、结构、功能,以及在业务中应用和试用概况。  相似文献   

17.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在对流性天气的短期预报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正在发展和试运行的对流天气中尺度过程分析规范和支撑技术,旨在为中尺度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分析和预报提供技术方法,其客观技术支撑为中国气象局强对流短临预报系统SWAN、强对流天气综合监测技术和自动站资料快速客观分析技术等。文章以2011年4月17日强对流过程为例,介绍了如何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快速识别和掌握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龙卷等)实况,分析当前对流系统类型及其结构特征,判断未来影响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中尺度环境条件,并综合考虑客观自动外推算法产品,最终指导预报员对未来0~6 h内的强对流天气影响区域进行短临预报预警。业务试验表明,对流天气中尺度过程分析技术可为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业务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周小珠 《广西气象》2006,27(A01):7-7,17
利用天气图、FY-2云图等资料,分析了0508号热带风暴“天鹰”的高空环流形势及其演变;检验分析了国家气象中心WTPQ20 BABJ的路径预报。热带风暴移动路径的预报首先着眼于两个大型天气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赤道辐合带(ITCZ),风暴内部结构也对移动路径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安顺地区温度、降水分县预报自动化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95-1997年国家气象中心的T106格点场资料,通过因子组合,相关分析等手段,结合本地区天气系统的演变特征,构造出与降水,温度关系密切,有明确物理意义的,能反映本地天气系统的动力结构和发展机制的结构特征因子,采用ppM预报方法,建立了安顺地区6个站的温度和降水分级预报方程,提高了ppM预报方珠预报能力和适应性。系统从资料采集到结果输出均在微机上实现全自动化,预报结果客观、定量。  相似文献   

20.
该文简单地叙述了国家气象中心四维资料同化业务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即资料处理、客观分析、初值化和模式预报子系统。该系统能较好地为预报模式提供初始条件。并对四维资料同化业务系统中的分析质量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