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引言桑树是多年性温带和亚热带木本植物,在一年中生长期和休眠期交替进行。研究表明,桑树生长和桑叶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早在八十年代初,我省桐乡县气象站率先开展为蚕桑生产的气象服务;之后,湖州、嘉兴等地也相继进行了蚕桑气象的试验研究。为了进一步摸索桑叶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我们在国家气象局的支持下,开展了春桑叶生长气象动态监测试验研究,在浙北蚕桑主产区选择三个试验点布置了统一的田间观测试验,取得了在一个区域内春桑叶生长的动态监测资料。通过分析春桑叶新梢生长量等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为开展蚕桑气象服务,进行桑叶生长量的气象预测提供实验性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1~2020年气象资料和DEM资料,系统分析高县热量、水分、光照以及地形、土壤等生态气候因子对桑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合生产实际,选取高影响因子作为指标,运用GIS技术和集优法对高县桑树生态气候适宜性进行区划。结果表明:高县桑树气候条件总体适宜,且具有一定优势,影响桑树栽培的主要因子是热量条件和地形坡度,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的坝丘河谷区,适宜蚕桑规模化发展;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500~700m的山地丘区,应适度发展蚕桑业;次适宜区主要分布海拔700~1000m的低山区,可作为桑叶补充生产区;海拔1000m以上或地形坡度30°以上的山区不适宜栽培桑树。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油桃休眠期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智辉  薛清云  李生袖 《气象》2005,31(3):85-87
通过在温室油桃休眠期开展温度观测,总结出低温集中处理期间棚内温度变化特点及棚内外温度相关关系,建立了利用环境温度推算需冷量的两个计算条件;通过分析气象资料和试验得出,延安在10月下旬可实行油桃树强迫休眠,使油桃上市时间提前20日,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适应气候变化科学利用生态环境发展蚕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阳城县气候历史资料的调查分析和对蚕桑生产情况的调研,分析了生态环境对蚕桑发展的重要性。认为阳城蚕桑生产需适应气候变化,及时抓住冬春变暖,夏季变凉,无霜期变长,冬夏降水增加的生态环境,调整生产布局,改进管理技术。气候变暖不仅有利于桑树生长和安全越冬,同时也增加了桑树、桑蚕相应病虫害的越冬能力和危害行为的超常性,如低温冻害、高温干旱、低温连阴雨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桑树、蚕作的突发性灾难和病虫害的暴发。本文在桑管技术、养蚕布局、防虫防病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子长县蚕桑中心统计多年蚕桑种植资料和经验,利用子长县气象站20a气象资料,南沟岔镇、玉家湾镇区域气象站5a气象资料,针对桑树露青期、鹊口期、五叶期等发育期的生长需求,对子长县蚕桑种植的温度、光照和水分条件进行分析,总结了桑树不同生育期适应的气候条件和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子长县蚕桑中心统计多年蚕桑种植资料和经验,利用子长县气象站20a气象资料,南沟岔镇、玉家湾镇区域气象站5a气象资料,针对桑树露青期、鹊口期、五叶期等发育期的生长需求,对子长县蚕桑种植的温度、光照和水分条件进行分析,总结了桑树不同生育期适应的气候条件和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7.
1997年持续干旱少雨,8月6日麟游县的丈八、阁头寺、桑树塬3座固定火箭点,在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指挥下,抓住有利时机,进行了一次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火箭6枚。作业区内普遍增雨10mm以上,经济效益300多万元。这次增雨为火箭增雨防雹试验示范基...  相似文献   

8.
王唐修 《山东气象》2003,23(2):46-47
调查分析了2002年五莲县蚕茧减产的主要气象原因,结论认为,2002年春季的低温、夏秋季的高温干旱不利于桑树生长和蚕儿发育,从而严重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黔西县发展桑蚕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桑树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揭示了桑蚕饲养与蚕室气象条件的关系,指出早春低温连阴雨、伏旱和盛夏高温高湿、秋季低温和冬季冻害是影响当地桑蚕生产的5种主要气象灾害,并提出相应的趋利避害措施,为发展桑蚕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气象局在增城国家气候观测站开展"气压、湿度传感器对比观测试验"内容,以其中的气压传感器对比观测试验为例,对该次试验中涉及的外场选择、仪器布局、对比方法和数据分析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为今后类似的传感器对比观测提供参考。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通过与人工业务观测和省级标准器对比观测试验可以遴选出性能优良的气压传感器进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  相似文献   

11.
2005年陕南秦巴山区胡蜂爆发伤人事件,主要分布于安康山地丘陵地带。2005年春暖高温和夏凉多雨的气候条件,对该地区胡蜂大量繁殖比较有利,胡蜂越冬休眠期缩短9-12 d,春季胡蜂始见期提前20~30 d。春暖夏凉是自2002年以来安康胡蜂连续爆发的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在农业气候资源调查中,往往要推算山区某一高度的历年极端最低气温的最大可能值;这是由于任何作物在其生长发育的全部进程中,都必须具备大于生物学的最低气温,否则就会受害死亡,这种温度称为致死温度。如温州蜜桔的临界低温是-9℃,葡萄在休眠期的致  相似文献   

13.
对2019年冬季及2020年春季气象条件对人参越冬及幼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积雪厚,有利于人参安全越冬;在2019年初冬,土壤未冻结前大雪封地,给人参菌核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2020年春季气温波动大,4月21—23日出现罕见的大雪天气,对处于休眠期或刚刚萌动的人参幼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李爱贞  金荣兴 《气象》1988,14(5):43-47
本文分析了济南市东郊的高架源扩散试验资料,其中包括SF_6试验、平衡气球试验和烟羽观测试验。SF_6的横向浓度分布为多峰分布,垂直浓度分布为正态分布,浓度轴向上抬升,沿平均风向的浓度分布呈多峰分布;在示踪物(SF_6)由郊区进入城区不远处,浓度出现相对低值。 上述三项试验所得的扩散参数相近。水平扩散参数σ_y较同类试验的值偏大,在粗糙度不连续处无跃变现象;垂直扩散参数σ_y反映了粗糙度较小地区的垂直分布情况。所计算的最大落地浓度距离与实测值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4/2005年度冬春季玉林市龙眼枝梢休眠期(营养积累期)果实成熟期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诊断分析及与2002/2003年度、2003/2004年度气象条件相对比,得出2005年龙眼丰的主要气象因素:冬季龙眼营养积累期干冷天气有利于控制冬梢和促进花芽分化和抑制“冲梢”现象发生,普遍成穗成花率较高;而开花期处在22℃适宜气温之中,授粉受精良好,果实发育期热量丰富,日照充足,且没有台风影响,果实座果率很高。最后得出龙眼丰产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陈利东 《广西气象》2006,27(A01):78-79
通过对2004/2005年度冬春季玉林市龙眼枝梢休眠期(营养积累期)果实成熟期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诊断分析及与2002/2003年度、2003/2004年度气象条件相对比,得出2005年龙眼丰的主要气象因素:冬季龙眼营养积累期干冷天气有利于控制冬梢和促进花芽分化和抑制“冲梢”现象发生,普遍成穗成花率较高;而开花期处在22℃适宜气温之中,授粉受精良好,果实发育期热量丰富,日照充足,且没有台风影响,果实座果率很高。最后得出龙眼丰产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苹果花期冻害防御技术试验通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窦慎  张军 《陕西气象》2003,(6):19-20
经2a在旬邑县对苹果花期冻害防御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作物秸秆覆盖、树体涂白、化学控制生长等方法,可推迟果树花期、初花期7~10d,使盛花期稳定进入无霜期。  相似文献   

18.
华南区域GRAPES模式动力框架的更新使得高分辨地形数据能够进入模式。引入SRTM数据实现静态数据更新,结合模式内置数据,进行了批量模拟试验;通过站点检验方式,对批量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对比业务使用的Topo10 m地形、Topo30 s地形、SRTM地形和基于SRTM多种插值方案得到的地形,海拔偏差的空间分布和分位数统计都有明显的改善,复杂地形区域的改善效果更显著。通过地面要素平均绝对误差(MAE)箱须图统计和模式西部站点绝对误差(AE)时间序列图对比分析,发现高分辨地形试验的2 m气温和10 m风速MAE和AE有大幅度的改善。高分辨地形对模式静态数据的改善是2 m气温和10 m风速MAE下降的主要原因,地形复杂区域对MAE改善的贡献高于模式其他区域。高分辨地形进入模式后会引起动力过程计算的虚假扰动,适当的滤波平滑能够抑制扰动,从而进一步提高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9.
西洋参种子具有生理后熟的特性,一般果实成熟后,种子还需18—22个月休眠期才完成生理后熟、种子裂口,方能播种.不仅时间周期长,质量差,而且出苗率低.我省秦巴山区种植西洋参,已获种子多年,由于对种子成熟度与催芽技术研究不够,使收获的种子质量差,出苗率低,未能充分利用,因而一直靠进口种子,由于种子价值高,直接影响西洋参生产的发展.为了减少进口种子的  相似文献   

20.
温棚蔬菜增产与农用CO_2开发和气肥施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棚蔬菜增产与农用CO2开发和气肥施放技术汪永钦(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3)目前,国内外在人工增施CO2技术方面,已进入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阶段。试验结果表明,在蔬菜作物CO2饱和点之下,人工增施CO2气肥一般都可以显著增产,并能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