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用夏季的月、季平均1 000 hPa位势高度场定义了一组描述印度低压的环流指数,包括:印度低压指数P、面积指数S、中心位置指数( , )。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1948—2008年逐年5—8月(用 月代表)、夏季(6—8月,用 月代表)印度低压的上述环流指数,用来分析夏季各月印度低压的气候和异常特征,并研究了P和 指数与印度、中国同期降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 印度低压5月形成后逐月西移、发展,7月达到最强(大)。(2) 印度低压指数P和中心位置指数 、 均存在显著年代际变化。 和 均在1960年代末发生年代际转变,它们的标准化距平 ( )由负转正(由正转负),印度低压由强转弱(中心位置由偏北转偏南); 在1980年代以前为负,以偏西为主,之后转为偏东。(3) 印度低压环流指数P、 与印度同期降水显著相关,与中国同期降水也有一定相关。P与两国同期降水以负相关为主,即印度低压强年,两国某些地区降水异常增多;而 与两国同期降水以正相关为主,即印度低压中心偏东,两国某些地区同期降水偏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2.
“国际农业气象与食物安全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grometeorology and Food Security)”于2008年2月18~21日在印度共和国安德拉邦首府海德拉巴(Hydera—bad)举行。本次会议由印度农业气象学家(者)协会和旱地农业中心研究所(CRlDA)组织举办,由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1CAR)、国际热带半干旱地区作物研究所(1CRISAT)、世界气象组织(WM0)、印度科技部科技局、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安恩德(Anand)农业大学、AcharyaN.G.Ranga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8—2014年印度热带气象研究所的全印度降水量、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RA-55)及美国环境预报中心与国家大气预报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研究了索马里急流(SoMali Jet,SMJ)与印度夏季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83年之前,SMJ与印度夏季降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跟以往的认识一致,但在1983年之后两者的正相关关系显著减弱。研究进一步发现,在1983年之前,南印度洋及索马里沿岸有越赤道气流正异常,阿拉伯海、印度西北地区存在西南风正异常,异常强的SMJ对应着异常强的阿拉伯海西南季风,从而增加印度夏季的水汽输送,进而加强季风降水,且SMJ与南亚高压联系密切;但在1983年后,阿拉伯海北部及印度西北地区的西南风正异常减弱了,特别是在印度西海岸的西南风正异常显著减弱了,而且其与南亚高压的关系也显著减弱了,从而导致SMJ与印度夏季降水的正相关关系显著减弱。另外,在印度夏季降水与ENSO、SMJ相关关系减弱的同时,初步显示它与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的相关关系却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4.
李畅  姜霞  沈新勇 《山东气象》2021,41(4):62-72
利用印度气象局(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IMD)、国际气候管理最佳路径档案库(International Best Track Archive for Climate Stewardship,IBTrACS)提供的1982—2020年阿拉伯海热带气旋路径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再分析资料,对近39 a阿拉伯海热带气旋源地和路径特征、活跃区域、频数及气旋累积能量(accumulated cyclone energy,ACE)指数的季节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环境因素,说明其物理成因。结果表明:阿拉伯海热带气旋多发于10°~25°N,65°~75°E海域,5—6月、9—12月发生频数较高且强度较强,1—4月、7—8月发生频数较低且气旋近中心最大风速均小于35 kn;频数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垂直风切变要素;阿拉伯海热带气旋发生频数和ACE近年有上升趋势,年际变化主要受控于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850 hPa相对湿度要素。  相似文献   

5.
作为WMO农业气象委员会(CAgM)第14屑大会第2开放计划区域项目组(0PAG2)“农业气象服务支持系统”专家,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陈怀亮出席了2009年2月23~28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PAG2执行协调组(ICT)2.1“ on Support Services for Agrometeorological Services”专家组会议,同时应印度气象学会(IMS)邀请,参加了IMS举办的INTRO MET 2009关于“农业气象的挑战与机遇”国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6.
庄晓宵  林一骅 《大气科学》2014,38(2):251-260
本文使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 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ECMWF)近30年(1982~2011年)全球再分析资料(ECMWF 40 Year Re-analysis Interim)中的风场及海浪场资料,对全球海表10 m风场、有效波高、平均周期和平均波向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定义了一种计算季节变率的方法。研究发现,有效波高和平均周期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北半球大洋比南半球大洋季节变化更为明显,印度季风区则例外。另外尝试用波龄揭示风浪、涌浪的分布特征,证实了全球海洋为涌浪占主导及太洋东部存在涌浪强化,同时发现了涌浪的分布在春夏季变化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第14届区域气象资料通信网(RMDCN)运行委员会(ROC)和指导组(RSG)会议于2008年6月3~6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会议由RMDCN成员国和中国、日本、印度等RMDCN参加国技术人员参加,WMO也派员参加了两个会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郎洪亮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8.
吴国雄  张永生 《大气科学》1998,22(6):825-838
使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客观分析资料、ECMWF/TOGA补充数据集,美国NMC气候分析中心的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存档的中国336个测站的降水资料,研究了1989年春天青藏高原和邻近地区的热力特征和环流特征,及其对亚洲季风区季节转换的影响。文中集中分析了表面感热和潜热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9年亚洲季风的爆发由三个接续的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5月上旬在孟加拉湾东岸,称为孟加拉(BOB)季风爆发阶段。第二阶段是5月20日左右开始的中国南海(SCS)季风爆发阶段。第三阶段是6月10日左右开始的印度上空的南亚季风(或称印度季风)的爆发阶段。分析表明,正是由于青藏高原的热力和机械强迫作用才使亚洲季风首先在孟加拉湾地区出现。BOB季风环流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使SCS季风接着爆发。最后随着亚洲热带流型的西移,印度季风爆发才发生。  相似文献   

9.
NCEP、ECMWF及CMC全球集合预报业务系统发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目前最具代表性的3个全球集合预报系统(global ensemble forecast system,GEFS)——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和加拿大气象中心(Canadian Meteoro-logical Centre,CMC)建成至今的发展概况。由于计算资源的不断扩展,各中心集合预报系统的模式分辨率、集合成员数也随之增加。同时各中心都在不断地致力于发展和完善初始和模式扰动方法,来更好地估计与初值和模式有关的不确定性,促进预报技巧的提高。其中初始扰动方法从最初的奇异向量法(ECMWF)、增殖向量法(NCEP)和观测扰动法(CMC)更新为现在的集合资料同化—奇异向量法(ECMWF)、重新尺度化集合转换法(NCEP)和集合卡尔曼滤波(CMC)。在估计模式不确定性方面,ECMWF和CMC都修订了各自的随机参数化方案和多参数化方案,NCEP最近也在模式中加入了随机全倾向扰动。为提高全球高影响天气预报的准确率,TIGGE计划(the THORPEX interactive grand global ensemble)的提出增进了国际间对多模式、多中心集合预报的合作研究,北美集合预报系统(North American ensemble forecast system,NAEFS)为建立全球多模式集合预报系统提供了业务框架,这都将有助于未来全球交互式业务预报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江苏—南黄海地区M≥6强震有序网络结构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TIGGE(THORPEX Interactive Grand Global Ensemble,全球交互式大集合)资料中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ECMWF)、日本气象厅(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JMA)、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和英国气象局(United Kingdom Met Office,UKMO)4个中心的北半球地面2m气温集合平均预报资料,利用插值技术与回归分析,并引入了消除偏差集合平均(bias-removed ensemble mean,BREM)和多模式超级集合(superensemble,SUP)方法进行统计降尺度预报研究.结果表明,在2007年夏季3个月中,4个单中心的降尺度预报明显地改善了预报效果.引入SUP和BREM两种集成预报方法后,预报误差得到进一步减小.对比综合表现最好的单中心ECMWF的预报,1~7d的降尺度预报误差改进率均达20%以上.研究还发现,引入SUP方法的降尺度预报效果优于引入BREM方法的降尺度预报,利用双线性插值方法在上述两方案中的预报效果优于其他3种插值方法.  相似文献   

11.
MERRA卫星分析资料介绍 1资料简介 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戈达德地球科学数据和信息服务中心(GESDISC,Goddard Earth Sciences Data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Center)提供了MERRA(The Modern Era Retrospecfive--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数据、数据的访问方法以及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气象局S2S(Sub-seasonal to Seasonal)数据归档中心建设是中国气象局承担世界气象组织(WMO)的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任务,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负责设计和实现。该文介绍了S2S数据归档中心建设中涉及的数据交换、数据检查及处理、数据归档存储及数据服务门户全流程系统设计和实现。针对各业务中心生产的S2S数据配置差异较大造成数据交换、同步较难这一问题,采用基于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数据推送和基于ECMWF(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WebAPI主动数据下载相结合的方式,说明数据交换、同步方法和策略。由于S2S数据量巨大难以高效管理服务,已设计统一的数据组织形式和存储规则,实现根据数据检索条件解析获取数据存储位置,提供便捷的数据检索下载服务。自2015年11月15日中国气象局S2S数据门户系统对外开放,目前数据门户系统已有超过18个国家的300个用户注册并下载数据。  相似文献   

13.
刘珊  傅刚 《山东气象》2016,36(3):8-12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提供的FNL(Final Analysis)格点资料和CIMSS(Cooperative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Studies)提供的红外云图,对2014年3月25—28日发生在大西洋上的一个爆发性气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气旋的移动路径和中心气压的变化,并对其演变过程中的天气形势和爆发过程中的气旋中心特征进行了分析。该爆发性气旋在2014年3月25日受美国东南部上空的槽影响而生成,之后两天在北美洲东部沿岸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快速发展,于28日在加拿大东南部的海面上空衰亡。分析发现,气旋中心气压降低率不断升高的过程中,气旋西部一直有相当强的冷平流输送,同时相对湿度较大,较强的潜热加热、高位涡能量下传可能是气旋发生爆发性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1概况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于2009年10月5~6日在英国里丁的总部举办了关于通过动态多点虚拟专用网络(DMVPN:Dynamic Multipoint VPN)进行区域气象资料通信网(RMDCN:Regional Meteorological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通信备份的技术培训。本次培训共有来自中国、瑞典、罗马尼亚、德国和挪威等国的13名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孙海燕和王丽霞参加了此次培训。  相似文献   

15.
诊断分析了北半球夏季来自印度季风的水汽输送与东亚上空水汽输送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具有反相变化的特征。印度季风水汽输送偏强(偏弱)时,东亚上空的水汽输送偏弱(偏强),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少(偏多)。印度夏季风水汽输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印度季风水汽输送偏强(偏弱)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偏强),由此导致副高西侧东亚上空向北的水汽输送减弱(增强),使得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少(偏多)。对反映热带对流活动的外逸长波辐射(OLR)的分析表明,印度洋上空的对流加热异常不仅能够显著地影响印度季风,也可能对东亚季风产生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应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The Abdus Salam International Center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位于意大利Trieste)教授F.Giorgi博士邀请,国家气候中心高学杰研究员、徐影副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石英于2008年5月29日至8月26日,对其地球科学部(ESP)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学术访问。  相似文献   

17.
为改进华北夏季降水异常的预测能力、寻找前期异常信号的监测预测指标,本文利用1961-2020年华北、华南夏季降水资料,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和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EP/NCAR)的再分析环流资料、向外长波辐射资料(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采用相关、合成和环流异常回归重构等方法,分析了华南前汛期(5-6月)降水异常与华北夏季(7-8月)降水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1)华北夏季(7-8月)降水异常通常与华南前汛期(5-6月)降水异常呈反位相关系,即如果华南前汛期降水偏多,对应华北夏季降水就会偏少,反之亦然。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可以作为华北夏季降水异常监测预测的一个前期指标。东亚夏季风造成对流层低层水汽输送异常和北半球夏季热带低频信号传播造成对流层中低层环流异常是两地降水呈反位相变化的联系机制。(2)在水汽输送方面,如果5-6月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偏强,即东亚西南南风(SSW)显著偏强...  相似文献   

18.
北半球雪盖的气候特征及与印度季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向东  蒋尚城 《气象》2001,27(12):8-12
利用卫星观测的1966年11月-2000年12月北半球雪盖资料,研究了北半球、欧亚、北美和青藏高原雪盖的气候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通过对雪盖与印度季风的分析,得出:(1)欧亚冬季(12月-翌年3月)雪盖面积与印度季风降水(6-9月)呈反相关,并指出印度季风降水不仅受欧亚雪盖的影响,可能与暖水年有一定的联系。(2)青藏高原10、11月雪盖面积与次年印度季风爆发及降水关系较好,并提出可能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夏季南亚高压的一组环流指数及其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NCEP/NCAR1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定义了6、7、8月逐月南亚高压的面积(S)、强度(P)、中心位置(λc,φc)3种环流指数,求出了它们1948-2007年的60a序列。用它们对夏季南亚高压气候及异常特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6月气候强度最弱、面积最小,中心位于尼泊尔西南边界;7月最强、最大,中心位于巴基斯坦北部;8月较7月略减弱、减小,但较6月强、大,中心位于印度北部。(2)南亚高压各月强度、面积异常作年际准同步变化,故异常分析中P′可代表S′;P′有季内一致性,同年6、7、8月P′同号率达41/60。(3)南亚高压6、7、8月强度的慢变分量小波功率谱在20世纪70年代末前后均通过d=0.05的显著性检验,故P′存在显著年代际变化。(4)南亚高压历年各月的中心位置分布区域作准纬向分布,其经(纬)向延伸范围与该月气候强度成正(反)比;中心位置异常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1995年夏季青藏高原上及其邻域的对流活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统计分析1995年夏季6-8月每小时一次的GMS红外资料,揭示了1995年夏生青藏高原及其邻域对流活动的一些天气候特征,得到以主要结果:(1)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喜马拉雅山分隔开孟湾-印度和青藏高原两个主要大值区,另一个主要大值区在老挝至雷州半岛,高原上最频繁的对流区在以30°N,90°E为中心的地区,而不在高原东部,而且喇叭口形的雅鲁藏布江出口区是一个小值区。高原和孟湾-印度两地的对流活动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