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84-1985年度,石河子58万亩冬春小麦平均亩产424斤(其中冬麦平均单产425斤,春麦平均单产422斤),比上一年的404斤增产20斤.这是自1979年以来石河子第七个丰收年.华侨农场24连750多亩,平均单产630斤;9连胡德仁包蛋麦103亩,以平均单产910斤夺魁.莫索湾去年春麦也获得了好收成.150团2万多亩春麦,平均单产550斤以上,最高的亩产达820斤.石河子1984-1985年度冬春小麦大面积高产从气象角度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提出荞麦是一种适应性较广的粮食作物,既可正茬单种又可复种。但本地品种子种退化,产量很低。1987年环县引进日本“北海道一号”荞麦在15个乡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益。本地品种亩产仅45公斤左右,而引种的北海道荞麦复种平均每亩85公斤,正茬平均每亩86公斤,比本地品种平均增产40余公斤。1987—1988年在全县示范推广4.48万亩,平均增产20—38%,比当地品  相似文献   

3.
马合法 《气象》1993,19(1):1-1
前言 漯河地处沙颖河流域,在1986—1992年的7年间,小麦平均亩产281.6kg(最高315kg,最低241.4kg)。产量不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小麦倒伏却是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1990年小麦倒伏41.8万亩,占播种面积的21.5%,千粒重为18.6g,比未倒伏小麦下降10.8g;1991年小麦倒伏56.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29.2%,千粒重下降5.52g。造成小麦倒伏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不外乎两条:一是气象条件不  相似文献   

4.
1冬小麦1998年度全疆各小麦生长期大部麦区无较严重的干热风、冰雹、病虫等危害,使冬麦单产创历史最高记录,单产比前一年增产10.9%;总产比前一年增产1.7%。1997年秋播期北疆偏晚,南疆偏早,入冬期全疆偏早,但由于秋季气温明显偏高,使冬前生长积温充足,全疆绝大部冬麦区冬前>ot积温在300-620t·d之间,冬前苗情长势好于前一年同期。全召大部地区冬小麦越冬期间积雪和气温有利于冬麦安全越冬,冬麦返青良好。冬麦功抗分化期间气温偏低,降水异常们多,幼德分化期长,有利于形成大穗及多成稳,使亩有效茎数、叶面积系数、单株小稳…  相似文献   

5.
1冬小麦1995年度全疆冬小麦生长发育期农业气象条件是近些年来最好的一年,冬麦获得大丰收。全疆冬麦单产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4448kg/hm2,比前一年增产4.3%;总产为2701000t,比前一年增产11.5%。全疆大部冬麦区虽播期正常偏晚,但秋季温高气爽,秋季日数比常年明显偏长,冬麦越冬开始期也比常年明显偏晚,冬麦冬前≥0℃生长积温充足,达到壮苗所需的最佳水平,冬前锻炼好,一、二类苗比例相当高,真正做到了壮苗越冬。冬季北疆积雪虽形成得晚且薄,但能保证冬麦安全越冬,大大减少病害发生,越冬状况成为近些年来最好的一年。返青后…  相似文献   

6.
豌豆,又名寒豆、麦豆。是一种地理分布很广的豆类作物,世界上凡能栽培大、小麦的广大地区都可以栽培豌豆。近年来,我县广大农户豌豆栽培积极性日益提高,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据青田县统计局资料,全县1981年栽培豌豆1911亩,1988年扩大到5400多亩,约为1981年总面积的3倍。但是,亩产低,产量一直徘徊在6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1986年只有75公斤,最低亩产1987年只  相似文献   

7.
北疆沿天山一带的乌苏、博乐、奎屯、石河子、昌吉等地在冬麦越冬期间常发生冬麦冻害死亡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冬麦分蘖节遭受低温危害。分蘖节处温度的变化受气温和积雪的影响,而温度、降水的变化又受大气环流的制约。以往对平均环流特征与温度、降水的关系研究较多。但从冬麦严重冻害年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我县历年油菜播种面积达6~7万亩.在气候适宜,无病虫害的条件下,全县油菜平均亩产可达100~150公斤.丰年甚至可达200公斤.分析我县多年来的油菜产量状况,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油菜菌核病.如1987年,全县平均田间病株率40%(严重者达80%),该年我县油菜平均亩产仅40多公斤.油菜菌核病在本县始发生于每年的3月  相似文献   

9.
石河子垦区是全国冬麦越冬死亡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冬小麦越冬期间的死亡问题是影响本区冬麦种植的限制因子.冻害平均3-5年一遇.冻害发生的时间一般在12月到次年3月,2-3月份发现死亡的情况较多.冬小麦越冬期间死亡的主要气候背景是  相似文献   

10.
1988年8月下旬到9月上半月,湖南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秋汛,分折和总结这次秋汛形成的原因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本文仅从雨情、水情、大气环流背景、气候异常和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作些宏观的分析和讨论.1 1988年秋汛概述1.1 1988年秋讯的主要特征1.1.1 灾情重:湖南全省受灾面积1100万亩,是继1954年大水之后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其中洞庭湖平原受渍面积476万亩,山丘区因山洪灾害受灾面积达590万亩.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减产粮食22亿公斤、棉花66万担、花生36万担,淹没倒塌房屋23.27万间,造成数百人的伤亡,有5万余处水利工程遭破坏,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1.
芦笋是我市近几年引种推广种植的加工创汇食品,就金华县来说,芦笋基地到1988年达2090亩,投产1702亩,产量达76.4万公斤,总产值达245万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近2倍和4.4倍。它的产量高低除与品种、栽培管理等农业技术措施有关外,还受气象条件的制约。为了解气象条件对其影响,本文根据金华县1987年逐句收购量,结合金华市气象台资料探讨其两者关系,为芦笋及时收购、调运、加工提供气象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麦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952年以来,我省春花面积在1911.2—2296.1万亩之间,其中大麦150.6—466.1万亩,小麦274.9—537.4万亩,大小麦合计446.3—328.9万亩,占春花总面积的21.1—38.0%。30年中,亩产平均以每年6.6斤的速度递增,1981年全省大小麦平均亩产分别达到304斤和348斤,比1952年分别提高202斤和228斤。但是大小麦产量不高不稳,高产年与低产年相差很大,如大麦,两者之比为3.5倍;各地之间产量相差也很显著,杭州湾两岸产量高,浙南浙西产量低,总的呈北高南低趋势,最高产县和最低产县产量之比也近3.5倍。这种产量不高、不稳、不平衡的特点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分析看,主要的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省大面积示范、推广再生稻取得了很大突破,1986年全省蓄留再生稻69万亩,1987年发展到250万亩,1988年达到500万亩。蓄留再生稻在我省迅速发展,标志着我省许多地方具备种植再生稻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4.
沙雅县的人工防雹工作已开展三年.为了农业的丰收,沙雅县人民顽强地与大自然抗争,取得了较好成绩. 冰雹给沙雅县农牧业生产曾造成严重的威胁.冰雹灾害这一项,使农作物失收面积最多年份达7万亩,经济损失约1700万元.1986年至1988年连续三年冰雹灾害严重,使棉花生产受到很大损失.棉花种植面积得不到发展,每年只能播种几万亩,平均单产不  相似文献   

15.
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奋起直追学大寨,战胜低温干旱,冰雹及各种病虫等自然灾害,夺得小麦大丰收,使59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376斤,比去年亩增46斤。为了认真总结经验,我们对1976—1977年冬小麦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1994年我省小麦欠收的气象条件分析刘文平,张爱芝(山西省农业气象中心030002)1994年,我省的小麦总产为29.53亿公斤,比上年减少3.01亿公斤,单产比上年减少15kg/亩,是近年来减产幅度较为明显的年份。影响产量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小麦生育期...  相似文献   

17.
我省由于所处的特定地理环境,洪、涝,(台)风灾害频繁,导致农业生产大起大落,损失巨大,如1980~1987年,全省每年平均洪涝总面积33.33万公顷,最多的1987年为72.23万公顷,平均每年损失粮食超过1亿公斤,最多的1987年近3.5亿公斤。鉴于我省人多地少之现状,自然灾害引起农业大幅度减产,直接危及人们  相似文献   

18.
南极平流层下部在南半球的春季(9-10月)臭氧含量出现了显著的减少,这一现象(Ogone hole)——臭氧洞在1987年秋季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由于准两年振荡(QBO)等原因,1988年没有出现太明显  相似文献   

19.
新疆石河子近40a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新疆石河子气象局1967~2006年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无霜期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拟合、3a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方法进行趋势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近40a石河子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增温率达到0.51℃/10a,秋季增暖率较大,夏季和冬季增暖率较小;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春季趋向于暖干,冬季趋向于暖湿;石河子气温突变时间是1988年,降水突变时间是1969年和1993年;受平均气温升高的影响,无霜期天数增加率为4.74d/10a,近40a共增加19d。  相似文献   

20.
石河子历年种植大白菜面积约二万亩左右,每年除自销外,还可外销6万吨.大白菜性喜冷凉气候,在石河子全生育期只有80~90天时间,生长时间短、且季节卡得很死.所以,大白菜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反应非常敏感. 一、石河子的气候生态与大白菜的生长发育及对产量的影响石河子大白菜在一般年份亩产3吨左右,但因气候、栽培技术、病虫害、品种等原因,其产量年际变化较大.1985年和1986年由于气候反常,主栽品种“小包心”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