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1960~1999年开平市低温霜冻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低温、霜冻常令本地热带、亚热带作物和部分水产等种养品种受冻害以致死亡 ,是冬半年本地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本文利用开平市 40年气象资料 ,初步分析了这两种灾害性天气。1 低温概况  开平市近 40年来的低温天气 (即日最低气温≤ 5℃ )出现在每年的 1~ 2月及 1 2月份 ,3月份低温天气仅出现一次 (1 986年 3月 1~ 3日出现 3天低温天气 )。本站低温最早出现在 1 2月 8日 (1 987年 ) ,最迟出现在 3月 3日 (1 986年 ) (表 1 )。  表 1  开平市六十到九十年代低温日数年代 12月 1月 2月 3月合计6 0年代 432 14 0 5 070年代 2 12 2 2 40 6…  相似文献   

2.
利用惠州市4个观测站逐日的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1967—2009年惠州市强降水和洪涝气候变化特征,并分析了省运会期间强降水出现概率。结果表明:(1)惠州市属于强降水较多区,但时空分布不均匀,强降水90%以上出现在汛期,北部山区多于中部和沿海地区。(2)惠州市年强降水日的年际变化较大且除北部山区外其余地区都呈增加趋势,全市平均年强降水日近10年与前33年相比增加了1.4 d。(3)惠州市洪涝出现频繁,43年来全市累计出现156次,前汛期北部山区为多发区,后汛期沿海地区为多发区。(4)全球变暖背景下惠州市强降水日和洪涝都呈增多趋势,这与全球、全国和广东省的变化趋势一致。(5)省运会期间正值惠州市主汛期,强降水天气出现频繁,每天都有出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2年3月—2013年2月新疆巴里坤国家基本气象站地基GPS反演的大气可降水量(P_(WV))、降水量逐时资料,研究分析了P_(WV)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GPS/P_(WV)资料能够反映巴里坤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其中,P_(WV)月变化呈典型的单峰型分布,7月最大,1月最小;P_(WV)日变化呈1峰2谷变化,最大值出现在10:00,最小值出现在04:00和20:00。降水较最大P_(WV)出现时间明显滞后,春、夏季降水多发生在P_(WV)最大值出现后1~3 h,秋、冬季降水多发生在P_(WV)最大值出现后2~4 h;P_(WV)最大值与小时降水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P_(WV)最大值出现有降水产生共39次,占总次数62.9%,但与小时最大降水对应仅有18次。  相似文献   

4.
气旋暴雨是我区暴雨的一种主要天气系统。根据25年(1960—1984年)5—10月份的资料统计,≥50mm降水共58次,其中气旋暴雨次数占93.1%。平均每年出现2—3次气旋暴雨,最多年份(1957年7月)为5次,没有出现的只有两年(73、81年)。最早出现在5月7日(72年);最晚出现在10月28日(77年),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5—10月出现次数的80.8%。 本文应用1960—1984年6—8月500mb、709mb、850mb及地面实况资料和我区各站25年降水资料。前20年(60—79年)作为历史资料,后5年作为独立样本进行试报。  相似文献   

5.
近30年青藏高原雪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除多  洛桑曲珍  林志强  杨勇 《气象》2018,44(2):233-243
利用1981—2010年地面雪深观测资料较系统地分析了近30年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积雪深度的时空变化特点。主要结论如下:(1)高原雪深大值区主要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小值区则在高原南部干暖河谷和北部柴达木盆地,30年间高原平均最大雪深出现了显著减少趋势,减幅达0.55cm·(10a)-1,1997年前后高原雪深出现了由大到小的气候突变。(2)春季是高原平均积雪深度最大的季节,30年里平均最大雪深下降趋势非常显著,下降幅度为0.47cm·(10a)-1,且在1998年出现了由大到小的气候突变。(3)秋、冬季,高原平均最大雪深减少趋势不明显,但在不同区域雪深增减趋势不尽相同。秋季56%的台站呈减少趋势,而31%的台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冬季61%的台站出现了减少趋势,而且减幅较大的台站基本分布在高原西南,而31%的台站则出现了增加趋势,多数分布在高原东部。(4)夏季高原积雪分布极为有限,仅在海拔和纬度较高的高寒地区有积雪,近30年雪深减少趋势同样显著。  相似文献   

6.
马巧英 《气象》1981,7(4):10-11
1980年,我国的天气气候情况很不正常。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特点。(1)汛期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建国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严重洪涝。(2)夏季,北方地区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大范围伏旱,华北旱情严重。(3)全国大部地区春、夏持续低温,出现了多年少见的“寒春、凉夏”天气。  相似文献   

7.
南京霾天气的特征分析和影响因子初探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魏建苏  孙燕  严文莲  陈曲  吴洁 《气象科学》2010,30(6):868-873
根据南京气象观测站2004年1月—2008年7月逐日观测资料,南京市环境质量监测点2004年1月—2007年12月SO2、NO2、PM10的逐日实测资料,对南京市霾天气的气象要素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南京霾现象多发生在中午前后,11时出现的次数最多;春秋冬季霾天气出现时次多,夏季少。(2)南京霾天气时能见度多在4~8 km范围内;静小风,风速主要在1~3 m/s,偏东风时霾天气发生较多;相对湿度在40%~70%间有利于霾天气出现,尤以50%~60%时出现概率最高。(3)大气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污染加剧,很可能是南京霾天气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1强对流天气过程2003年4~6月,我省共出现2次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1)4月12日08时~13日08时,有17个县市出现了8~11级雷雨大风(资溪风速最大,达30m/s)、冰雹(赣州市冰雹直径最大,达30mm)和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其中弋阳同时遭到雷雨大风(22m/s)、冰雹(直径12mm)和强降水的袭击。(2)5月6日,全省有15个县市出现了8级以上雷雨大风,有9个站出现了强降水。2强冷空气过程2003年4月1~4日,我省出现了1次强冷空气过程,过程降温幅度达9~11℃。3暴雨过程2003年4~6月,我省暴雨频繁,共出现12次10站以上的暴雨日,4月10~13日、5月12~17日和6月24~2…  相似文献   

9.
顾群  高杰 《辽宁气象》1999,(3):13-15
采用阴阳历年叠加方法,统计了1860~1998年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发现月亮(阴)和太阳(阳)相对地球运行的19a周期中有5个厄尔尼诺多发时段,综合分析高出平均出现概率的厄尔尼诺多发时段后,就可对厄尔尼诺做出趋势预测,预测未来的厄尔尼诺将在2001年出现。  相似文献   

10.
引言我国气象科技工作者在 1 998年提出影响汛期旱涝趋势的“五大要素”,即东 (海洋 )、西 (高原 )、南 (季风 )、北 (阻塞高压 )、中 (副热带高压 )。用这“五大要素”分析 1 998年汛期旱涝趋势 ,在当年汛期预报中得到很好的印证。当时的五大要素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异常情况 ,一致给出长江流域降水偏多的信息。当 1 998年汛期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涛声退去时 ,人们惊喜地发现 ,当年的长期预报相当准确。但 1 999年大气环流在入夏以后却出现了异常 ,导致了长期预报在内的气候预测失误。由于东亚阻塞高压 (即雅库次克阻高 )的发展 ,ITCZ异常…  相似文献   

11.
利用柴达木盆地11个国家气象站(2017年3月—2018年2月)及28个区域气象站(2017年6—8月)月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回归订正法和比值订正法推算柴达木盆地的年降水量,进一步分析柴达木盆地降水量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呈单峰性,峰值出现在7月,5—9月(汛期)降水量占全年的87.4%。季节差异非常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2)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各地差异极为显著,降水量整体表现为从东向西逐渐减少。最大值出现在天峻,最小值出现在冷湖。用2种方法推算的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祁连山南麓的木里镇,其次在格尔木市南部出现了两个相对的大值中心,中间区域(93°~97°E)由四周山区向盆地中心逐渐减少的形势表现得更加清晰。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与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完全一致。(3)国家气象站模型中降水量分布只受经度和海拔高度的影响,而线性回归法和比值订正法模型中降水量的分布不仅受经度和海拔高度的影响,还受纬度的影响,三者的贡献率由大到小的排序是经度海拔高度纬度。  相似文献   

12.
冷暖两种空气共同作用是产生初雷暴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某地区初雷的出现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此地春季冷暖空气的活动情况。本文分析了玉林地区1954~1985年共32年初雷出现的时段后(用玉林市站的资料),把3月6日以前(含6日)出现的初雷定为早初雷,3月7日后出现的初雷定为迟初雷。(即以惊蛰为界)32年中共出现早初雷19年,出现迟初雷13年。资料分析发现,历年初雷当天的降水绝大部分为小雨,没有出现过大雨以上降水,初雷后1~40天内出现大~暴雨日降水的有22年,约占70%;70%初雷早的年份没有出现过倒春寒天气;75%初雷早的年份对应当年3~4月份的总降水量都在历年同期平均值以上;初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0年(1960年冬—1989年冬)榆林地区冬季(1月—2月)所出现的32次连续降雪过程(连续3天以上降雪)的分析,统计了连续降雪出现的气候概率。并根据其出现时500hPa大环流形势的不同,分为阻塞型(Ⅰ型)、移动性高脊型(Ⅱ型)、平直环流型(Ⅲ型)、北路锋区型(Ⅳ型)等4种典型形式。然后运用天气学方法给出在阻塞型和平直环流型下连续降雪过程开始和结束的预报方法。通过在实际中试用,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最后给出在研究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1—2014年湖北省77个气象观测站的整点逐时降水数据,通过划分不同区域和三种量级降水的方法,分析了夏季(6—8月)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湖北省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非常明显,降水量曲线呈双峰结构,峰值出现在08时和17时(北京时间,下同),降水频次与降水强度均呈现"一主一次"的双峰结构,这主要与青藏高原东移来的天气系统自西向东的滞后性以及局地热力强迫有关,发生在傍晚(15—18时)的降水强度有明显的年际增强趋势。2)湖北省降水日变化特征区域差异显著,鄂西北与鄂西南降水峰值主要出现在傍晚和夜间,谷值出现在正午,鄂东三个区域的降水峰值出现在上午和傍晚,谷值出现在午夜。3)近14 a强度为0~20 mm/h的降水呈现减少趋势,主要发生在鄂西地区。其日变化曲线为"一主一次"的双峰结构,主(次)峰值出现在07(17)时。与之相反,短时强降水(≥20 mm/h)的发生概率东部大于西部,平原大于山区,有增加趋势的站点占总站点数的53.24%,峰(谷)值出现在17(12)时。短时特大强降水(≥50 mm/h)峰值出现在15—20时,03—14时出现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1暴雨过程2004年5月,我省暴雨频繁,共出现7次区域性暴雨日;4月和6月暴雨过程较少(表1)。2强对流过程2004年4~6月,我省强对流天气较频繁,共出现8次:(1)4月23日,我省出现入春以来范围最大的强对流过程,赣州、萍乡2市出现冰雹,有14个县市出现8级以上大风,8个县市出现强降水。另外,崇义、上犹、南康、赣县等县的部分乡镇也出现冰雹。(2)4月21日,修水县局部地区出现了大风、冰雹天气,测站出现26m/s的雷雨大风,最大冰雹直径达12mm,自动气象站最大风力达29.3m/s(11级)。另外,星子、余干出现8~9级雷雨大风,永修出现强雷暴、大风、冰雹(3mm)。(3)5月…  相似文献   

16.
依安县近56 a雷暴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依安县国家一般气象站近56 a(1958-2013年)雷暴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分析了雷暴年日数、月平均日数、日变化特征、初终日。结果表明:依安县年平均雷暴日为23.5 d,年雷暴日数最多37 d(1962年),最少9 d(1976年),近56 a雷暴日数整体呈增加趋势。雷暴主要集中出现在5-9月,雷暴开始于4月上旬结束于10月中旬,10月下旬至次年3月未出现过雷暴。雷暴日数自5月逐渐增多,7月达到顶峰,9月逐渐减少。一日中,午后至傍晚雷暴出现次数明显增多,15-16时为一天中雷暴发生频率最高时次。初雷日最早出现4月7日(1985年),终雷日最晚出现在10月15日(1994年)。  相似文献   

17.
呼和浩特市雾的分布特征及对人体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呼和浩特本站1960—2009年共50年每天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出现雾、轻雾时的水平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到:(1)呼和浩特市绝大部分雾出现在后半夜到上午,属辐射雾;(2)呼和浩特市50年来出现了192次轻雾,年均3.8次,出现了40次雾,年均0.8次,能见度在500m以下的雾出现了20次,年均0.4次;2000年以后,轻雾、雾总次数呈上升趋势;(3)出现轻雾最多的月份是3月,次多是10月,2月最少;总的来看,冬季和夏季出现次数较少,秋季和春季较多;(4)出现雾和轻雾时绝大部分当天或前一天有降水,相对湿度大于80%,风速小于2.0 m.s-1,大部分为静风或偏南风;(5)出现雾时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对交通运输业造成很大影响,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害。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9年4~10月金沙江中下游逐日面雨量实况资料、西南区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SWC-WARMS)和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模式(NWGD)0~24小时降水预报对金沙江中下游月累计面雨量、日面雨量的月极值分布、暴雨频次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做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金沙江中下游月累计面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强降雨天气也主要出现在6~9月。(2)2019年4~10月期间总共出现暴雨次数22次,出现暴雨次数最多的区域是A区,D区没有出现暴雨。(3)西南区域模式对于C区、D区、E区月累计面雨量的预报以及对于A区和C区小雨和中雨的预报优于中央气象台预报模式。(4)平均绝对误差(Ea)、模糊评分(Mp)和TS评分(Tsk)结果显示中央台智能网格预报模式上优于西南区域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Yangtze River Basin,YZRB)是中国降水集中地.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短时强降水(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SDHR)有增加趋势.2020年主汛期(6—8月)YZRB出现多轮强降水,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1998年的流域性大洪水.本文利用中国气...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丽水市白云山森林公园5个不同海拔的气象自动站逐时气温、降水、风速资料,研究白云山气候资源随时间、海拔的变化规律,从而探究丽水白云山立体气候资源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丽水市白云山森林公园气温日(年)变化,日(年)最高出现在14时(7月),最低出现在06时(1月),随着海拔的增加,气温日(年)较差缩小。气温随海拔的递减率约0. 6℃/100 m,午后(夏季)递减率较高,夜间(冬季)较低。降水日(年)变化特征,午后至上半夜(夏、秋季)降水较多,17时(6月)出现峰值,20时(8—9月)次之。降水随海拔变化先增加后减少,最大降水量高度约为海拔700 m。风速日(年)变化特征,白云山顶风速最大,林场风速最小,高海拔风速夜间(3—8月)较大,低海拔风速受下垫面影响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