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西北地区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有珍稀濒危植物41种,特有属植物45属。对这些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和地理分布加以分析后,探讨了本区珍稀濒危植物和特有属植物比较集中的原因。本区南部的高山峡谷地区可能是植物起源和分化上的一个重要地区,并提出了可保护的其他珍稀濒危植物33种。  相似文献   

2.
中国沙漠植物志编写梗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沙漠植物志共有3卷255.2万字,1985—199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其中共收录90科、570属、1693种、530图幅。第一卷后附中国沙漠分布图。每种植物有中名、拉丁名、文献、描述、分布、生境及用途;并有属及种的检索表。在常见文献中有些误用名及混淆种,我们予以订正和澄清。在附录中按国际命名法规发表新属1、新种8、新变种5个。  相似文献   

3.
<正>张掖市地处黑河流域中游,境内有湿地2大类4个类型13个类别、总面积21.04万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2%。其中:天然湿地19.97万hm2、人工湿地1.07万hm2,分别占湿地总面积的94.9%和5.1%。黑河干流流经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有  相似文献   

4.
掌握中国湿地中植物资源的现状是植物保护的基础。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系统梳理了中国湿地中植物资源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湿地中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建议。目前,共有369种植物被开发利用;其中,272种为经济植物(包括食用植物47种、药用植物191种、工业用植物100种),89种为环境保护植物,80种为种质资源植物;有30种珍稀濒危植物,有4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包括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和3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在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背景下,建议继续加强对湿地中的植物资源的调查,建立湿地中植物资源信息库和评价系统,科学有序地开发和利用湿地中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是我国湿地的主要分布区,沼泽与沼泽化草甸湿地约占全国该类湿地的48%。东北地区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类型多样,发育完整,仅吉林省湿地面积有172.85万hm2。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东北湿地植物彩色图志》(周繇著,ISBN 978-7-5674-1745-8,上、下两册定价1200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科学、翔实介绍东北湿地植物资源的大型彩色图志。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世界最大的湿地是位于巴西马托格罗索州 的潘塔纳尔(Pantanal)沼泽地,面积达2500万公顷。沼 泽地内分布着大量河流,湖泊和平原,其中的湿地、草 原、亚马逊和大西洋森林都是南美具有代表性的生态 系统。沼泽地不仅有世界上最大的植物群,还栖息着 1000多种动物,包括650种鸟类、230种鱼类、95种  相似文献   

7.
本区是指滇西北、川西和甘南藏族地区。全区土地面积约30.4万km ̄2.区内野生经济植物资源的特征是:种类比较丰富,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以温带的属占优势,特有种、特有属植物突出,区域分异比较明显等。全区野生经济植物有187科742属2813种(或变种).按经济用途,把本区的野生经济植物分为8类。  相似文献   

8.
昆明草海晚更新世硅藻植物群及其环境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草海2号孔硅藻植物群生态演化及沉积特征的研究,将草海晚更新世划分为十个硅藻带和五个环境演化段落,说明5万年以来草海经历了由河流三角洲—中深湖滨—浅湖—沼泽的发展过程,在距今4.4万年时,滇池湖达到高潮,以后一直湖退,其中距今2.8万年左右由于河口砂坝的发展而形成海埂,使草海与滇池相对隔离而进入一个独立发展阶段,并加快了草海沼泽化进程。从气候上看,5万年以来,草海也经历了凉—暖—凉—温的两次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乌兰布和沙漠是黄河流域风沙最活跃的区域。本文以乌兰布和沙漠沿黄河段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物群落特征的空间差异性及地上和地下植物含水率和生物量的分异规律。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沿黄河段典型植物物种组成单一,植物多样性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为0.80。靠近黄河沿岸草本植物更具优势,平均植物含水率最高(最大值为80.6%);靠近沙漠腹地,灌木植物更具优势,灌木含水率高于黄河沿岸处。从黄河沿岸至沙漠腹地,草本生物量逐渐减少,但地上部分含水率增大。造成植物特征空间分异的关键影响因子是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高盐分土壤环境对草本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对灌木植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塔尔沙漠,位于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东南部,西以印度河、萨特卢杰河为界,东以印度马尔瓦高原东侧为缘。海拔100-200米,面积约59万平方公里,亦称为大印度沙漠。主要为沙质荒漠,东南部多砾漠,沙丘一般高达30-90米,沙垄、盐滩地、龟裂地广布。沙漠中有季节性盐湖及干河道,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大部分地区无植物生长,少数耐干、热的植物可以生存。在能利用地下水的地区,产有小麦和棉花。属亚热带荒漠气候。那么,塔尔沙漠是怎样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11.
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植物生长与水分平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17  
沙坡头地区降水是水份的主要补给来源,占补给总量的98.3%;凝结水仅对一年生短命植物有作用,无明显实际意义,尤其对灌木和半灌木。沙地蒸发散量是主要的消耗项,其占年降水的89.7—112.8%,有负亏缺现象,特别是固沙年代较长地区,人工防护体系发生变化和演替,水分不足是主要原因。热量变化是沙地水分运动的主要动力条件,容积热容量、导热系数、热扩散量是沙地热力学运动的基础参数,它与土壤水分和干容重相互制约,壤中热流和壤中水流耦合运动研究将进一步揭示水分运动规律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广西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先琨 《热带地理》1995,15(2):147-154
广西自然分布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124种,是我国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本文论述了广西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系统分析了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保护与开发利用战略。  相似文献   

13.
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组成研究是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及其生态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以神农架大九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植物物种组成、优势植物种群及植物区系。结果表明:大九湖湿地维管束植物共52科140属201种,其中种子植物47科134属194种,外来入侵植物4科7属7种。草本植物群落类型主要以湿生植物群落为主,有苔草(Carex)群落、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群落和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群落等,占群落总数的59.60%。优势植物种有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阿齐苔草(Carex argyi)、灯心草(Juncus effusus)等,是组成该区域湿地植物群落的主要物种。植物区系主要有12个分布类型及4个变型,以温带分布为主,并含有一定的热带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1月~2011年11月,4次对昆明9个高校校园进行了植物组成、植物挂牌和学生识别植物的调查。结果表明,昆明高校9个校园内共发现高等植物593种,隶属397属143科,包含了中国目前通用植物学教科书提及到的91%以上的植物科,储存了丰富的植物学教学实体材料;识别植物的学生里,有60%的是根据植物标牌来识别植物的,但1/3的高校校园没有给植物挂牌。因此认为,昆明高校校园绿地植物具有重要的潜在教学效用,但因缺乏足够的教学服务而未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5.
于2021年春季和夏季,在江苏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中,开展了野外植物调查,以了解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和群丛特征。采用样线和样方法,对该湿地公园的岛内河渠、岛内库塘、洪泛江滩、草本沼泽、森林沼泽、林地、草地和撂荒地中的植物开展调查,研究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区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湿地公园中,记录了105科296属437种维管植物,其中有56种外来物种和8种受保护植物,禾本科(Gramineae)、菊科(Asteraceae)、莎草科(Cyperaceae)、豆科(Fab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的物种数量都≥20种,单种属占总属数的近四分之三;在437种维管植物中,有335种草本植物(占总物种数量的76.66%),有95种典型木本植物(占21.74%),还有5种木质藤本(占1.14%)和2种竹类植物(占0.46%);有水生植物48种(占10.98%),有湿生植物138种(占31.58%),有中生植物251种(占57.44%);在科的区系组成中,世界广布科(45科)占优势,有37科为热带分布科,有22科为温带分布科;在属的区系组成中,温带分布属(126属)占优势,热带...  相似文献   

16.
西溪湿地外来植物及其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经典分类及群落学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对西溪湿地外来植物,特别是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生境、危害程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湿地现有外来种子植物97科234属328种,其中被子植物91科220属311种。菊科、禾本科和蔷薇科等14科所含属种是该地外来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菊科、禾本科占绝对优势;菊科外来植物在外来种中所占比例大,且危害较重。景观改造、湿地植物园引种是西溪湿地外来植物种类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西溪湿地现有外来入侵植物共27科55属71种,原产地为美洲的48种,占总种数的67.61%;原产地为欧洲的9种,占12.68%。外来入侵植物以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居多,有52种,占总种数的73.24%,落叶灌木仅1种(占1.41%)。提出西溪湿地外来植物的编目、监测和数字化管理的建议,并建议将美丽飞蓬、南美天胡荽、再力花和黄菖蒲等4种外来植物列入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17.
柔韧性概念在沙生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柔韧性是沙生植物抗风蚀的重要影响因子,柔韧性的研究可对风蚀治理措施的选取及沙地风蚀方程的建立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回顾和总结国内外植物柔韧性的研究现状,提出沙生刚性植物和柔性植物的概念,指出现在研究中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即植物柔韧性的量化测定,柔性植物及刚性植物作用机理,柔性植物与刚性植物的划分和界定,以及植物柔韧性在风洞中的模拟。  相似文献   

18.
白洋淀漂浮植物对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白洋淀地区漂浮植物对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分布的影响,于植物生物量达到最高峰时的8月,获得了6个主要淀区的18条样带水生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和水深数据,对有或无漂浮植物对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地上生物量及二者与水深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有漂浮植物区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小于同等环境下无漂浮植物区,漂浮植物对沉水植物地上生物量与水深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而对挺水植物地上生物量与水深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罗辑 《山地学报》2003,21(4):511-512
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山森林立地的气温逐渐降低,最终形成分布的不连续,林线就是森林分布的上线。温度与林线形成的关系非常密切,此外,水分状况、地形、土壤养分及其它干扰因素也影响林线的形成[1~3]。对林线的认识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还是形成了许多相近的观点。从热带到极地,林线的海拔高度与纬度的变化呈负相关,林线林木生长季的长短也与纬度的变化呈负相关。在20°N、46°N和68°N,林线高度分别是海拔4000m(Orizaba)、2350m(Alps)和420m(NortherScandes),生长季分别有7~8个月、5个月左右和2~3个月。由于林线结构和功能特殊,引起了…  相似文献   

20.
珍稀濒危植物半日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半日花是半日花科的一种半灌木或灌木,稀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孑遗植物。全世界约有8属200种,多分布于地中海沿岸。我国内蒙古、新疆有2种分布,分别是新疆半日花和内蒙半日花。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特别是采矿、烧柴、放牧、土地开发以及城市化,加剧了对半日花的过度开发, 导致其生物量锐减, 造成个体衰退, 种群缩小的濒危状况,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所以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半日花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