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期,北京北大宝石鉴定中心在日常检验中陆续收到了一些自称是“海蓝宝石”的样品,尤以素面,刻面手串常见.采用常规仪器对该样品的折射率,密度,硬度等参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送检样品的折射率约为1.54,相对密度为2.66,摩氏硬度为7.虽然样品的颜色,外观,密度,硬度都与海蓝宝石的接近,但其放大观察特征与海蓝宝石的略有不同.为了确定其真伪,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样品是由石英组成,为染色石英岩.该仿制品虽然在外观上与海蓝宝石很相似,常规宝石学参数也相似,但是其放大观察特征与海蓝宝石有所区别.建议检验机构在对海蓝宝石的鉴定中应重点观察其放大特征及偏光镜下特征,如果发现疑点,应引起警惕,采取其它手段进一步测试.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鉴别琥珀及其仿制品,本文收集了一系列琥珀及其仿制品。首先采用常规宝石学方法,对其折射率、相对密度、紫外荧光和内外部特征进行了测试;在此基础上,采用反射法测试了所有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将常规宝石学方法和红外吸收光谱特征结合并综合分析,可以有效鉴别琥珀、压制琥珀、天然柯巴树脂、人工树脂及人造琥珀。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对一些标称"独山玉"的样品进行常规宝石学检测时,发现这些样品的颜色、硬度、密度等与独山玉的都很接近,但是样品的折射率略低于独山玉。为了确定其真伪,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分别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样品主要由石英和绢云母组成,并不含有基性斜长石、黝帘石、白云母(含铬)和纤闪石等组成独山玉的主要矿物成分,应定名为绢云石英岩。  相似文献   

4.
针对市场上出现的三种仿和田玉品种叶腊石岩、蛇纹石滑石岩、透闪石质玉(含碳酸盐),采用常规宝石学鉴定仪器以及偏反光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对样品的折射率、相对密度、矿物组成及红外光谱特征进行分析检测,通过对比研究认为三种仿和田玉品种虽在外观上与和田玉极为相似、难以区分,但其常规宝石学参数、主要组成矿物、红外光谱谱峰等特征均与和田玉有所不同,在实验室测试条件下可将其准确区分。  相似文献   

5.
水镁石——寿山石的一种新型仿制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批量流通的寿山石收藏品中混有异常样品,本文在对其进行详细常规宝石学参数测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红外光谱与X射线能量色散荧光光谱仪分析,确定了矿物成分为水镁石。并在红外光谱测试手段的帮助下,确定了水镁石中常见碳酸盐次要矿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6.
新近发现的老挝石因与寿山石多个品种高度相似,给老挝石的科学定名和印材质量评价带来困难。本文采用常规宝玉石学测试结合电子微探针(EPMA)、X射线粉晶衍射(XRD)以及扫描电镜(SEM)等矿物谱学分析测试方法,系统解析其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显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老挝石由高岭石亚族矿物多型组成,其中主要为高岭石、地开石及其过渡矿物,少量为珍珠陶石。红、黄色老挝石颜色与铁含量呈正相关性,表明铁元素可能为老挝石常见红、黄两色的主要致色原因。老挝石主要组成矿物晶体以不规则鳞片状或假六方片状为主,其粒径越细小、镶嵌越紧密,相应表现为质地细腻和篆刻工艺性能优异,作为印章石的工艺价值也就越高。老挝石的密度(2.58~2.60 g/cm3)及折射率(1.561~1.570)等常规宝石学特征均与地开石型寿山石较为一致,其中颜色鲜艳、结构细腻者可作为优质的篆刻印材新资源。  相似文献   

7.
申晓萍  李坤 《地质科学译丛》2010,(2):39-40,I0002
在珠宝市场上白玉的仿制品较多,目前除了常见的仿制品外,又出现了两种新型仿制品。采用常规宝石学检测方法,测试了白玉及其两种仿制品样品的鉴定特征并进行了比较,但未能确定两种仿制品的宝石品种。进一步测试和分析了两种玉石样品的红外反射光谱特征,并与宝石的标准红外图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白玉仿制品分别为石膏和硅灰石。  相似文献   

8.
近期在市场上出现一种绿松石仿制品,外观与天然绿松石极为相似,极具迷惑性.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红外吸收光谱、显微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荧光能谱对其宝石学性质、光谱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结果 表明:这种绿松石仿制品具有粒状结构,可见角砾状颗粒,颜色分布均匀,具有典型的再造宝石特征.该绿松石仿制品折射率为1.56,与绿松石一致,相对密度为2.34,略低于绿松石.无损显微红外吸收光谱显示该绿松石仿制品主要由顽火辉石与石英组成,并含有胶结物质.顽火辉石的红外吸收峰为1083 cm-1,1009 cm-1,938 cm-1,855 cm-1,721 cm-1,647 cm-1,505 cm-1,478 cm-1,424 cm-1.石英的红外光谱吸收峰为1182 c m-1,1112 cm-1,800 cm-1,692 cm-1.有机胶结物的红外吸收峰为2978 cm-1,2937 cm-1,2878 cm-1,3055 cm-1,3035 cm-1,1612 cm-1,1512 cm-1,1385 cm-1,1458 cm-1.X荧光光谱分析显示主要含有Ba,Ti,Sr,Fe,Ni,Zn元素,与绿松石的成分不相符.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显示在680 nm、630 nm处具有吸收带,应是样品呈现蓝绿色的原因.本次研究旨在利用无损检验方法确定样品为仿绿松石,并确定有环氧树脂胶结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紫龙晶”的宝石学名称为查罗石。目前,在珠宝市场上有一种与“紫龙晶”的结构较相似的宝石产品——“绿龙晶”,很多商家将其作为“紫龙晶”销售。为了验证“绿龙晶”与“紫龙晶”是否为同一宝石品种,对两种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颜色与硬度上有很大的差异,其结构、密度和折射率等基本相同;“紫龙晶”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查罗石,“绿龙晶”样品的则为绿泥石,两者并不属于同一种宝石。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年市场新出现的老挝"田黄"石,采用折射率仪、静水称重法等常规宝石学特征分析,并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电子微探针(EPMA)、X射线粉晶衍射(XRD)等大型仪器分析测试技术,对老挝田黄石的谱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寿山田黄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老挝田黄石与寿山田黄石均以高岭石族矿物为主,常规宝石学性质相近。老挝田黄石主要成分为地开石、高岭石及地开石-高岭石过渡矿物,与地开石质寿山石(高山石等)类似,不含珍珠陶石;寿山田黄石主要成分则为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石,部分样品含有白云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巴林石、寿山石样品的FTIR与XRD光谱特征,指出有序度指数(OI)、结晶度指数(HI,DHI)及半高宽(FWHM(00l))在用于研究高岭石与地开石混合相样品的组分时具有局限性;计算了样品的有序度指数和结晶度指数并研究了各自与透明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证实,寿山石样品的透明度随其有序度与结晶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没有发现巴林石样品存在类似规律。  相似文献   

12.
"银线石"是在广州市场上销售的一种低档宝石材料,已有检测机构将其定名为顽火辉石。为了确定其定名,为珠宝鉴定工作提供有用信息,采用常规的宝石学方法,EPMA,IR,XRD及SEM等大型仪器对"银线石"样品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银线石"为黑色-灰黑色,具交替闪现的金属状反光条带的特征外观,折射率为1.69(点测),摩氏硬度为5~6,密度为3.45g/cm3;主要矿物组成为斜方辉石亚种的紫苏辉石;紫苏辉石矿物的微细纤维状结构及相邻纤维带存在角度的排列方式,可能是"银线石"呈现特征外观的原因。"银线石"的外观特征和较高的密度值均属其鉴定特征,可与顽火辉石区分。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宝石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测试方法对近期在北京珠宝市场上大量出现的一种仿苏纪石材料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矿物学、谱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仿苏纪石材料是以透闪石为主要矿物、石英为次要矿物的染色玉石;其与天然苏纪石的主要鉴别特征为:该仿苏纪石材料的密度较大,表面较粗糙以及特征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4.
近期,中国贵州省罗甸县发现了一种新的软玉矿。为了验证贵州罗甸软玉的矿物组成,采用ICP-MS,XRD及FTIR等测试仪器对该软玉样品进行了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罗甸软玉主要由透闪石组成,含少量的方解石细脉及燧石团块;其折射率、密度与标准的透闪石接近,但普遍略低于新疆和田玉的。为了进一步评估贵州罗甸软玉的质地,运用SEM观测其显微结构,揭示其透闪石主要呈纤维状、柱状和片状变晶结构,晶粒(片)粒度小,结构细腻,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XRD慢速扫描结果显示,贵州罗甸软玉中透闪石矿物的结晶度相对较高,推测可能与其相对稳定的结晶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5.
测井技术在石膏矿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石膏矿勘探孔中使用聚焦电阻率、密度(长、短源距伽玛伽玛)、岩性密度(散射伽玛能谱———光电吸收截面指数Pe)、中子孔隙度、自然伽玛、声波速度、井径和井斜等测井方法,可以精确划分出石膏矿层的深度、厚度、结构,并能区分出石膏和硬石膏,判定石膏含量。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测井方法解释石膏矿层,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地质效果,为石膏矿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上村岭,于1956年被发现,经历过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大规模发掘,共发掘墓葬250多座,出土了33000余件(套)珍贵文物。本研究对象是出自M2011太子墓的380余件精美玉(石)器。采用宝玉石学和岩石学的研究思路和无损鉴定方法对M2011(太子墓)出土玉(石)器的玉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肉眼观察颜色和不同程度受沁的26件出土玉(石)器中23件为软玉,3件为细砂岩。严重受沁会影响出土玉(石)器的材质鉴别,用强透射光观察受沁玉器玉质,部分能够看到沁色的深度,反映出本来的颜色和质地。大型仪器测试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土玉器的材质与结构特征及成分的变化,弥补了肉眼观察的局限。本研究丰富了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出土文物的研究内容,提高了出土玉器研究的科技含量,有助于出土玉器的分类命名以及文物等级的确定。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缅甸翡翠中的哪些部位适合做烧红处理以及该部位能被烧红的原因,采用加热实验、偏光显微镜、红外光谱及差热分析方法对缅甸翡翠样品的原生部位、雾部位的加热前、后的特征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翡翠中的蓝雾部位及黄雾部位适合做烧红处理,原生部位不适合烧红处理,蓝雾部位可以被烧成黄色及红色,黄雾部位可以被烧成红色。雾部位适合用来做烧红处理的原因在于,在低温的加热条件下,蓝雾部位中的大量的Fe2+发生价态变化,实现由绿泥石向针铁矿的转变所导致,该过程由表及里逐步进行。原生部位的主要矿物硬玉需被加热更高的温度,在破坏其晶格的情况下,才可以呈现出红色,且该红色不具有褐色调。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江苏东海的水晶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名为“斑马石一的玉石,该玉石总体颜色为墨绿色,其中有白色条纹呈带状分布并呈丝绢光泽。为了查明其组成,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以及激光诱导离解光谱仪等测试方法对该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斑马石”实际就是一种蛇纹石的集合体材料。其绿色部分的主要矿物组成为利蛇纹石,其次为绿泥石,白色部分由纤蛇纹石构成,含少量绿泥石,黑色包裹体为磁铁矿。这种材料不同于一般的蛇纹石玉,在于该玉石中含有一些定向的纤蛇纹石的平行纤维条带,正是这种纤维状平行排列的结构,导致了“斑马石”中呈丝绢光泽的条带。“斑马石”的折射率,相对密度及荧光特征与一般的蛇纹石玉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