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缅甸翡翠中的哪些部位适合做烧红处理以及该部位能被烧红的原因,采用加热实验、偏光显微镜、红外光谱及差热分析方法对缅甸翡翠样品的原生部位、雾部位的加热前、后的特征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翡翠中的蓝雾部位及黄雾部位适合做烧红处理,原生部位不适合烧红处理,蓝雾部位可以被烧成黄色及红色,黄雾部位可以被烧成红色。雾部位适合用来做烧红处理的原因在于,在低温的加热条件下,蓝雾部位中的大量的Fe2+发生价态变化,实现由绿泥石向针铁矿的转变所导致,该过程由表及里逐步进行。原生部位的主要矿物硬玉需被加热更高的温度,在破坏其晶格的情况下,才可以呈现出红色,且该红色不具有褐色调。  相似文献   

2.
缅甸翡翠颗粒中的充填物的谱学变化特征对于次生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可见光吸收光谱的一阶导数谱,对缅甸次生翡翠矿的次生色部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翡翠的红黄雾主要是由蓝雾转变而来的,绿泥石在向赤铁矿转化的过程中,使得蓝雾区的颜色由灰绿色变成黄、红色。黄雾的致色矿物主要为针铁矿,红雾的致色矿物除了针铁矿还有少量的赤铁矿。与色彩相似的烧红翡翠比较,天然红翡(红雾)的可见光吸收光谱的一阶导数谱显示出明显的针铁矿特征,而烧红的则为赤铁矿。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缅甸翡翠次生部位的元素成分演化特征,采用主量元素测试、微量元素测试、电子探针及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方法对缅甸翡翠的灰绿色次生色(翡翠界称之蓝雾)部位、黄蓝色次生色部位及黄(红)色次生色(翡翠界称之黄(红)雾)部位的元素及矿物成分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与蓝色次色生部位相比较,黄色次生色部位中的Na、Al、Si元素的含量递增对应着X粉晶衍射中伊利石等的出现,黄色次生色部位的Fe、Mg等元素的含量递减对应着绿泥石的峰的消失。表明带有蓝雾的砾石被抬升到地表后,其中的大量的Fe被偏酸性的雨水淋滤带出,少量被氧化成Fe3+后沉淀形成黄、红雾。氧化条件加上湿热气候区偏酸性水的作用,能够使绿泥石和硬玉矿物逐渐地风化分解,形成高岭石和褐铁矿。  相似文献   

4.
翡翠的表生地球化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位及 《云南地质》1998,17(3):387-391
缅甸翡翠是一种极少见的富Na贫Si的超基性岩,在高压低温下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一般情况下,翡翠都含少量Fe、Mn、Cr等致色元素,因此出现绿色、紫色、黄红色和黑色。在表生作用中,Fe^2+氧化形成翡和红雾,Mn^2+氧化成棕、黑色的物质,Cr^3+较易被淋失。翡翠皮壳的砂发、红雾、松花、蟒带、黑癣、猫尿等,是鉴别赌石的重要标志;在加工过程中红雾、猫尿常可被作为巧色加以利用,增加了翡翠的工艺价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缅甸第三纪断陷盆地中的次生油青种翡翠的形成机理,利用ICP-MS分析、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对缅甸次生翡翠矿床的油青色带及原生区部位的元素和矿物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利用成因矿物学原理推测出断陷盆地未抬升前的埋藏深度在1.2km~2.4km;与原生翡翠相比,次生油青色带中的微量元素Fe,Mg,Co,Mn,Ni,Ca,Ag,Sr,Ce,Y,Ag明显增多、Na,Al,Mo的明显减少;研究表明,翡翠砾石的油青色带形成于原生翡翠砾石被深埋于断陷盆地之后,形成油青色带所需要的铁族元素主要来自于一同深埋入断陷盆地中的超基性碎屑物质提供;断陷盆地中形成的流体经历了酸性阶段和晚期的碱性阶段,在从早期的酸性流体对深埋于其中的原生翡翠砾石进行溶蚀,并携带铁、镁等元素进入翡翠的颗粒间隙和裂隙中,后期,即深埋期流体性质变为碱性流体阶段,此阶段翡翠颗粒间隙中的Fe,Mg等元素发生沉淀形成绿泥石,从而形成了次生的油青种翡翠。  相似文献   

6.
危地马拉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缅甸的第二大翡翠原料供应地。这两个产地翡翠辨别的需求愈发迫切,且应用意义较大。采用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分析及背散射电子照相获得危地马拉蓝水料翡翠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特征,结合两产地翡翠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原石特征与矿物成分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总体上,危地马拉翡翠次生原石有一定的磨圆,呈次棱角状,“皮”(风化皮)厚度较薄,较少出现翻砂现象,由“皮”向里,极少甚至几乎不存在“红雾”。相对地,缅甸翡翠次生原石发育显著的球状风化,原石通常有较好的磨圆度,棱角状不明显,“皮”厚度可达数厘米,用手压磨有显著的翻砂现象, “皮”“肉”之间偶可见“红雾”。硬玉与绿辉石成分判别图显示危地马拉翡翠中硬玉和绿辉石呈相对富Ca、贫Na的特征,而缅甸翡翠中硬玉和绿辉石整体呈相对贫Ca、富Na的特征。在Fe含量上,危地马拉翡翠中硬玉的Fe含量较缅甸翡翠中硬玉的Fe含量偏低,而危地马拉翡翠中绿辉石的Fe含量较缅甸翡翠中绿辉石的Fe含量偏高。对翡翠外观特征的充分对比和对判别图的综合分析可应用于实际中翡翠产地的区分。  相似文献   

7.
缅甸北部有一条大河,当地人称其为"乌龙河",这里盛产世界顶级的翡翠。近几年来,翡翠日益成为风靡街市、饱受众人喜爱的尤物。可惜,目前市场上的翡翠饰虽品种繁多、样式多样、但品质良莠不齐,让很多人困惑不已。该如何鉴定翡翠的优劣呢?下面的文字将带你识其表,观其本。如何认识翡翠的颜色翡翠,也称翡翠玉、翠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呈翠绿色的称之为翠,呈红色的称之为翡。  相似文献   

8.
红-黄色翡翠是否经过热处理,其价值相差悬殊。随着市场对红-黄色翡翠的需求增加,鉴别其是否经过热处理是目前宝玉石鉴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通过加热实验,利用红外光谱测试技术对加热前、后的红-黄色翡翠样品的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热前、后的红-黄色翡翠样品的红外光谱具有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硬玉结构中OH的四组吸收峰强弱的变化:(1)吸收峰的强变化是在3 000~4 000 cm-1之间的峰型从加热前呈U型到加热后呈V型;(2)吸收峰的弱变化则是谱线略有改变,出现3 622~3 628 cm-1或3 670 cm-1附近的吸收峰,这些特征可作为红-黄色翡翠是否经过加热处理的辅助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近期广东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来自缅甸的蓝色翡翠样品,该样品目前未见相关报道。为了确定其定名,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对样品进行分析,表明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硬玉,质量分数约97.1%,检测鉴定结论为翡翠。为了对蓝色翡翠呈色机制进行研究,通过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测试,表明可见光区480nm以后逐渐增强的吸收带是其产生蓝色的原因;采用电子探针进行化学成分测试,表明蓝色的成因与钒离子有关。根据3d过渡金属离子的晶体场理论和翡翠晶体场理论的研究,可以推测:由于翡翠结构中M1位的Al3+被过渡金属离子钒(V4+)替代,目l起八面体结构畸变而导致蓝色的产生,因此,蓝色是过渡金属离子钒(v4+)产生的原生色。  相似文献   

10.
缅甸帕敢隐伏原生翡翠矿体呈透镜状侵入蛇纹石化的超基性岩中,矿体的形成先后经历了成岩→变质重结晶→构造应力→成玉等4个主要地质作用。矿体内有3种主要颜色产出,分别为微带紫的浅白色、黑色与绿色。研究表明,紫色是成岩作用形成的最早原生色,黑色(癣)是矿体中的围岩捕虏体经变质重结晶作用形成的镁钠闪石,翡翠的绿色是成玉作用的产物。绿色翡翠中的Cr来自于矿体中的捕虏体并与构造应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缅甸是世界上优质翡翠的最重要产地,角闪石族矿物是缅甸翡翠中的常见矿物。对缅甸翡翠原石进行手标本、薄片偏光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测试,结果表明,翡翠原石组成矿物的形成顺序为岩浆锆石→热液锆石和硬玉→绿辉石→Ca质角闪石→Na-Ca、Na质角闪石→钠长石,岩石形成后受到后期应力作用使部分角闪石族矿物发生变形。Ca质角闪石形成后,晚期Na-Al-Si流体和富Ca、Mg和Fe的浅闪石发生反应,形成了Na-Ca质、Na质角闪石,包括钠透闪石,蓝闪石和镁铝钠闪石。随压力的降低,残余流体在早期形成矿物颗粒之间沉淀结晶出钠长石。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种类及结构对翡翠的品质有重要影响,硬玉中的Cr及角闪石矿物的存在导致了翡翠绿色深浅的变化。组成矿物的形态及颗粒大小、排列的紧密程度,影响翡翠的质地和透明度等外观特征。  相似文献   

12.
"西藏红色长石"的真伪及是否经过扩散处理是国内外珠宝界最激烈争议的话题之一,对该长石材料的研究意义重要。采用传统的岩石学研究和现代岩矿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光能谱仪等测试手段对"西藏红色长石"的围岩和表面残留物的宝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藏红色长石"原生围岩是中基性侵入岩,围岩中含有玻璃和气孔,围岩和长石表面的残留物中含有大量的Cu,Fe元素;围岩和残留物经过了后期人为的高温烧结作用,部分暗色矿物和外来物质在烧结过程形成为玻璃,并产生大量的气泡;绝大部分"西藏红色长石"样品都经过了Cu扩散处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翡翠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型”处理翡翠(注蜡)。这种注蜡翡翠与未注蜡翡翠在肉眼上无明显差别,且结构未遭到破坏,但在紫外荧光灯下和红外光谱中有异常现象。这对实验室检测定名及销售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困扰。为此,在对“新型”处理翡翠(注蜡)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宝石学常规检测、高倍率放大观察和光谱学测试对30件注蜡前、后的翡翠样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肉眼(放大)观察时,这种注蜡翡翠的颜色、结构基本未遭破坏,但在紫外荧光灯和DiamondViewTM下具有蓝白色荧光,红外光谱中具有2850,2920,2956cm-1处的强吸收峰。根据“GB/T16553-2010”《珠宝玉石鉴定》中翡翠优化处理定名的相关规定,本研究的注蜡翡翠应定名为翡翠。  相似文献   

14.
选用市场上常见的紫红色、橙色、粉色、绿色、黑色处理珍珠,粉橙色、金黄色铍扩散蓝宝石,充胶翡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耐久性实验,对样品颜色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充胶翡翠和铍扩散蓝宝石在日晒、盐雾及人工汗液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颜色稳定性;处理珍珠在盐雾环境中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在模拟日光照射试验中褪色明显,而经过人工汗液腐蚀,其颜色表现出了较差的稳定性。对样品颜色稳定性的研究,可以为优化处理宝石的市场准入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翡翠中的充填物及其在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苏文宁  张金富 《云南地质》1998,17(3):251-260
经系统研究后发现,翡翠玉件松弛部位的充填物有原生、正常和异常充填三种类型。充填物的准确临别一方面可获得判断玉件类型的重要信息:不稳定原生充填物能反映玉件未经酸洗;优化反应物或加压蜡充填,说明经优化处理;胶充填则能确定是处理翡翠。另一方面可为红外分析挑选靶区:对有疑问的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红外光谱的利用效果。我们采用的检测方法对可见充填体而言,经红外光谱验证,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16.
论底苏铅锌矿床的“双源”沉积改造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苏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该矿床具“双源”沉积改造特征。同生沉积成岩成矿阶段同时存在海底热水和正常海水沉积作用,形成热水沉积矿石及矿源层。大气降水热液改造成矿阶段,大气降水沿岩石裂隙下渗被加热并淋滤早期沉积矿石及矿源层中的Pb、Zn,使之以[PbCl02]、[ZnCl02]迁移,当含矿热液运移至有利构造部位时,Pb、Zn络合物交代地层中的黄铁矿或被有机质还原而再沉淀成矿。本文在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底苏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八三玉是中缅边境地区常用的俗称,属商贸名称。八三玉问世以来,多数人认为八三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钠长石,定名为钠长石玉,八三玉是由主要矿物成分硬玉和少量闪石类、辉石类矿物组成的质粗水干的硬玉岩,属缅甸翡翠的一个新玉种。由于八三玉颗粒较粗,结构疏松,解理和微裂隙发育等特点,经优化处理后可提高透明度、加固结构、增强牢固性,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其色泽和外观,从而提高了八三玉饰品的商业价值。通过对八三玉的光泽、颜色、折射率、密度、紫外荧光、结构特征、红外光谱分析等资料,可以与天然翡翠进行鉴别。八三玉作为缅甸翡翠的一个新玉种,其商贸名称仍可沿用,但在鉴定时应采用国家标准定名为翡翠(处理)。  相似文献   

18.
优质的黑色翡翠(墨翠)也是一种稀有、高档和时尚的玉石材料,是20年间价值增长最快的翡翠品种之一.对世界上几个不同产地来源的墨翠的岩石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比较,认为目前市场上的墨翠主要包括硬玉质黑色翡翠、绿辉石质墨翠和以闪石为主要成分的黑色"翡翠",它们包括缅甸的乌鸡玉、墨翠、黑干青,危地马拉的墨翠和银河黑金玉,此外日本和哈萨克斯坦也有类似缅甸乌鸡玉的黑色翡翠产出.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产地来源墨翠的主要矿物组成、玉石的结构和包体特征组合具有一定的标型性,可以考虑作为区分其来源的标型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危地马拉蓝水料与缅甸油青种翡翠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观察、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测试手段对两者进行了常规宝石学特征、结构特征、杂质矿物、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危地马拉蓝水料发育等粒变晶结构,主要成分为硬玉,含有绿辉石,硬玉环带以2~3层为主,绿辉石分别以自形颗粒、交代残余、沿微裂隙充填3种形式存在,其中白色点状物为钠长石,绿色点状物为霓辉石和绿辉石的混杂物;缅甸油青种翡翠以硬玉为主颗粒相对粗大,呈柱粒状镶嵌结构,硬玉发育3~5层环带结构,绿辉石以脉状充填硬玉颗粒间隙或被硬玉颗粒交代呈孤岛状。危地马拉蓝水料硬玉颗粒与脉状绿辉石的CaO含量均高于缅甸油青种翡翠,另外由于霓辉石的存在,推测两产地翡翠结晶环境中的Ca、Fe含量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详细探讨含钠长石翡翠的成因机制,笔者选取了若干来自缅甸的含钠长石翡翠,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含钠长石翡翠样品属于豆青种,主要由硬玉、钠长石、方沸石和少量的多硅白云母、钡铝硅酸盐等矿物组成。其中的硬玉发育清晰的环带结构,成分从核部至边缘发生规律性的成分变化。翡翠同时受到两期后期流体活动的改造,第一期以钠长石为代表,第二期以方沸石为代表,流体的改造作用使硬玉呈现碎裂状、碎斑状结构和交代穿孔等结构。结果表明,含钠长石翡翠样品表现出从成岩流体中直接结晶的特点,该流体富集Na、Al、Si、K、Ba以及少量的Ca、Fe、Mg等元素,微量元素则相对富集LREE、HFSE和sr等元素。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以及该玉石中的矿物反应关系,笔者推测缅甸翡翠形成的压力和温度范围分别在6-14kbar和300℃-4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