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传统统计分析方法与ESDA方法相结合,借助OpenGeoda1.0和ArcGIS9.3,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和关联性三个侧面对1996~2010年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且具有持续增强的趋势;区域经济初步表现出"二元结构"发展特征,以武汉市为中心的经济高值区辐射效应较弱,极化作用显著;"俱乐部趋同"现象在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发展中初步显现。着重分析了区域发展战略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用地现状、人口调查、经济统计等信息为基础,搭建了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分析和评价信息平台,设计了统计分析、指标评价、决策支持等模块。按照区县单元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关性和协调性,其研究结果对开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武汉城市圈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立足武汉现状,从城市风貌、城市建设、城市生活等方面用地图和文字进行描述,通过面、线、点将武汉的十年变化在空间上进行定位和说明,以“数字武汉”的形式勾绘出武汉的每一个发展步伐,见证“魅力武汉”的实质和内涵,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了武汉的十年变迁。  相似文献   

4.
武汉之旅     
杜斌 《中国测绘》2005,(1):78-78
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武汉丰富的旅游资源,方便国内外游客到武汉观光旅游,湖北省地图院在武汉市旅游局大力支持下,编制出版了《武汉之旅》旅游图册。《武汉之旅》采用最新的现势资料,以地图为载体,详细介绍武汉旅游信息,为来汉旅游者认识武汉、了解武汉、游览武汉增加了新的向导。  相似文献   

5.
何建华  李纯  刘耀林  俞艳 《测绘学报》2015,44(7):805-812
区域网络空间交互已逐渐成为地理学热点研究问题。本文将由城市群形成的城市化区域抽象为地理空间数据场,以城市为场源、城市间的交互作用为场强度量,构建了基于地理空间数据场的城市间多向网络交互情景分析模型。以武汉城市圈为典型区,以城市圈5年时点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城市多向网络交互作用及其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内一核众弱空间格局明显,区域整体交互差异显著不均;2006年后,城市交互强度上升速率有了较大提升,武汉城市圈政策对城市网络交互情景的影响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针对"研究型学习"模式在研究型大学GIS专业人才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索.介绍"研究型学习"模式概念的起源、中外学者的研究历史,强调"研究型学习"的内涵和特点,分析基于该模式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GIS专业人才教育实践和探索的两个阶段,给出基于"研究型学习"的我国研究型大学GIS专业人才教育模式,并提出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Landsat ETM+数据的武汉市地表温度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andsat ETM+为主要遥感数据源,辅助以气象数据资料,利用NDVI计算出植被覆盖率,继而计算出地表比辐射率,并利用单窗算法精确反演得到了武汉市2002年夏季地表温度。研究表明,武汉城市热岛由武昌、汉口、汉阳三大城区热岛构成,且几乎集中在城区;城区大热岛区中还存在多数热岛效应更为严重的"岛中岛";武汉热岛分布与...  相似文献   

8.
采用3S技术,以武汉城区为研究区,采用1991年、2003年Landsat-TM影像及2009年的CBERS02B-CCD影像为数据源,运用多尺度影像分割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3期湿地信息,并分析武汉城区近18年来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迁。结果表明,近18年间城市湿地总面积减少,斑块的数目增加,破碎程度增加,平均斑块形...  相似文献   

9.
基于MapInfo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GIS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以武汉南湖花园为实例,以Mapinfo为开发平台,以VB6.0为开发工具,建立了南湖花园物业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基本实现了物业管理的各种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0.
周正  万茜婷 《测绘通报》2014,(10):82-85
以武汉东湖为研究区域,利用MODIS数据和地面准同步叶绿素a浓度实测数据,建立适合东湖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遥感定量估算模型,从而分析MODIS数据应用于内陆湖泊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时晓燕 《地图》1994,(3):50-52
地理信息系统的兴起与发展(2)时晓燕(武汉测绘科技大学430070)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存贮管理、综合分析和利用空间数据的一种计算机技术系统。它以地学(图)数据库为基础、以空间分析和系统分析为核心,以区域研究为基本任务。每一个具体的GIS,从其用...  相似文献   

12.
2020年3月15日,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先生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宁津生先生195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大学毕业后进入武汉测量制图学院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4年起至1997年,先后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校长。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先生从事科学研究60余年,也从教60余年,是物理大地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领域著名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是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和教育家,为国家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我国测绘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测绘成果档案馆最近展示了—幅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制版的武汉地图复制品。据称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武汉地图之一.它为研究武汉的历史变迁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4.
日前 ,由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吴栋材、刘宗泉教授主持的“武汉长江二桥变形监测研究”通过鉴定。该研究首次采用GPS技术、测量机器人和数字化水准仪等综合应用于大跨度高塔的武汉长江二桥的变形监测中 ,解决了在不中断交通情况下的桥梁动静态变形监测的技术难题。“武汉长江二桥变形监测研究”通过鉴定@车轩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1年到2011年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采用二分比较法,确定历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提取阈值,提取建成区,平均误差仅为2.98%.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城市化进程和空间拓展特点,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拓展速度不断加快,武汉市的城镇扩展强度最大.此外,通过相关性分析了经济发展和人口城市化率对拓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利用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目标,提出一种基于控制点自动影像匹配的影像数据库建库及自动更新方法。以武汉城区1998年、2002年两个时期TM影像为试验区,从影像控制点数据库建库方法、影像控制点搜索方法和影像控制点自动更新方法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表明,上述方法可行,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GF-1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为分析该卫星影像数据在土地利用变化检测中的应用,本文以武汉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选取该地区2014年5月、2015年4月GF-1号卫星遥感影像,采用分类后比较与多时相波段组合直接分类两种方法分别进行试验,将二者实验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多时相波段组合直接分类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变化检测方法。相比分类后比较该方法不仅检测精度提高了将近17%,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效果也明显改善。另外,对武汉主城区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进行面积统计分析,对武汉主城区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腹地,属湖北省政府直管市,是“1+8”武汉城市圈重要成员和武汉城市圈规划建设中的五个大城市之一及六大物流综合枢纽之一,属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市之一,是省委、省政府着力重点建设的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近年来,仙桃市国土资源局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按照“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要求,紧紧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部、省、市、县四级联创齐争、打造群众满意窗口为契机,创新市镇整体联动模式,健全完善行政服务窗口功能,拓展服务内容,探索服务新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建立“审批一站式、服务一条龙”的行政审批工作新机制,提高了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张吉 《地图》2001,(1):51
武汉市中长期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1997~ 2 0 2 0年 )对武汉市未来的城市是这样描述的 :以主城为核心 ,以阳逻、北湖、纸坊、金口、常福、蔡甸、宋家岗 7个“卫星城”为支柱 ,生态平衡 ,城乡一体化的城市。恰在“九五”末期 ,中国跨世纪的国道高速公路———南北之京珠、东西之沪蓉相继规划并开工。两线在武汉西南形成惟一十字交汇 ,不用武汉投资分文 ,这种交汇自然打造出三镇绕城高速公路的“半个环”。人们摊开地图打量着 ,讨论着 :国家规划与武汉市规划巧妙结合相遇 ,这是一个天赐良机 ,百年难遇 ,环武汉经济圈跃然纸上。武汉作为华中重镇…  相似文献   

20.
1 概况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城乡测量、规划与管理教育中心(简称城规教育中心)是在中国与荷兰两国政府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荷兰王国国际航天测量与地学学院(简称ITC)两校领导及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于1988年建成并举行了开学典礼。城规教育中心是以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和航空遥感技术为基本手段;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把建立国土、区域、城市、乡村规划、管理及环境保护所需的各种信息系统作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和科研的。本中心不但为我国现有城市规划部门的技术干部更新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