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绍进  朱渭龙 《浙江气象》2003,24(2):11-13,46
分析了山区气候特点与优势,结合近几年山区花卉的种植实践,得出在600m以上山区发展花卉具有巨大的潜力,而且在海拔600—1200m之间的气候条件有利生产优质花卉。利用山区夏季温凉的特点种植球根花卉、调节花期具有成本和品质优势。  相似文献   

2.
1 春季花卉与气象条件早春气候干燥 ,风沙天气多 ,花卉出室前要加强室内的通风及光照 ,降低室内温度 ,增强抗风能力 ,4月中旬方可移置室外。若遇晚霜或干旱风沙天气 ,还应将花卉移入室内。春天乍暖还凉 ,盆栽花卉根系吸收能力较差 ,浇水过量容易烂根 ,应随气温的逐步升高 ,浇水的次数及量逐步增加。2 夏季花卉与气象条件夏季气温高 ,湿度大 ,有利于喜高温、高湿的花卉生长。月季、茉莉、菊花、米兰、大丽花、一品红、紫薇等放在阳光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花红叶绿 ;杜鹃、含笑、山茶、白兰等 ,应遮阳光 5 0 %左右 ,避免曝晒和过多的阳光照…  相似文献   

3.
通过冬季观对花卉在玻璃温室内、外生长状况的对比观测试验,结合气象资料,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观叶花卉受冷害和冻害的气象指标,为花卉安全越冬和冬季温室、大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2011年西安世园会花卉气象服务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气象服务需求,收集整理206种参展花卉的相关信息,建立花卉生长习性气象指标、分科属种植信息、灾害敏感性、展园种植信息等数据库;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专家打分方法分别建立了艳丽指数、移栽指数、喷洒指数、遮蔽指数等花卉气象指数模型和花期、果期、生育期适宜气象条件预报模型;开发了基于信息检索和预报服务为主要功能的西安世园会花卉气象服务系统,为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提供花卉的生长和管理等方面的气象服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5.
冬季花卉无土育苗栽培生产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采暖设施日光温室相同基质不同育苗设施花卉扦插育苗和相同育苗设施有机生态基质与营养土基质花卉扦插育苗试验,得出双膜弓棚大畦营养纸钵育苗设施不仅有显著的增热保温效果,而且较小的昼夜温差相对延续并减少了弓棚内插德根部基质的热量流失,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了有效的热量条件。采用冬暖日光温室内套双膜弓棚大畦营养纸钵花卉育苗,使供试花卉扦插至成苗移栽或上盆期缩短45—46d,≥10℃积温减少700—770℃日,扦插成活串提高了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北方温室花卉栽培气象条件诊断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花卉产业对气象服务的迫切需求,在明确温室花卉栽培小气候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北方温室花卉栽培气象条件分析系统,用VB语言编制了系统软件。该系统由气候生态指标库、小气候要素模式库、小气候调控知识库、室内小气候诊断分析系统及系统维护等功能模块构成;该系统输入温室类型、花卉品种、季节、天气要素实况或预报值后,自动给出温室内部小气候要素值,判断适宜与否,提供调控技术措施。文章对该系统的不足及下一步的改进方向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候资源,发展广西花卉产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庞庭颐 《广西气象》2002,23(1):43-45
根据切花植物和盆栽花卉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提出了合理利用广西气候资源,加速发展花卉生产的意见,为建设具有广西特色的花卉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天山山区与南北疆夏季温度变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新疆1959~2000年夏季温度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最大熵谱、经验正交、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天山山区近42年来夏季温度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南疆、北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天山山区在夏季温度的冷暖变化阶段以及最炎热、最凉爽年出现的年份与南疆和北疆不同;②夏季温度空间分布的同向性变化北疆最大,天山山区居中,南疆最小;夏季温度空间反向变化南疆和天山山区较大,北疆较小;③夏季温度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不同,天山山区持续增温,北疆波动增温,南疆变化稳定;④三种夏季增温的覆盖范围以最低温度为最广,其增温率天山山区最大,南疆最小,北疆居中。  相似文献   

9.
根据切花植物和盆栽花卉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提出了合理利用广西气候资源 ,加速发展花卉生产的意见 ,为建设具有广西特色的花卉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昌吉州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不同程度的夏季洪水.夏季洪水与春季洪水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天气形势都有显著的差异.春洪多由于开春期间山前平原的地面积雪大量融化,土壤渗透能力差,雪水向低畦地区横溢造成的,一般称之为融雪型洪水;夏洪多由于山区的局地性暴雨或伴之中山带急剧升温,河流流量急增造成的,一般称之为暴雨型或混合型洪水.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连续几年对塑料大棚内、外小气候的平行观测,总结出成都地区塑料大棚温、湿、光等小气候特征。并重点从调控措施入手,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提高花卉产量、品质及喜温花卉安全越冬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756个站点观测数据、Nio3区海温指数和74项环流指数等资料,应用EOF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中国西部山区夏季(6—8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ENSO和大尺度环流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山区夏季降水与冬季(上年12月—2月)Nio3区海温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两者的相关关系与月份、海拔高度关系密切,并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西部山区降水还与春季(3—5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将西部山区夏季平均降水作为预测量,前期冬季Nio3区海温和春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作为预测因子,分别对秦岭、巫山山区降水建立预测模型,并利用该预测模型对2009—2018年夏季降水进行独立样本回报检验,发现预测模型对秦岭、巫山山区的预测成功率分别为70%和80%,相对误差绝对值通常小于10%,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董伟  刘玉芬  朱丹  朱玉祥 《气象科学》2013,33(2):229-235
根据吉林省46个气象站1961-2010年夏季6-8月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等方法,对吉林省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结构和长期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近50 a吉林省夏季降水整体有减少的趋势,但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从1980s初期开始,夏季极端旱涝事件发生频率有增大趋势,旱涝交替变化更加频繁;在降水异常的背景下吉林省大部分地方的暴雨发生频率呈增多趋势;(2)采用REOF客观的数学方法得到吉林省夏季降水的3个气候分区,即西北部平原区、中南部区和东部山区,这3个分区较好地反映了夏季降水的地域差异分布特征;(3)吉林省3个降水气候区分别呈现不同的降水趋势变化,西北部平原区降水趋势减少导致干旱发生概率增大,中南部区降水趋势增加导致洪涝发生概率增大,东部山区降水稳定少变.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采自天山南坡托什干河流域的额河杨(Populus xjrtyschensis Ch.Y.Yang)和山区森林上线的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 Fisch.et Mey)树轮样本,分别建立树轮宽度年表,选用相关函数法结合阿合奇气象站和沙里桂兰克水文站的逐月降水、温度和径流等主要环境因子,分析托什干河不同树种树木径向生长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表明,额河杨和森林上线的雪岭云杉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均较差,位于森林上线的雪岭云杉对春季PDSI响应较好。托什干河流域树木径向生长可能受多种气象因子综合影响。同时,额河杨和雪岭云杉与径流量的相关性较高,额河杨树木径向生长响应夏季径流量,而雪岭云杉可以更好地响应水文年的径流量。本研究为利用阔叶树种重建天山山区历史气候水文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于晓晶  唐永兰  于志翔  赵玲  姚俊强 《气象》2019,45(12):1691-1699
基于新疆天山山区2012—2015年夏季的GPS/PWV资料、探空资料和逐日降水资料,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天山山区夏季大气可降水量(PWV)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原因。从夏季平均值分布来看,天山山区各站PWV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低海拔站点PWV比高海拔站点表现出更大的发散性和可变性,有雨日PWV的极值、中位数等整体高于无雨日。天山山区夏季PWV表现出显著的月变化和日变化。大部分站点7月PWV最大,6月次之,8月最少;一日之中在10时左右出现日最大值,个别站点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且有雨日和无雨日也存在一定差异。天山山区各站夏季降水量与其PWV关联性不明显,降水量和水分循环指数均与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因为夏季山区高海拔站点更易产生局地对流性降水,从而增加水分循环次数所致。  相似文献   

16.
近50年来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祁连山区海拔2800 m以上的5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年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50年来祁连山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突变出现在1980年代中期,1980年代中期以前增温缓慢,以后增温明显加快.冬季变暖的趋势远大于夏季,夜间升温幅度远大于白天,祁连山区气温以东西两段增温幅度最大;祁连山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少雨年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多雨年在近20年,春季和夏季有明显上升趋势,祁连山西段降水量增加幅度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了太平洋海温异常与新疆夏季(6-8月)山区降水的关系,指出了新疆夏季山区降水与前期和同期海温所存在的可能联系。采用5°×5°网格点海温资料,时间与1958-1987年的5站山区降水指数相对应。通过降水多少年份的划分,分别计算了降水指数与太平洋海温距平的相关,以及降水偏多、偏少年份与各分海区的相关。结果表明:新疆夏季山区降水与太平洋海温距平的异常有关系,与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利用1月份太阳黑子相对数与夏季平均气温制作图表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当太阳黑子相对数处于峰顶(极大值)时,气温为正距平;当太阳黑子相对数处于谷底(极小值)以及谷底区域时,气温为负距平.并且夏季各月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也有较好的相关性.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夏季气温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农作物的发育、生长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北京地区14个观测站1990~2007年逐日和2004~2007年逐时的2 m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城区、郊区、南部山区以及北部山区4个区域表面气温的年变化、季节变化以及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日变化特征,指出4个区域的气温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所有时间尺度上城区气温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最大,表现为温度最高,郊区次之,南部山区较低,北部山区最低.1990~2007年4个区域的气温都表现出增温趋势,其中城区增温最明显,增温率明显大于其他区域.城区与其他区域气温的差异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城区与郊区、城区与北部山区气温的差异在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城区与南部山区气温的差异在夏季最大,春季最小.在气温的日变化方面,城区气温在各个季节的日较差都是最小的,南部山区最大.通过比较作为北京代表站的北京市观象台的气温与4个区域的差异,发现观象台与城区气温在各个时间尺度上的差异都最小,与其他区域存在显著差异,北京市观象台气温主要代表了城区,对其他区域的代表性较差.  相似文献   

20.
杨德宏 《气象》1992,18(11):52-53
引言 新疆晴天多,光照时间长,有利优质棉的生长。而乌什县英阿瓦提地区位于天山南坡的托什干河流域,地处山区,气温低,积温少,无霜期短,春季升温慢,夏季高温欠缺,局地灾害性天气频繁,秋季降温迅速,种植棉花一直未获成功。团场经济发展不景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