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指出,在氟化钠中不同的元素,对铀螢光的影响不同;而且其影响还决定于它们在珠球中的含量[表1]。根据影响的程度,我们将所研究过的元素分为五组。第一组:是指它们在珠球中的含量很大时,对铀螢光没有影响,或者是影响可以忽略的元素,这样的元素有Li,Na,K,Rb,Cs,Zn Ti,S,Mo,W,Cl,Br,I。第二组:是指它们在5毫克珠球中的含量为1·10~(-6)至1·10~(-4)克时,即有影响的元素,这样的元素有Cu,Be.Mg,Ca,Sr,Cd,Ba,B,Si,Zr,Th,P,Se  相似文献   

2.
在硝酸酸化水样中。加入3%的三辛基氧膦(TOPO)-环己烷溶液萃取天然水中微量铀,然后用2%氟化钠溶液5毫升反萃取有机相中的铀。将水相蒸干制成片剂,熔融成珠球,与标准珠球系列在荧光灯下比较荧光强度,测定出铀的含量。该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可测定水样中5×10~(-8)—5×10~(-5)克/升的铀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区域地质调查化探扫面工作对痕量铀分析的要求,需要寻找灵敏、简便的分析方法。在目前采用的各种测定方法中,萤光珠球法被认为是易于推广采用的高灵敏度方法,其最佳灵敏度可达1×10~(-9)g/g。缺点是重现性较差。除了珠球表面不够平滑原因外,各种增强或淬灭萤光的于扰离子分离不完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在原有正三辛基氧膦(TOPO)-环己烷萃取珠球萤光法测定铀的基础上,改善样品分解方法,采用氢氟酸-硫酸-高氯酸混合酸分解试样,经TOP为—环己烷萃取分离富集,最后以萤光珠球法测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萤光分析法测定铀目前已被广泛采用,该法主要优点是简单、迅速、灵敏度高(可以测出的铀含量达1×10~(-10)克);其缺点是准确度较差。即使对此法作某种改进,而准确度未必能超过5-10%(一般为20%)。铀的萤光定量测定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元素混合物,因为元素混合物往往使铀发光变化,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能使铀萤光熄灭。已在很多著作中阐述过熄灭剂对铀发光强度的影响,但都是片断的,有时也仅是一些半定量  相似文献   

5.
消息     
分析铀用的改进式萤光计介绍在国外已正式生产一种经过改进的专为分析微量铀矿物用的萤光计。它的特点是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效率和灵敏度高,能分析珠球中10~(-9)克的铀含量。在本仪器中,利用高灵敏度的光电倍增管来测量铀矿物受紫外线辐射后所发出的萤光。仪器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测量线路和光稳定线路。测量线路中频带很窄的同步滤波器能够消除由光电倍增管的噪音和其它干扰引起的误差。先稳定线路能使紫外线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上,不受电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荧光法测定天然水中的铀所使用的标准珠球系列中铀的含量,对分析结果和统计铀的底数及确定异常下限的影响。提出标准珠球的铀含量应与测区内的条件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贵东岩体是我国最大的产铀花岗岩岩体之一,位于古老地块赣南粤北加里东褶皱带边缘,呈东西向展布,出露面积约1000 km~2.区内存在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富铀层,如加里东构造层(Z-S)铀含量为3.3×10~(-6)~4.6×10~(-6),局部达36×10~(-6),它们为该区铀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因此该区壳内重熔花岗岩有较高的铀背景值.  相似文献   

8.
铀是地球表面上最活泼的元素之一,在地下水中的含量可达0.1~10.0微克/升。铀有三种天然同位素:~(238)U、~(285)U和~(234)U。  相似文献   

9.
马鬃山地区位于北山金成矿区东段,已发现金矿均与航空伽马能谱测量铀异常有关。经实地查证,石板墩航放铀异常处于墩墩山岩体与三个井群的接触带部位,受东西向两条碎裂石英脉控制,铀含量最高达18×10~(-6),已经超过10×10~(-6)工业边界品位;金含量在(0.5~6.16)×10~(-6),也已达到工业品位,铀金具有明显伴生特点。因此,应用放射性测量方法,为在马鬃山地区寻找铀金矿产提供了快速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青龙-建昌地区的中生代火山岩地层主要有髫髻山组(兰旗组)和义县组。髫髻山组粗安岩富碱高钠、低镁含量;稀土元素总量不高[∑REE=(110.93~169.79)×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_N/Yb_N)=13.52~24.46],具有弱的负铕异常或正异常(δEu=0.96~1.15);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高Sr含量[(682~1065)×10~(-6)]和Sr/Y值(49~74),低Y[(9.1~17.9)×10~(-6)]和Yb含量[(0.79~1.74)×10~(-6)],显示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义县组粗安玢岩与髫髻山组粗安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但低Sr、高Y和Yb含量,为非埃达克质岩石。义县组酸性火山岩高硅富碱、低钙铁镁含量;强烈亏损Sr、P、Eu,为斜长石和磷灰石结晶分异的结果。通过与邻区(沽源-红山子)张家口组产铀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研究区具有良好的铀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子探针、能谱及背散射分析、扫描电镜、微区X射线荧光等实验方法,详细研究了钱家店铀矿床铀的赋存形式、含铀矿物类型,并对铀矿物相关的矿物组合类型及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钱家店铀矿区铀的赋存形式包括铀矿物、吸附态铀以及含铀矿物三大类。其中,铀矿物类型主要为沥青铀矿,铀石次之,仅在局部可见含钛铀矿物等;吸附铀主要为高岭石吸附和有机质吸附。铀矿物常与黄铁矿、铁白云石、高岭石等密切共生,多呈胶状发育在黄铁矿、铁白云石边缘及裂隙内,也有呈粒状、球粒状独立分布,少数分布在碎屑颗粒内部。(2)研究区至少存在两期铀成矿相关流体:一期中性-弱碱性含铀流体形成的铀矿物围绕黄铁矿边缘发育,形成环边、似环边状,同时形成铁白云石为主的碳酸盐围绕黄铁矿外围发育;另一期含铀流体形成的铀矿物呈脉状充填在黄铁矿内部,无碳酸盐形成。(3)铀矿物(特别是铀石)中含有丰富的磷元素,扫描电镜也发现部分样品中存在富磷元素的微球粒状的铀石集合体,初步认为这是低温流体下微生物参与铀成矿作用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2.
在铀矿的普查、勘探与开采过程中经常应用放射性平衡系数的概念。这个概念一般系指铀和镭量值之间的关系,并常以“C”表示,其表达式如下: C=(Ra)/(3.4×10~(-7))=2.9×10~6(Ra/U)式中 C——铀镭平衡系数;Ra——镭的含量;U——铀的含量。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系列两种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如~(233)U和~(230)Th,~(330)Th和~(226)Ra,~(23)U和~(25)U等。因为这个概念涉及到如何正确而合理地确定平衡系数C及其应用问题,所以本文提出自己对铀镭平衡系数的看法,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3.
刘成福 《岩矿测试》1988,(3):192-195
测定了不同浓度盐酸中铀(Ⅵ)对磷酸纤维素(PC)的分配系数,确定了用PC柱浓集分离铀的条件。用pH3至2mol·L~(-1)HCl作为流动相流经φin0.55×9cm的PC柱后,铀(Ⅵ)被定量吸附,然后以0.75—1.5% Na_2CO_3溶液洗提铀。用偶氮胂Ⅲ光度法测定。方法已用于矿石中n×10~(-4)—n×10~(-1)%铀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大埠岩体内及近外围铀、钨矿产信息丰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大埠岩体花岗岩呈钙碱性、过铝质,具高硅(73.73%~77.89%)、富钾(3.99%~5.60%)和低钙(0.107%~0.660%)含量特点,铝饱和指数A/NCK为1.04~1.25、里特曼指数δ为1.66~2.34,稀土元素总量低(∑REE=37.28×10-6~177.49×10-6),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表现为左高右低、具强负铕异常的"V"字型,大离子亲石元素K、Rb、Th、Sr等富集,Ta、P、Ti亏损,这些特点说明岩体的形成是古老陆壳物质熔融的结果。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华南产铀花岗岩和含钨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结合近年来铀、钨矿勘查取得的新成果,认为大埠岩体具较大的铀、钨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超痕量铀光度分析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十多年来超痕量铀光度分析方法的一些进展,包括激光液体/固体荧光法和分光光度法。由于激光技术、光纤技术、时间分辨技术以及多元离子缔合物分光光度体系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铀分析的灵敏度,应用这些方法已能满意地测定低至10~(-12)—10~(-9)g/g的铀。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核桃坝地区流纹斑岩体与该区铀成矿有着密切关系,为了寻求找矿突破,通过地球化学和岩浆与构造演化等方法,着重讨论流纹斑岩和构造与铀富集的关系。该流纹斑岩体位于多伦火山盆地榛子山破火山口南部,岩石富硅(w(SiO2)= 7015%~7858%),富碱(w(Na2O+K2O)=749%~1082%),属钾质(w(K2O)=528%~930%);A/CNK的值在084~128之间,在火山岩TAS分类图解中全部样品均落入亚碱性流纹岩范围内,属于亚碱性系列流纹岩类;稀土总量高(∑REE=25447×10-6~49999×10-6),其中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强;亲石元素Rb、Th相对富集,特别是U含量(666×10-6~96600×10-6)异常富集,部分数据极高,而Sr和Eu明显亏损。岩石岩浆物质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侵位于后碰撞构造环境,属于A2型花岗岩类型。伸展构造背景下的富铀流纹斑岩侵位、后期促进铀运移富集的成矿构造及富铀热液随构造上移并进一步萃取等多种事件共同作用,最终促成了核桃坝铀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白岗岩型铀矿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与铀成矿关系密切的白岗岩进行了系统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化白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68.81%~76.02%,平均值73.11%),富钾,A/CNK为0.96~1.07,平均值1.01,为亚碱性系列的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岩石富集轻稀土[LREE/HREE=2.53~7.71;(La/Yb)_N=2.14~10.40],Eu亏损中等,高Rb/Sr比值(2.03~5.50,平均值4.36),岩石同时富集Rb、Th、U、K及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Nb、Ta及Sr等元素。岩石的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3035~0.79345,ε_(Nd)(t)值为-13.5~-17.4,晶质铀矿的ε_(Nd)(t)值为-14.8~-16.5,两阶段Nd模式年龄为2.43~2.56Ga。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化白岗岩是在碰撞后的伸展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主成矿期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富铀的前达马拉基底;热液叠加改造期的铀可能来源于原生铀矿物本身。  相似文献   

18.
张麻井铀钼矿床位于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西南段,是中国重要的与火山岩有关的热液铀矿床,其铀、钼储量均达到大型矿床的标准。铀-钼矿矿体主要分布于流纹斑岩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钼矿化的分布范围略大于铀矿化,两者在空间上高度重叠。在铀-钼矿矿体外发育一层单钼矿体,与铀-钼矿矿体界限清晰,两者为截然分开的接触关系。为了研究该矿床铀成矿与钼成矿的关系,对张麻井的铀矿石、钼矿石进行主微量元素分析,采用质量平衡迁移计算方法,选择Yb元素作为不活动组分,使用Grant公式对其组分迁移定量计算。地球化学数据显示,铀矿石的平均w(U)、w(Mo)为1589×10-6、3837×10-6;钼矿石的平均w(U)、w(Mo)为493×10-6、5706×10-6,显示钼矿石具有更高的Mo含量,更低的U含量。计算结果显示铀矿石的Isocon均小于以1(分别为0.48、0.58、0.46、0.53),相较流纹斑岩整体发生了组分带入,其中最明显的特点是带入大量SiO2,还带入Mo、U、Zn、Cu、Ni、V、Pb、Co等成矿元素,K2O、Na2O、Rb、Cs等碱金属,以及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Cd、Bi、Sc、Eu等组分也表现出较大程度的带入,仅碱金属Li,MnO等少量组分显示带出;钼矿石的Isocon均小于以1(分别为0.73、0.67、0.90、0.39),相较于流纹斑岩整体也发生了组分带入,带入的主要有成矿元素Mo、U、Ni、Zn、V、Co、Cu、Pb,碱金属K2O、Na2O、Rb、Li,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以及TFeO、Cd、Bi、Sc等组分,仅Cr、MnO组分显示带出。质量平衡迁移计算之后,铀、钼矿石平均w(Mo)分别增加到7217×10-6、7759×10-6,显示两者增加的Mo基本一致。铀、钼矿石平均w(U)分别增加到3131×10-6、604×10-6,显示前者增加的U远远大于后者。在标准化Isocon图解中,铀矿石和钼矿石的组分迁移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具体迁移特征也有一定的差异,整体上表现出相似而不相同的特点。结合矿石从铀-钼矿矿体到外侧的单钼矿体,U含量迅速下降的地球化学特征,铀、钼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接触关系,文章认为两者极有可能是不同的成矿过程,而且可能是后期富铀成矿流体叠加在早期的钼矿之上。  相似文献   

19.
在各种矿石与矿物中直接测定含量在10~(-3)-10~(-4)%的铀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在我们所知的一些文献中,作者们都未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此外,在上述这些文献中有一篇,由于标准样品与被分析样品的化学成份不完全符合,因而发生了工作曲线的位移。制备适合于分析各种不同化学组分的矿石与矿物的标准,会遇到严重的困难。在采用了以被分析的样品制备标准并以增量法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克服了这些困难。大家知道,铀就象大多数难挥发元素一样,具有不高的光谱灵敏度。  相似文献   

20.
红石泉矿床是以岩浆气成热液成矿作用占主导地位的复成因型铀矿床。根据热力学原理计算,初始含矿气成热液的pH值为5.29—5.58,Eh值为-0.323—-0.363伏。在初始含矿气成热液中,1g(aUO_2~(2 )/aU~(4 ))为11.46—12.74,mUO_2~(2 )/mU~(4 )为7.58×10~7—9.91×10~9,mUO_2(CO_3)_2~(2-)/∑U为83.4—96.7%,铀主要以UO_2(CO_3)_2~(2-)形式迁移。铀的沉淀是铀酰络离子UO_2(CO_3)_2~(2-)分解和铀酰离子UO_2~(2 )还原沉淀的统一的物理化学过程。压力减小,pH值增加、Eh值降低和铀浓度增大均有利于铀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