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引言 兴城市粮食作物历来以高粱、玉米为主,其次为杂粮和水稻。从1990年才大面积种植春小麦,种植面积近万亩,后又出现回落。我们对兴城市历年小麦生育状况和产量结构进行调查,结合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提出如下开发意见。 2 干旱缺水是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蒲圻市是长江经济开发带中被国家列为对外开放的一个新兴城市。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发达.自然景观宜人,物产资源丰富,可谓^杰地灵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3.
去年8月1日,地处辽西的兴城市日平均气温达27.3℃,平均水汽压31.7百帕,平均相对湿度88%,是入夏以来最闷热的一天。下午5时许,一位汗流满面的人走进兴城市气象局办公室,他,就是省气象局装备处的苏承志同志。老苏是参加省气象夏令营来兴城的,带领营员们刚从海边回来。他不  相似文献   

4.
省科委于8月3—8日在兴城市召开了自然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研讨会,70多家正式期刊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科委政策法规处处长杨建章和副处长栾福森主持。会议期间,该处邢兰兰  相似文献   

5.
帅细强汪扩军  黄晚华 《广西气象》2005,26(A01):103-105,109
通过对湖南农业结构调整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湖南气候资源特点,对湖南一些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布局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如双季稻可在雪峰山以东的广大平丘地区种植.但要注意水稻品种熟性的搭配;冬季油菜种植湘北优于湘南,尤其是安乡、华容、临澧、澧县、石门一带;春大豆一稻复种制的种植范围可在双季稻的种植高度上再上推100~200m;棉花要以湖区种植为主,在山丘区选择有利秋桃吐絮气候条件的衡阳、溆浦等地种植为辅;苎麻适应范围广,可在平湖区和丘陵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根据花生的播期和各生育期的生态要求,结合昌吉市平原地区的生育期和热量条件,对花生的种植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花生种植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进行种植结构的改革,根据本市自然气候规律的变化特点,周地制宜地调整种植作物和布局,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两茬生产和提高复、套种指数,使之在大灾之年一地双收增效益。在低洼易涝和九河下稍的河滩地科学地种植,做到灾年也能抢上茬收下茬,以保证本市低洼易涝地和23万高河滩地有好收成。我们于1994年进行了高梁套种小麦的试验,获得成功,大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马铃薯种植气候区划及风险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气候资源信息,对内蒙古乌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马铃薯做了多项自然资源空间统计分析,并选定了该地区马铃薯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和风险指标。这些指标涉及到马铃薯的种植失败风险和减产风险。利用小网格资源推算法,实现了基本气候资源分布的细化。同时借助于CITYSTAR GIS的二次开发功能,用Visual C^ 编制模型,进行马铃薯气候资源区划和种植风险程度区划的地理制作。研究结果可供农业种植规划部门及农业保险部门使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全概率经济效益评价数学模型,根据黑龙江省庆安县气象局提供的预报和经济效益数据,对气象为黑龙江省烟草种植服务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得出春季低温预报和秋季霜冻预报为烟草种植服务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杨泽龙  陈杰  巴彦  白利云  郭文杰 《气象》2006,32(S1):121-125
结合生物产量分析,以聚类方法对内蒙古抗錦旗引种的9个牧草品种进行了气候相关性分析,划分了适应抗錦旗不同气候时段的牧草品种,提出大面积种植敖汉首蓿、草原1号苜蓿和阿尔冈金首蓿3个牧草品种,搭配种植一定面积的红豆草和蒙古冰草的人工草地优化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哲盟棉花丰产试验的农业气象分析王玉衡(哲盟气象处)前言为适应当前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合理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发展经济作物,提高经济效益,内蒙古气象科研所与哲盟气象处于1992—1994年进行了棉花课题研究。选用优良棉种和有代表性地块进行小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从气候适应性角度出发,分析羊肚菌种植适宜的生态条件,选择主要气象区划指标因子,对旺苍县羊肚菌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提出旺苍县种植羊肚菌的适宜区域,并针对各主要气象致灾因子,提出气象灾害预防处理措施,帮助旺苍县羊肚菌种植户科学安排部署生产作业计划,为贫困村贫困户增收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本通过对莞根进行的实验性种植,分析讨论了治多县适宜莞根生长的气象条件,得出种植莞根是青南牧区解决牧畜补饲,建立人工饲料基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摘要:研究分析精河县枸杞种植的气候适宜性,为科学规划枸杞种植布局,充分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具有实际意义。利用精河县及周边范围内15个气象站1981-2020年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分析和GIS空间插值技术方法,在分析枸杞种植气候生态条件的基础上,筛选出≥10 ℃积温、≥10 ℃日数和≥10 ℃期间降水量作为枸杞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进而对气候要素指标进行栅格化。根据区划指标等级进行重分类,将各气候要素指标图层进行等权重叠加,获得精河县枸杞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精河县枸杞种植区可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分区,最适宜种植区分布在精河县中部海拔400~600 m的带状平原区,该区综合气候条件非常利于枸杞优质高产;适宜种植区分布在沿最适宜种植区两侧海拔250~400 m和海拔600~800 m的中部平原地带,综合气候条件稍逊于最适宜区。建议在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内发展枸杞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好。。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龙眼种植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龙眼效益的农业区划,为广东省的龙眼种植进行规划和服务。根据广东省1971—2000年气候资料,结合龙眼生长的气候条件,选取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4月中旬—5月上旬的日照时数,以及日平均气温≥10 ℃的年积温作为区划因子,并进行等权相加得到总的区划因子指标。根据区划因子与地理要素间的相关系数,采用梯度距离反比法推算得到分辨率1 km 1 km的气象要素栅格图,并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到定量化和精细化的广东省龙眼种植区划图。其中最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25.6%,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26.3%,次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27.1%。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种植规划部门及政府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越南巨型芝麻耐高温干旱,若能利用烟地茬口种植,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增加了社会经济效益。现就两年种植试验,作如下简介:1试验目的与方法目的:对越南巨型芝麻的适宜气候进行鉴定,确定其在南雄种植的适宜播种期。方法:采用分期播种法,在1991、1992年的6月20日和7月20日各播一期。短期面积1.5公顷,划分成相等的两个小区,试验地选局内旱地,芝麻在自然天气条件下生长,各播期和小区采取相同的裁培管理措施。试验过程进行芝麻生育状况及气象要素的平行观测。2试验结果由于各播期及生育期内气象条件不同,试验结果也有差异,见表1…  相似文献   

17.
邹希云  许金荣  丁德保 《气象》1993,19(9):49-51
根据益阳县农科所耕地面积、种植方式等资料,在运用线性规划原理优化农业种植决策的基础上,考虑气候资料和天气预报信息,运用运筹学单点图形法确定最优农业种植决策,可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叶城县特色林果—核桃为研究对象,研究叶城核桃种植的气候适宜性,以期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科学规划叶城县核桃种植布局和发展区域提供气候依据。利用叶城县及其周边20个气象站1981-2019年近39年的气温观测数据和同期核桃生长发育的物候资料,在分析核桃生长发育关键期与光、热、水气候条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核桃生长发育的关键气候因子≥10℃积温、冬季最低气温≤-25℃日数、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天数作为核桃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基于GIS空间插值技术对叶城县核桃种植各区划指标因子进行空间特征分析,采用GIS空间加权分析法对核桃种植气候指标进行精细化分区,结果表明:叶城县影响核桃的各指标因子空间分布受海拔高度影响,≥10℃积温总体呈现“北疆多、南疆少、平原和盆地多、 山区少”的格局;最低气温≤-25℃日数呈现由山区向平原逐渐减少的特点;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天数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山区少平原多的格局。在上述各指标气候要素空间特征的综合作用下,叶城县核桃种植可分为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三个分区。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县域北部海拔低于1400m的平原地带,该区能够满足核桃生长发育和优质高产对热量条件的需求,同时,核桃树遭受越冬冻害的风险很低,春季核桃树展叶、开花和结实期遭受霜冻危害的几率也很低,因此,适宜区是叶城县发展核桃种植业最理想的区域,加之,该区地处叶尔羌河上游流域,土壤肥沃,灌溉有保障,应大力发展优质核桃种植面积。次适宜区分布在县域中部海拔1400~2000m的山前倾斜平原和丘陵地带,该区核桃树具有一定的遭受越冬冻害的风险,不宜大规模发展核桃种植。不适宜区分布在叶城县南部海拔2000m以上的山区,该区域核桃树遭受越冬冻害的风险较高,因此,不宜种植核桃。  相似文献   

19.
水稻抛秧栽培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栽培方式,l992年于洪区试种2.7ha.后经示范推广,到1996年大面积种植7300ha,增产幅度为6.8%。几年种植实践表明,利用此新技术已收到省工、省力和增产节支的效果,为实现水稻生产的高产高效开辟了新途径。为探索水稻抛秧技术的科学依据,在几年种植经验基础上,我们于l995~1996年进行了抛秧田小气候、生育性状及产量效应关系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0.
采用舟曲县旱地沟植垄膜增水资料,对沟植垄膜田与普通田的土壤气候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沟植垄膜种植由于水分增加,可使热量资源更有效地被作物利用,使玉米的种植高度增加到海拔22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