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福县种植优质烤烟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安福县烤烟生产过程中的气象条件,并提出了具体的趋利避害措施,认为要改裸地栽培为地膜覆盖栽培,要适时播种、移栽,实行高垄单行,开好腰沟围沟,实行宽行窄株,合理施肥,才能达到丰产优质的目的,使烤烟种植真正成为安福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降低棉花种植密度,改宽膜4行为3行种植,拉大行距,形成稀植的田间群体结构,改善田间小气候,以稀植代替“矮密早”栽培技术,充分提高光热水资源利用率,使棉花生产达到高产优势高效。  相似文献   

3.
水稻覆膜栽培是在整好的大田里开厢起垄,覆盖上农膜,膜上按栽培密度打孔栽秧的一种水稻种植新技术。它具有提高地温、减少蒸发、节水、抗旱、保肥灭草的作用,增产效应十分明显,尤其是对冷烂锈田、高磅天田和望田天。贵州这3种田面积大,稻作生产期间降水分配不均,是夏旱严重的省分,推广这项种植新技术对贵州水稻增产具有现实意义。1998年省农气中心在息烽县西山、石洞乡进行地温观测,委托县农技推广站具体实施。1试验情况①试验基本情况地点:石洞乡红光村安朵寨组顾华春责任田,海拔1100m,土质黄泥,肥力中等,泡冬田;西山乡金星…  相似文献   

4.
对崇信县甘薯气候适应性分析发现,在栽苗到封垄期温度偏低,而封垄前覆膜可解决热量不足问题;水分条件基本能满足甘薯生长需要。采用适当种植技术,可使甘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使安徽和县种植大棚蔬菜的经验能更好地在我市推广,现提出:垄栽增温排渍、肩膜通风排潮、深耕施肥改土、“三茬四熟”补淡、大棚周年利用等几项趋利避害的农业气象技术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 试验设计  目的 :黑膜与白膜、常规辣椒生产效果对比。品种 :湘研 2号规格 :亩植 350 0~ 40 0 0株 ,株距 40× 2 0~ 2 5厘米 ,双行种植。试验方法 :取总面积 1 0亩 ,分成 3等份 ,每等份 3 33亩 ,分别用于黑膜与白膜、常规辣椒生产。每等份又分成若干小区 ,再开沟做畦 ,畦高 2 5厘米 ,畦宽 1 1 0~ 1 2 0厘米 (包沟 ) ,畦面宽度 80厘米 ,再用地膜覆盖 ,一般亩用地膜 6~ 7公斤。2 辣椒生产期间气象条件分析2 1 气 温辣椒幼苗生长适宜温度为 1 8~ 2 0℃ ,<8℃则不利生长 ,一般选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 0℃以上移植比较有利。始兴县…  相似文献   

7.
张代槐 《气象》1985,11(12):33-34
实行稻田养鱼,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如技术措施不当,则往往收效不大,这也是稻田养鱼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摸索稻田养鱼的技术措施,夺取稻田养鱼最佳的经济效益,我们设计了宽沟窄垄免耕半旱田,开展了垄上种稻,沟里养鱼的试验。1983—198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垄种稻、沟养鱼的气象效应明显,经济效益显著。专家们鉴定认为,这是改造低产田,实现稻田产值翻番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探求绿洲棉区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棉田蒸散发规律,运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对膜下滴灌棉田蒸散过程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棉花的日蒸散量曲线都表现为单峰曲线,不同生育时期一膜六行(30株/m2)种植的棉田蒸散量比一膜四行(20株/m2)大,花铃期棉田的蒸散发强度最大,一膜四行、一膜六行分别为4.76mm/d、5.94mm/d。同时,一膜六行种植的叶面积指数大于一膜四行种植,株高小于一膜四行种植。花铃期棉田的蒸散发量与日平均气温(p<0.01)和空气相对湿度(p<0.01)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日平均风速和日平均水汽压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1前言水稻抛秧栽培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栽培方式,1992年于洪区试种2.7ha,后经示范推广,到1996年大面积种植73O0ha,增产幅度为6.8%。几年种植实践表明,利用此新技术已收到省工、省力和增产节支的效果,为实现水稻生产的高产高效开辟了新途径。为探索水稻抛秧技术的科学依据,在几年种植经验基础上,我们于1995一1996年进行了抛秧田小气候、生育性状及产量效应关系的对比试验。2材料与方法两年的水稻抛秧田对比试验均在大兴乡东风村,1995年试验田O.53ha,对照田O.33ha,1996年试验田O.73ha,对照田O.92ha,供试品种为辽粳32…  相似文献   

10.
《气象与环境学报》1996,13(1):54-56
辽西农气(L XAM)式日光温室的设计方法增温 效果与茬次利用··················,·······一(l .13)朝阳地区沟植垄盖一膜两用气象实用技术应 用研究····································……(1.工7)辽宁省苹果树初冬冻害气象指标及防御对策…(1 .21)影响北镇县玉米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与防御 对策········,······························……‘1.23)怎样进行农业气象科学实验研究·········……(1 .25)K系春小麦规范化栽培试…  相似文献   

11.
GIS在衢州市茶叶种植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樊高峰 《浙江气象》2003,24(1):33-36,F003
建立了衢州市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气候要素推算模型和GIS的离散点插植,建立与DEM同分辨率的栅格图。由此利用小网格推算衢州农业气候资源的立体分布,分析研究茶叶种植气候区划,获得较好的效果,对茶叶种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县玉米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在栽培技术上普遍推广了麦田套种,这对延长玉米生长期,增加积温,提高产量起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夏玉米适当提早套种,是解决夏玉米高产与有效积温不足矛盾的主要途径。什么时间套种为好呢?1977年我们以官庄公社坡庄大队农科队为基点,进行了夏玉米分期播种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和结果分析如下: 试验田前茬小麦,品种为太山一号,亩产700斤左右。玉米品种为中晚熟的群单105,播种期自5月15日至6月25日每5天播一期,种植方式为大小垄,大垄2.4尺,小垄1.0尺,株距1尺,每亩3.500株。试验小区面积为0.127亩,按顺序排列,重复两次。  相似文献   

13.
我国带田是从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70年代初广泛引起各级领导、生产和科研部门的注意和重视。我省带田种植起步较迟,但发展迅速。据1989年统计数字,带田主要集中在河西灌区,已发展到125万亩,是目前夺取吨粮田的唯一种植方式。近年带田从灌区向旱作区发展,1990年陇东旱塬区种植小麦-玉米带田达1.23万亩,产量过千斤,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4.
不同沟麦种植方式光照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晴天条件下的观测资料,对沟麦不同种植方式的光照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群体内各层总辐射的相对吸收率上层(60~80cm)减少05%~2%、中层(40~60cm)增加05%~34%、下层(20~40cm)增加3%~6%;(2)各不同处理群体反射率相差不超过2%;(3)理论计算表明,相同处理方式下,东西行向比南北行向接受太阳光直接照射的时间明显延长;(4)沟麦种植改变了净辐射在作物群体中的分布规律,其规律为与对照相比,朝阳侧增加,背阳侧变化不大,行中减少,平均增多  相似文献   

15.
提高冷浸田土壤温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浸田采用覆膜栽培技术能显著提高土壤温度,增加0cm土层有效积温319.3~340.8℃·d,弥补大气积温不足,扩展生育期较长的水稻品种的种植界限,促进水稻单株有效分蘖增加0.12~0.3个,每穗增加粒数6.6~10.3粒。干粒重提高0.2~0.4g,提早成熟8~9d,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6.
旱作地膜小麦—玉米带田一膜两用技术热效应显著,可提高地温2—6℃,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促进了作物早发。热资源利用率高达0.997,比单作提高25%—40%,变作物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表明,旱作地膜小麦-玉米带田一膜两用技术,有效地利用了自然降水资源,具有明显的节水保墒作用,调水效应显著,水分利用率高。粮食增产一般在40%-60%以上,经济效益好,是发展旱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新民市主要的种植作物,历年播种面积都在百万亩以上,约占全市耕地220万亩的41%,清种玉米占90%以上,平均亩产不足500kg,效益不高,灾年产量较低。为促进种植业改革,发展效益型农业,探讨粮食作物创高产的新路子,我们于1992~1993年进行玉米、小麦垄畦(台畦)高产攻关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经改进的农业生态区域法,计算福建省29个代表站甘薯光温、气候及气候-土壤生产力。结果表明:人为调节农田水分到最适状态时,可使气候生产力增加1/3以上,水分改善对甘薯的增产率大于其它粮食作物,增产值比水稻大3~4倍;人为调节肥料到最优状态时,可使气候-土壤生产力增加30%,目前福建甘薯潜力利用率仅为55%。根据各级生产力的变化特点,提出福建省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①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甘薯种植比例;②建设旱涝保收田;③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甘薯高产;④严格限制非农业用地,控制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20.
近年华北地区大面积推行保护性耕作措施和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冬小麦与夏玉米一年两熟连续轮作种植,为沟金针虫创造了有利的取食和栖息环境。地处华北北部的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2018—2019年秋季、冬季、春季气温出现了冷暖交替,尤其最低气温显著偏高,诱发麦田沟金针虫爆发性发生为害。据春季麦田挖土调查,虫口密度最高达144头·m-2,虫口重量最重达18.764 g·m-2。58个调查点达防治指标5头·m-2占98.27%。拔节-收获期调查虫口密度孕穗期最高,拔节期次之,收获期最低。冬小麦与夏玉米禾本科作物连作种植田间虫口密度达35.3~40.4头·m-2,显著高于前茬大豆、玉米、冬小麦休闲地,且花生地、春玉米地比大豆地虫口密度高5倍多,虫口重量高10倍以上。成熟期虫害麦田测产,籽粒减产36.8%;虫口密度增加10头·m-2,籽粒减产率增加4.824%;虫口重量增加1 g·m-2,籽粒减产率增加3.871%;植株虫害率增加10%,籽粒减产率增加11.5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