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是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上的唯一深钻,是揭示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时代,恢复其沉积环境和构造运动的基准井。本文针对该井开展岩心描述并进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数据、古生物化石等资料,将志留系-石炭系划分为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侯家塘组、坟头组,上泥盆统五通组,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和州组,上石炭统黄龙组、船山组。其中,志留系沉积了一套浅海陆棚相的细碎屑岩,沉积物以浅海-滨海相砂泥岩为主;泥盆系五通组同样为碎屑岩沉积,稳定的石英砂岩和紫红色泥岩并存,下部为潮坪相,上部则为三角洲相;而石炭系发育台坪、泻湖、颗粒滩等碳酸盐岩台地亚相,岩性以生屑灰岩和泥晶灰岩为主。区域地层对比表明,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是下扬子区由陆域向海域的延伸,其志留系-石炭系岩性序列与下扬子陆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安徽巢北地区下石炭统岩石微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巢北凤凰山剖面进行详细的野外测量和系统的岩石学、岩相学、沉积学的研究,尤其是进行岩石微相研究,分析其古地理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巢北地区下石炭统整体为一套滨海相沉积,以石灰岩为主,含有少量的砂岩、泥岩,可识别出十种岩石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3.
塔河地区志留系的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河地区遭受过多次的构造抬升和剥蚀,志留系分布不规则,地层划分对比是本区寻找志留系油气藏的难题之一。本文综合应用古生物、测井、地震和野外露头资料进行地层划分对比,首先通过疑源类古生物的分析,确认塔河地区井下志留系的存在;继而分析其地震反射特征,通过地震一测井地层对比,将其与东河砂岩予以区分;最后通过与柯坪野外露头剖面的岩石地层对比,确认塔河地区所钻遇的志留系确为下志留统的柯坪塔格组中段。  相似文献   

4.
沉积物中重矿物分布受物源区、构造抬升与剥蚀作用、古地貌以及沉积古气候、古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沉积重砂矿物的研究可应用于物源区、沉积环境的分析,阐明构造旋回与沉积作用的响应关系。本文通过对塔中地区中1井等6口探井上泥盆统东河砂岩和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中重砂矿物分析,提出了塔中东河砂岩重砂矿物主要来自稳定的基底再沉积及花岗岩来源,但受近源的基性火山岩及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影响较大;志留系下砂岩重砂矿物主要来自下覆碳酸盐岩、花岗岩和搬运再沉积物,总体形成于稳定的、多物源的构造-沉积环境,物源方向可能是东南至西北方向。  相似文献   

5.
林文姣  刘育燕  朱宗敏 《地球科学》2001,26(3):247-250,257
通过对四川剑门关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磁化率的研究,发现磁化率的大小与沉积物颗粒的粗细有着紧密的关系.中粗粒砂岩的磁化率通常偏小,而细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磁化率明显增大.由于沉积物颗粒的粗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沉积速率,因此,磁化率大小的变化可作为沉积速率变化的定量指标.而沉积速率的变化与沉积环境及沉积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可认为磁化率的大小可作为沉积相及沉积环境分析的一种参考.另外,通过剑门关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发现,本区磁化率最大主轴方向可分为北东—南西向及北西—南东两组.北西—南东方向的磁化率主轴与当时的古水流方向一致,而北东—南西方向的磁化率主轴则可能与后期的构造挤压有关.  相似文献   

6.
米仓山-大巴山前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须四段)中广泛发育-套砾岩,根据野外剖面和钻井剖面研究,发现砾岩为一套冲积扇砾岩,分选较差,磨圆相对较好,厚度为0 ~ 70m并由北东向南西减薄.偏光显微镜鉴定发现须四段砾岩以硅质岩砾石为主,含碳酸盐岩砾石、沉积石英岩砾石、(变)粉砂岩砾石及火山岩砾石,对火山岩砾石研究认为,南秦岭地区奥陶系-志留系火山岩为其母源.在结合硅质岩、(变)粉砂岩等砾石母源探讨后,认为须四段砾岩应来源于南秦岭地区,而砾石沉积时其母源区至少存在南华系-志留系地层.物源方向及母岩的确定可能对研究晚三叠世时期四川盆地演化、沉积环境及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有利油气储层展布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安徽宿松志留系—泥盆系分布于下扬子地层区西部,大别造山带东南缘,郯庐断裂带南端东侧。为了获得宿松地区志留系—泥盆系的物源信息,对出露于宿松地区的坟头组、茅山组及五通组细砂岩及粉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3个样品均获得了约970 Ma、820 Ma的主要峰值年龄和约450 Ma的次要峰值年龄。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花岗质岩石。根据花岗岩中锆石的判别图,研究层段碎屑锆石大多属于I型和S型花岗岩锆石,而江南造山带内新元古代及华南地区加里东期的花岗质岩石大多为I型和S型。通过与华南碎屑锆石年龄谱的对比,认为研究地层物源主要来自华南板块内部。根据锆石结晶年龄与沉积年龄差异模式图,判别出安徽宿松志留系—泥盆系形成于碰撞背景。  相似文献   

8.
罗立源  李双应 《古地理学报》2021,23(5):999-1009
安徽宿松志留系—泥盆系分布于下扬子地层区西部,大别造山带东南缘,郯庐断裂带南端东侧。为了获得宿松地区志留系—泥盆系的物源信息,对出露于宿松地区的坟头组、茅山组及五通组细砂岩及粉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3个样品均获得了约970 Ma、820 Ma的主要峰值年龄和约450 Ma的次要峰值年龄。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花岗质岩石。根据花岗岩中锆石的判别图,研究层段碎屑锆石大多属于I型和S型花岗岩锆石,而江南造山带内新元古代及华南地区加里东期的花岗质岩石大多为I型和S型。通过与华南碎屑锆石年龄谱的对比,认为研究地层物源主要来自华南板块内部。根据锆石结晶年龄与沉积年龄差异模式图,判别出安徽宿松志留系—泥盆系形成于碰撞背景。  相似文献   

9.
任科法  谢振斌  汪灵  姜鹏东  赵甫峰  陈思  孙丰云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27-2023010027
川东北米仓山寒武系苗岭统陡坡寺组主要由碎屑岩—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物组成,多数学者认为其形成于克拉通盆地。笔者等通过对陡坡寺组的野外地质调查,综合分析其沉积环境和物源区,探讨陡坡寺组的构造环境。米仓山地区苗岭统陡坡寺组主要为灰白色中—厚层灰岩和白云岩、紫红色薄层粉砂岩、泥岩及少量灰白色薄层细砂岩等,发育水平层理、结核等沉积构造,沉积环境为潮上带和潮间带。陡坡寺组砂岩中重矿物主要由锆石、电气石、金红石、白钛矿、重晶石等组成,指示沉积岩和岩浆岩的物源母岩类型。碎屑电气石电子探针结果显示,母岩主要为贫锂花岗岩类及伴生伟晶岩和细晶岩、变质板岩、变质砂岩等。碎屑锆石的物源分析表明主要来自于542~520 Ma和993~731 Ma的岩石,来自于冈瓦纳大陆以及康滇古陆等。根据陡坡寺组的沉积序列、重矿物、锆石年代学等综合分析,陡坡寺组形成于与碰撞相关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张英利  贾晓彤  王坤明 《地质论评》2023,69(4):1503-1524
川东北米仓山寒武系苗岭统陡坡寺组主要由碎屑岩—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物组成,多数学者认为其形成于克拉通盆地。笔者等通过对陡坡寺组的野外地质调查,综合分析其沉积环境和物源区,探讨陡坡寺组的构造环境。米仓山地区苗岭统陡坡寺组主要为灰白色中—厚层灰岩和白云岩、紫红色薄层粉砂岩、泥岩及少量灰白色薄层细砂岩等,发育水平层理、结核等沉积构造,沉积环境为潮上带和潮间带。陡坡寺组砂岩中重矿物主要由锆石、电气石、金红石、白钛矿、重晶石等组成,指示沉积岩和岩浆岩的物源母岩类型。碎屑电气石电子探针结果显示,母岩主要为贫锂花岗岩类及伴生伟晶岩和细晶岩、变质板岩、变质砂岩等。碎屑锆石的物源分析表明主要来自于542~520 Ma和993~731 Ma的岩石,来自于冈瓦纳大陆以及康滇古陆等。根据陡坡寺组的沉积序列、重矿物、锆石年代学等综合分析,陡坡寺组形成于与碰撞相关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1.
新疆克拉麦里地区中及上志留统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岩性和生物组合特征,该区的志留纪地层划分为:中志留统白山包组,上志留统下部红柳沟组,上部苦水泉组.白山包组为粉砂岩和细砂岩,夹钙质砂岩和少量砾岩,钙质砂岩中含腕足类化石:Tuvaella rackovskii,T.gigangea, Stegerhynchus angaciensis,Tannusp-irifer,Spiriferina,Zygospiraella,Resserella obicularia,Leptostrophia elegestica等,以及三叶虫:Encrinurus.红柳沟组为钙质细砂岩、泥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灰岩中化石十分丰富,含床板珊瑚:Favosites cf.[zhifangensis,Mesofavosites shang-siensis,Hil aepora,Pseudoplasmopora;四射珊瑚:Amsdenoides,Laccophyllumetc.:三叶虫:Encrinurus,Phacops:头足类:Geisonoceras,Michelinoceras等.与白山包组整合接触.苦水泉组整合在红柳沟组之上,为中厚层状凝灰质粉砂岩、细砂岩、沉凝灰岩,夹少量钙质砂岩和砾岩,在下部发现床板珊瑚(Favosites)、四射珊瑚(Petraia,Hapsiphyllum,Syringa-xon)、三叶虫(Encrinurus)、腹足类及放射虫化石.该区中及上志留统可与中国新疆北部、东北、内蒙、蒙古及苏联等地同期地层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2.
从新疆叶城剖面砂岩和砾岩组分看西昆仑山的剥蚀历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城晚新生代山前盆地沉积序列由中新统乌恰群,上新统阿图什组和上新统-更新统西域组构成。乌恰群岩性为细粒泥岩夹砂岩,阿图什组为砂岩夹薄层砾岩,西域组为粗粒砾岩。中新世的沉积以细颗粒泥岩和砂岩为主,表明物源区较远,古流域坡度较小,搬运距离较长。叶城剖面碎屑岩粒度总体上是沿剖面向上逐渐变粗,到上新统的阿图什组时,开始出现砾石沉积,砂岩的岩屑成分增加,成熟度降低,反映西昆仑山已经开始有规模地隆升。西域组的沉积标志着作为物源区的西昆仑山已有相当的高度。西域组砾石成分在剖面下部以沉积岩为主,向上过渡为沉积岩和深变质岩为主,反映了源区的沉积盖层首先被剥蚀,随着山系的隆升,基底岩石(深变质岩和侵入岩)也被暴露和剥蚀。   相似文献   

13.
修水地区志留系殿背组和坟头组腕足类化石自下而上分为:MercielaZygospiraela组合;NalivkinaStrispirifer组合;XinanospirigerValdaria组合,与川鄂等地志留纪腕足类生物地层带能很好地对比。通过对腕足类生态分异、共生分子及沉积相的研究,识别出4种腕足类生态类型,确认两组为一套中陆架—内陆架沉积。  相似文献   

14.
依据在湖北武汉古姆山志留系浅海红层中新发现的古鱼类化石,确证了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下部红层——志留系下红层在鄂东南地区广泛存在,并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武汉地区原坟头组进行了重新厘定,将其一分为二,上部仍为坟头组,下部则称清水组。新厘定后的坟头组以黄绿色、灰绿色、灰黄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富含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三叶虫和遗迹化石; 清水组下部以紫红色、红褐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少量石英砂岩,上部以紫红色、黄绿色石英砂岩为主,夹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在清水组上部新发现的鱼类化石包括盔甲鱼类锅顶山汉阳鱼(Hanyangaspis guodingshanensis)、意外洪山鱼(Hongshanaspis inexpectatus)、后棘江夏鱼(Jiangxialepis retrospina)及软骨鱼类中华棘鱼(Sinacanthus)、新中华棘鱼(Neosinacanthus)。这些新发现的古鱼均为张家界脊椎动物群温塘鱼类化石组合中的成员,其中,后棘江夏鱼可以跟产自江西武宁地区下红层清水组中的九江江夏鱼(J. jiujiangensis)直接对比,二者同属于真盔甲鱼目曙鱼科江夏鱼属,而曙鱼科成员则可以作为志留系下红层的标志性分子。根据鱼群面貌和地层层序,武汉地区的志留系下红层可以与皖、苏地区的侯家塘组、浙西北地区的唐家坞组、赣西北地区的清水组、湘西北地区的溶溪组以及新疆塔里木地区的塔塔埃尔塔格组进行很好的对比,其时代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早期。华南板块志留系下红层的分布特征表明, 在特列奇期早期,上、下扬子海之间存在一狭长的浅海区域,这为盔甲鱼类在湖北武汉和江西武宁两地之间的扩散与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可能。  相似文献   

15.
湖南张家界地区志留纪晚期地层新见兼论小溪组的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华南板块而言,志留纪晚期(Ludlow世—Pridoli世)近岸浅海、非笔石相地层多分布在边缘海湾处,是否在扬子地台内部发育,以往尚无确凿记载。依据来自湘西北张家界—桑植地区新近发现的微体化石(主要指植物碎片),确认志留纪晚期地层在扬子地台内部确实存在。对原小溪组(又称小溪峪组)进行厘定,将它"一分为二":上部仍称小溪组,命名地在桑植瑞塔铺,发育最好的是张家界温塘剖面,岩性为黄绿色碎屑岩,富含大型虫管遗迹化石,时代为Ludlow晚期—Pridoli早期;下部称迴星哨组,归于Llandovery统Telychian阶上部。小溪组与迴星哨组之间为假整合接触,缺失Telychian末期、Wenlock世和Ludlow世早期地层。由此得出结论:在"扬子上升"后,扬子地台内部曾被志留纪晚期的海水侵漫;对其他地区迴星哨组与上覆地层的研究需要细化。  相似文献   

16.
塔中地区志留系自下而上包括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灰色泥岩段、上沥青砂岩段)、塔塔埃尔塔格组(红色泥岩段和砂泥岩段)、依木干他乌组。通过对塔中地区志留系钻井岩心观察和盆地西北部阿克苏、柯坪、巴楚等地露头剖面的观察,塔中地区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岩石类型主要为绿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极细砂岩和细砂岩,部分井发育中细砂岩和中砂岩,砂岩层中常见大量撕裂状泥砾和黄铁矿,发育水平纹理、平行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和楔状交错层理,在露头剖面中可见槽状交错层理。发育的主要沉积相类型为前滨-临滨、浅海陆棚、受风暴影响的浅海砂坝或潮汐砂脊等。在部分井的志留系底部还可见砂砾岩沉积,砾石磨圆较好,砾石成分为石英岩、燧石、泥砾、砂岩砾及其它变质岩砾,向上过渡为中粗砂岩和中细砂岩,发育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具向上变细的粒序结构,具河流相沉积特征,如塔中30、塔中161井的志留系底部。总体认为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为无障壁滨线-陆棚为主的沉积体系,具有海侵背景下受风暴控制的滨线-陆棚沉积模式, 随海侵发展形成宽度几十公里以上的滨线-陆棚砂岩沉积体,垂向上为滨岸砂到陆棚砂的演化序列。上沥青砂岩段以潮坪沉积为主,并有部分前滨和临滨沉积,横向相变,垂向交互叠置,在砂体发育程度和规模上较下沥青砂岩段差。根据岩心物性和测井物性分析,浅海陆棚沙坝和滨岸沙坝砂岩储集性好于潮坪相砂岩。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研究了西秦岭南带中志留统“硅、灰、泥岩”型层控铀矿含矿岩系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查明了本区中志留世各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着重讨论了铀矿田内控矿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8.
白垩系卡普沙良群是塔里木盆地北部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位之一,包括亚格列木组层、舒善河组和巴西盖组储集层(有称为卡普沙良群中上部储集层)。从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储层孔隙结构及储集性控制因素等方面对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储层的储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为砂岩储集岩,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较好,储集性纵横向上分别受沉积韵律与沉积相带展布的控制,同时还受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成岩作用的控制;并认为亚格列木组储集性较好,横向上以跨越阿克库勒-沙雅西的储集砂体为最好,它具有多套砂体叠置发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重庆秀山志留系小溪组的发现与迴星哨组的厘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对重庆秀山地区微体化石(主要指植物碎片和疑源类)和大型虫管遗迹化石研究,对迴星哨组进行了厘定,将它一分为二,上部为志留纪晚期的小溪组,下部为厘定后的迴星哨组.厘定后的迴星哨组以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为主,与下伏秀山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小溪组呈假整合接触,地质时代为Llandovery世Telychian晚期.基于对贵州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