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湘西北地区以盛产层控型低温热卤水铅锌矿床著称。矿床赋存于早寒武世晚期至早奥陶世早期分别受台地边缘相、台前斜坡相和局限台地相控制的碳酸盐地层中。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且具多层性,局部可切层,少数呈脉状。其产出受岩石的原生孔隙和容矿层内构造如虚脱—滑动空间、破碎带及裂隙系统等多因素控制。深大断裂带为主要导矿构造。容矿层不是矿源层,铅锌矿不存在同生沉积特征或痕迹。铅同位素年龄晚于赋矿地层年龄。矿质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建造以下的一大套碎屑岩建造,部分来自深部和造山带。矿床无围岩蚀变则无铅锌矿化,矿化富集强度与多类型围岩蚀变强度及层内构造空间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该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在划分出的4个找矿远景区内,许多低工作程度区和找矿空白区里仍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可望找到新的矿床。  相似文献   

2.
南秦岭泥盆系成矿带热水沉积成矿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秦岭中晚古生界沉积区属造山前盆地,中泥盆世发生的海底喷流沉积事件及随后进入造山期的构造发展进程决定了本区成矿作用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产于泥盆系中的各类铅锌矿床、铜矿床和金矿床不同程度具层控性质,矿化均与以钠长岩、硅质岩、富铁镁碳酸盐岩为特征的热水沉积或蚀变有较密切联系。基于矿床时空分布,矿物组合及共生顺序以及成矿作用演化的分析,确定它们可能是一个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这个成矿系列的建立对我国西部古生代褶皱带区域成矿研究有重要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3.
广西桂平四德-平南官成大型铅锌矿床属于热水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通过分析该矿床成因及其层、相、位的共同控矿规律,建立了“地层、沉积相、构造定位、工程验证”的矿床找矿模式,该找矿模式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可借鉴。  相似文献   

4.
东兰金矿产于中三叠世早期板纳组复理石沉积建造层间破碎硅化蚀变带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脉状。矿石类型为褐铁矿化破碎硅化砂岩、石英细脉和层状复理石韵律矿石。含金矿物主要为褐铁矿、黄铁矿和有机质。具有层间破碎、碎粒、沉积结构构造特征,属典型成岩—后生型层控矿床。矿床成因与生物礁的消失、碎屑流事件、深水火山碎屑泥质上超盆地靠近天峨孤立碳酸盐台地缓坡深水沉积部位、复理石浊积岩相、印支期天峨背斜东南翼层间破碎硅化蚀变带,以及有机质的热解和分异有关。  相似文献   

5.
蔡家坪铅锌矿位于著名的北武夷铜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内,矿体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下统水北组层间破碎带内—大致顺层侵入的流纹斑岩与围岩接触带和流纹斑岩墙或斑岩脉内、外接触带中。矿体呈透镜体状、带状。不同成因矿体的产状差异较大,产状在20~75°之间。矿体主要金属矿物组合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为主,次为细脉状、网脉状构造等。矿床属中低温火山沉积—层间破碎带—岩浆热液叠生型及次火山斑岩型矿床,属次火山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桂平锡基坑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矿床成因、成矿机理作了探讨,认为该矿床属热水沉积 构造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并认为有相同成矿地质条件的锡基坑外围具有寻找中一大型规模铅锌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哈茨谱山北矿区位于青海省都兰县东部,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东昆北造山带、祁漫塔格-都兰造山亚带的东段,区内构造活动和岩浆活动强烈。铜铅银金多金属矿矿床赋存于晚志留世英云闪长岩中,矿体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并受火山热液的叠加。矿体形态呈脉状、透镜状。通过对矿区内地层、控矿构造、侵入岩、矿体特征和矿石质量的分析论述,认为该矿床为中—低温火山期后热液型铜铅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构造角度提出了含金石英脉的新成因类型,论述了该类矿床的重要特征和建立新类型的主要依据及成矿机制。笔者认为其成矿机制是含硅酸的矿源层,在强大动力作用下,经压泌作用而形成的含金石英脉。文中阐述了构造研究对确定矿床成因的重要性,并强调它是从另一角度研究矿床成因不容忽视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碳酸盐岩型铅锌矿是大瑶山地区主要的铅锌矿床类型,它是产在局限碳酸盐岩台地,受地层、岩性、沉积相、构造控制的热水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具有“层、相、位”共同控矿的规律。文章通过分析该类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其控矿因素、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以期对进一步找矿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秦岭泥盆纪铅锌成矿带提供了一种沉积岩中热水沉积矿床形成的典型构造背景,成矿作用发生在被动大陆边缘上的裂陷盆地中,与盆地造山前的发展和演化有关。同沉积期断裂控制着成矿洼地的发育,地热异常促使热水系统形成,已经识别出来若干古地热异常存在的标志。碰撞造山过程中盆地封闭,含矿沉积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变形和变质改造。 可以把泥盆纪地层中的各种金属矿床纳入一个热水沉积成矿系列中,铅锌主要是在热水系统释放到海底时的沉积成岩过程中富集的,铜和金则表现有在热水系统晚期相中或后期改造中富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石藏寺金锑矿床位于泛华夏大陆晚古生代藏北(羌塘)三江弧前盆地,西倾山晚古生代盆地西端北缘。矿床为金锑矿共生矿床,其矿体受构造破碎带控制,呈似板状、透镜状。自然金主要与辉锑矿、石英嵌布关系密切,辉锑矿中包裹金占50%以上,粒间金、裂隙金与辉锑矿、石英连生。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石藏寺金锑矿床与临区大场金锑矿床类似。矿床形成机理为在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过程中,岩浆热液沿着深大断裂迁移,并与大气水发生循环,从围岩中断萃取Au,Sb矿物质,在构造、地球物理化学条件适宜的部位聚集形成金锑矿体,为造山型金锑矿床的浅成矿床。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天然温泉有18处,自70年代至今,又相继发现地下热水出露点20处。地下热水的赋存形式为层状和带、脉状,其中基岩山区及沂沐断裂带的热储多为带、脉状;鲁西、鲁北平原区的热储多为微倾斜的连续层状或不连续层状,且具多层叠加特征。地下热水的形成和分布与断裂构造及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广西隆或金矿最初发现的是似层状矿体,近年又在台缘同生断层中发现了具中型规模的脉状金矿体,因此而成为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中同时具有断控和层控矿体的少数矿床之一。文章介绍了该矿床地质特征,并分析了其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动力热液成矿作用的概念、特点、形成机制和热液矿床的新分类。动力热液作用极为常见,它所形成的矿床具有与其他热液矿床极不相同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成矿物质均系来自围岩,就地成矿;矿脉形态复杂多样、大小不等,且不生根,其分布仅局限于构造破碎带(形变带)之中,同期的矿脉和脉石脉在断裂带的不同构造岩分带中,其形成温度常不相同;不显围岩蚀变。笔者认为,层控矿床主要是通过各种成因的热液对矿源层或贫矿层的改造而成,对矿源层的改造动力热液是起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胶南七宝山铅矿位于胶南造山带北缘,是在该造山带上首次发现的铅工业矿床。矿体呈脉状赋存于构造裂隙中,为含银铅萤石石英脉,伴生萤石、银,部分地段伴生铜。大功率激电测深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该区试验有一定效果,对寻找地下盲矿体、推断矿体倾向延深有一定帮助,有效地指导了钻探工程的部署,在相应的异常部位找到了深部矿体,电法勘探显示了一定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钠长石是我省的一个新发现矿种。钠长石产于石英闪长岩体的外接触带九里坪组的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层位中 ,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其成矿主要受侵入体、地层层位及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热液交代蚀变型层控矿床 ,成矿时代属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17.
吕家金矿位于蓬(莱)-栖(霞)金成矿带中段,矿体受NNE向断裂控制,呈脉状、透镜状,矿石为黄铁矿石英脉及黄铁绢英岩。该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中生代岩浆岩以及复杂的构造体系等多种成矿因素叠加控制。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中生代岩浆岩在成矿作用过程中作为初始矿源层,为矿床成矿提供部分成矿物质来源,断裂构造则为含矿热液的迁移和富集沉淀提供良好通道和赋矿空间,岩浆活动是矿质运移的主要动力来源。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总结研究,认为该矿床属岩浆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广西云开地区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云开地区主要层控型铅锌矿、蚀变岩型金银矿和石英脉型金银矿成矿地质演化进行了初步分析,阐述了次级坳陷盆地、大陆隆升机制及对成矿建造和构造形成的影响,强调喷流沉积和有机质在层控型矿床原始富集阶段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隆升作用对韧性断裂带从韧性变形到脆性变形过程的制约,对矿床形成的多期性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在秦岭东段泥盆系中新发现一种似碧玉层纹钠长石岩,发育有与中泥盆统同样良好的韵律层。野外和室内研究表明,岩石具古热泉沉积成因的可靠信息。这类岩石的发现,对研究秦岭泥盆系铅锌成矿海盆中古地热异常及热泉活动引起的局部热水沉积环境具重要意义,也为了解秦岭造山带泥盆纪时期的成因演化积累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辽东早元古宙拗拉槽中的铅锌矿床,可划分为层状矿床和脉状矿床两大类。本文论述了后一种类型的典型代表——东胜式铅锌矿床的控矿因素和矿床特征。依据大量地质事实,作者认为:东胜式铅锌矿床的控矿构造是与基底花岗岩活动密切相关的中生代半地堑系;矿质来源于地壳深部液态矿源层;中生代岩浆活动是矿液上升的热动力。综合这三大因素,建立了东胜式矿床的成矿模式。由此,期望对进一步找矿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