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液压卡盘是立轴式液压钻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使用较为广泛的卡盘是弹簧的压力通过斜面、卡瓦而夹紧钻具。这种卡盘的不足之处在于:当钻具被磨损而直径变小及卡瓦被磨损致使径向尺寸变大时,其夹紧力则急剧下降。欲正常钻进则必须更换卡瓦。相对而言,就降低了卡瓦的使用寿命。国外七十年代末出现了一种具有补偿磨损量的连杆式卡盘。即在一定磨损范围,卡瓦卡紧力近似为一常数。其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卡盘是煤矿坑道钻机重要部件,卡盘的性能直接影响钻进的效率和质量。针对胶筒液压卡盘存在的问题,研究一种新型径向活塞式液压卡盘,通过分析径向活塞卡盘夹紧和松开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运用变质量液压学原理和动力学理论建立其运动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在AMESim环境下,进行了卡盘液压控制与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协同仿真。在所建立的多机耦合模型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夹紧系统的响应和夹紧力特性,并搭建测试试验台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径向卡盘关键部件碟簧对系统特性的影响较大,通过优化碟簧性能参数,径向卡盘夹紧时间为0.325 s,松开时间为0.275 s,与胶筒卡盘夹紧时间0.325 s相当,与松开时间0.300 s接近,可与在用的胶筒卡盘互换,满足钻机功能需求,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表明径向卡盘模型准确可信,为新型径向活塞卡盘系列化设计及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使用的立轴式岩心钻机中,大多采用的是斜面增力卡瓦夹紧卡盘。这种卡盘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夹持不牢、打滑等失效的现象。文章依据卡盘的工作原理、结构,通过力学分析,寻找卡盘失效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胶筒式液压卡盘因其结构紧凑、夹紧力大,成为全液压钻机的主流结构卡盘,在国内外全液压坑道钻机上广泛应用。但胶筒式液压卡盘的胶筒易于损坏,卡瓦更换不方便,极大地影响了该卡盘的使用效果。对胶筒式液压卡盘的适用条件、设计要点进行系统的分析,阐明被啃噬的机理,对卡盘的结构及组件进行优化,通过增加尼龙环减少胶筒被啃噬的概率;针对更换卡瓦不便的问题,设计卡瓦座与卡瓦可快速拆装的结构。该卡盘首次在ZDY5000RF型履带式全液压钻机上使用,在淮北祁南煤矿井下单月钻进累计超过4 000 m,胶筒无更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探矿工程》1978,(1):27-27
油压球卡倒杆器(见附图)是在原XU-600型钻机油压卡盘基础上改装的.当机上钻杆磨损后,油压卡盘两块卡瓦就卡不紧,影响钻进工作.该倒杆器是把原油压卡盘拿掉,另加工一个倒杆器心子及活套,并改一下原轴承里套  相似文献   

6.
1 引言 卡盘是钻机的主要部件之一。目前在机械传动液压给进的立轴式钻机中,大多数采用碟形弹簧夹紧、液压松开的常闭型卡盘。TK—3型钻机亦采用此种卡盘。在同类型钻机中,尽管卡盘类型相同,但在具体结构上亦有许多差别,如碟形弹簧有上置式或下置式、卡盘体与立轴的连接形式采用螺纹或  相似文献   

7.
XY-6B型以XY-4、XY-44A及XY-5型等岩心钻机的研制经验为基础,继承了这些钻机采用汽车底盘技术、弹簧夹紧液压松开滚柱式卡盘及机架耐磨片等优点,同时进行了液压系统的改进和升降机、转盘体支撑等创新设计,大大提高了立轴式岩心钻机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沟槽式卡瓦与钻杆摩擦系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卡瓦与钻杆之间的摩擦系数是卡盘夹紧能力计算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介绍了该摩擦系数的一种研究方法,并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了沟槽式卡瓦摩擦系数的变化范围和取值依据,明确了影响该系数的诸多因素。本试验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卡盘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9.
GQ-12型工程钻机的几点改进GQ-12型工程钻机是地矿部西北探矿机械厂产品。我队从1990年开始使用,针对该钻机的不足之处我们进行I改进,效果较好。门)油压卡盘卡瓦卡不住主动钻杆主要原因:一是卡瓦与主动钻杆接触面太小;二是卡盘卡劲小,不如大蝶簧有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针对一种新型的可以保留钻杆旋转自由度的机械手,研究其运移钻杆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否满足要求。该机械手通过蓄能器提高了停泵保压效果,通过滚轮结构保留了钻杆的旋转自由度。本文建立了机械手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及配套的液压控制回路,并进行机-液联合仿真分析。在分别改变钻杆直径和液压回路压力的条件下,观察机械手夹紧效果。通过仿真得到了钻杆的夹紧力变化曲线及钻杆重心位置变化曲线,确定了液压系统的许用压力范围,并验证了单机械手夹持状态下钻杆运移平稳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
软卡瓦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锋 《探矿工程》1978,(6):65-66
为了提高钻杆的硬度和强度,采用了高频淬火处理钻杆,但是在加工和使用这种钻杆时,又产生了新矛盾。如蹾管机的卡瓦卡不住钻杆而无法蹾管,原有的钻杆拧卸工具在高频管面上打滑。开始我们用相应地提高卡瓦的硬度来解决新矛盾,但并不理想。后来,对“卡瓦卡钻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明确了卡瓦要卡住钻杆,必须使卡瓦与钻杆之间的静摩擦力大于给进力。关键是如何提高静摩擦力。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广泛使用的KAM-500型钻机及KA-2M-300型钻机都为卡盘卡瓦顶紧钻杆而回转。但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卡瓦损坏较快。为了更换新瓦,必须将立轴箱拆下,再把卡盘与卡盘帽之间卸开拿出旧瓦后,再更换按装。由于钻机回转时,卡盘都拧得很紧,因此拆卸卡盘非常困难而耽误时间,同时经常的折卸,也是卡盘及卡盘帽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将卡盘进行了改进(如图):即把卡盘的另一端孔径增大至两块卡瓦对合能放入为止.并车以丝扣,上一备帽,这样更换卡瓦时,只要卸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从液压钻机的诞生,就伴随着有液压卡盘的出现,如XU—600型钻机,和XU—300型钻机,就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液压卡盘,但是至今没有人对这个钻机中至关重要的部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因而也始终存在着打滑和夹紧能力不够的问题,以致于采取一些迴避的方法解决。如,采用带卡槽的扁方或六方主动钻杆或者是在孔深以后采用升降机吊着钻具减压的方法,而我们的设计目标是以足够的夹紧能力夹住钻进用的一般圆钻杆,打到设计孔深。 应该说液压卡盘是钻机各部件中最关健也是最难,工作条件最恶劣的工作部件。它必须承受最大的轴向载荷,加压或者加力起拔,同时还要承受最大的迴转力矩,而且动作必须灵活,卡瓦松卡次数频繁,钻进一个300米深的孔,卡盘就需要经历大约1000次的松卡动作,  相似文献   

14.
卡盘是岩心钻机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卡盘作为回转输出端口较之升降机作为提升输出端口遇到的困难更多,因而可靠性要求更高.在近代半液压及全液压岩心钻机中,液压卡盘已取代老式的顶丝卡盘,占据了统治地位.由于绳索取心技术的发展,要求卡盘既传递扭矩又传递轴向力,并能使用多种规格的圆钻杆.这种要求是必要的又是苛刻的,很多设计难以胜任,卡盘的可靠性与适应性成了一件难题.有人想用主动钻杆的形  相似文献   

15.
经过几年来的实用,认为此种接头(如附图)具有以下优点: 1.耐压性能高,密封好,未发生过泄漏和脱开现象。2.体积小,轻便,易加工。3.安装方便。在机场用普通三爪卡盘,夹紧三片卡瓦,将卡瓦箍套上即可;在钻场安装,用细钢丝绳绕在卡瓦上,用升降机拉紧,套上卡箍6即可  相似文献   

16.
针对以往液压卡盘的胶筒在设计中用经验方法确定的安全系数难于保证胶筒结构的可靠性问题,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胶筒式液压卡盘的胶筒进行了应力分析,确定了对胶筒应力、应变有较大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在保证足够夹紧力的前提下,减小胶筒外直径,胶筒长度相应增加,并适当增加胶筒肩部倒角,可以有效改善胶筒的受力条件,提高胶筒使用的可靠性,从而可简化卡盘的结构,提高卡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就不停车倒杆的原理及实现不停车倒杆的两个重要条件即卡盘夹紧力和卡盘油缸工作压力及工作行程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并介绍了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黄俊才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A01):12-13,28
根据TK-3型液压立轴式岩心钻机结构分析产生液压卡盘失灵、主动钻杆卡死等故障的原因.提出了两套改造方案。通过车间空载试车及野外现场钻进验证,改进方案可行,完全符合煤炭地质钻探金刚石钻进、绳索取心技术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9.
XU-600型油压钻机在修理过程中,常常遇到卡盘座拧死在立轴上。往往因为上卡盘座拆卸困难影响工作,甚至造成在拆卸过程中损坏。于是我们设计制成了一台立轴上卡盘座液压拆卸机具(见图1)。该机具结构简单,各地质队修配车间都能自行加工,操作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20.
卡盘是岩心钻机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担负着把扭矩和轴向力传递给钻具的任务。对于卡盘性能的要求,在很多著作中已有详述,一般专业人员也均了解。但对于卡盘的结构设计和能力计算,则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商榷和探讨。本文即想在这方面谈些看法。 本文只涉及卡光钻杆的卡盘,着重分析用得最广的靠卡套斜面来增力的液压卡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