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测绘》2016,(6)
本文在地理国情进入常态化监测的大背景下,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研究并提出了数据整合、转化等技术方案,使其能够应用于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监测与评价工作。该方案为拓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领域、改进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工作方法提供了基础地理信息,对测绘成果数据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为数据基础,研究地理国情普查分类体系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土地资源分类体系的差异和转换思路,提出了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土地资源分类数据的技术路线,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土地资源存量的编制方法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进一步核准地理国情普查各类成果内容的正确性,形成符合统一时点要求的普查成果,为下一步地理国情普查本底数据库、统计分析提供可靠数据,为今后开展常态化监测提供详实的监测数据基础。以丰县地理国情普查标准时点核准为例,充分运用高分辨率传感器、POS无控制点测量和移动测量等遥感技术手段,通过航天、航空、地面一体化的对地观测形成了多源多尺度的影像数据。内业充分利用普查阶段收集的解译样本辅助内业解译,确实无法识别的区域则通过收集的其他专题资料明确已经发生变更的区域。再采用内外业一体化调查技术,内业预判、外业调查、补绘调绘的方法实施地理国情普查。在内业高精度遥感影像判读基础上,快速采集和编辑调查数据,既保证了普查成果的客观可靠,又保证了成果精度的精确统一。  相似文献   

4.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是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存储、管理和分发应用的基础,为地理国情动态监测提供本底数据库。本文从甘肃省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和"天地图·甘肃"等现有成果,从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接口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地理国情展示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为全面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建库是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工作内容,可以有效地推动地理国情统计分析工作及地理国情监测各项业务的开展。本文在分析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建库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的结构,以厦门为例,开发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试点普查成果的建库和集中管理,为福建省后续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建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的特点及普查数据成果质量评价的要求,从现行测绘成果质量检验标准的特点出发探讨了普查数据成果质量评价标准的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对普查数据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工作的实践总结,从抽样检查流程、质量评分方法及重点成果关键评定指标的针对性设计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普查数据成果质量评价标准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质量检验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1.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获取 统筹国内外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获取能力,获取满足要求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包括航空航天光学遥感数据、SAR数据、机载LiDAR数据等,为开展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重要地理国情信息全国性监测和典型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提供数据. 2.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 整合、分析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相关专业部门数据,开展地形地貌、地表覆盖、地理界线等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形成重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构建统一时点、标准一致的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基于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进行地理国情普查信息统计分析与汇总,为重要地理国情信息全国性监测和典型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地表覆盖分类成果的质检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成果及其如何进行科学、客观的质量检查与评价,以确保成果质量满足项目设计要求的问题。该文基于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地表覆盖分类成果特点提出了一套有别于传统基础测绘成果的质量检查内容和评价方法,其核心是对成果最重要的分类精度质量元素采用统计分类不良区域面积占比进行定量的质量检查与评价。该方法在全国范围的地理国情地表覆盖分类成果的检查验收中得到了全面应用。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直观、易于操作的特点,能有效控制成果质量,并可为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地理国情、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的基本内容,详细地论述了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开展荒漠与裸露地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基础数据整合及预处理、解译提取、基本统计分析及综合统计分析等方法。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恰库尔图镇为研究示范区,介绍了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数据源,开展相关研究的情况,并展示部分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了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服务国家生态文件建设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套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标准。综合生态学和地质学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建立评价模型并利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从推广应用的角度研发了评价展示三维系统,通过都汶公路的应用实践,客观描述了区域地质生态环境承载力状况和生产生活适宜性分区,为当地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泗阳县是江苏省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的一个试点县。本文结合国家关于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的技术规定与方法,考虑泗阳县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政策因素、行业需求、已有基础条件等因素,在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最后从统计内容的扩充、可视化技术的应用、相关部门合作的加强、评价预测机制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掌握地理国情现状,我国将进行地理国情普查。面对海量的数据处理和更加复杂的信息整合与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必须以更加智慧的姿态迎接挑战。"虚拟化"作为"智慧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已成为信息产业领域最受关注的新兴概念。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的虚拟化针对的是地理信息资源,用户只是使用或接受服务,在虚拟环境中实现真实功能。虚拟化常见类型有网络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系统虚拟化、应用虚拟化等。虚拟化在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在服务社会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采集了大量的成果数据,并且成果数据与地理空间位置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本文以中药资源数据的空间属性作为出发点,在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数据和已有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基础地理数据库、专题地理数据库和中药资源数据库,设计并实现了能够进行中药资源专题分析计算的地理工具集。最后,基于B/S架构完成了中药资源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平台的构建,验证了地理工具集设计思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地理国情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这项重大的地理国情普查、自然地理信息与国力调查,可以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掌握我国地理国情基本要素、自然地表覆盖、生态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分析空间分布、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本文结合朝阳市地理国情普查阐述国情普查外业调查底图制作、外业调查与核查、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制作。  相似文献   

15.
基于武汉市地理国情数据,围绕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问题,研究建立了一套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法。首先,根据土地利用功能进行"三生用地空间"划分,将市、区有关经济统计指标按街道进行了尺度下推;其次,在分析评价适宜建设开发用地、已利用建设用地、可开发用地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了土地资源承载状态的综合评价;最后,利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人口、经济、交通因素对土地资源承载状态的影响。该方法将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由传统的人口承载力测算转换为开发建设状态评价,不仅为城市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也为制定精细化和差异化的城市建设用地资源配置和调控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周天祥 《东北测绘》2012,(3):221-223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经有了很好的成果资料积累、技术基础和人才梯队,但是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国情监测体系还需要科技创新和实践探索。目前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已取得的基础测绘成果及其与地理国情监测相关方面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准确把握地理国情监测的重点和难点,创新思维,勇于探索,破解难题,为全面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7.
龚强 《东北测绘》2014,(1):1-2,8
目前,我国正在综合利用RS、GIS与GPS技术、计算机与通信等技术进行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弹性伸缩控制技术,是指对一个系统适应负载变化进行调控的能力。在同一个逻辑单元内增加资源,提高处理能力,即纵向可伸缩;增加多个逻辑单元资源,利用弹性伸缩控制技术令其如同在一个单元里工作,即横向可伸缩。应用虚拟化技术,可使弹性伸缩控制技术的优势发挥得更加充分。由于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信息负载曲线波动很大,弹性伸缩的需求是刚性、动态的。应用弹性伸缩控制技术整合动态负载均衡及资源配置机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用户满意度,实现了大规模系统的有效管理,在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孙晓霞 《北京测绘》2021,35(1):74-77
本文按照自然资源部对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建设及现状评估的要求,对宜兴市的城镇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基于2017年和2018年的基础性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对宜兴市公共服务设施、医疗服务设施和义务教育资源进行提取、分析和统计,对比两年的变化趋势,得出宜兴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较合理,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和医疗资源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结论。结果可为宜兴市城镇建设提供引导、支撑和保障,为城镇开发的空间布局规划适宜区,挖掘城镇建设的潜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