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北省井陉县地处晋冀交界,县域面积1381平方公里,人口33万。以地形得名。《太平寰宇记》称:"四方高,中央低,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谓之井陉。"古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早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冶河下游的东元  相似文献   

2.
黑河流域绿洲环境演变因素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9,他引:16  
肖生春  肖洪浪 《中国沙漠》2003,23(4):385-390
根据历史和现代研究资料,系统分析了影响黑河流域绿洲演变的自然和人文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风沙活动及自然灾害等方面,是绿洲演变的大背景。人文因素包括战争、民族习惯与政府政策导向,交通、政治、经济地位,人口压力及资源需求的增长。人文因素是十分错综复杂的,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愈来愈强烈,而且加剧自然因素的作用程度与范围,甚至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完全可以掩盖自然因素对绿洲的作用。基于上述认识,认为对于整个流域来讲,上、下游应将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作为建设重点,中游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区域,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达到整个流域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是对一定地域内所有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主要由水、土、气候、生物、矿产、风景名胜等单项资源组成。从系统观点出发,可以把一地的国土资源看作由各单项资源子系统构成的多维复合资源系统。一个地方社会经济的振兴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国土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因此,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和国土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制定区域国土规划时,把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作为总体战略目标之一,主要是指国土资源系统开发利用在总体上“合理”和“有效”,必须由各单项资源子系统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相互协同来保证,因此,各单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可以作为总体  相似文献   

4.
论述我国西部开发思路 :由原料基地转向富民兴区 ;由国家推动型外源开发转向自身成长型内源开发 ;由资源依托型开发转向市场导向型开发 ;由培育地区比较优势转向地区竞争优势 ;由掠夺性开发转向可持续发展。西部产业发展应发挥特色农业、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和现有的电子、生物、航空航天产业优势。空间布局应以中小规模的据点式开发为主 ,积极发展小城镇 ,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地区开发的产业重点与空间布局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我国西部开发思路:由原料基地转向富民兴区;由国家推动型开发转向自身成长型内源开发;由资源依托型开发转 向市场导向型开发;由培育地区比较优势转向地区竞争优势;由掠夺性开发转向可持续发展。西部产业发展应发挥特色农业、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和现有的电子、生物、航空航天产业优势。空间布局应以中小规模的据点式开发为主,积极发展小城镇、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由呼市发改委、内蒙古地图院联合制作开发的《呼和浩特市系列工作地图集》印刷出版。该地图集包括呼市政区图、中心城区图、地形地貌图、公路交通示意图、水系森林、耕地以及矿产资源分布图,还有文化旅游、专业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分布图,几乎涵盖了呼和浩特市自然、地理、交通、资源、工农商和金融、旅游、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是政府部门决策以及社会  相似文献   

7.
会讯     
第五届海峡两岸资源利用与生态保育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本刊讯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资源利用与生态保育研讨会”2 0 0 4年 8月 18日在乌鲁木齐召开。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也是当代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里水资源短缺 ,生态系统脆弱 ,稳定性差 ,经济过程与生态过程的协同性低 ,对人类和自然的干扰反应敏感 ,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 ,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为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促进两岸学者的学术交流以及让更多…  相似文献   

8.
抱犊崮山区土地面积1018km ̄2,交通方便;旅游资源丰富,计有主要景点16个。分属4个景区,自然的和人文的旅游资源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又处于生物区系交替带上,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时间序列由6500aBP的大汶口文化至今,特色鲜明,欲本着“面向市场,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的原则,加以开发建设,以发展山区经济。  相似文献   

9.
陕西秦岭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宇峰  孙虎  原志华 《山地学报》2008,26(1):113-119
陕西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相对薄弱.秦岭是陕西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且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对秦岭山地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秦岭山地旅游资源具有4个显著特点.针对目前秦岭山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结合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并在"资源环境保护"为开发前提的理念基础上,总结了秦岭山地的开发模式,包括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地质地貌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生态主题公园旅游开发模式、乡村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等.  相似文献   

10.
休闲旅游是旅游消费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休闲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有其特殊性。本文界定了休闲与休闲旅游资源的概念,探讨了休闲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和资源特性,提出了基于资源性质与休闲方式相结合的休闲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案,将其分为自然游憩类、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专项休闲类四个主要类型,构建了由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开发条件与...  相似文献   

11.
任美锷 《地理科学》2002,22(5):543-545
我国古籍所载黄河下游最早河道有禹贡河和山经河,它们在今郑州以北均沿太行山东麓北流。其原因可能与公元前4280年太行山大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植物区系地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桂宾 《地理科学》2003,23(6):734-739
在最新植物区系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境内的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南北两坡和太行山等地的种子植物区系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为大别山与桐柏山的关系最为密切,伏牛山南北两坡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太行山与前四者的相似性系数均小,它们在中国的植物分区中应分属于三个不同的植物地区。大别山和桐柏山应属华东植物地区,太行山属华北植物地区,而伏牛山南北两坡关系密切不宜分为两个植物地区,但伏牛山中国特有种的地理成分更接近华中植物地区。  相似文献   

13.
王佳月  辛良杰  戴尔阜 《地理研究》2020,39(8):1879-1891
为了解中国典型山区农业水土资源分布的匹配程度及其格局变化,研究以区域内单位面积耕地拥有的农业水资源量刻画太行山区、横断山区和黔桂喀斯特山区农业水土资源的时空匹配情况。结果表明:① 三大山区耕地分布的集中程度较高。太行山区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河北境内的北段地区和山西境内的南段地区,横断山区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南段地区,喀斯特山区的耕地分布呈现“南北多中部少”的格局。② 三大山区农业水资源的分布及变化都主要集中在低海拔地区。太行山区的农业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段,横断山区的农业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境内,喀斯特山区的农业水资源较均匀地分布在广西和贵州境内。③ 太行山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较差,横断山区、喀斯特山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较好。2000—2015年间,太行山区中部、横断山区东部、喀斯特山区南部地区的农业水土匹配程度有变好趋势,而太行山区南部、横断山区西南部、喀斯特山区北部地区的农业水土匹配程度有变差趋势。研究时段内,太行山区的水田转旱地情况突出,太行山区也是三大山区中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最差的,应该关注太行山区的用水压力,重视农田水利设施维护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惠民河是北宋东京(开封)“四大运渠”之一,在航运上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 惠民河由三河段组成:闵河、蔡河、自合流镇大流堰至长平镇入蔡河的运河.除蔡河外,共余两河段均为北宋时开凿. 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及野外调查,论述惠民河的几个问题:北宋开凿惠民河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水源不足及西南部地区的航运问题. 开凿惠民河的工程包括两部分:一是自颖昌府(今许昌)凿渠引潩、洧二水至京城(开封),以通京城西南之漕,并补给原有运河的水源;二是从合流镇(今西华县逍遥镇)大流堰开渠至长平镇(今西华县东北).并在方城廊道开挖渠道,试图打通长江流域与黄河、淮河流域间的交通.但因设计不够周密,工程质量低,方城的渠道未能开通. 北宋开凿了惠民河,实现了区域性的南水北调,对航运及灌溉起了积极的作用.惠民河的设计,线路的选择及其他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今天中线南水北调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太行山旅游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冯德显  吕连琴 《地理科学》2003,23(3):379-384
在分析南太行山旅游区资源特色与空间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旅游区空间发展战略布局方案,构建南太行“四区(功能区)、三中心(旅游中心)、一线(观光长廊)、四环(旅游环线)”、内外畅通、主次分明、各有特色、功能明确的空间组织形态,从而将大大提高南太行山旅游区空间组织的合理性和高效性,有力地推动该区旅游业的发展,尽快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区。  相似文献   

16.
李美娇  何凡能  刘浩龙 《地理研究》2016,35(12):2322-2332
基于历史文献研究的方法,利用北宋中期垦田数据及宋代人口粮食需求量、粮食亩产量等史料,考察了北宋中期南北方的垦田隐匿特点、北宋户均垦田数的合理范围及西南五路的户均基本垦田需求,并据此对北宋中期路域耕地面积进行了再估算。主要结论:北宋垦田隐匿比例不具有北高南低的区域分异特征;北宋户均垦田数的合理范围为20~100亩;西南五路的户均基本垦田需求数约为20~30亩;北宋中期境内耕地面积约为731.9×106今亩,土地垦殖率为16.9%,其中,北方耕地面积约占29.7%,南方约占70.3%;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两湖平原和成都平原等是北宋耕地的主要分布区,而西南地区垦殖率较低。合理订正北宋中期路域耕地面积,对重建中国过去千年LUCC数据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北过渡带东段样带植被序列与气候分界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南北过渡带综合科学考察”将秦岭—大巴山定义为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秦巴山地植被南北变化研究,对于揭示中国南北过渡带地域结构的过渡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植物群落实地调查数据,本文将中国南北过渡带东段分为:东秦岭北麓(EQMN)、东秦岭南麓(EQMS)、东大巴山北麓(EBMN)和东大巴山南麓(EBMS)4个地理单元,从植物物种、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三个层面,对区域气候分界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植物种类层面,EQMN主要为北方植物,EQMS出现常绿树种且北方植物减少,东大巴山以喜湿喜热的南方植物为主。② 群落结构层面,EQMN群系有4个(北方群系3个,南方群系0个,广布群系1个)、EQMS有6个(北方群系3个,南方群系1个,广布群系2个)、EBMN群系有4个(北方群系0个,南方群系2个,广布群系2个)、EBMS群系3个(北方群系0个,南方群系3个,广布群系0个),只有EQMS群系出现南北性质混合;③ 丰富度层面,随着纬度增加,科、属、种3个分类群物种多样性均减小,但南北方植物混合现象开始在EQMS出现。本文对植被变化序列的研究增加了对东秦巴山地南北分界线判断的科学性,东秦岭南麓更适合作为暖温带—北亚热带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8.
太原盆地昭余古湖的变迁及湮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古湖泊是开发水资源的有效途径。山西省中部的太原盆地在早更新世时是一片汪洋大泽,进入历史时期湖水南泄,在介休以北,平遥、祁县、太谷以西,文水、汾阳以东形成一个残留的湖泊,即昭余祁,《尔雅·释地》将该湖列为全国十薮之一。此后昭余祁有两次大的淤缩,第一次是汉代,第二次是唐宋时期,元代以后成了面积较小的昭余池和芦苇之地。利用遥感卫片根据比值合成影象进行解译,发现在昭余祁的范围内有3个完整的、大小不同的闭合结构图斑,分别为3个时期的变化范围。再通过地层岩性资料和实地考察来分析,其结果与史籍和遥感解译相同。最后说明了昭余祁湮塞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成土母岩的矿物构成、风化特性、风化层的保存状况和坡度,将太行山区裸露片麻岩坡地分为三类、七亚类和三个林业利用等级.提出了不同级别片麻岩裸地的最佳造林树种和林业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0.
北极航道海运货流类型及其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侠  寿建敏  周豪杰 《极地研究》2013,25(2):167-175
从北极海运货源角度出发,根据北极贸易、油气开发以及远东-西北欧、远东-北美东部当前海运货量状况,分析得出未来北极航道主要货物类型和规模的最大理论值为:(1)从俄罗斯、北欧北极地区到远东的液化天然气单向贸易流型式,到2030年,为1 000万t;(2)从远东到欧美的集装箱货物双向贸易流型式,北极东北航道、中央航道分担远东到西北欧航线的货运量,北极西北航道分担远东到北美东部的货运量,如果技术上能够低成本保障全季航行,按分担传统运河航线50%计算,到2030年,北极航道集装箱货运规模最大值约为1 743万TEU,是2011年传统运河航线的85%。由此得出结论:近中期东北航道天然气运输占据主要地位,但对北极航道更大运输需求是集装箱运输。此外,本文还比较了北极航道与运河航线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