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中国地震预报现状与未来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地震预报的经历与实践,将我国地震预报的38年历史分为四个阶段,概括了我国地震预报的主要进展和成就,指出地震预报的难点及我国地震预报的思路和技术上存在的几个问题,最后对我国地震预报发展战略提出思考。作者的观点和建议可供地震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地震分析预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经过近7年建设现已初具规模,成为继京津唐地震预报实验场之后我国的第二个地震预报实验场.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场区面积有8万平方公里.场区有16个人工值守地震台和15个无线遥测地震台,装有50多套测震、形变、水化等观测  相似文献   

3.
韩渭宾 《华南地震》1995,15(1):91-94
对当前我国的地震监测手段和预报能力作了分析了估计,认为对地震预报现状看法的分岐,实质上是对地震预报发展战略的争论,指出当前地震预报所面临的困难;加强前兆机理的地震孕育过程研究,缩短战线重点攻关是推进地震预报事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八、第三代地下流体地震短临预报方法的探索由于地震预报近一年来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由于美国帕克菲尔德实验场的关闭、日本第7个地震预报五年计划制定中出现的争论以及我国滇西实验场至今尚未发生预测中的地震等事实,国内外地震预报科学探索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六十年代大规模开展地震预报研究以来,取得较大进展,赋于地震科学极大生命力。我国十几年来的地震预报实践,积累了大量资料,寻找了地震预报的一些方法和途径,探索了地震发生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6.
新书述评《中国地震预报概论》《中国地震预报概论》,梅世蓉、冯德益、张国民、朱岳清、高旭、张肇诚著,地震出版社1993年出版,共498页.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地震预报理论基础及预测预报方法的专著,也是我国20多年来地震预报工作的科学总结全书包括5...  相似文献   

7.
年度地震预报能力的科学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国民  刘杰  石耀霖 《地震学报》2002,24(5):525-532
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分析了地震预报能力评价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应用R值评分方法,讨论了1990~2000年我国年度地震危险区预测的实际效能,并对当前地震预报能力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经过近7年建设现已初具规模,成为继京津唐地震预报实验场之后我国的第二个地震预报实验场.1980年以来,我国地震学界已有1万多人次来这里进行地震监测研究.据实验场负责人介绍,建立实验场是地震预报由经验型过渡到实用化的重要途径.我国建立这个实验场的目标是,综合运用测震、形变、水化、地磁等观测手段,实验探索  相似文献   

9.
林命周 《华南地震》2001,21(1):79-82
根据上海及邻近地区和乌鲁木齐地区的预报实践经验,论述了地域经济和地震预报的关系问题,阐述了和经济发展有关的地震预报的几个观点,并就地域经济背景下的地震预报的含义,内容,实施战略及预报的模糊性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地震预报的"瓶颈"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的科技水平,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以及今后开展地震预报研究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击破地震预报“瓶颈”的7条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详细叙述了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地震预报研究与实践的主要进展:建设成了多学科的地震观测系统,为地震预报打下了良好基础;进行了大量震例研究,初步建立了地震预报的判据和指标体系;进行了地震预报理论的实验和研究,提出了多种地震孕育发生模型及前兆机理;通过20多年的5次地震预报攻关研究,形成了数十种地震预报方法;边研究,边预报,几十年来成功地预报了20多次破坏性地震,并取得了减灾实效,使我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本文还对地震预报尚需解决的科学难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苏门答腊大震与台湾大震有呼应性,故2004年苏门答腊发生巨震后,我们在2005年曾预测台湾南端及附近海域可能会发生7级地震,结果2006年12月26日在台湾南端恒春附近海域发生了7.2级地震.本文是预测性回顾.  相似文献   

13.
An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annual earthquake prediction abil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 There have been nearly 40 years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since the research on earthquake prediction was carried out in plan by some advanced countries since 1960s. For the hard long process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Alen, American famous scientist and former president of the evaluation commission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California, USA, said that the difficulty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is more than the expected and the practical progress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is more sl…  相似文献   

14.
地震短期预测的概率方法浅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和天气预报相比,地震预测,特别是地震的短临预测更为困难。概率方法真实地反映了地震发生的随机性,真实地反映了人类对于地震认识的局限性,加快短期预测的概率方法研究与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概率预测是经验预测、统计预测和物理预测的综合,各类地震预测方法特别是物理预测方法的发展还很不充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从目前我国地震预测的现状来看,应大力发展统计预测方法。地震目录可为我们提供对背景地震发生率的估计,而前兆的出现使我们可以得到地震发生率大大高于背景发生率的时段,其增益越强,时段越短,越接近于理想预测。前兆和地震之间的关系的统计检验对于概率预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提出,应按实用化的要求逐步规范各种地震预测方法。这对地震预测研究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地震预报经过30年的实践、理论研究及3次较大规模的科研攻关,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长足进步。该文首先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不仅总结出了成绩和水平,而且还深刻地指出了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今后地震预报的目标、研究体制、研究科学思路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识及建议,以供专业人员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我国地震预报的实践及当前地震预报的科学水平,提出了推进我国地震预报进步的几点建议:①继续坚持并强化现行地震预报管理体制,不断改进经验性和统计预报的方法,努力作好震情监测预报工作,为防震减灾再做出一些有减灾实效的预报。②制订中国地震监测预报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努力提高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的科学水平。③探索地震动力(物理)预报的途径。④培养一流的地震预报科技人才,开展地震预报的国际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大同-阳高中强震群是华北地区近20年来最引人注目的地震事件。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反思这一地震事件,就其震群自身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华北北部地区短临预报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一种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地震预报的经验性基础上,引入发生地震机理。只要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力学等专家齐心共同努力,搞清地壳、天气、天体等的一些物理化学参数后,完全可以实现科学数字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中国强震活动图像与地震预报》中运用地震活动图像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1997~2005年M≥6强震危险性做出了趋势预测,经过预测期内强震实况检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对预测方法思路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总结了基本经验和教训,对于提高强震趋势预测研究水平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