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內蒙某区超基性岩体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居蒙古大兴安岭褶皺系的中央,适为北东东到近东西向褶皺带与北北东向褶皺带的轉折部分。超基性杂岩体的侵入,分別受近东西和北北东两組深断裂的影响。由于同时受两組构造影响的結果,所以超基性岩岩体比較集中,規模比較大,形状也比較复杂。常呈“S”形、“E”形及其他不規則形。本文所要介紹的只是一个“S”形岩体的中間块段。  相似文献   

2.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着重研究了花崗岩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而探讨了侵入体的合矿性及其与鎢矿床的成因关系。一、岩体地貭和侵入时代簡述某花崗岩侵入于南岭准地槽复式褶皺带。岩体北端外围分布有泥盆纪前的砂岩-板岩系,为附近最古老的地层;中早泥盆世跳  相似文献   

3.
邢鳳鳴 《地质科学》1959,2(9):275-276
康滇地盾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較典型的地盾。但是仔細分析康滇地盾的地质史以后,觉得无論从沉积厚度、岩浆活动或构造变动中,均可看出康滇地盾的活动性在三迭紀以后有显著的增强。由于康滇地盾上許多金属与非金属矿产的生成与此有密切关系,因此弄清康滇地盾在中生代的活动性,对普查找矿工作,无疑将有許多帮助。作者认为,康滇地盾在后期(中生代)有活化現象,其根据是: 一、断裂发育、部分地区的褶皺很强烈自会理至盐边,长达几公里至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断层,就有5-6条之多。在永仁那拉箐煤田和攀枝花矿区,除灰槽子逆断层及灰老张正断层外,沿攀枝花輝长岩体分布之地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經发現了金刚石砂矿床,因此一定也存在有原生矿床。下面談一下西伯利亚雅庫特地区的金刚石矿床,供同志們参考,希望能对中国同志在寻找原生金刚石矿床的工作中有所帮助。一、金伯利岩岩简分布的地质位置(见图1) 雅庫特的金伯利岩岩筒是分布在两个不同构造单元的邻接地区,即通古斯台向斜和安那巴德台背斜之間。在台背斜的隆起部分,出露的地层是古老的結晶片岩。褶皺和錯动在这里都較剧烈,其中并有閃长岩的侵入。在它的周围分布着震旦紀、寒武紀和奧陶紀的地层,褶皺较平緩。下古生代的地层,包括碳酸盐类岩在內,厚达2000米,其中有金伯利岩岩筒出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通过对西北地区地槽褶皱带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具成铬远景的超基性岩带,赋存于特定的构造部位,即沿褶皱带与基底隆起(地槽中间隆起带或地块)带接合处的深断裂带分布。这里活动性最强,一般都是地槽向洋迁移起步地带,断裂生成早,且继承性长期活动,曾多期次下切地幔导致大量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和分异作用。因而沿这类断裂带形成明显的基性、超基性岩带。岩带中的岩体数量多,总面积常为全区诸岩带之冠。伴生的基性侵入体发育程度亦居首位。岩带总体基性度偏高,由多岩相组成,铬铁矿化较普遍,产有工业矿床。例如,西准噶尔华力西中期优地槽褶皱带西南部,由南而北依次出现拉巴—达拉布特弧形超基性岩带,玛依勒弧形超基性岩带及塔斯特弧形超基性“岩带”。其中以拉巴—达拉  相似文献   

6.
一、内蒙超基性岩侵入体的简要地质特征超基性岩侵入体在本区极为发育。主要分布于内蒙地槽中;在内蒙地轴中,亦有零星分布。 (一)地槽型超基性岩侵入体:地槽型超  相似文献   

7.
吴继远 《地质科学》1980,15(2):125-133
灵山断褶带地处桂东南灵山、钦州和东兴等县,东北和西南两侧分别受六万大山和十万大山所夹峙,北端截于浦北县寨圩北西向断裂,南段延出国境以外,在我国长约240公里,宽约30公里。断褶带北东-南西向,主要由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以及酸性岩浆岩构成,断裂与褶皱发育,具明显的多期性和继承性。  相似文献   

8.
徐云鹏 《地质论评》1965,23(6):445-453
一、区域地质简述本区位于海西地槽褶皱带中。超基性岩侵入体极为发育,形成一个近东西向分布的不规则“S”形超基性岩体群。此岩体群东端一岩体处,见到起基性岩侵入于含(竹蜓)科化石  相似文献   

9.
李国鹏  李裕松 《地质科学》1973,8(3):238-244
引言本文讨论范围包括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和大雪山一线以东的广大东北、华北和华南地区及台湾省(简称中国东部)。中国东部自前震旦纪结晶基底形成后(其中华南东部是加里东褶皱基底),古生代时期受地中海构造体系和西太平洋构造体系的控制,主要处于一个三面有地槽带围限、内部为地台的发展阶段。随着属于地中海构造体系的天山和蒙古-大兴安岭地槽带、昆仑山-秦岭地槽带和川西-滇西地槽带于古生代至三迭纪期间逐渐褶皱迴返结束地槽生命后,中国东部受西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影响便相应地明显起来,成为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地质构造发展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璞 《地质科学》1959,2(3):71-72
根据已知資料,超基性岩和基性岩在我國的出现有以下三种情況:第一种情況是成帶狀出现在地槽之中、地槽边緣、地槽中的背斜帶及地槽中次一級降起的兩侧或其中;第二种情況是呈分散狀态出現于地台区的古老地块(隆起区)之中;第三種情況是成帶状出现在兩种不同大地構造單位的鄰接帶。而超基性和基性岩体分布的位置常常更接近凹陷区(或过渡帶),特別是古老地块与鄰近的凹陷帶(或过渡带)。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知道,造山作用、地震和岩浆作用——火成岩侵入体的侵入和火山作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花岗岩侵入体与强烈褶皺带之间的联系特别突出。这些侵入体几乎与岩層的揉皺作用同时,或在最接近于造山时期的地质年代里,即那些受过褶皺作用的地带发生隆起的时候,大量地贯入褶皺带内。阿尔漢格尔斯基指出:“褶皺作用在时间上与隆起作用紧密相联;这就有根据可以认为,这两种现象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或者可以推测,它们是同一作用的結果”。  相似文献   

12.
海西期超基性岩侵入于太古界桑干群地层中。金矿化分布于超基性岩体内、外接触带的破碎带中。本文讨论了超基性岩体的地质特征,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及含矿性;论述了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格陵兰地质矿产特征及主要金属矿产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霄  黄亚松 《中国煤炭地质》2013,(12):99-105,119
格陵兰为前寒武纪地盾区,出露的岩石以片麻岩和上壳岩为主,形成于太古代和元古代一系列碰撞造山环境;在地盾西部、东部和北部边缘广泛发育了元古代一中生代的沉积地层和盆地;岩浆活动贯穿于太占代至新乍代,形成了岩性多样、规模不一的岩浆岩。格陵兰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铁、金、铅锌、稀有稀土、铂族、铜、镍等多种矿产资源。分析表明,格陵兰西南部、中西部和北部分布的条带状含铁建造是寻找BIF型铁矿的有利靶区;西南部太古代绿岩带、南部凯蒂利z也活动带具有寻找绿岩带型金矿和造山带型金矿的潜力;西南部碳酸岩、碱性岩岩体是寻找稀有稀土金属矿床的主要靶区;西北和东北部发育的沉积箍地和地层是寻找SEDEX型和MVT型铅锌矿以及砂页岩型铜矿的有利地区;西南和东南部分布的太古代一元占代丛性、超基性岩是寻找铂族元素和镍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4.
马文璞  丘元禧 《现代地质》1995,9(3):320-324
华南的主造山事件发生在加里东期。由于中生代同一方向薄皮冲断作用的叠加和改造,早古生代的碰撞构造格局已不清楚。江南隆起核部存在一下古生界缺失带,它平行隆起走向线状分布,空间上分开了西北的扬子型地层和东南的江南型地层区,晚古生代浅海碳酸盐平缓超覆其上。由于早古生代时江南隆起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的大陆斜坡部位,当时曾普遍接受沉积,上述线状地层缺失带应属造山变形产物,可能标示着加里东期造山带的前陆褶冲带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西藏南部拉孜-江孜一带的白垩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垩纪,在西藏南部地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发生了剧烈的火山喷发、岩浆侵入以及褶皱运动。沿雅鲁藏布江一线,以大规模的超基性岩带为标志,又是一条重要的地质界线,被称为“断块缝合线”或“板块缝合线”,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在超基性岩带两侧,拉孜-江孜一带,最广泛发育的是白垩纪地层,厚度巨大,岩相极其复杂,而且含有可采煤层。因此,对这一带白垩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疆超基性岩分布很广,现已发现数百个岩体,广泛分布在东、西准噶尔盆地、天山和阿尔金山等地区。我局在开展铬矿找矿工作中,对一些镁质超基性岩做了大量工作。本文仅就西准噶尔地区几个主要的超基性岩体,从其岩石、矿石主要特征作一对比。西准噶尔地区,沿达拉布特大断裂两侧,分布有唐巴勒、萨雷诺海、科果拉、萨尔托海、鲸鱼和洪古勒楞等主要岩体。它们多侵入于泥盆纪-石炭纪地层中,个别侵入于志留纪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多数中外地质工作者认为西准噶尔西南地区(相当西北地区地层区划西准噶尔分区的玛依勒山小区,下同)缺失下泥盆统,但也有人对此认识有所怀疑。关于达拉布特超基性岩带围岩地层时代的归属问题,迄今意见不一。我们近两年在该区野外工作中于玛依勒山及达拉布特超基性岩带围岩地层中采得腕足、珊瑚化石,经本所张研和曹宣铎同志鉴定,认为腕足类组合面貌与中国北部早泥盆世晚期近  相似文献   

18.
研究我國大地構造的方法問題 我國地质工作者研究大地構造是从兩方面進行的,一方面是純地質学的方法,这個方法是由國外大地構造学說而來的,根據各地質時代的古地理海陸分佈,沉積物的厚薄和相變、岩漿活動,以及褶皺斷裂程度,來劃分地殼為活動地帶(地槽)与穩定地帶(地台),將我國大地構造單位劃分為地台(前寒武紀)、加里东褶皺帶、華力西褶皺帶、燕山褶皺帶等等。按照这個方法,首先分析古老岩系以確定地台(前寒武紀),然後再分析較新岩系以確定以後的褶皺带(也就是新地台):另一方面是地质力学的方  相似文献   

19.
讨论地槽型铬铁矿床的成因,首先要涉及此类型超基性岩体的成因。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原生岩浆侵入说和次生构造侵位说的激烈争论之中,悬而未决。超基性岩体对围岩是否产生热效应,乃是这种争论的最为关键的地质问题。近两年来,笔者在研究西准噶尔地槽褶皱带超基性岩体产出地质背景的过程中,发现超基性岩侵入体对各类围岩均有程度不同的交代蚀变现象。本文着重从超基性岩体接触变质特征论证成岩方式,探讨成岩条件。  相似文献   

20.
讨论地槽型铬铁矿床的成因,首先要涉及此类型超基性岩体的成因。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原生岩浆侵入说和次生构造侵位说的激烈争论之中,悬而未决。超基性岩体对围岩是否产生热效应,乃是这种争论的最为关键的地质问题。近两年来,笔者在研究西准噶尔地槽褶皱带超基性岩体产出地质背景的过程中,发现超基性岩侵入体对各类围岩均有程度不同的交代蚀变现象。本文着重从超基性岩体接触变质特征论证成岩方式,探讨成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