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我国研制的照相天顶筒的各部分,并讨论了照相天顶筒在真空状态下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照相天顶筒1979.2—1980.5的观测结果,指出仪器运转基本正常,达到设计要求,观测精度良好,单星内部符合m_∪=±12.7ms,m_(?)=±0″.139,并分析了真空镜筒密封窗给观测带来的系统变化以及底片比例尺M的温度效应,同时指出了仪器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3.
瞬时极坐标的确定,六十年来均依靠纬度变化的研究来进行.众所周知,利用纬度变化观测订定 x、y,当任意两台站经度差为90°时,对这一工作最为有利.近十年来天文测时工作有重大的进展,表现在照相天顶筒、超人差棱镜等高仪的出现,它们可以同时而且等精度地测定续度和时刻(经度);原子钟、石英钟以及附属的记录设备已能把任意两地  相似文献   

4.
由理论计算和统计分析估计了佘山40厘米天体测量照相望远镜不同天顶距带内的光谱型差。研究了星等差与观测残差的关系。发现光谱型差和星等差对射电星的光学定位的影响不明显,在归算处理时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5.
大气折射对天文观测的影响大气折射还造成另一个影响天文观测的效应,称为大气色散。原来,空气的折射率还与光的波长(即颜色)有关,不同颜色的光在相同的介质中传播,因折射率不同而分散,雨后彩虹展现由红到紫的七色景象,正是由于同样原因(光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折射并产生色散)。由于大气色散,使得我们观测到的天体像,无论是目视的眼睛所见还是照相的底片留影,星像都呈现为一条垂直的细小光谱,紫端靠近天顶。天顶距越大,色散也越大。  相似文献   

6.
低年组和高年组1.大气折射.天顶距(Z)的定义是从天体到观测者的天顶的角距离(在天顶时 Z=0°,在地平时 Z=90°)。大气折射效应会使天顶距的测量值(Zm)与实际的天顶距(Zt)相比有所减小,减小的值为 R(以角秒为单位)。下表可以用于海平面处温度为10℃时的观测。对于小于某个值 ZF 的天顶距Zm,一个近  相似文献   

7.
在光电等高仪和Danjon等高仪观测中,都要把多次记录时刻的平均值所对应的天顶距归算到过等高圈的天顶距,这是极为重要的一项系统改正。本文用一个公式表示等高观测中的这一项系统改正。众所周知,恒星的天顶距随时间的变化是不均匀的。换言之,天顶距的加速度不为零,因此,记录的平均时刻所对应的天顶距并不等于各记录时刻的天顶距的平均值。这二个值之间有一个差数,它随着方位的不同而不同,在等高观测的归算中必须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8.
低年组 1、天顶观测。 解答:恒星在天球上的运动速度与该恒星赤纬的余弦成正比。当恒星位于天顶时,其赤纬和观测地点的地理纬度相等。可得:  相似文献   

9.
推导了GPS无线电掩星振幅观测反演地球大气技术中Abel积分变换中的天顶补偿项 ,定性地说明了天顶补偿项对计算过程和反演剖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推导了GPS无线电掩星振幅观测反演地球大气技术中Abel积分变换中的天顶补偿项,定性地说明了天顶补偿项对计算过程和反演剖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三轴无盲区望远镜机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地平式、赤道式、双水平式机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三轴机架方案,在相对保持机架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可克服天顶盲区的问题.文中重点讨论了该机架的结构设计、跟踪模式以及卫星飞出天顶区后方位轴和高度轴的速度问题,推导了坐标转换和速度,加速度公式,并对实际卫星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这种三轴机架方案能够有效克服地平式机架的天顶盲区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志强  吴斌  周旭华  李军 《天文学报》2003,44(3):318-323
GPS气象学是GPS应用的一个新领域,天顶延迟的精确测定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由于GPS测站的垂直位移与天顶延迟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所以海潮对精密测定天顶延迟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2001年第010天到040天的GPS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显示这种影响大约在几毫米.以位于近海的上海测站和位于内陆的武汉测站为例,最大影响可达±7 mm和±1 mm.  相似文献   

13.
1957年9月北京天文馆建成时,老馆大厅的天顶绘有我国著名美术大师吴作人、艾中信先生创作的大型天顶壁画《中国古代天文神话》。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壁画被毁,没能成为文物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低纬子午环绝对测定方法的要求,即在子午方向同时测定天体中天时刻和天顶距;在卯酉方向记录恒星通过卯酉圈的时刻。本文从视栅倾斜的影响出发,讨论了低纬子午环可采用的测微器的视栅形式——垂直狭缝和斜狭缝组合视栅,并对在卯酉方向测定视天顶距的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对流层天顶延迟(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 ZTD)估计精度,基于传统对流层天顶延迟建模思路,提出Saastamoinen, Askne和GPT3多模型融合的对流层天顶延迟估计方法。分别采用Saastamoinen和Askne模型估计干延迟和湿延迟,并引入GPT3模型提供温度、气压、水汽压、大气加权平均温度和水汽垂直递减率等气象参数。利用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lobal Geodetic Observing System, GGOS)Atmosphere和国际GNSS服务机构(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IGS)提供的亚洲区域2016~2018年66个IGS站的对流层天顶延迟数据对本文方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以GGOS Atmospheres数据为参考时,Sas+Ask+GPT3模型精度(均方根为4.53 cm)较同等条件下的Sas+Ask+UNB3m和Sas+GPT3模型分别提高约29%和19%,以IGS对流层天顶延迟数据为参考时,Sas+Ask+GPT3模型精度(均方根为4.35 cm)较另两种模型分别提高约25%和14...  相似文献   

16.
杨戟  曹逸庭 《天文学报》1998,39(3):333-336
用研制的全自动辐射计在97.8GHz上测量南京市内大气的不透明度以及这种不透明度随时间的变化.辐射计记录大气在不同天顶高度的辐射温度,由此测出天顶方向的大气不透明度。在56小时的测量时间内,取得了1400多组数据,拟合得到了在观测时段内天顶方向的大气不透明度在0.2至0.7之间,典型值为0.4,表明测试地点的大气条件允许进行3mm波段的射电天文观测.由于在工作频段内大气不透明度的主要来源是对流层水汽的吸收,测量的不透明度可用来直接反映大气内水汽的含量,并实时校准大气吸收.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一种研究星像抖动随天顶距变化的观测和归算方法——分组观测与分组二元线性回归方法。这种方法既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星像抖动随时间的变化,又认为由于大气层结分布几何状况的相对稳定,它所造成的抖动随天顶距变化规律亦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这种方法比以往人们所常用的方法要合理些,从而将对于星像抖动量归一化到天顶以及大气湍流结构之研究等工作有所帮助。最后,用这种方法我们分析了滇西宾川选址过程中所得到的拖影资料。  相似文献   

18.
1968年9月22日日食的日冕偏振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1968年9月22日日全食所作的日冕偏振照相观测及资料分析结果。观测是用三物镜照相仪进行的,有效波段为5700—6300埃,有效波长为6000埃,仪器散射光很小(<1%)。光度测量得到1.1—3.5R_⊙的日冕绝对亮度和偏振;日冕接近极大型,东西南北都不十分对称;偏振的径向程度较好,赤道区平均偏振度在1.5—1.6R_⊙达到极大,P_(max)=0.45;全食时天空背景较亮(I_天=3.27×10~9H_⊙,P_天=20.7%,电矢量指向天顶),处理中作了相应改正,最后,采用平均日冕模型,计算了赤道区的电子密度和温度,并分离了K冕和F冕。  相似文献   

19.
星像抖动随不同天顶距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种研究星像抖动随天顶距变化的观测和归算方法——分组观测与分组二元线性迴归方法。这种方法既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星像抖动随时间的变化,又认为由于大气层结分布几何状况的相对稳定,它所造成的抖动随天顶距变化的规律亦是相对稳定的。由于这种方法比以往人们所常用的方法要合理些,因而将对于星像抖动量归一化到天顶以及大气湍流结构之研究等工作有所帮助。最后,我们用这种方法分析了滇西宾川选址所得到的星像拖影资料。  相似文献   

20.
视频CCD观测与低纬子午环原来设计的光子计数狭缝测微器观测有不同之处。在观测数据的归算过程中,应加以考虑的星径曲率改正包括三种改正量;卯酉方向记录时刻的星径曲率改正;卯酉方向天顶距的星径曲率改正以及子午方向天顶距的星径曲率改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