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针对如何在早期教育中提升幼儿地理空间知觉能力这一国内学界鲜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阐释地理空间知觉能力的意涵,结合地理空间的特殊属性总结幼儿地理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规律,设计一系列地理实践活动案例,以期为早期教育中幼儿地理空间知觉能力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赵春雨  俞欢 《地理教学》2014,(4):27-30,35
空间能力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通过对安徽省芜湖市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空间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认为教师对地理空间知觉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关注度较高,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关注度较低,地理空间语义的模糊性和教学条件的不足限制了地理空间能力教学的充分扩展。提出建立明确的地理空间能力课程标准、更新地理空间能力教学手段、扩展地理空间能力教学内容是加强人文地理教学空间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江静华 《地理教学》2014,(24):23-25
地理空间能力是地理学的核心能力,其培养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但是目前地理空间能力在中学课程中没有被系统传授,目前高中地理教育的一个重大盲点。本文提出了空间能力培养的要求及主要构成要素,通过教学案例分析了在读图识图、感觉知觉、合情推理、探究活动中对学生空间定位能力、空间信息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感知规律是感觉和知觉的规律。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总是从感知觉开始的,没有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就不能获得丰实的地理感性知识,更不能上升到地理理性阶段。感知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开端,感知有力的发展有助于其它能力的发展。任何一堂地理课,都自觉和不自觉地应用感知规律,只是应用的方法和效果不同。如果自觉积极地运用感知规律进行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5.
地理空间认知综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地理空间认知研究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地理事物在地理空间中位置的研究和地理事物本身性质的研究。地理空间认知作为认知科学与地理科学的交叉学科,需将认知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基于地理科学的特化研究。从认知过程的角度对地理空间认知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地理知觉、地理表象、地理概念化、地理知识的心理表征和地理空间推理。  相似文献   

6.
地理空间思维是中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素养。课堂教学中,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在“地球公转运动”的学习中,由于空间尺度大、动态性强,教师可以通过营造适合学生操作实践的具身空间,认识地球公转现象,再通过空间转化,搭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构建地理空间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7.
格局是跨越空间的事物的有规律的或独特的排列方式。地理空间格局是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地球表面排列、布局、展示及其组合状况。地理的核心是相信有格局,地理学家经常使用空间格局概念描述、分析、解释他们的活动。基础地理教育应将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作为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一项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金卫东 《地理教学》2019,(9):62-64,12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之一。通过品读高考试题,明确考查的思维方向,为教师改进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复习提供帮助;通过命制原创试题,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学生的记图、识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升空间思维品质(深度、广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空间是地理学研究的主体,地理空间尺度复杂,有些超大空间超越了人类的直接感知,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由此,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近年来,地理空间思维在国内外地理教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地理空间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心理学、教育学和地理科学的交叉主题,其定义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的共识。本文提出的相关概念界定,是基于多年关注空间知识的教学实践和近两年直指空间思维培育的课题研究,以及对国内外诸多文献和相关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总结而成,旨在从中学地理教学实践视角出发,阐明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空间思维及相关术语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张立峰  关洁  张雪 《地理教学》2019,(4):29-31,64
空间转换思维是地理空间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结合空间维度、空间形状、空间尺度、空间方向、空间距离等地理要素的转换进行教学,可增强学生对地理空间思维的敏锐性,并促进学生空间定位、空间综合分析、空间联想等能力的发展。本文将阐述地理空间转换思维的内涵与构成,针对其构成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了解高一新生地理空间思维的现状,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有助于提升地理空间思维培育的针对性.本文在界定地理空间思维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空间思维测评试题,开发研制地理空间思维测试工具.应用统计手段,对测试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水平有待提升;2.学生的空间类比和空间关联思维能力普遍薄弱;3.学生的空间转换和空间建构思维表现差异大;4.不同性别学生在测试中的表现差异显著.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课程教学组织和性别差异三个方面对测试结果进行诊断分析,对后续教学提出了五点建议:梳理地理教材,渗透地理空间思维培育;课堂教学中注重地图、教具学具、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地理实践,在真实环境中培育空间思维;针对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差异进行教学;关注不同性别学生空间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2.
书法景观是一种代表中国特色文化符号的文化景观,景观知觉维度研究是了解这种景观基本特征的手段。本文将尝试开放问卷对书法知觉场所地方记忆报告结果进行编码,并构建专门计算公式进行权重计算,结果表明书法景观主要知觉维度可归为6 类:知觉时间、地理环境、书法特性、书法载体形式、价值和个体心理,并揭示了热点景点书法景观的知觉维度特征。眼动仪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景点的书法景观作为地域标志和景观标志,在公众知觉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对园林、湖泊和海滨景点内的书法景观,公众更多知觉到了山岳和宫殿庙宇内的书法景观。利用知觉频数描述了不同类型书法景观的地理场所公众知觉特征,根据书法景观知觉频率可将这些场所划分为景点、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新闻媒体和广场三个层次。本文的研究实际上也为中国特色文化景观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背景 首先,地理空间素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要素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前任校长俞立中教授曾经讲过: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职业,空间分析能力都会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空间分析能力就是地理空间素养的一部分。其次,地理信息技术的时空性、多维陛对地理空间素养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到勒皮雄“板块构造学说”,就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4.
刘琴 《地理教学》2012,(12):46-48
追求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初中地理教学,是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强调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地理教学。从学生实际和教师本身出发,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开展合适的课堂活动,给学生以支持,构建学生外部现实背景和内心需要的桥梁,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师生收获幸福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空间性是地理学的根本特征,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南京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理想案例。本文通过南京都市圈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变更、与合肥都市圈空间关系三方面的教学设计,尝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本文初步假设一般智力水平、生活环境特征、地理学习兴趣、地图使用习惯、地理问题关注习惯、方向敏感程度、地理专业知识等7个因素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通过样本测试取得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126个学生样本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及其假设的7个影响因素数据。借助SPSS 23.0软件,运用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证实一般智力水平、地理专业知识、地图使用习惯是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地理学习兴趣是其重要条件,上述4个因素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其作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一般智力水平>地理专业知识>地图使用习惯>地理学习兴趣。其中一般智力水平和地理专业知识对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有较强的预测作用。此外,还发现无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还是7个假设的影响因素,均未发现有显著的男女性别差异,说明上述规律具有性别普适性。  相似文献   

17.
空间位置是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通过准确的空间定位,正确解答与区域有关的问题。笔运用幻灯片,加强区域空间位置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空间概念,发展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作为核心观点,并提出地理空间观念教育是地理新课程教学应重点关注的领域。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空间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会区位分析是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市主要工业部门的区位条件变化为例,落实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与地理实践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杭州市七堡老街研学活动为例,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从经济地理、文化地理和交通地理等视角对七堡老街进行探索,将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陈用成 《地理教学》2012,(20):39-40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可以表达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及其变化、发展。图表承载了丰富的信息,不仅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源泉,还成为培养与发展学生智力、能力的手段。因此,读图用图是学生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用好图表是课堂教学改进的重要方法。本文以高一地理"地貌"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有效运用地理图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