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跳端口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信息隐藏技术,在网络隐蔽通信中有着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首先分析了跳端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利用Windows Sockets技术和VC++编程,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会话的跳端口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跳端口技术使数据报文扩散到网络背景数据噪声中,从而有效地减少了黑客针对特定端口的攻击,同时系统的抗DOS攻击能力较定端口系统有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周新 《广东气象》2002,(Z2):22-23
CDPD无线网,是近几年建设的无线数据通信公用网,本台已有10个自动气象站采用CDPD进行组网通信,不但降低了通信成本,而且实现了数据采集中心站信息与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同步更新.CDPD无线网是建立在TCP/IP通信基础上的,在自动气象站CDPD无线通信组网中,使用了区别于已往的RS232通信的TCP/IP网络通信技术.由于GPRS同样采用TCP/IP网络通信技术,因此本文提出的思路,同样适用于自动气象站利用GPRS进行通信组网.  相似文献   

3.
在直流电压互感器校验中,为解决直流互感器一次分压器和二次测量系统通信距离长的问题,本文基于无线通信与北斗同步技术,提出了一种直流电压互感器无线校验方法和硬件设计方案,在锦屏-苏州±800 kV直流换流站开展了直流电压互感器现场误差无线校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装置在测量低压时无线校验试验数据偏差小,但在测量高压时,由于处于高电压强电磁的环境,GPS定位与同步存在不稳定与小范围偏差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对直流电压互感器无线校验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干扰下进行特性分析,并提出减小无线传输的直流电压互感器误差的解决方法,对直流电压互感器的无线校验技术发展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基于事件触发和欺骗攻击的多智能体一致性问题.为了降低智能体间无线通信网络负载,本文引入事件触发机制来减少智能体之间通信的冗余数据传输量.由于智能体间无线通信网络易遭受网络攻击,因此考虑无线通信网络环境下欺骗攻击的影响,建立了一类基于事件触发和欺骗攻击的多智能体系统数学模型.基于此模型,通过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多智能体一致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分别给出多智能体一致性控制的稳定性条件和控制器设计算法.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出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鄂西自治州位于湖北西南山区,地形复杂,地势险要,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等,构成无线通信的多道天然屏障,严重影响了通信效果,全州各县市气象局大都位于山脚及洼地位置,相对高度差很大,给VHF的视距通信增添了困难,如何在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建立无线通信网,是一个比较复杂而有探索价值的课题.无线通信是利用电波传播来达到两地沟通,无线通信属于HF和VHF,即为短波和超短波范围.无线电波在同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而进入性质不同的另一介质时,则会发生反射和折射.高大建筑物阻挡,只能削弱电波,不会使信道中断,而高大山脉的存在,若通信点又处于山脉脚下的寂静区,则利用VHF通信是困难的,必须改用短波HF通信,一般短波和超短波,总是设法架高天线,采用空间波传播.在山区,由于山脉阻挡,通信组网时不但要考虑  相似文献   

6.
无线通信中信号场强的大小是衡量通信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是无线通信工作者把握无线通信可靠度的重要理论依据。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场强仪或者无线综合测试仪作为检测工具。对于固定点的气象无线通信,配备如此贵重的设备,需要不少投资,采用下面提供的计算公式对场强进行计算,是一种既经济又快捷的方法。无线通信场强的计算包括接收机允许的最低接收场强Er和接收点的场强Ep的计算。1接收机允许的最低接收场强Er的计算接收机通常是指国内FM制式的各种电台、气象警报接收机,其中频带宽为16KHZ,天线输入阻抗为50,考虑到环境噪声的干…  相似文献   

7.
气象无线通信和警报系统技术改造刘克俊,张万鹏(陕西省气象局西安·710015)气象无线通信及气象警报在我省及全国广泛使用,省局业务发展处对无线辅助通信和气象警报系统做了两项技术改造,创造了良好的使用效果。1甚高频无线通信设备加装风扇散热及控制电路随着...  相似文献   

8.
可见光通信作为一种结合了照明与通信的新型无线通信技术,近几年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光学天线是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光能分布、提高接收功率、提升系统信噪比和通信质量方面起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于光学天线的研究可以分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两个部分.发射天线一般与LED光学设计相结合,按照配光方式可以分为准直型、均匀照明型和聚焦型等类型.接收天线采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菲涅尔透镜等光学元件作为光学接收前端,主要目的是提高接收信号的功率.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光学天线的研究进展,评价并比较了各种类型光学天线的光学性能,并对光学天线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事业迅猛发展,无线通信基站(包括模拟移动电话网基站、数字移动电话网基站、集群通信基站、无线寻呼基站及其它无线通信站)遍布城乡各地。在山区县市,大多数的无线通信基站都设在环境恶劣的高山顶上,由于无线通信基站广泛应用计算机与微电子技术,对接地系统的要求较高。《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68-98)要求基站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应小于5Ω。因此,施工时必须进行细致全面的环境勘察、精…  相似文献   

10.
GPRS/CDMA无线通信技术在气象自动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各省市气象部门现在正大力推广布点的气象自动站数据传输通信进行分析,针对目前乡镇气象自动站使用有线本地通信所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基于GPRS/CDMA无线本地通信代替有线本地通信的设想,并就如何实现无线本地通信进行了详细的技术分析和实例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GPRS/CDMA无线通信技术在GPS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GPRS/CDMA作为移动通信2.5代的技术是一种成熟的行业专业数据无线传输手段。该技术具有永远在线、快速登录、按量收费等优点。从2004年10月开始,北京市气象局采用GPRS/CDMA无线通信技术开发了一套地基GPS大气水汽遥测网远程数据通信和控制系统,替代了原有的基于公众电话交换网和调制解调器的远程通信与控制系统。新开发的系统实现了准实时、全自动的数据传输功能,设备可靠性高,维护方便,安装简易。目前该系统已正式投入日常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区域自动气象站无线传输双卡通讯模块试制,再通过通信软件技术,实现通信模块双卡自动备份并自适应4G、3G和2G信号,解决因单个通讯运营商基站故障导致的传输不通畅问题;提高区域自动气象站传输及时率。  相似文献   

13.
GPRS业务在自动气象站网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广东省中山市气象局引进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GRPS无线业务通讯技术,取代常规电话拨号方式,用于完成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网中22个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采集和传输。在实际气象业务试运行中的结果表明,GPRS通讯方式具有实时在线、高速传输、登陆快捷、收费合理、监控方便和安全可靠等优点,特别是在间断、突发性的或频繁、少量的气象数据传输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适合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气象资料采集和传输的需要。根据GPRS的发展前景,对该业务未来在气象部门的应用作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4.
风电场资源测量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利用现场总线结构的数据采集模块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远程梯度测风,测量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所需的气象要素,生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数据报告。通过1年的试用并对系统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证明该系统能有效地测量风能资源,具有提高气象部门拓展气象服务领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灯光与光无线通信技术的结合,基于LED的可见光通信(VLC)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探讨了可见光通信的基带处理过程.为了提高室内照明度,LED阵列渐渐被广泛使用,基于此,可见光通信系统中基于LED阵列的MIMO技术也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因此,随后介绍了两种VLC-MIMO机制,并介绍了空时分组编码(STBC)在VLC-MIMO系统中的研究进展.作为对比,最后对LTE系统中的物理层处理过程和多天线技术进行技术探讨,并大胆预测了可见光通信基带处理后续可能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沈阳市移动气象台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佐臣  张涛  陈力强 《气象》2006,32(10):107-111
为了解决在非固定地点开展特殊气象服务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可移动雷达、车载机动式自动气象站、无线通信网络的移动气象台的概念,介绍了沈阳市移动气象台的基本配置,阐述了移动气象台系统功能设计方案和以双极化雷达、图像融合、CDMA1X无线通信技术为主的技术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简论了三层体结构的概念、优势、数据流程以及基于COM技术的客户程序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讯方式,介绍了三层体系结构方法在气象信息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并以雨量要素的编辑修改和某时段内降水总量的统计为例,详细阐述了三层体系结构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用DELPHI 4开发应用服务器和客户程序的一般方法以及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