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40年来西宁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立英 《青海气象》2004,(2):24-27,33
采用西宁地区4个有代表性的气象站1961—2000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对西宁地区40a来的气候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0a来该区气候变化表现出向暖湿变化的趋势特征,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达0.34℃/10a,特别是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5.24mm/10a。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灌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韩路  王海珍  曹新川 《气象》2002,28(4):53-56
根据塔里木灌区阿拉尔气象站1961年1月-1999年12月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分析了塔里木灌区近40年的气候变化,得出近40年来塔里木灌区降水量呈上升趋势(4.60mm/10年),秋季降水量却呈下降趋势(-3.45mm/10年);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065℃/10年),冬季变暖的趋势(0.849℃/10年);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171℃/10年);年极端低温的上升趋势(0.569℃/10年)大于年极端高温的下降趋势(-0.095℃/10年)。可以70年代末为界将近40年塔里木塔区气候分为冷、暖两个阶段,前为冷期,后为暖期。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池再香  白慧 《高原气象》2004,23(5):704-708
利用1961—2000年黔东南地区18个气象站的月平均气温、总云量、气压、水汽压、旬降水量、暴雨日数等资料,对黔东南地区近40年特别是近10年的气候变化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黔东南地区降水呈上升趋势(6.75mm/10a),气温呈下降趋势(-0.25℃/10a)。  相似文献   

4.
和田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和田河流域和田市气象站1961-2000年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和田河流域气温和降水量的年代际以及线性趋势变化。分析表明和田河流域气候演变存在非常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近40年和田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倾向率为0.26℃/10a,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其倾向率为1.56mm/10a。20世纪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1999年是近40年来和田河流域最暖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陕北地区不同时相TM遥感图像的镶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山西省6个有代表性的气象观测站1951年~2000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分析20世纪后半叶山西地区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山西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0.26℃/10a),特别是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1999年是这50年来最暖的一年。以70年代中期为界,将山西分为冷、暖两个阶段,前期为冷期,后期为暖期。50年来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15.1mm/10a)。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长治市划分为南、北、东三部分,并各选取一个代表站,作为研究对象,资料年代为1961年-2005年。将其45年来各气象要素的分析与全球、全国气候变化对比,得出以下变化事实:近40年长治年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22.53mm/10a),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11.85mm,10a),冬季降水量呈略微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20℃/10a),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增温显著,尤以冬季增温明显(0.525℃/10a),夏季气温有略微下降趋势。进入21世纪降水趋于增多,而气温仍趋于增高。统计气温资料表明,20世纪60年代为偏冷期,90年代是最暖的10年,而1998年和1999年是最暖的年份。  相似文献   

7.
根据久治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63-2011年的气温和降水量等资料,从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年降水量变化趋势等对久治县49年来的气候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分析表明:49年来久治县的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2000年后增温尤其明显;各季节气温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49年来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以-14.89mm/10a的速率减少;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分布不均。冬季和春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33mm/10a、3.48mm/10、-7.04 mm/10a和-12.48mm/10a。日照时数整体上呈增多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9.3h/10a。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地区近45年来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喻彦  蒙桂云  张利才 《气象科技》2008,36(4):410-413
根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气象站1961年1月至2005年1月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分析了西双版纳近45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得出近45年来两双版纳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20.72 mm/10a),夏季降水量减少较明显(-24.28 mm/lOa),春季降水量却呈上升趋势(11.18mm/10a);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262℃/10a),四季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冬季变暖最明显(0.483℃/10a);年极端低温的上升趋势(0.545℃/10a)远远大于年极端高温的下降趋势(-0.088℃/10a).以20世纪70年代末为界将近45年西双版纳气候分为冷、暖两个阶段,前为冷期,后为暖期.  相似文献   

9.
采用上思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气温与降水观测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滑动平均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近50a来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总体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上思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177℃/10a,冬季增温最为显著,线性倾向率为O.253℃/10a;上思县年降水量整体呈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7.27mm/10a,降水量增加的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青藏铁路沿线常规气象观测站自建站至2002年月平均地面气温和地表温度,通过插补建立了1960-2002年青藏铁路沿线各站各季及年平均温度资料完整的序列。分析表明,青藏铁路沿线温度近40年来的变化是明显的,升温最显著的是冬季、秋季,升温率分别达到0.41℃/10a和0.40℃/10a,春季升温率只有0.23℃/10a。年平均气温和地温的升温率分别为0.33℃/10a和0.37℃/10a,地温的升高比气温要快。升温率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807。升温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盆地升温率比高山大。铁路沿线地温与气温变化间的相关系数达0.767。在相对冷期,气温的波动幅度大于地温;在相对暖期,地温的升高明显比气温快。  相似文献   

11.
近40年那曲地区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藏北那曲地区6个气象站196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用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1998年)的Penman—Menteith模式,计算了潜在蒸散量,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和墨西哥帽小波变换分析了那曲地区1961—2000年气温、降水和潜在蒸散的地理分布以及年内、年际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近40年那曲地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生长季(5~9月)和年的平均气温均呈增加趋势;降水量除夏季外也均呈增加趋势;潜在蒸散量秋季和冬季呈减少趋势,其它时段呈增加趋势,而在1971—2000年,6个不同时段的潜在蒸散量均呈下降趋势。那曲地区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比较小,但总体在向暖湿方向发展,2000年以后继续暖湿化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有利于当地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A nonlinear backpropagation network (BPN) has been trained with high-resolution multiproxy reconstruc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put data) and glacier length variations of the Alpine Lower Grindelwald Glacier, Switzerland (output data). The model was then forced with two regional climate scenario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erived from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The first scenario (“no change”) assumes no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for the 2000–2050 period compared to the 1970–2000 mean. In the second scenario (“combined forcing”) linear warming rates of 0.036–0.054°C per year and changing precipitation rates between −17% and +8% compared to the 1970–2000 mean have been used for the 2000–2050 period. In the first case the Lower Grindelwald Glacier shows a continuous retreat until the 2020s when it reaches an equilibrium followed by a minor advance. For the second scenario a strong and continuous retreat of approximately −30 m/year since the 1990s has been modelled. By processing the used climate parameters with a sensitivity analysis based on neural networks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climate configurations for the Lower Grindelwald Glacier during four well-documented historical advance (1590–1610, 1690–1720, 1760–1780, 1810–1820) and retreat periods (1640–1665, 1780–1810, 1860–1880, 1945–1970). It is shown that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seasonal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have led to glacier variations. In a similar manner, we establish the significance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for the well-known early eighteenth century advance and the twentieth century retreat of Nigardsbreen, a glacier in western Norway. We show that the maritime Nigardsbreen Glacier is more influenced by winter and/or spring precipitation than the Lower Grindelwald Glacier.  相似文献   

13.
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不仅能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响应提供关键参数,也是树轮气候学研究的基础。本文利用位于新疆西北部萨吾尔山南坡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树木年轮宽度资料,建立了不同海拔高度的4个树轮宽度年表,采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法分析了树轮年表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年表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一致性,可能包含较为丰富的气候信息。树轮年表参数有较一致的规律性:平均敏感度、标准差和信噪比随海拔高度降低逐渐增大;反映树轮对环境要素响应滞后效应的一阶自相关系数随海拔高度降低而减小。(2)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树轮宽度年表与生长季温度(5—9月)的正相关逐渐减弱,直至变为负相关;与反映水分状况的气象要素(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水汽压)由不显著相关变为显著正相关(P<0.01)。萨吾尔山南坡海拔2000~2100m是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对气候响应关系发生转折的关键高度。(3)位于下树线区域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受年降水量(上年7月至当年6月)和当年生长季(5—7月)最高气温共同影响,具备开展区域干旱指数重建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decadal variability of late spring precipitation in South China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latest 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1 (CESM1).We aim to unrave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limate forcing agents such as aerosols and greenhouse gases (GHGs) on the decad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based on transient experiments from pre-industry (for year 1850) to present-day (for year 2000).Our results reveal that:(1) CESM1 can reproduce the climatological feature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 for the late spring in South China; (2) only simulations including the forcing of anthropogenic aerosols can reproduce the observed decreasing trend of late spring precipitation from 1950-2000 in South China; (3) aerosols affect the decadal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mainly by altering the large-scal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and to a less extent by increasing the lower-tropospheric stability to inhibit the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and (4) in comparison,other climate forcing agents such as GHGs have much smaller effects on the decadal change of spring precipitation in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40年极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年代际差异   总被引:39,自引:13,他引:39  
利用全国119(154)站1961-2000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资料,采用世界气象组织(WMO)最近公布的极端气候指数,分析了中国近40a来极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0a气温极端冷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极端暖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表现为气温变暖,与全球变暖一致,北方地区极端气温指数变化最大;比较了1961-1975年和1976-2000年2个子时段各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趋势,第一时段表现为气温变冷趋势,第二时段为气温变暖趋势。全国年降水量、中等雨日指数(R75%)、强降水日指数(R95%)和强降水比率指数(R95%tot)的整体线性变化为上升趋势,前2个指数地理差异明显,后2个指数地理差异不明显。在上述2个时段中,第二时段较第一时段的年雨日数减少,但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大,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比第一时段也增大。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1960年以来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了全省83个气象台站自1960年以来24h降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结果显示:江西的年降水有减少的趋势,其中春季降水量减少最为明显.而夏季降水量有所增加;全省有冬暖而春、夏凉的趋势;从年变化看,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有所降低.降温区集中在上饶、抚州、吉安和赣州西部。  相似文献   

17.
利用MODIS积雪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2000—2009年玛纳斯河流域积雪面积年内、年际变化及其与同期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积雪面积在4个不同分带上随季节变化各不相同,其中,带1变化最剧烈,受气候影响最为显著;带2、带3积雪的增加和减少都比较平缓;带4受气候影响最小。从年际波动来看,带1积雪面积随季节变化更为明显,带4在四季变化中均较平稳。对整个流域积雪面积与气候资料的相关分析表明:冬季,流域积雪变化对降水更敏感;而春季,气温是影响流域积雪面积变化的更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巴州地区4个代表站的41年年温度、1月气温和降水、夏季降水量、初霜日、终霜日、入冬日等气候资料,用5年滑动平均法做其趋势项,分析各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特点,从而增加对巴州地区气候变化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9.
松花江流域气候变化及ECHAM5模式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松花江流域1961-2000年观测气温、降水量资料和ECHAM5/MPI-OM模式对该流域21世纪前50 a气候变化的预估结果,分析了松花江流域1961-2000年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并对21世纪前50 a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作为中国气候变暖区域响应的先锋,松花江流域年平均气温自1980年代初持续升高,升温幅度比较显著;年降水量在1961-2000年无明显增加或减少趋势,年代际差异也不大。相对于1961-1990年的气候场,21世纪前半叶,年平均气温仍将呈明显增加趋势,到2040年代升温幅度达1℃以上,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可能微弱增加,但冬季平均气温和冬季降水量都呈增加趋势,春季降水量也为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MODIS积雪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2000-2009年玛纳斯河流域积雪面积年内、年际变化及其与同期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积雪面积在4个不同分带上随季节变化各不相同,其中,带1变化最剧烈,受气候影响最为显著;带2、带3积雪的增加和减少都比较平缓;带4受气候影响最小.从年际波动来看,带1积雪面积随季节变化更为明显,带4在四季变化中均较平稳.对整个流域积雪面积与气候资料的相关分析表明:冬季,流域积雪变化对降水更敏感;而春季,气温是影响流域积雪面积变化的更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