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钰哲(1902—1986)是中国现代天文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在天文教育,天文科研上都有很多贡献,同时他还是一位热心科普的天文学家,他是我国天文科普事业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2.
阂乃世先生和他的活动立体书《天球坐标与天球仪》一.一一南北星斗仪天象预测型的天文仪器小制作43闵乃世先生天文艺术作品欣赏  相似文献   

3.
蔡章献把一生献给天文事业,今年他虽已是75岁的高龄,但他仍在为发展天文科学,为天文科普教育工作忘我地耕耘着。一年多以前,我和他再一次相逢在苏州,畅谈天文和宇宙,都愿为祖国天文事业发挥余热,再作贡献。在台湾的报刊上,蔡章献的名字并不陌生:《民生报》称他...  相似文献   

4.
张钰哲与天文科普──纪念张钰哲逝世十周年李元张钰哲院士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我们深深怀念他。我们不仅怀念他在天文科学研究上所做的贡献,也怀念他在天文科普方面所做的贡献。他不但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科普作家。《天文学论丛》一鸣惊人张钰哲早年留学美国,在芝加...  相似文献   

5.
随着2009年国际天文年到来,公众和媒体对天文学的兴趣空前高涨。近几年,在北京天文学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在河北省天文专业人员和科普工作者的努力下,河北省尤其是省会石家庄市的天文科普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  相似文献   

6.
有趣的天文书闵乃世爱好者重视的是兴趣,没有兴趣就爱好不了。因此天文爱好者所留意的书籍往往有其独特的兴趣性,有这样几种天文书,相信会让大家感兴趣的。一、活动立体书活动立体书的外形同普通的书籍并无两样,但是把它翻开时,书页中就会立起或跳出一些立体的形象和...  相似文献   

7.
藤井旭的宇宙赞歌李元在世界天文科普事业中,有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就是藤井旭,1941年生于日本山口市,在多摩美术大学毕业后,从60年代起献身于天文科普事业,成为日本白河天体观测所的创建者和所长。他是当代世界著名的天体摄影家、美术家和科普作家。从1968...  相似文献   

8.
《天文爱好者》2011,(2):95-95
为进一步促进天文科普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我国天文普及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全国天文教育普及工作者搭建理想的交流平台,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天文学会和北京天文馆主办的中国优秀科普期刊《天文爱好者》拟于2011年度出版“天文科普教育论坛”增刊。  相似文献   

9.
张杰 《天文爱好者》2010,(12):81-81
2010年11月1日-3日,美丽的绿城南宁迎来了一场天文盛会——“中国天文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作为这次会议的分会之一,中国天文学会普委会召97“中国天文学会普委会第十一届四次工作会议暨2010年全国天文科普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的天文科普工作者近八十人。  相似文献   

10.
抚今追昔     
最近,一位过去的老同事、老同学,现已在领导岗位上的老编辑打来电话,说是《天文爱好者》杂志即将出版第300期,编辑部准备搞一些纪念活动,希望过去在编辑部工作过的老同志写上几句。我离开编辑部已整整二十年,此前仅做了7年的编辑工作就当了一名科普队伍的"逃兵",加入了"爱好者"的行列。想来惭愧。不过,那7年时间是我一生中一段重要经历,令人难以忘怀。这300期《天文爱好者》的出版曾经走过48年的艰辛历程,是通过几代科普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此时,我们不能忘记初创时期老一代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和编辑们所作出的巨大奉献。为了天文知识的普及,为了满足广大天文爱好者对知识的渴望,他们为这平凡的事业付出了数十年甚至一生。我以崇敬的心情缅怀已故的科普人,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署名“lazy1004”的天文爱好者给我写信,表达了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疑问:天文学在学校中为何不受重视?他(或她)写道:“同为六大自然学科,偏偏没有开设天文课,即使有。也只是一个星期才一节的选修课。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地理老师.他是一位狂热的天文爱好者,但似乎比校长还忙。学校的望远镜坏了,校方也一拖再拖,迟迟没有联系人来修。这样的选修课在他们眼中是那么的不重要。所有的人都在为考试而忙碌。这让我感到孤独。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我学校为了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天文知识,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在学生科普教育中,比较早的开展了天文普及活动。从八十年代初到现在,学校没有间断过天文选修课的设立。在初中、高中都开设了天文选修,高中的学生还自己成立了天文社团。这样课内课外相结合,为喜爱天文的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这些年的空气质量可谓世人皆知,因此对于石家庄的天文爱好者来说如果想要进行一次可行的天文观测并不容易。近几年来,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天文同好们一直都是搭伴驾车前往西部山区寻找合适的地点进行游击观测。露天的环境、严苛的气候、低下的效率都为观测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因此我们在一年多以前就在筹划建立一座固定的观测台站。  相似文献   

14.
引子 人生易老,转瞬八旬;回顾过去,感触颇深。一生虽有坎坷曲折,爱好天文一直未泯。趁记忆力尚可,写出过去经历。自己从对天文好奇、感兴趣、做天文科普、入门到成为专业天文工作者;以及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体会、设想等。可能对其他天文爱好者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是参加过5次日食观测的天文科普工作者,曾多次带领青少年天文爱好者进行观测。具有丰富的实际观测经验,作者根据多次观测的经验体会及青少年天文爱好者进行观测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提示,相信定会对首次进行日食观测的老师和同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是《天文爱好者》诞生48周年,从农历来说,狗年是《天文爱好者》的本命年,又恰逢在自己的本命年中喜迎出刊300期。从今年起,改为全彩色印刷,喜上加喜,非常值得纪念与祝贺。作为《天文爱好者》的老读者、作者和宣传者,我亲眼目睹了她成长的全过程。1958年4月,北京天文馆刚刚落成半年,就在这个天文科普乐园中创办了《天文爱好者》。在中华大地上,这是几代天文工作者和广大天文爱好者  相似文献   

17.
李元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天文科普专家,他多年来积极筹划和推动我国天文馆事业的发展,是北京天文馆的创始人之一。为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1998年,将6741号小行星命名为“李元星”,以表彰他对天文普及事业的贡献。今年是李元先生80寿辰,又是他从事天文科普工作60周年。借此良机,本人根据自己与李元在一起工作多年的体会,就他在北京天文馆创业和敬业的史实做一回顾。担起开馆的重任1957年初,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北京天文馆”提字。5月,天象厅基建完工,7月民主德国专家安装完天象仪回国,这一切均拉开了北京天文馆对外开放的序幕。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8.
60多年来我亲自经历过中国三份天文科普期刊——《宇宙》、《大众天文》、《天文爱好者》,——的阅读和参与过程,对于这些期刊我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兴奋,因为《天文爱好者》已经全彩色化了,她以全新的面貌立足于世界著名天文科普期刊之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天文学会普委会经研究决定,定于2005年8月5日——9日召开“中国天文学会普委会第十届三次工作会议暨2005年全国天文科普研讨会”。请普委会委员准时出席。欢迎其他天文科普工作者积极参加。会议主要分两个部分:普委会工作会议于8月5日——7日在北京天文馆举行。主要研讨、总结近年来的全国天文科普工作:公布“第四届全国天文摄影比赛结果”;制定今后的工作计划。第二部分7日以后,会议代表将同参加“2005《天文爱好者》星空大会”的与会者一道赴河北张北坝上草原参  相似文献   

20.
张杰 《天文爱好者》2011,(11):66-66
如果说蓬蓬勃勃的天文科普事业是一座五彩绚烂的花园,那么北京的校园天文科技活动就是这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而辛勤耕耘在这里的学校天文科技辅导员老师们就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园丁。为了使这座校园天文科普之花更加绚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