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导  陈实 《地理教学》2022,(3):37-41
苏格拉底问答法作为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问答步骤及提问范式,对现行地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视问题式教学”具有重要的发展启示。结合地理教学中现存的问题设计不足现象,本文从苏格拉底问答法的具体案例入手,归纳其特点,从促进问题教学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审思,得到构建地理问题式教学中问题设计模式的发展启示,并结合课例加以运用说明。  相似文献   

2.
王忠林同志是秦皇岛市地名办公室主任,他从事地名工作已有18个春秋。1980年他从测绘部门调到地名办工作,从此他将自己的一身热血投入到地名事业上。十几年来,在他的领导下,秦皇岛市的地名工作一步一个新台阶,成绩斐然,曾连续10年被河北省评为先进单位,1984年秦皇岛市政府授予市地名办为市先进单位称号。他本人还多次被评为省、市地名战线先进工作者。俗话说,一个有理想的人,对待工作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王忠林同志就是这样的人。他刚到市地名办的时候,当时在办公条件差、人员编制少、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他…  相似文献   

3.
2018年1月27-28日,人文与经济地理学青年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青年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论坛以“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青年学者的责任与行动”为主题,来自全国100余家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的青年学者370余人参会。这说明人文与经济地理学青年学者很活跃、有热情、有担当意识。青年学者要加强学习、传承和发扬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前辈的精神和知识体系,迎接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繁荣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正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考力、有创造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人。做一名有思考力的教师人与人的不同,在于思想的差异,而思想则主要来源于思考。一个人是否喜欢思考,做到常态思考,取决于他的思维习惯、问题意识和格局视野。  相似文献   

5.
2011年4月7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青年人才国外培养计划正式启动。经过研究所青年人才国外培养计划管理委员会严格规范的遴选,桂东伟博士成为该项计划的首位资助获得者。他将赴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水科学学院从事为期一年的土壤、水分变化及其与植物之间  相似文献   

6.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青年学者的责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8年1月27-28日,人文与经济地理学青年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青年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青年论坛以“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青年学者的责任与行动”为主题。莅临会场的院士、前辈和主管部门领导纷纷表示鼓励、支持和关怀青年人才的更快更好的成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这次青年论坛主题为题,在新时代传承和创新人文与经济地理学,青年学者责无旁贷,追寻地理学家的精神,集中探讨青年学者的责任与行动,展示人文与经济地理青年学者的思考和风采。  相似文献   

7.
地理学理论研究和科学分析的一般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近年来地理学家和物理学家对城市发展和演化分析的有关成果,总结出地理理论研究方法的一般模式:第一步,根据观测数据建立经验模型;第二步,构造假设、建立理论方程并且求解,求解的结果要与经验模型及其参数一致;第三步,基于第二步的假设条件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模拟结果要与观测的结果一致。第一步用到的方法从地理学"计量运动"时期开始发展,至今已经比较成熟;第二步用到的方法发展多年,但进展较慢;第三步用到的方法目前正在快速发展,但没有与第二步的方法有机结合。强调的方法在于,将地理学的经验建模、理论解析和模拟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不同步骤相辅相成的研究程序。这一套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推广到地理应用研究领域,推广之后的第二步可以大为简化,但第三步则会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8.
2011年2月至5月,我被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厅"511人才工程"选派赴美国学习培训,通过三个月的学习、生活,使我对美国有了一个较为实际的认识,现将一点学习体会和感受通过《西部资源》与大家交流。文明的国度从踏上美国国土的第一步,所见到的事和人,都让我们能够感受到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地理》2005,28(1):32-32
为加强中国科学院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适应知识创新工程需要和跨世纪发展要求的青年创新人才队伍,通过树立青年楷模,展示青年风采,激励全院青年开拓进取、奋发成才,院京党委、人教局、办公厅、政策局、科学时报社、院青年联合会和院团委联合组织开展了第8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在院属各单位和院机关各部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乔凯 《西部资源》2012,(6):14-14
今年53岁的云惠文身材魁梧,一双大手力量中透出沧桑,让人不由得想去探寻他不凡的收藏人生。作为一位资深的收藏家、诗人、书法家,记者一行慕名采访了他。短短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的话语和举止始终透着温和,轻言轻语却又思维敏捷、条理清晰,时不时地抛出连珠的妙语,让人感到异常随意和亲切。  相似文献   

11.
访吴传钧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初一个温暖如春的冬日,在京郊中关村的高楼宿舍里,有幸专访了我钦慕的著名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会付理事长吴传钧先生。先生虽已年近古稀,但精神矍铄,思想活跃。当我谈到先生总不见老,别人称他是老地理学家中的少壮派时,他哑然一笑,说道:“我确实没有什么特殊的养身之道。如果说有常保青春的秘决的话,那就是几十年来自己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精神。”为了想全面了解吴先生的工作经历、治学方向,学术活动以及对发展地理事业的看法,这次访问采取问答的方式进行。先生的健谈,使我的这次访问十分满意,难忘。我问道:“您为什么对地理科学发生浓厚的兴趣,以致终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期刊高质量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盐湖学科及相关领域青年人才作用,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为国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搭建一个更好的研究交流平台,2021年10月《盐湖研究》编辑部在网站和微信平台发布招募青年编委的通知后,得到了广大青年学者的积极响应。综合考虑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学术成果和地区分布等因素,经过审核并经主办单位批准,共有74位青年学者成为《盐湖研究》首届青年编委会成员,我们对入选者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3.
说起内蒙古的黄河石,凡熟悉黄河石者,都会想到一个人,他就是内蒙古观赏石宝玉石协会高级顾问李海负先生.黄河石早已有之.上世纪80年代初,在爱好者的视野里,它还不是观赏石,也未曾有人于黄河边采集黄河石.其主要品种“木纹石”,曾作为大理石的荒料和工艺石材被人开采.当时,李海负在内蒙古地质研究队从事地质工作.一次,他与同事在黄河沿岸的清水河县进行地质考察,被老乡砌墙用的一种石头所吸引.石头上分布的红色条带,极似木纹,当地人称之为“木纹石”.他顺藤摸瓜,沿黄河岸边一路寻找,在小缸房、窑沟、单台子等地,都见到了这种石头.返程时,汽车沿着黄河岸边行驶,他想,既然这一带到处有这种石头,黄河砾石中也应该有.就让司机在一个地方停车,他一个人走到河边,果然捡到一块拳头般大小的木纹石,证实了黄河砾石中有图纹清晰的木纹石.这种砾石,正是如今黄河石爱好者们寻找的对象,因为好的黄河石,就出自这种被河水冲刷的砾石之中.他拾起的这块石头,也是内蒙古境内黄河石第一次被人有意识采集的标本.  相似文献   

14.
李旭旦先生对我国地理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著名人文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李旭旦教授1911年秋,诞生于江苏省江阴县青场镇一个中医家庭里。青年时就读于著名的南菁中学。1930年夏,以成绩优异由南菁中学保送到南京中央大学地理系学习。在校期间,他艰苦奋发,博览群书,成绩斐然。1934年大学毕业后,留系担任助教。1936年考取中英庚款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两  相似文献   

15.
综观古今,整个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从无知到有知、从野蛮到文明、从贫穷到富裕、从混沌到有序螺旋形进化的耗散结构交响曲。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不断耗散与协同,使人类社会迎来了今天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澎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日益交叉与综合,加速了明天信息时代新曙光的降临。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2008,(5):F0003-F0003
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说,探月工程的第一步“绕”已经实现,准备发射第二颗绕月卫星,第二步“落”正在努力,预计2013年前后实现。他说,相比前两步,“回”的难度更大,不仅要完成“落”的全部过程,还要返回,但这一步一定要走,中国载人航天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中国能够把卫星发射出去,再回收,将来人要上月球,也要解决“回”的问题,如果国家能够支持我们顺利立项并且现在就开始前期技术准备,2017年前后则可以完成,目前正在做探月三期“回”的深化论证。  相似文献   

17.
徽州行     
正"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李白的一首《小桃源》,不知让多少北方人产生了对徽州的向往,我也是其中之一。有幸今年5月,随同中国青年作家网总编汪鑫及其他几位老师,应"黄山无极雪天然矿泉水"及"黄山徽州浪漫红文化旅游公司"的邀请,来到向往之地——徽州。我们一行5人下榻在"无极雪矿泉水"的公司所在地。公司的吴董有一双睿智的眼睛,谈吐间总会让人感觉他的目光在追随着你。他很善谈,是那种智慧的善谈,那种能吸引你、引导你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咏梅 《地理教学》2010,(20):60-61
在上世纪30年代,有位美国作家打破了常规地理书的写作方式,紧扣“人”的观念,将人的活动和重要性提升至首位,自始至终关注的是“人文”的那一面——科学、艺术、商业、宗教和政治,从历史的高度阐释了人与地理以及地球的关系。老作家郁达夫曾如此感叹:“他的笔,实在巧妙不过,枯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这么一写,读他的书的人,  相似文献   

19.
人文地理学者的任务:认识空间乎?解释空间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语 :2 0 0 2年 1 1月 ,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决定 ,建立“青年地理学家学术论坛” ,并以之作为该工作委员会内部刊物《青年地理学家》的一个新形式。在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以及《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下 ,“青年地理学家学术论坛”第 1期正式与读者见面。论坛的宗旨是 :言青年之声 ,辩学术之理。该期论坛集中讨论了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建设。我们今后的讨论领域还会逐渐拓展 ,欢迎大家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对国家如此,对学科亦是如此。近年来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蓬勃发展,在满足国家需求方面完成了一系列重大规划和工作,同时也促进了学科的深化发展。青年人才是学科发展的生力军,为了促进青年人才成长与交流,凝聚和打造一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青年人才队伍,由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发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