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艳 《地理教学》2008,(4):28-30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揭示了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相当大的指导作用,也正因为如此,产生了教育心理学这一分支。教学中,如果能有效的运用心理学的某些原理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要求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当前,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也使教学生态呈现多样化。笔者依据首要教学原理指导"传统工业区"的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首要教学原理简介首要教学原理是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教授、当代著名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M?戴维?梅里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改革过程中,顺应教师“职业化”的要求,反思性教学蓬勃兴起,并由此逐渐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实践的强劲教学思潮。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从西方引进“反思性教学”这一思潮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研究。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学实践的发展和教学理论的提升,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教育心理学一个颇有影响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是地理学科教育方向研究生修习的一门课程,但是对于广大一线地理教师而言,“理论和方法”似乎过于枯燥、乏味,地理教师更多地倾向于通过教学实践去总结一些教学经验,再加上新任教师诸事繁多,单纯依靠实践总结经验需要耗费过多的时间,高效的地理教学路程漫漫。其实对于中学地理教师而言,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能够较快地提升教学实施的质量,因为地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都是前辈们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在实践中凝练出来的,具有普遍适用性。这些理论知识虽未必能直接应用到实际地理教学中,但可以间接使用或者启发教育灵感,同时还可以使地理教学更加系统化。这类书籍对于地理教育研究生、地理科学师范本科生及“研究型教师”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强调,教师要"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专业标准》对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促进地理教师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因此,教师应把教学提升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研究中发展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地理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方面与传统教育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多变化,对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基于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指出教师在理论学习、专业技能和教育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角色、更新观念、终身学习、利用资源等促进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7.
芦怡婷  赵媛 《地理教学》2012,(24):21-23
教师和学生是地理教学中的互动主体,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是地理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成果,课程标准对教育实践有着重大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这就要求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正一名地理教师,要做到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就必须成为"杂家"。那么怎样才能成为"杂家"呢?一、多看"闲"书所谓"闲"书,就是那些非本专业的书籍。我们是教地理的,本专业的书籍自然要多看,而且要看深看透,但我们不能局限在本专业的书本上。我们还必须多看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化学等其他科目的书,同时兼看小说、散文、幽默、游记、历史故事等,看多了,看杂了,我们的知识储备就丰富了,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地理教师应该  相似文献   

9.
冯萍 《地理教学》2014,(23):1-1
《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美育》一书由西南师范大学黄京鸿教授主编,是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提高教师素质,组织编写的继续教育教材之一。《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美育》反映了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学校美育系统与美育心理发展实验研究"中地理学科美育的研究成果;以现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美育理论、地理学科教育学理论和系统论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学地理素质教育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0.
曹军 《地理教学》2015,(6):51-52
这些年,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后感,开始很多人觉得教后感空洞而无价值,似乎成了教师"额外"的负担。但我坚持写了几年之后,觉得教后感并非是形式的东西,教后感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它是教育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最有价值的课堂一线的写真和感悟。我写教后感有如下几点体会:一、记录"亮点",积累经验亮点就是教学中独特、新颖、成功之处。它可能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一个恰到好处的案例等等。凡是能让教师激动兴奋、感到得  相似文献   

11.
邹逸  胡顾锋 《地理教学》2022,(2):10-13,17
地理学史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是地理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议题之一,但其在实践中却存在“高价值低应用”的困境。本文以H教师的地理学史教学行动研究为例,呈现了地理学史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探讨了地理学史教学对学生理解学科本质与培养其核心素养带来的效果,阐述了地理学史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带来的积极影响,旨在促进地理学史教学真正走进现实课堂。  相似文献   

12.
刘云 《地理教学》2021,(21):21-25
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当下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教育研究者研究的热点.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科课堂中的渗透需要对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梳理,也需要对教学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调整,那么进行教材分析就显地非常有必要,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本文运用目标矩阵法对教材"疆域"进行教材分析,梳理教材内容的层次,形成教师教学的序列,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陈曦 《地理教学》2019,(1):50-53,26
在地理教学当中,教学资源的应用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因素。国外的科学网站或教育网站往往提供大量兼具多元性和科学性的资料,对其进行合理的教学资源开发,能够大大丰富地理课堂,帮助教师摆脱陈旧的教材,完善教学设计。本文以PBS Learning Media和UNESCO TLSF项目网站资源为例,对"全球气候变化"一节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地理教师开发国外网络教学资源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超 《地理教学》2015,(6):47-48,52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必定会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巨大冲击。有效的微课教学要做到让学生爱学,并且学会。所谓爱学,就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式感兴趣,因为和传统授课不同,微课教学没有老师的督促,所以让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新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三段七步"混合式教学,即课前(线上)、课中(线下)、课后(线上)三个阶段和"自学—反馈—讨论—验证—总结—练习—实践"七个步骤。并以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为例,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总结了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教学改进意见,以期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抛锚式教学是以"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或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为流程,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教研组决定围绕我校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抛锚式教学的本土理解和校本实践创新研究》展开子课题"教师如何才能高效抛锚"的研究。抛锚式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抛锚",即教师设定情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改变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具有重要作用。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要求出发,以"观察、使用工具和实践想法"三个角度为切入点,借助Sun Surveyor并结合地球运动进行案例设计。希望能为地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供思路,以期更好地落实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姚广标 《地理教学》2011,(13):59-60
地理口诀法是地理教师运用语言,形象地概括各种地理现象、地理数据、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口诀进行地理教学,既符合心理学原理,又符合初中生的记忆特征,可以把广泛而繁杂的教学内容系统化、条理化、概括化,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集中起来进行教学,达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充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如何构建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广大地理教师必须认真去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认为:由"示标—导学—自学与巡查—导教—训练"五个阶段构成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下面就以高中地理必修三"流域的综合开发"一节的教学为例来介绍"五段式"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教师成为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主体。面对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如何鉴别、开发与利用,既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也体现了教师拥有怎样的教学理念。本文结合初中地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海教育出版社,简称沪教版)一课,探讨如何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