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小唤 《地理教学》2004,(10):30-31
印度是继“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中日本和东南亚之后接触到的南亚最大的国家,进一步使学生产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兴趣,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人,是这一节的主要教学目标。我采用了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收集展示资料,阅读、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对比、归纳总结等思维活动,在主动获取新知的同时,提高了用地理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培养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崇高情感。  相似文献   

2.
徐伟 《世界地理研究》2010,19(1):176-176,175
由杜德斌教授主编的《世界经济地理》是一本非常及时、新颖、而赋有创新意义的综览世界经济体系和地理格局的区域经济地理教材。区域地理教科书传统上侧重于区域的整体性特点描述、突出区域间差异性的归纳与总结,这类教材虽然具有地理事实与知识丰富多样,但学生在这类课本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以知识点的繁琐记忆为主,对区域地理现象的形成机制的认识和地理过程的理解把握相对就十分缺乏。  相似文献   

3.
区域地理特征是近年高考的重点内容。由于区域地理内容庞杂,不同的区域特征各异,该内容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瓶颈。为此,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在学习某一区域时认真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初中地理教材在“区域地理”的编写上有了重大的变化,安排了不同尺度的区域作为“自主学习”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然而,有些教师仍倾向以“先自然后人”的八股式进行国家地理的教学,这种“八股”式教学的熏复,势必削弱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笔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对此颇有感触,现将“巴西”一课教学中的反思和改进,与大家探讨磋商。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上海高三地理没有具体规定使用什么教材,根据高考考试要求,补充了1997年6月第二次出版的《地理》(三年级文科班)教材中的区域地理内容。由于第一轮复习时间较紧,在学习区域地理时,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 “新疆”是初中学生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开头炮”,学生的收获如何、情感体验如何,不仅影响本节知识的掌握,无形之中还影响学生继续学习区域地理的情怀。故既要扣住抓住显著特点学习区域地理,又要考虑学习兴趣的激发。  相似文献   

7.
徐占福  马涛 《地理教学》2014,(10):47-51
正一、定位是前提——运用地图,建立"心理地图",学会空间定位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就要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即定位。地理位置是认识区域、理解区域的前提。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道门槛,是解开区域地理试题的钥匙。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往往从地理空间入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  相似文献   

8.
去年中考完,有的学生反映中考考题难度大,问了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普遍的反应是经纬网、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内容不是最难的,丰富多彩的区域地理部分却让他们陷入答题困境。区域地理的试题大多数以描述题形式出现,学生一接触到描述题就手忙脚乱,即使写了一堆文字,还是没答到点上。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够教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区域地理的认知结构,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区域地理部分的得分率。一、思维导图对世界区域地理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房晓飞 《地理教学》2014,(3):41-42,58
正为了使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复习更有针对性,我对所教三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地理学习方面的调查。其中,"你认为初中地理最难学的是哪一部分?"这一问题,80%的学生回答为"区域地理"。对学生而言,抽象的"地球的运动"不是最难的,晦涩的"地形图的判读"也不是最难的,而丰富多彩的区域地理却让他们陷入地理学习的困境。那么,区域地理难在何处?——我想,问题应该源于学生意识里的"繁与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三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学好中国地理的前提和基础,是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钥匙,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同时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不可缺少的知识。那么,如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11.
王卫兴 《地理教学》2014,(6):24-26,32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教师最难把握的教学内容之一。本文在明确并解读课程标准和考纲对区域地理学习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提炼出区域地理考核特点,并基于上述研究提出区域地理复习策略,分别为:建立区域地理知识模型,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和阐释方法;建立区域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思维方法,分析和比较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建立区域发展分析模型,提升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徐晶晶 《地理教学》2014,(19):29-31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从知识点掌握的"精、细、透"提升到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准确地掌握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科学地应用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并且外化成答题技巧。高三二轮区域地理的复习难度较大,一是区域的广延性,区域地理涵盖的知识点众多,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二是区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陈晓滢  邓钧 《地理教学》2023,(18):62-64+19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构建更贴合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的区域地理课堂,以学生为探究主体,推动地理课堂转变。然而,目前初中区域地理教学面临课前学情把握不精准、课中地理教学程式化、课后教学反思隐形化三大问题。点阵笔作为一种实时记录书写信息的智能技术产品,能够为精准把握学情、实时调控学习思维、科学评价教学效果提供新的可能。基于此,本文以广州乡土地理为例,提出基于点阵笔的区域地理教学模式并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地理等级考的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立足等级考复习,重组教材,以“新疆农业开发”为主题,依托案例,分析新疆农业开发的条件、问题及方向,借助市西中学思维广场教学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区域分析的方法,提高了区域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地图·国家”一课是上海教育资源库(www.shere.net)中六年级《地理》的一个课堂教学实录,观摩了这堂由上海市辽阳中学张焱老师执教的初中地理课,笔者感触颇深,下文结合课堂实录片段,谈谈这节课的一些特色和有关思考。一、大胆开发教材,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地图·国家”是上海六年级教材中国家区域地理的概述部分,上海地理课程标准对于“地图·国家”内容的学习和应用要求是“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读图说出一个国家地理事物的分布,读图说出某个国家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将数据图表中的内容换成文字形式的表述。”  相似文献   

16.
张俊 《地理教学》2011,(13):32-33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具体区域的划分和选择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决定,以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选择非洲(洲)、南亚(地区)、英国(国家)等,  相似文献   

17.
汪行表 《地理教学》2011,(23):20-21
区域地理一直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由于初中地理知识不扎实,学生在高考中有关区域地理知识考查方面失分比较严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落实到位,又有效地将初、高中的知识整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是在地理教学中把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有效的结合起来,重新进行知识结构处理。处理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模式是在高二阶段,主要学习区域地理,但对高二学生来讲,只学习区域地理的话知识比较肤浅,不能满足高考能力要求,因此在这阶段要结合对应的系统地理知识对区域地理现象进行分析探究;第二种是在高三阶段,主要复习系统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18.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涉及地理区域的教学,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新课程高中地理侧重于系统地理的学习,地理的科学属性和学科特点决定了新课程以问题发现为中心的,以案例为基本呈现方式的教与学,需要地理区域的具体化支撑;二是新课程的高考,出于对能力目标“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两方面考察的要求,以及创设实证性试题情景的命题,需要学生在地理备考中对地理的区域背景有所熟悉和了解。因此如下表所示,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特别是高中高二年级文理分科后的地理教学,需要整合地理区域的有关内容,统筹安排,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   

19.
牛民吉 《地理教学》2014,(22):48-51
一、区域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单析"和"横比""单析"是指在区域地理研究中,在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对地理要素做单一的"静态"分析。"横比"则是在"单析"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的组成要素做差异性比较,找出区域的特定地理条件,为区域发展指出科学的方向,如教材环节1"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向莉 《地理教学》2014,(19):34-36
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课程资源,包括地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地理图册、地理填充图册等。现行的义务教育地理教材,已根据《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进行了相应的修改,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一些争议之处值得思考和探讨。笔者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为例,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处理方法。一、巧设情境,化解困惑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中编排了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