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富含石榴石透辉石的矽卡岩型硅灰石.国内外公认属难选矿石,一般是采用强磁选-浮选-强磁选的联合流程。近期,经武汉工业大学方和平副教授等数年研制,推出单一浮选新工艺及新的药剂制度连续浮选,有效地实现了硅灰石与方解石、透辉石、石榴石、石英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贵州是煤炭资源大省,作为本省的主要能源,煤炭和电力一直扮有重要角色,随着“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煤炭的大量利用以及电厂装机的大幅增加,导致粉煤灰的排放量急剧增加,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环境,因此,对粉煤灰的利用显得迫切。对贵州某地粉煤灰进行测定的基础上,进行了浮选条件试验,并对浮选产品进行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通过对粉煤灰浮选试验进行单因素考察,发现浮选浓度、浮选药剂用量是分选效果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浮选效果是浮选产品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温欣荣  涂常青 《岩矿测试》2004,23(3):194-196200
研究了硝酸钠-硫氰酸铵-罗丹明B-水液-固体系浮选分离锌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NaNO3存在下,NH4SCN—RhB—Zn三元缔合物可浮于盐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从而使Zn^2 被定量浮选,而Cd^2 、Mn^2 、Al^2 、Ni^2 、Co^2 、Fe%2 等离子不被浮选。应用该方法对合成水样及加碘锌强化营养盐中微量锌进行了定量浮选分离测定,样品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8.3%-101.8%。  相似文献   

4.
氯化钠存在下氯化亚锡—罗丹明B—水体系浮选分离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Ir(Ⅲ)在NaCl存在下SnCl2-罗丹明B-水体系中的浮选行为,在1.0mol/L HCl介质中,Ir(Ⅲ)与Pd,Pt,Rh,Au同时被浮选,Ir(Ⅲ)的浮选率为99.2%,并与常见贱金属离子分离,被浮选分离的Ir可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与火试金分离富集法相符。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n=5)<3%。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第四纪孢粉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孢粉提取方法是第四纪孢粉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北方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第四纪以来形成了特有的沉积物类型,不同沉积物的孢粉提取研究一直以来是中国孢粉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选取了中国北方不同沉积相的沉积物样品(黄土与古土壤样品17个、湖泊样品沉积物20个、风成砂样品11个、泥炭沼泽样品10、考古点文化层6个、表土样品10个)共74个,通过对同一种样品不同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就中国北方不同沉积物的孢粉提取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比研究发现,黄土及古土壤中的孢粉提取是以氢氟酸筛选法效果佳,值得注意的是盐酸与氢氟酸对样品的处理过程,进行多次彻底处理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湖泊沉积物孢粉提取可采用传统的氢氟酸法,对干旱区含砂量较高的湖泊沉积物及风成砂样品需要配合重液浮选法进行;泥炭、沼泽中孢粉提取应采用重液浮选法,配合筛选法进行;考古点文化层沉积物孢粉提取应采用重液浮选法,并将重液浮选出来的样品配合以氢氟酸处理能达到很好效果;表土样品可以采用无酸碱重液浮选法。同时还探讨了孢粉提取中的分散剂和硝酸的使用及酸碱的使用顺序。  相似文献   

6.
对内蒙扎鲁特旗富裕屯萤石矿的可选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工作中采用了浮选和手选-浮选两种方法,而以浮选为主,在浮选中进行了粗选条件试验,精选试验和最终精矿的质量检查,其结果最终精矿CaF2的品位,杂质含量与精度均符合化工2级标准,并可作为矿床地质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杨波  童雄  谢贤  黄凌云  王晓 《矿物学报》2021,41(3):294-300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逐年加剧,目前大部分有色金属选厂处理的都是品位低、嵌布粒度细的复杂多金属矿,为提高有价金属的选矿回收率、降低磨矿成本,大部分选厂都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工艺,其中以浮选粗精矿的再磨最为常见.硫化矿浮选粗精矿的再磨可显著提高磨矿效率及目的 矿物解离度,但生产实践中大部分选厂仅关注目的 矿物的解离度,而忽视了硫化矿浮选粗精矿再磨过程中磨矿介质、磨矿方式、矿浆电化学环境等多种因素对矿物表面性质及浮选行为的影响.文章系统总结了硫化矿浮选粗精矿矿物组成特点及矿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综述了硫化矿浮选粗精矿再磨过程中磨机类型及磨矿方式、磨矿介质材质及形状、矿浆电化学环境、药剂浓度等多种因素对再磨后矿物表面性质及浮选行为的影响规律,指出通过精矿再磨工艺参数及矿浆电化学环境的合理优化调整,增强矿物表面间的亲水/疏水性差异,提高精选分离效果应是未来硫化矿浮选粗精矿再磨研究关注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任飞  李岩 《辽宁地质》1995,(3):229-233
本文介绍了四道沟金矿选矿试验。对采用的单一浮选流程中的主要工艺条件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矿石可选性较好,指标稳定、可靠,可做矿床工业评价及开发利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磨矿-磁选-浮选"的工艺流程,对某地锂辉石矿进行提纯试验研究。首先探索磁选工艺,除去磁性物质,再于弱碱性条件下优先浮选云母并脱去少量矿泥,最后通过条件试验,探索Na2CO3用量及搅拌擦洗时间、NaOH用量及搅拌擦洗时间、捕收剂TY-4用量和浮选时间等试验,确定最佳锂辉石浮选条件,在条件试验和开路流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锂辉石浮选闭路流程试验。结果表明,经"一粗一扫两精"闭路试验,获得了Li2O品位为6.10%、回收率为85.49%的锂精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浮选、沉降、吸附量试验及显微镜观测,研究了流体力场对黄铁矿与蛇纹石浮选分离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细粒蛇纹石能够通过异相凝聚作用附着在粗颗粒黄铁矿表面,改变黄铁矿的表观性质,影响黄铁矿的浮选。高强度搅拌产生的流体力场能够脱附黄铁矿表面附着的蛇纹石矿泥,提高捕收剂戊黄药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从而提高被蛇纹石抑制的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流体力场的强度越强,作用时间越长,黄铁矿表面戊黄药的吸附量越高,黄铁矿浮选回收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招远市金矿矿坑外排废水水质、利用现状及金矿洗选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多年监测结果表明,招远市金矿矿坑水二次污染程度较轻,外排水水质全部符合农田灌溉和选矿用水的水质标准,部分还可作生活饮用水利用;区内金矿选矿废水中,氰化废水CN、Cu严重超标,浮选外排废水虽实现了达标排放,但总硬度、矿化度、Ca^2+及硫酸盐等成分含量普遍较高,对地下水仍有一定的污染作用。现场浸染试验结果反映出废水排放后在自然环境下的自然降解过程较短,对地下水影响局限于较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对贵州某地的玄武岩型氧化铜矿进行了可选性试验研究.对氧化矿采用的硫化浮选方法经试验不适合本矿,故采用离析浮选.采用离析、一次粗选的试验指标为:铜精矿品位26.70%,铜回收率84.36%.  相似文献   

13.
Bolshetagninskoe depos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ussia niobium potential sources. It is confined to carbonatite complex of the same name that is situated in the Sayan Mountains, Eastern Siberia. In the result of VIMS exploration niobium ores reserves have been applied by Russian State Reserve Committee in 2012 year. Ores contain about 1% Nb2O5 and are unique in that the economic pyrochlore mineralization is concentrated in alkaline metasomatic rocks but not in carbonatites[1]. During exploration 47 borehole samples and 6 bulk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studied by process mineralogy techniques (optic mineralogical analyze, optic image analyzer system, XRD, EPMA). 26 borehole samples and 2 bulk samples were tested by rougher floatation to define geometallurgical items and to understand the ore’s behavior. Four volumetric samples have been tested by commissioned flowsheet (radiometric separation → impact milling → selective floatation → pyrochlore leaching → ferroniobium). There are three ore types in the Bolshetagninskoe deposit: microcline-pyrochlore (MP), biotite-columbite-pyrochlore (BCP) and carbonate-pyrochlore (CP). MP type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MP ore consists of microcline (59wt%–70wt%) with minor carbonates, apatite, sulfides, goethite. Pyrochlore, the essential Nb mineral (94% of ore Nb content), occurs as fine grains (weighted average grain size is 57 μn). Since pyrochlore grains are fine and friable, the ore preparation size and method is a main problem of its treatment. While primary ore processing is effective to remove about 30% waste material it is important to evaluate its influence on floatation feed grade.  相似文献   

14.
朱奎  魏纲  徐日庆 《岩土力学》2010,31(5):1564-1568
为了研究预制桩施工时桩上浮规律,对温州某工程桩施工时桩上浮现象进行了系统地试验研究。通过检测发现,桩上浮与施工距离、施工顺序密切有关;桩日施工数量越多,桩终压值越高、桩周土质越硬,桩上浮越大;桩不同贯入长度引起的毗邻桩上浮量存在不同,而桩贯入速率对毗邻桩上浮速率影响不大;桩预钻孔、释放孔以及遮帘可以有效减少桩上浮。此外,文中还提出复压值与与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土层特性、桩长度以及桩持力层有关,可根据地区经验取值。  相似文献   

15.
肃北硫磺矿床矿石中有用矿物为自然硫,硫品位一般在23%~36%。一直采用土法焚烧熔炼回收硫磺,造成环境污染和硫资源的浪费。通过对硫磺矿石进行物质组成研究和实验室流程选矿试验研究,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流程。矿石经一段开路和一段闭路磨矿后,采用最佳配比混合抑制剂及其他优化条件进行浮选,获得回收率为92.46%、含S80.78%的工业用硫磺精矿,为该硫磺矿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孙振明  李才  解超明  范建军 《地质通报》2014,33(11):1820-1826
难爬日铁矿位于羌塘中央隆起区。对难爬日铁矿的地质特征、矿体及矿石特征进行初步调查,通过野外调研及室内岩相学与矿相学观察,将难爬日铁矿的形成划分为早期矽卡岩阶段、晚期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及后期氧化作用阶段5个成矿阶段,同时对难爬日铁矿的围岩蚀变和矿化富集规律进行分析。根据矿体产出地质条件、矿石矿物组合及围岩蚀变特征,并结合前人资料认为,难爬日矿床属接触交代型铁矿床,晚三叠世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部位为重点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17.
甘肃金川铜镍矿石中MgO对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建青  刘星 《云南地质》2005,24(4):402-406
金川铜镍矿浮选精矿中MgO高,影响闪速熔炼。对金川主力矿山二矿区矿石中MgO分布特征与赋存状态的研究,分析影响浮选过程中MgO难以抑制原因。认为矿石本身MgO含量高、矿石蚀变严重、含镁矿物自然可浮性的良好是造成精矿中MgO高的主要原因。提出研究含镁矿物的浮选特性和矿石的矿物组成特点是精矿降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双朋西金矿床物质组成复杂,金属矿物以金属氧化物为主,含少量硫化物.载金矿物主要有褐铁矿、碳酸盐和石英,金矿物以自然金和银金矿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以粗粒金为主,以裂隙金为主要赋存形式.根据金的化学物相和解离分析,选矿时加强细磨可提高金的回收率,选用浮选氰化工艺金的回收率可达91.7%.  相似文献   

19.
新疆哈密小白石头钨钼矿床位于中天山地块,是北疆代表性的钨钼矿床,但人们对其成矿流体性质和矿床成因类型了解得很少.矿床地质研究表明,矿体主要产于三叠纪黑云母花岗岩与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碳酸盐岩接触带,根据穿插关系和矿物组合,成矿阶段可划分为干矽卡岩、湿矽卡岩、氧化物、硫化物和碳酸盐5个阶段,白钨矿和辉钼矿分别形成于氧化物和硫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成矿早期(干矽卡岩阶段)流体为中高温、中高盐度的NaCl-H2O-CO2体系,成矿晚期(碳酸盐阶段)演变为低温、低盐度的NaCl-H2O体系.小白石头矿床为矽卡岩型钨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指示流体混合及降温可能是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生物技术在煤炭脱硫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沈阳红阳三矿的煤样为研究对象,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其进行了生物直接浸出脱硫和生物预处理浮选脱硫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煤样含硫(全硫)2.30%的条件下,用细菌浸出20d,可以使煤样的含硫量下降到1.20%,脱硫率达47.83%,当对煤样进行生物预处理浮选脱硫时,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液可明显改善脱硫效果,在适宜的菌液用量下,经过3~10min的预处理,可以使脱硫率比不经预处理时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