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创设多元情境。提供探究的土壤 学习生活有其社会性,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不同意义的建构要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这要求教师在自觉放弃“主宰者”的情况下,积极努力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思维探究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林爱民 《地理教学》2023,(20):47-49
新课程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以“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为例,阐释“三问三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模式,推进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革新。课例通过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领学生依次开展自主独学、同伴互学、共同体助学和独立思考等进阶学习活动,激励学生“能生疑”“敢质疑”,经历“知识获得之问”“知识结构之问”和“知识融会之问”。在正确价值观引领下,学生在深度学习中逐步进阶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和素养水平,培养创新思维和开放意识,提高独立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钢 《地理教学》2014,(17):40-41
正一、基于问题意识培养的学习情境创设创设学习情境,是导学案编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情境通常由学习素材和相关设问两部分组成。基于问题意识培养创设的学习情境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学习素材有利于引发认知冲突,相关设问有利于引发批判思维当学案提供的学习素材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或教材的观点相左时,特别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2》"农业地域类型"时,传统的"南稻北麦"粮食  相似文献   

4.
凌锋 《地理教学》2010,(16):19-20,18
一、以情境设计为主线:入境——明理——导行 叶圣陶说:“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准确把握教材的感情基调和实质性内容,这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这是驾驭课堂教学情境的关键。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反复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用真情实景去感染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掌握知识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5.
江静华 《地理教学》2012,(11):37+48-37,48
活用“导学稿”是“学案导学”教学有效性的核心。灵活运用“导学稿”,把集体智慧、个人风格和各班学晴相结合。在“导学稿”的基础上,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提高“导学稿”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吸收其认为有趣或需要的知识。情境教学指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理解知识、构建意义。本文以桂花产业为例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中实现主动学习,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在“双新”背景下,高中地理学习是一个侧重在原有经验基础上通过自主或合作建构形成新经验、不断提升学科素养能力的过程。基于素养本位的高中地理课堂深度学习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方向。深度学习基于真实情境的、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框架,选取真实情境,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激发思维冲突,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自我探究学习、同伴合作学习、“小先生引领”等途径,逐步形成地理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方法,并运用已建构的思维方法解决具体地理情境问题。形成深度学习“问—究—思—创”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构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张蕾  陈晓 《地理教学》2012,(2):28-30
一、情境教学的提出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内驱力,加速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姜乔 《地理教学》2019,(3):33-36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地理教学情境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直观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合作情境有利于培养实践共同体,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探究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生活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知识的迁移。创设教学情境应遵循实效性、和谐性、启发性和多元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张柳青 《地理教学》2023,(2):21-24+7
近年来,地理选考命题的重心逐渐从重知识向重能力、重素养转变,这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亟需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本文以“太阳视运动原理”教学为例,重点关注情境创设、问题设计、深度参与、深度理解、深度拓展五个方面,旨在让学生在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和思考中,获得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并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张玲娟 《地理教学》2013,(21):40-42
一、用“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主干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非常重要,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能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例如,引用人教版必修地理1教材第29~30页的动手操作型活动为“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节中的“热力环流”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2.
金冶 《地理教学》2022,(8):23-26
本文基于思维型课堂理论梳理了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型,包括创设情境与认知冲突、思维互动与自主建构、梳理归纳与思维监控、拓展提升与应用迁移四个教学基本过程。基于此,本文以“大气的受热过程”为例,创设复杂开放的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冲突,设置递进的任务和问题链引导学生在思维互动中自主建构,提供解决问题的支架梳理思维结构,最后创设新的情境帮助学生在迁移应用中实现思维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宗燕  翟红云  蒲海燕 《地理教学》2023,(1):19-22+14
与传统的“一课多境”教学模式相比,“一境到底”教学模式以一条主情境贯穿整节课,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的子情境和梯度性的问题链,将零散知识点串联成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该教学模式具有设计精、处理透、系统性和连续性强等特征,既保证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也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有助于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本文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为例,将“探秘新疆‘三生三世’”作为情境主题引入课堂并贯穿始终,创设“今世——入干旱之境”“前世——溯干旱之因”“来世——解干旱之困”三个子情境,将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三种表现串联成线,形成知识脉络,深化学生对整体性的认知,树立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14.
徐梁  马小雪  王玮 《地理教学》2023,(24):29-31+40
问题式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的重要方式,通过创设区域地理情境和设计相应问题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针对课堂教学中问题式教学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创设地理问题情境、设计地理问题链、探究地理问题链和总结评价四个角度,提出了问题式教学模式导向下的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途径及优化策略,并以“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为例展开教学设计,以期为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情境教学演绎地理新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磊 《地理教学》2006,(6):23-24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形象资源,创设具体事物的场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与灵感,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相似文献   

16.
夏方才 《地理教学》2015,(7):25-26,45
一、在合作讨论中,突破教学重点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乡土案例是学生生活中的知识,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进行课堂设计,充分利用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有  相似文献   

17.
地理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一般为:1.创设情境: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进入活动状态。这里所说的情境主要是指教学情景,它既包括每一个认识环境中的问题情境,又包括每一个活动环节中的活动情境,还包括教师为整个课堂教学所创设思维场、情感场等课堂氛围。2.出示材料:针对学习内容,出示相应的学习材料。在学生开始学习前,教师应该对材料进行必要的说明,对问题和任务交代清楚。  相似文献   

18.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即通过矛盾的创设,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基本习惯。而在一堂课上,仅通过若干小环节即可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而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需重视创建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认知地理事物,同时也强调单元式学习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方法。本文以“中国气候”这一单元为例,通过创设跨学科真实情境,设计问题链,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时空综合分析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朱其山 《地理教学》2010,(17):26-27,22
“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系列的教学问题;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教学中的“问题链”,一问接一问,一环接一环,环环紧扣,步步深入,由此及彼,就像一根链条,把疑问和教学目标紧紧地连在一起,对学生学法的形成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