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是库区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GPS监测作为高新技术在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三峡库区三级GPS监测网的构建,为全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供了统一的坐标基准,为库区GPS基准网提供了准确的起算数据,为分析各滑坡体基准点的位移变形和稳定性提供了参考。实践表明,GPS监测技术能较好地满足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要求,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地质灾害体的地表变形情况及特征,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2003-2017年三峡库区蓄水以来的滑坡灾害险情统计,研究了蓄水后库水位升降和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期对库区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借鉴。统计表明,强降雨与水位变动是当前诱发库区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因素;受两者综合因素的影响,每年5-6月和7-8月是库区地质灾害高发区。因此,控制库水位下降速率,做好汛期的监测预警,按照不同时间段确定库区监测预警工作仍是库区防灾减灾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具有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山区面积比例高等特点。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大量重大工程建设、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人类活动,导致各类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民生改善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带来了挑战。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能够为灾害风险管控、监测预警、防治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由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入手,着重分析讨论了我国地质灾害发育概况、监测预警既有成果和研究现状。然后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主要内容、主要技术方法和主要监测预警模型的发展和现状三个方面,讨论了"3S"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研究现状和实践应用;最后详细讨论了目前基于"3S"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在三峡库区和国家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本文最终结论认为,"3S"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各行业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应用已日趋成熟,未来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将以"3S"技术为基础,集观测、研究、风险评估、预报预警、预防治理为一体,有机结合各相关学科和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诱发灾害的因素和发生强度,提高地质灾害预报的时间、地点、发生强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是在政府领导下由群测群防、专业监测预警和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紧密结合的综合性防灾减灾体系。监测预警体系从2003年开始建设运行并通过技术、管理等不断创新完善。运行以来,及时预警预报灾险情700多起,紧急转移搬迁6万余人,连续15年无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等事件,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成效。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成功的必然性,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完善科学的监测体系和明确的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5.
自 2 0 0 1年 7月国务院宜昌会议以来 ,为满足三峡工程 135m水位蓄水任务的库区移民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支持工程的顺利进行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按照《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 ,库区共有197个滑坡地质灾害需要实施治理工程。为了加强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技术管理 ,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原移民局和国土资源部联合组织专家组 ,我所王思敬院士、孙广忠研究员被聘为专家组成员。目前 ,各区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进展总体上是顺利的 ,但…  相似文献   

6.
日前从三峡库区地灾防治部门获悉,自2001年以来,湖北及重庆库区已累计工程治理崩塌滑坡465处,工程防护库岸216公里,避让搬迁居民4.58万人,库区地灾监测预警网基本建成。国家三峡地防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至2009年底,历时9年的三峡库区二期、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基本完成,期间库区共规划工程治理崩塌滑坡570处,实际完成465处;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对朔州市地面沉降区的治理,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结合收集采空区分布范围开展朔州地区地面沉降监测工作,通过沉降数据分析,总结出朔州市沉降趋势,显示朔州市存在明显地面沉降,为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和工程施工采取工程,使矿山地质灾害得到基本控制和综合整治。建立了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实现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时空概率预警预报。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下一步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措施,为朔州市地质灾害调查及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迁建区地质灾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殷跃平 《地质通报》2002,21(12):876-880
三峡工程移民总人口达120万人,移民迁建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容量极为有限,人地关系紧张,移民安置难度大。本文将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区地质工作归结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地质工作的阶段性、地质认识的局限性、地质问题的长期性4个方面,并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临测预警工程的建设内容和运行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将按照“中央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方针,在群测群防体系和专业技术体系相结合的基础上,以国家、省市和县区3级地质环境监测站为依托,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群测群防手段,对库区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批分级监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将分4个阶段实施。最后,就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已近结束,自这一活动开展以来,我国在地质灾害防治的法规建设,基础调查,监测预报及治理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成绩,但依然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人力诱发地质的现象愈演愈烈,灾情日趋严重,防灾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经济效益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有效地保护了三峡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长江航运。为了衡量其发挥的经济效益,在界定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投入产出边界的基础上,构建详细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进而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的类型、特点、环境状况、时空特征等诸多因素,构建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经济效益的期望值与实际可能值评估模型与方法,并运用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头道河村张家湾滑坡的基本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本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治理提供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1.
依据地质灾害发生的动力学机制以及对地表的影响深度和灾害载体的运动特征,将广东陆地地质灾害划分为三类灾害系,即表层灾害系、表-浅层灾害系和表-深层灾害系,其影响因素和动力源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文圈(人类活动)。五大圈造成了地质灾害系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这五大圈的变化。灾害系的能量源归属于三大类:日地系统、地球系统和人类系统。文中指出人类系统的能量源在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形成、演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居室氡气污染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氧的性质、室内空气中氡的主要来源以及氡子体的动力学性质,分析了氡的危害及其机理,并提出了室内氧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灾害区划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中使用了主要地质灾害(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基下沉、地裂缝、水土流失、港口淤积等)大量的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的实际数据,根据综合分析并运用“灾害密度”和“灾害强度”2种指标,将广东沿海陆地划分出9个地质灾害一级区及其所属的32个二级分区,其中包括10个重灾区、10个中灾区和12个弱灾区。首次编制了基于数据库和GIS的1:50万广东沿海陆地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与区划图,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的理论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信息和实际数据。分区的结果揭示了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河北西北部怀来一下花园地区是地质灾害较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表现为地震、山地崩塌滑坡、水土流失、地裂缝、煤层自然、突瓦斯、水污染及岩溶渗漏水等,这些现象已成为制约本区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因此,近年来笔者等在冀西北开展卫/5万区调工作的同时,有意识地收集各种地质灾害资料,并对重点灾情进行实地考查,从而对各种灾害的地质背景、灾害类型、灾害损失、成灾机制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初步的、较全面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历史资料和防治现状的基础上引入城市重要性作为判别准则之一,以1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泥石流危险度分区。依据泥石流危险度权重的不同将河南省分为5个区间,其中危险度大的城市1个,危险度中等的城市3个,危险度小的城市6个,危险度极小城市2个,无危险度城市6个。以期为河南省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区,在自然和人为影响下,发育着五种不同类型的道路翻浆,某些路段产生雪阻,冰糊(涎流冰)、路面挂冰等道路冻害,严重影响交通运输,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维持运营。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MAPGIS6.7、MORPAS3.0和Geodas 4.0软件为平台,综合应用信息量法、证据权法和模糊证据权法,采用两级混合的预测方法对玉林—铁山港公路沿线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性区划,共划分为高度危险性区、中高度危险性区、中度危险性区和轻度危险性区4级。预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崩塌、滑坡灾害危险性级主要为轻度危险等级。中高度—高度危险区范围较小,且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北部AK51、AK60~AK65和AK95~AK105路段;上述区段水系发育,沟谷较多,山坡陡峻,岩土体结构多具中厚层状坚硬、较坚硬砂岩、粉砂岩、砂砾岩夹软质泥岩、页岩岩组特征,断裂构造发育,地表残坡积层厚度大,结构松散,夏季暴雨频发,崩塌、滑坡灾害条件基本具备,易于形成和诱发;因此,应重点加强上述区段的灾害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岳阳市地质灾害特征,依据区内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为防治地质灾害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州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基础上,通过分析广州市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现状,进一步探讨了地质灾害成因类型与地质环境条件之间的密切关系。地质环境条件差异决定了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在空间位置上的分布特点。北部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点占地质灾害总数的82%。北部花岗岩分布区,由于残坡积土层厚度较大,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占该灾害总数75%。外部诱发因素决定了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在时间上发生的频率和密度。其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和强降雨又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其中,自然因素诱发占地质灾害总数的20.5%,人为因素诱发占地质灾害总数79.5%。因此,控制人类工程不合理活动和提高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预防意识,是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和降低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主要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根据确定的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的原则和评价方法,对长江江西江段及鄱阳湖地区进行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研究,主要划分为高风险区、一般风险区两个大类,高风险区主要有九江市区高风险区、南昌市区高风险区及永安堤段高风险区;一般风险区有赣、抚尾间风险区、信江尾间风险区、饶河尾间风险区及修河尾间风险区、滨江县级城市风险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