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为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气象信息的需求,焦作市气象局把121改造作为"一把手"工程,并先后组织考察组赴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调研学习.通过调研,发现了焦作121存在的问题:服务人员分散,专家热线线路少,信箱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磁条声音不优美,时长设置不科学;另外,在121的宣传上,形式、口号单一,缺乏针对性,达不到以点带面、让别人替自己宣传的效果,致使拨打率长期低迷.  相似文献   

2.
为使经济不发达地区气象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吉林省气象局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气象局作为试点单位,推动“121”集约经营。我们曾先后三次到延边实地调研,通过调研发现问题,通过调研指导试点,并从中探索气象信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陈增军 《湖北气象》2002,21(4):35-37
从泰安市2000-2001年“121”电话气象信息服务实际出发,揭示了影响“121”电话拨打率的三种主要客观因素,并指出其拨打率与用户群、季节和信箱内容有效为密切的关系;同时提出了提高“121”电话拨打率的三种途径,即增强气象服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丰富服务内容和拓宽服务领域,加强“121”气象信息服务电话宣传。  相似文献   

4.
罗国城 《广西气象》2005,26(A02):81-82
(1)气象信息产业的现状 121开通后拨打率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是宣传跟不上,收费过高,个人用户不多。2004年下半年推出包月制,签约用户每月信息费不到2元,在电信局的大力推广下,签约用户近万户,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21”拨打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历史统计,分析了解“121”的动态发展。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外加强宣传和对内调整“121”内容,提高其拔打率。“121”跟踪监视系统基于此而开发。  相似文献   

6.
气象专业有偿服务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产物,是气象部门走向社会、走向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也是气象部门面向市场的一个主要窗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现今的一些气象服务形式勿庸置疑地将被新的形式所替代。1 依托专业,多形式探索、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层气象部门的服务形式已从过去较单一的片张式天气预报形式向多形式发展。如:“121”气象信息台、电视天气预报、人工影响天气、天气预警、“四防”检测、大型彩球服务等。各县站因当地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及人们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7.
利用4种科普活动后收集的小学和中学气象知识试卷,分析了不同科普形式下不同受众群体对校园科普的接收效果,结果表明:总体情况看讲座科普为效果最好的传播形式,可在今后的气象科普宣传中适当增大此类科普活动比例,游戏科普效果最差;专家讲座科普是最容易被小学生接受的传播形式,视频类科普是最不受欢迎的科普形式,在小学生的气象宣传活动中应加大讲座类科普活动的频率、取消或重新调整视频类科普形式的内容;中学生接受4种科普形式的能力则较为均衡,考虑到宣传的多样性,今后的中学气象宣传活动中4种科普形式可齐头并进,以达到多面宣传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颜华  戴清  朱锦萍 《湖北气象》2003,22(3):45-46
“121”气象信息电话服务从1997年开通至今已有5年,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气象信息服务,获得了社会公众与千家万户的信赖,其拔听率不断上升,已成为气象部门公众气象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的重要手段和窗口之一。为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必须稳定现有用户群体,不断拓宽新增用户群体,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宣传策划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121”气象信息的输入速度和充分利用“121”系统的语音资源,我们开发了集多种输人方法于一体同时能编辑多种气象信息的“121”气象信息辅助输入系统(简称系统,原来的“121”制作系统简称原系统),目前已投入业务试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从90年代初开始,"121"气象信息答询服务便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成为了社会公众及时获取天气预报、气象科技服务以及其它相关科技服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成为了气象部门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类气象科技产品,宣传气象科技的重要传媒.  相似文献   

11.
开展"121"服务工作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愈来愈广泛。“121”气象信息服务以其准确、便捷、迅速、经济等特点,日益受到社会青睐,它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气象科技服务新的经济增长点。南昌地区“121”电话信息服务是1997年8月正式开通的。它以全天候,滚动播出方式,及时向社会提供综合气象信息,深受广大用户欢迎。同时,该项目为部门年创收37.5万元,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1主要做法1.1注重营销广泛宣传“121”虽说是全国电信部门统一规定的天气预报号码,但从1993年起,我们就已停止在…  相似文献   

12.
强化宁波市"121"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波市“121”信息服务系统拨打状况的分析,表明拨打次数与天气密切相关,不同信箱拨打情况区别很大,因此我们在强化“121”信息服务系统的基本建设同时,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使“121”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1998年12月1日,由贵州省专业气象台及贵阳市电信局联合开办的"121"气象信息自动答询电话正式开通c这是继广播、报纸、电视之后的又一气象信启、发布形式,只需拨打"121"这一电话号码,便可得知你所想要的气象信息,恰如你身边有厂一位气象专家。目前121设有一个主信箱,Ic个分信箱,主要内容如下:本地24小时天气预报、本地天气实况、一周天气回顾及近期天气展望、省内各地州市天气预报、全国主要城市天气预报、省内部份旅游景点天气预报、特种天气报告、三县一市天气预报、双休日及节假日天气预报、气象与生活、气象科谱之窗。“121”气…  相似文献   

14.
关中地区吨粮田建设的气候对策范毓聪(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安·710015)目前吨粮田的形式有:稻稻、稻麦、麦玉、春玉米四种,而关中地区吨粮田的形式比较单一,除北部条件很好的地块,春玉米亩产达吨粮外,大面积基本上都是冬小麦一玉米一年两料创吨粮。所以本...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 3月 10~ 19日 ,我局一行 8人赴浙江的杭州、绍兴、余姚以及安徽的马鞍山市局 ,针对科技服务与产业发展问题进行调研和学习。通过实地调研、听取经验介绍和座谈讨论等形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1 浙、皖两省市局的具体做法1.1 全力攻关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最近有一种新说法 ,叫“环境就是生产力”。从浙、皖两省考察的情况看 ,这句话在他们那里得到了验证。浙、皖两省市的防雷减灾工作已纳入地方行政或依法管理序列 ,真正实现了由过去的部门管理向社会管理以及由单一的工程创收向减灾的转变。余姚市气象局是地…  相似文献   

16.
十几年来,烟台市气象科技服务得到迅速发展,服务内容由单一的专业气象服务发展到庆典气球、防雷检测、“121”电话气象信息服务和电视天气预报广告制作等;服务手段由电话、气象警报发展到传真、微机终端和信息网络服务;队伍由“人人有任务,个个有指标”的兼职服务发展到专职与兼职相结合。运行机制由计划经济下的“行政管理、业务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每次气象科技服务的快速发展都伴随着创新,即伴随着改革的深化、认识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伴随着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改革和政策环境的优化;伴随着技术水…  相似文献   

17.
《广东气象》2005,(2):F002-F002
3月中下旬,全省气象部门和气象学会纷纷以不同形式的活动纪念2005年世界气象日(图1-2),围绕天气、气候、水与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大力宣传三个气象理念,反映气象在社会、经济、安全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公众互动参与,精心组织对外开放,广邀各级党政领导、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参观交流,展示气象现代化建设成就并开展气象科普宣传;  相似文献   

18.
如何搞好专业预报广播1气象广播力求形式上具有特色,内容上既体现专业特点,又生动活泼气象广播专业性强,内容单一,因此专业服务广播必须在形式上新颖、独特。内容上要实用、丰富。充分发挥气象警报接收网的最佳效能,在巩固用户的同时多发展新用户。1.1寻求最佳时...  相似文献   

19.
1目的任务依靠“121”这种比较先进的服务载体,把当前农业生产中人们比较关心的农业气象问题及解决措施,以农气情报、预报、分析、资料和建议等为产品形式,开展声询服务,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和田间作业,满足各级领导、农技人员、农户等广大用户的需要,促进农气科技向生产力转化,提高农气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121”气象服务这一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2基本构想“121”农业气象声询服务应遵循以下3条原则:(1)必须考虑到不同层次用户的实际需要,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当前电话主要集中在城镇,使用者多数是领导和农…  相似文献   

20.
随着通讯业的迅速发展,天气预报的传播途径日见增多,天气服务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服务的内容却比较单一。为了使服务形式与服务内容相辅相成,作者对天气服务进行较细致的归类,使服务类别配以相应的服务内容,以期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