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蒙古苏左旗南部温都尔庙群地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臣 《地学前缘》1999,6(3):112-112
内蒙古苏左旗南部的温都尔庙群(北带)为典型大洋蛇绿岩,是晚古生代俯冲洋壳残片。研究表明,北带温都尔庙群是由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的岩石组合经构造作用拼贴在一起的构造拼贴体。根据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年龄重新厘定了温都尔庙群的时代,将其解体为古元古代宝音图群、中一新元古代温都尔庙群和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古元古代宝音图群岩石组合为各类片麻岩、绢云绿泥石英片岩、石英岩。千枚状片岩、大理岩和绿泥绿帘阳起片岩。绿泥绿帘阳起片岩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910Ma,李述靖(1995)在昌特敖包深变质岩系…  相似文献   

2.
聂凤军  裴荣富  吴良士  Bjore.  A 《地球学报》1995,16(1):36-44
白乃庙群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白乃庙-谷那乌苏一带。这套岩层与毗邻的侵入体不仅是白乃庙-温都尔庙构造岩浆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赋存有一系列铜(金)和金矿床(点)。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可信的年龄数据,一般认为:白乃庙群绿片岩和侵入岩体均属奥陶-志留纪 ̄[1]。据最新资料,白乃庙群绿片岩锆石铀-铅年龄为1130±16Ma ̄[2]属中元古代。查明绿片岩和侵入岩体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对于了解华北板块北缘内蒙古中南段的构造。岩浆演化,确定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白乃庙群绿片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Nd和Sr同位素研究。并且对它们的形成时代和成因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烟台北部芝罘群主要变质岩类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变质相系及构造岩等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群变形,变质作用及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区芝罘群曾经历1期韧性变形作用和4期变质作用(古元古代高角闪岩相,中元古代早期低角闪岩相,中元古代晚期高绿片岩相及新元古代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德臻  魏荣珠 《地球科学》2000,25(3):232-236
通过区调填图在内蒙古固阳县北山新太古代石英闪长岩和中元古代英云闪长岩中发现了韧性剪切带.通过野外调查、应变测量及显微构造、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表明, 该韧性剪切带为两组呈共轭组合型式产出, 形成机制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相互挤压作用有关, 为在地球较深层次、在压扁环境下的简单剪切, 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末期, 变质相为绿片岩相.   相似文献   

5.
苏北高压变质带绿片岩中石榴石内文石包裹体的发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苏北高压变质带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南缘,露头多为绿片岩相的中—晚元古代云台岩群,典型的蓝片岩仅见于灌云县杨集的钻孔岩心中。本文通过拉曼光谱研究,在连云港地区的绿片岩内石榴石中发现文石(CaCO3)包裹体。文石呈细小包裹体残留于细粒半自形石榴石斑晶中。这些石榴石作为低扩散的刚性矿物,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变质反应证据保存在石榴石的成分环带及包体矿物组合中。文石包裹体的存在证明苏北高压变质带北部的、即本区出露的这套岩系是早期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晚期又叠加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高压变质地体。  相似文献   

6.
高德臻  魏荣珠 《地球科学》2000,25(3):234-236
通过区调填图在内蒙古固阳县北山新太古代石英闪长岩和中元古代英云闪长岩中发现了韧性剪切带。通过野外调查、应变测量及显微构造电子控针等方法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带为两组呈共轭组合型式产出,形成机制与西位利亚 块和华北板块相互挤压作用有关,为在地球较溶层次、在压扁环境下的简单剪切,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末期,变质相为绿片岩相。  相似文献   

7.
陕甘川交界区碧口群的变质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魏春景 《地质学报》1994,68(3):241-254
碧口群由一套中晚元古代的变质双峰式火山岩及复理石型深积岩组成,其变质作用分为蓝片岩相和绿片岩相。据其野外分布及白云母b0值的变化可分成A、B、C三个变质带。蓝片岩相以钠质闪石+绿帘石共生为特征,在A带的大面积绿片岩中呈条带或残片状分布。对区内的角闪石、绿泥石、绿帘石及白云母等矿物及其间的交代关系研究表明蓝片岩和绿片岩并非同一物理化学条件下的产物。蓝片岩相的温度为300-400℃,压力为0.5-0.  相似文献   

8.
康古尔塔格韧性剪切带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康古尔韧性剪切带是一个复杂而强烈的构造变形带,其特征表现为4个变形期次。由于韧性剪切──区域动力作用,使变质程度明显高于剪切带两侧的区域埋深变质,变质特征表现在葡萄石-绿纤石相经韧性变形作用后,形成一套低绿片岩相变质地层,体现出前进变质作用的特点──矿物普遍细粒化,并发生动态重结晶,这套低绿片岩相变质地层,为金的富集成矿提供了可靠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9.
苏北中—晚元古代云台岩群变质作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火根 《江苏地质》1997,21(4):204-211
苏北中-晚元古代云台岩群属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一部分。它经历了三期主要变质作用,即低绍片岩相,蓝闪绿片岩相和高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变质时代分别为泥盆-石炭纪。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温都尔庙至白乃庙一带分布了一系列的中新元古代地块,其变质程度均已达到角闪岩相,是研究华北地台北缘中段中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主要对象.通过对白乃庙群、乌拉乌苏斜长角闪岩地层和德言其庙岩系等不同时代典型地块的岩石组合特征和pTt轨迹的对比研究发现,这些地块主要是拉张条件下板底垫托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与表壳岩系的绿片岩相岩石组合特征相一致,分别代表了同一拉张构造环境中不同构造层次的产物,反映了华北地台北缘在中新元古代经历了漫长的拉张过程,也是华北地台北缘遍布了支离破碎的中新元古代地块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综合分析了白乃庙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前人有关该矿床的年代学、成矿流体来源等多方面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矿床的成因问题。白乃庙铜多金属矿床南北成矿带具有不同的成因机制,其中南矿带为幔源流体二次交代热液矿床,北矿带为斑岩型矿床。南矿化带具有2个矿化期,即矿化发生在中元古代(1 144~1 354Ma之间)和早古生代(420~450 Ma之间),而北矿化带的矿化发生在早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过程中。成矿物质来源方面,南矿带为幔源,而北矿带以壳源重融为主。矿化过程方面,南矿带初次矿化于中元古代的海相火山地层中,在加里东期的构造运动中发生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并被拼贴到华北板块北缘,并在该期使原矿化元素受到第二次活化富集;北矿带发育在加里东期弧构造体制下形成的斑岩体内,由岩体内热液循环而成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刘欢  赵希林  张金国  江涧  袁浩为  王波  刘萌 《地质学报》2021,95(12):3629-3641
武夷地块中各地体的活动解析是认识华夏板块构造活动演化的窗口.南平宁化构造带作为划分南武夷地体和北武夷地体的重要边界活动带,其构造属性对我们认识武夷地块中南、北武夷地体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南平-宁化构造带中变质火山岩类的研究和认识存在争议,限制了我们对南平-宁化构造带的构造属性的理解.因此,本文利用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年代学测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等手段,对该套变质火山岩做了重点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得到以下认识:南平-宁化构造带中的变质火山岩类主要形成于756~720 Ma,主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或岛弧环境,表明南平-宁化构造带可能代表了南武夷地体和北武夷地体之间的一条南华纪的近东西向的岛弧火山活动带,结合带中构造变形反映的南北向对冲的汇聚极性,我们认为南武夷地体和北武夷地体之间在南华纪可能还存在洋-陆碰撞乃至陆-陆拼合过程,这也反映了多微地块、多期拼合过程可能更符合华夏板块大地构造演化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嫩江—黑河构造带地处松嫩地块与兴安地块的结合部位,一直以来是业内学者关注的焦点。在构造带内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哈达阳一带野外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一套变质变形程度与周围地质体差异很大的地层。岩石组合为绿泥石白云母构造片岩、二云母微晶片岩、黝帘白云糜棱片岩等。采用LA-ICP-MS技术获得的绿泥石白云母构造片岩中锆石U-Pb年龄为413.9Ma±2.7Ma。通过分析区域地质演化历史及不同时代地质体特征,认为沿红山梁—哈达阳—依克特一带存在一条构造混杂堆积岩带,这套强变形岩石应为构造混杂岩带的一部分,其原岩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后期构造定位应与嫩江—黑河构造带最后于早石炭世末拼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秦岭造山带构造-成矿旋回与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造与成矿活动是否具有旋回性是地质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命题。本文根据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和方法,论述了秦岭造山带构造-成矿活动,划分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早期、古元古代晚期、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6个构造-成矿旋回,探讨了每个旋回的矿床成矿系列特征和成矿演化历史。指出该造山带的成矿作用既有长期性和连续性,也有间断性和旋回性;中、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和中、新生代两个时期是秦岭造山带中两个主要的成矿高峰期;构造-成矿作用可分为开裂、拼合及相对稳定三个阶段;成矿作用早期以幔源岩浆侵入及海相火山活动为主,晚期以壳幔混源-壳源的陆相中酸性岩浆侵入及火山活动为主;与火成活动及开裂作用有关的成矿活动在南、北两个成矿域之间具有振荡性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松多绿片岩分布于拉萨地块中部的松多地区,因对其时代及构造属性研究程度一直较低,严重制约了对松多古特提斯洋演化的认识.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松多附近的绿片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试,以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并开展了岩石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在松多绿片岩中获得锆石U-Pb年龄约为232 Ma,为中三叠世,代表了绿片岩的原岩成岩时代.其锆石εHf(t)平均为3.6,显示弱亏损地幔的特征.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揭示,绿片岩原岩具有拉斑质基性岩特征,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原始地幔标准化多元素蛛网图中均为平坦型,与N-MORB相似.在各类判别图解上,也都落入N-MORB区域,表明松多绿片岩原岩可能为松多古特提斯洋壳残片.松多中三叠世绿片岩的识别,说明松多古特提斯洋可能在中三叠世时还存在洋盆.   相似文献   

16.
安徽北淮阳构造带基底变质岩的构造属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安徽北淮阳构造带的基底由一套变火山沉积岩建造 (即原称庐镇关群 )所组成。岩类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的研究表明 ,这套火山岩属碱性玄武岩系列、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玄武岩系列 ,分别形成于中元古宙陆内裂解 (扩张 )带和晚元古宙岛弧两种构造环境 ,其中以岛弧环境火山岩为主要部分 ,由此可以证明北淮阳构造带是在中元古宙陆内裂解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弧系 ,具有大陆型基底性质  相似文献   

17.
丹巴地区前震旦纪岩浆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巴地区前震旦纪结晶基底中具代表性的格宗和公差等花岗岩体,对其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特征的重点研究后,认为它们应主要为区内未出露的成熟度较低的中元古代(距今约1600Ma)的火山-沉积岩,于晚元古代(晋宁期)经深溶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改造重新组合固结而形成,并于喜马拉雅期遭受构造-热事件影响再度活化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属扬子克拉通西缘晚元古代造山带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利五巴铜矿位于三江成矿带反"S"型大地构造中段金沙江构造带与兰坪盆地结合部位,位于古—中元古界雪龙山变质岩第二组和第三组的石榴二云石英片岩、黑云石英片岩、碱长片麻岩破碎带中。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结合前人三江地区研究成果及成矿理论认为,该铜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型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具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由榴辉岩、石榴石白云母片岩和蓝片岩等组成,与蛇绿混杂岩、晚古生代浅变质地层岩片等共同构成了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这一构造混杂岩带,是伴随古特提斯洋闭合的深俯冲作用及后期构造作用的产物。通过对其野外地质特征、不同岩石类型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等的研究,确认榴辉岩和石榴石白云母片岩在早期分别经历了各自的形成过程,在榴辉岩形成之后的折返过程中二者共同构成了高压变质带,并且在折返过程中榴辉岩发生蓝片岩相退变质作用,同时导致了带内蓝片岩的形成。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闭合过程中的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发生于240Ma左右,折返过程中的蓝片岩相退变质作用及蓝片岩的形成应在220~200Ma,高压变质带最终在214Ma之前抬升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20.
哈达阳构造混杂岩出露于嫩江黑河构造带之中.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混杂岩中岩块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划分了基质、原地岩块及异地岩块3部分.基质主要为绿帘黑云绿泥构造片岩.原地岩块主要有绿帘黑云绿泥构造片岩及可能来自海沟外缘缓坡的砾岩.异地岩块主要有角闪石岩、混染闪长岩及变酸性火山岩.角闪石岩及混染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于与消减作用相关的边缘海扩张环境,而变酸性火山岩具有岛弧钙碱性火山岩特征.上述特征说明,哈达阳构造混杂岩与板块俯冲消减-碰撞作用相关.沿红山梁、哈达阳直达依克特一带出露的古生代地层彼此之间均为断块接触,认为在该沿线存在一条早石炭世末的构造混杂岩带.哈达阳构造混杂岩的发现为正确认识嫩江黑河构造带性质,正确分析构造带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