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臣  吴泰然 《岩石学报》2001,17(2):199-205
内蒙古苏左旗南部温都尔庙群是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的岩石组合经构造作用拼贴在一起的构造拼贴体。根据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龄将其解体为古元古代宝音图解、中、新元古代温都尔庙群和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堆积。宝音图群为陆缘拉张解体阶段源自结晶基底的裂解古陆块。中、新元古代温都尔庙群及赋存在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堆积中的超镁铁岩、基性火山岩和硅质岩的洋壳组合代表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陆缘拉张解体阶段的拉张过渡壳,早古生代末-晚古生代初,本区构造体制由拉张转化为挤压,苏左旗南部出露的蛇绿混杂岩带以及大量的蚀变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代表本区晚古生代会聚阶段的挤压性过渡壳。  相似文献   

2.
<正> 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以东,自二道井经巴音敖包、包日汗、红格尔庙至锡林浩特一带(以下简称集二线北带),下古生代的温都尔庙群呈北东东向断续分布(图1)。它们产出在构造地质学上著名的“蒙古弧”东翼,习惯上多称为内蒙古华力西褶皱带。我们同意将温都尔庙群出露区划为加里东优地槽褶皱带的意见。温都尔庙群岩石主要为细碧岩、块状绿泥闪帘石岩、绿泥闪市片岩、石英千枚岩(片岩)夹变质碧玉岩、石英岩以及磁铁赤铁石英岩,常伴有基性、超基性岩体的侵入。岩层变形强烈,发育有不同级别和不同型式的褶皱及断裂。1978年,我们在研究温都尔庙群层序及铁矿分布规律时,重点研究了包日汗地区的褶皱构造。  相似文献   

3.
张臣  吴泰然 《地质科学》1999,34(3):381-389
内蒙古苏左旗南部温都尔庙群由早元古代宝音图群(1910Ma),中、新元古代温都尔庙群(1511Ma,825Ma)和早古生代乌勒图-乌兰呼都格-查干乌拉蛇绿混杂岩(409Ma)组成。出露于乌勒图-乌兰呼都格-查干乌拉地区的乌勒图蛇绿混杂岩是由层位不全的,肢解了的蛇绿岩经构造混杂而成。其基质主要为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变质凝灰质砂岩,局部为绿泥片岩。岩块成分复杂,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杂乱分布,主要岩石类型为白云岩、硅质岩、超基性岩、基性火山岩、灰岩。蛇绿混杂岩岩石化学分析表明,超基性岩MgO/FeO*比值在8-13,MgO/(MgO+ FeO*)比值在0.85-0.87 之间,与世界大多数变质橄榄岩相同。基性火山岩具大洋拉斑玄武岩特征,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显示陆间洋盆性质。蛇绿混杂岩被晚泥盆世色日巴彦敖包组地层不整合覆盖,前者所含超基性岩块Sm-Nd 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09Ma,表明其形成于中、晚志留世,于晚泥盆世前发生构造侵位。  相似文献   

4.
辽北开原岩群蛇绿混杂岩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岩石化学,地球化学资料表明,中晚元古开原岩群蛇绿混杂岩由蛇绿岩和岛弧拉斑玄武岩、钙碱玄武岩、钙碱性基性-中性火山岩、陆缘碎屑岩组成。蛇绿岩由绿泥滑石片岩,角闪岩类岩石,石英岩视肽诿古温都尔庙群蛇绿岩,吉林色洛河群同时位于古华北陆块北缘,为陆缘活动带向古华北陆块俯形,这表明古华北陆块北缘造带在中晚元古代即已出现。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白乃庙铜矿床是华北地区知名的大型铜矿床之一,位于兴蒙造山系满都拉-霍林郭勒弧盆系白乃庙早古生代岛弧内。该矿床包括南、北两个矿带,南矿带矿体产于白乃庙组绿片岩中,北矿带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内。白乃庙组共划分为五个岩性段,第一、三、五岩段岩性主要为绿泥斜长片岩、阳起绿泥斜长片岩,是白乃庙铜矿的主要赋矿层位;第二、四岩段为长英片岩和变质流纹英安岩组合。白乃庙组地层的原岩为一套中基性-中酸性海相火山-沉积岩组合。对于该矿床及白乃庙组地层的形成时代争议较大,前人多认为二者均形成于中元古代。本文采用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了白乃庙组第三岩性段绿泥斜长片岩的形成年龄为439.8±6.7Ma,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年龄为433.9±2.2Ma、451.8±3.0Ma,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辉钼矿的形成年龄为433.9±3.1Ma。结合前人成果,提出白乃庙组地层及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时代和白乃庙铜矿的成矿时代均为晚奥陶-早志留世,它们同属早古生代白乃庙岛弧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一、区域地质构造概况温都尔庙地区位于内蒙古古生代地槽区南缘,华北陆台北侧,是古生代中亚—蒙古海洋板块南侧俯冲于华北陆台之下的俯冲消减地带。区内发育的主要地层为早古生代温都尔庙群,东西向延展约50km,南北侧与上石炭统生物灰岩呈断层或不整合接触,宽15~20km(图1)。温都尔庙群为一套典型的优地槽早期的火山—沉积产物。下部桑达来音组是以具枕状构造的基性熔岩,或细碧岩、细碧质凝灰岩形成的绿片岩为主,上夹少量赤铁角斑岩和铁矿层,在细碧角斑岩建造中有发育良好的辉绿岩岩墙群;上部哈尔哈达组为深远海相的放射虫铁硅质岩,主要是条带一条纹状细晶石英岩、铁质碧玉岩和绿泥绢云石英片岩。总厚  相似文献   

7.
徐备  徐严  栗进  李群生 《地学前缘》2016,23(6):120-127
内蒙古西部的温都尔庙群下部为含铁石英岩、变质火山岩与绢云石英片岩,上部由各类绢云石英片岩、石英岩组成,局部夹碳酸盐沉积。利用SHRIMP和ICP-MS定年方法,获得该群下部的变质火山岩时代为(460±4) Ma,上部绢云石英片岩中最年轻的峰值年龄为417 Ma和444 Ma。结合已有的锆石年龄分析结果,本文认为温都尔庙群的发育时代可能为500~415 Ma。根据温都尔庙群的物质组成,推测其形成于松辽-浑善达克地块周围的大陆边缘海域并命名为温都尔庙洋,代表我国境内早古生代时期的古亚洲洋。根据碰撞造山带理论探讨了温都尔庙群的构造位置,提出在早-中古生代时期,以温都尔庙群为代表的古亚洲洋发生了向南部华北地块和向北部兴安-艾力格庙地块的双向俯冲,其主体部分形成南、北两个加积楔,而其边缘部分卷入南、北混杂岩带成为基质,因此温都尔庙群的褶皱及变质历史记录了中亚造山带东段的演化过程。对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的研究表明,温都尔庙群的前寒武纪物源特征与蒙古国下古生界的相似,而与华北陆块显著不同,表明温都尔庙群的物源很可能来自华北陆块之外的前寒武纪古陆。  相似文献   

8.
石鼓群的划分及变质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鼓群位于云南西北部,面积约1 600km2,为甘孜一理塘板块的结晶基底.据现有资料,分为古元古代黎明岩群、中元古代新主岩群、新元古代巨甸岩群.黎明岩群为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片岩,夹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泥质岩石中具铁铝榴石、十字石、蓝晶石组合,基性岩中具铁铝榴石、普通角闪石组合,为中压低角闪岩相.黎明岩群后期抬升减压,叠加低压低角闪岩相变质,新生红柱石,部分原生蓝晶石退变成红柱石.于侵入其中的斜长角闪岩中获得Nd同位素模式年龄1 369.8Ma和1 343.8Ma,绿泥石英片岩中获得1 896.6Ma和2 161MaNd同位素模式年龄,故将黎明岩群时代置于古元古代.新主岩群分哈吉洛岩组和路西岩组,岩性为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夹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部分岩石具糜棱岩化.哈吉洛岩组为低压低角闪岩相,具红柱石、十字石、铁铝榴石组合,路西岩组为高绿片岩相.于侵入新主岩群中的变质变形花岗质岩脉中获得锆石铅同位素年龄811 ±2Ma、820±1Ma、823±1Ma,故将新主岩群时代置于中元古代.巨甸岩群分陇巴岩组和塔城岩组,岩性为千枚岩、板岩,夹一层变质杏仁状玄武岩,为低绿片岩相.  相似文献   

9.
岩石化学、地球化学资料表明,中晚元古代开原岩群蛇绿混杂岩由蛇绿岩和岛弧拉斑玄武岩、钙碱玄武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石岩)、钙碱性基性—中性火山岩(变粒岩)、陆缘碎屑岩(浅粒岩)组成。蛇绿岩由绿泥滑石片岩(橄榄岩)、角闪岩类岩石(大洋拉斑玄武岩)、石英岩(远洋深海硅质岩)组成。与内蒙古温都尔庙群蛇绿岩,吉林色洛河群同时位于古华北陆块北缘,为陆缘活动带向古华北陆块俯冲形成。这表明古华北陆块北缘造山带在中晚元古代即已出现。  相似文献   

10.
秦岭岩群和碧口岩群层序时代析重新厘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岭岩群和碧口岩群因构造复杂、化石贫乏,多年来对其层序和时代的意见极不统一。笔者通过地层清理,并结合前人所获得的成果,对这两个岩群的层序和时代进行重新厘定。秦岭岩群包括云母石英片岩、大理岩、片麻岩三套岩石组合,据同位素年龄和区域地层对比定为早元古代;从原秦岭岩群中分解出峡河岩群,据同位素年龄定为中晚元古代。碧口岩群包括变火山岩和变沉积碎屑岩两套岩石组合,据同位素年龄和微古植物化石定为中晚元古代;从  相似文献   

11.
张臣  吴泰然 《地质科学》1998,33(1):25-30
温都尔庙群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温都尔庙地区,该套地层是白乃庙-温都尔庙构造岩浆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古生物化石和可信的年龄数据,一般认为温都尔庙群属早古生代。本文对温都尔庙群变基性火山岩进行了Sm-Nd和Rb-Sr同位素研究,5件变基性火山岩全岩样品Sm-Nd和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961±66Ma和624±110Ma,并对其形成时代和成因提出了一些新看法。  相似文献   

12.
秦岭岩群和碧口岩群因构造复杂、化石贫乏,多年来对其层序和时代的意见极不统一。笔者通过地层清理,并结合前人所获得的成果,对这两个岩群的层序和时代进行重新厘定。秦岭岩群包括云母石英片岩、大理岩、片麻岩三套岩石组合,据同位素年龄和区域地层对比定为早元古代;从原秦岭岩群中分解出峡河岩群,据同位素年龄定为中晚元古代。碧口岩群包括变火山岩和变沉积碎屑岩两套岩石组合,据同位素年龄和微古植物化石定为中晚元古代;从原碧口岩群中分解出鱼洞子杂岩,据同位素年龄和硅铁建造定为早元古一太古代。  相似文献   

13.
黄长煌 《中国地质》2018,45(1):81-94
台湾东澳片岩位于台湾东部,属太鲁阁带的北东部分,由绿泥绿帘片岩、绿泥钠长片岩、云母石英片岩、石英片岩夹含石墨云母片岩组成。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学、岩石主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岩为玄武岩、副长岩或碱性玄武岩及陆源碎屑岩,岩石主要为碱性系列,具低Ba、Sr和高Pb,稀土总量普遍较低,具有轻稀土富集、铕无亏损的稀土分布模式,与陆源裂陷的火山(岩浆)-沉积作用特征类似;锆石可分为自形晶或尖棱角状、次棱角状及圆状三类;LA-ICP-MS锆石U-Pb年龄具多个峰值,其中206Pb/238U有4个,最小值为(95±3)Ma,为自形晶或尖棱角状锆石,代表了晚白垩世火山作用的时代;其余3个分别为(118±2)Ma(早白垩世)、(160±5)Ma(晚侏罗世)、(250±3)Ma(早三叠世),为次棱角状和少量自形晶锆石,代表了相应时代源岩的岩浆年龄;207Pb/206Pb表面年龄峰值2个,分别为(1838±41)Ma和(2404±27)Ma(古元古代),为磨圆状的变质锆石或岩浆锆石,代表了古元古代变质基底的年龄。东澳片岩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属欧亚陆块边缘构造环境下火山-沉积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内蒙造山带南部古板块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琦  邹新民 《地质论评》1993,39(6):478-483
对内蒙造山带南部构造岩石组合、构造序列和部分岩石的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华北板块北缘在中元古代由大陆裂谷发展成被动陆缘,晚元古代开始转为活动陆缘,延续至早古生代转为俯冲-左旋走滑。随着温都尔庙蛇绿岩的定位和俯冲带北移、贺根山蛇绿岩的定位,内蒙造山带南部分别经历了两次均衡抬升-裂陷。海西末期华北-西伯利亚两大板块已缝合,进入超碰撞阶段,区内花岗岩大量侵位并形成了一系列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15.
滕超  李树才  曹军  周毅  张晓飞 《地质通报》2019,38(7):1146-1157
温都尔庙群为一套绢云绿泥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石英岩等的变质岩组合,形成于新元古代。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温都尔庙群中的岩浆热事件年龄为459.0±1.8Ma,变质年龄为898.9±5.2Ma,即锡林浩特地区存在900Ma左右的变质基底岩系。温都尔庙群片岩样品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中等分异特征,并有一定的负Eu异常,其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接近于安第斯型;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出现明显的高场强元素Nb负异常,表明原岩受地壳混染作用影响;Sr/Ba平均值为0.30,小于1,基本反映了副变质岩的特点。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图解分析,认为本区温都尔庙群哈尔哈达组的原岩为沉积岩,岩性主要为砂岩和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构造环境判别结果表明,温都尔庙群哈尔哈达组片岩原岩沉积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李述靖 《现代地质》1994,8(4):451-452
苏尼特左旗中部下元古界的发现及其基本地质特征自1992年起,在苏左旗中部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当年发现了一套变质较深的片麻岩系,将其置于绿片岩相的温都尔庙群之下,视为本区最古老的一个岩群。经过近两年的调查研究,可确认这是一个早元古代的混合岩化变...  相似文献   

17.
大别造山带北缘石炭系胡油坊组砾石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别造山带北缘晚石炭世胡油坊组内含有一套岩块砾岩层 ,砾石主要由绿片岩相的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和千枚岩组成 ,其次有变余砂岩和碳酸盐岩等。Rb- Sr同位素测定表明 ,绿片岩相砾石经历了晚元古代末期和晚古生代两期变质事件 ,全岩等时线年龄为 5 6 5± 30 Ma和 30 7Ma。变质岩砾石不是来源于佛子岭群或信阳群 ,而可能来自于扬子陆块的中、晚元古代地层。砾石以及古生物的证据还表明 ,大别山在古生代时存在一个主要由扬子陆块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和中、晚元古代变质岩组成的构造剥露区 ,不存在一个大别山古岛弧。  相似文献   

18.
中国蓝闪片岩相的变质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论述了中国蓝闪片岩的分布、变质条件及其构造位置。中国的蓝闪片岩从中晚元古代开始,各变质期均有出现。根据矿物组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蓝闪片岩常含有高压矿物,如硬柱石、硬玉和文石以及蓝闪石、绿纤石、黑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红帘石等,属高压亚绿片岩相,称蓝闪—硬柱石片岩相,形成温度约250—350℃,压力大于500—800MPa,甚至可达1200MPa。此类蓝闪—硬柱石片岩相多代表海洋板块古消减带。第二类蓝闪片岩的常见矿物为蓝闪石、青铝闪石或镁钠闪石、黑硬绿泥石、红帘石和绿片岩相中的绿帘石、阳起石、绿泥石、白云母、有时还有黑云母、铁铝榴石和钠质辉石。形成温度约350—450℃,压力500—800MPa。此类蓝闪绿片岩相虽处于活动带,但与板块构造没有直接关系。我国西藏南部和内蒙温都尔庙属第一类,但大部分蓝闪片岩带属第二类。  相似文献   

19.
摘要:内蒙古白乃庙铜矿床位于兴蒙造山系满都拉-霍林郭勒弧盆系白乃庙早古生代岛弧内,该矿床包括南、北两个矿带,南矿带矿体产于白乃庙组绿片岩中,北矿带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内,对于该矿床及白乃庙组的形成时代争议较大。本文采用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了白乃庙组第三岩性段绿泥斜长片岩的形成年龄为439.8±6.7Ma,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年龄为433.9±2.2Ma、451.8±3.0Ma,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辉钼矿的形成年龄为433.9±3.1Ma。结合前人成果,提出白乃庙组地层和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时代与白乃庙铜矿的成矿时代均为晚奥陶-早志留世,它们同属加里东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绿泥斜长片岩;花岗闪长斑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白乃庙铜矿  相似文献   

20.
聂凤军  裴荣富  吴良士  Bjore.  A 《地球学报》1995,16(1):36-44
白乃庙群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白乃庙-谷那乌苏一带。这套岩层与毗邻的侵入体不仅是白乃庙-温都尔庙构造岩浆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赋存有一系列铜(金)和金矿床(点)。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可信的年龄数据,一般认为:白乃庙群绿片岩和侵入岩体均属奥陶-志留纪 ̄[1]。据最新资料,白乃庙群绿片岩锆石铀-铅年龄为1130±16Ma ̄[2]属中元古代。查明绿片岩和侵入岩体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对于了解华北板块北缘内蒙古中南段的构造。岩浆演化,确定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白乃庙群绿片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Nd和Sr同位素研究。并且对它们的形成时代和成因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