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白冰 《西部资源》2013,(4):156-157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范围相同,结果大体相等.它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现阶段,我盟基本公共服还存在基本民生服务均等化、社会事业服务均等化、公益设施服务均等化、公共安全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阿拉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我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我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内涵、现阶段推进全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对当前和未来全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出一些研究,以便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原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民生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原经济区五级现代城镇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以集约土地为目标快速建起的新型农村社区,在民生保障方面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生活保障机制不稳定、社区管理体制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这与社区建设的筹资渠道和运作方式存在较大程度的关联性.为了确保新型农村社区民生保障的长效稳定,应当把民生保障作为社区建设成效的基本衡量指标,加快完善新型农村社区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立促进农民就近就业的长效保障机制和符合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3.
关注民生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深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在新形势下,档案部门如何融入民生领域,积极推动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使档案成为党和政府服务民生的重要帮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改善民生的有力依据,这是摆在全体档案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城市的发展模式、发展重心和发展速度已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改善民生性公共服务,推动绿色发展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选取2007–2020年281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发现:(1)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民生性公共服务仅仅促进了非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而对资源型城市并没有显著影响。(3)机制检验表明民生性公共服务主要通过人口集聚、创新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绿色发展效率提升。(4)门槛效应检验表明,不同门槛变量下,民生性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绿色发展效率间的非线性关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国内对民生问题的讨论备受关注,关于旅游和民生话题的研究也日渐增多。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旅游属于更高层次的民生,是未来更值得关注的民生,二者之间关系密切。通过对国外有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其研究中并没有民生一词,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和福利或者旅游和居民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上。国内学者则主要从旅游和民生的关系、相关利益主体的民生、旅游的民生功能、旅游民生效应指标和旅游改善民生的措施等方面展开研究,大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分析较为缺乏,需要进一步开展实证分析,有效提高旅游民生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国内的研究方向,以期更好地推进旅游民生问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6.
主体功能区定位决定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各类型区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质量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本文基于新疆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民生发展实际状况构建民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2005年和2014年各主体功能类型区的民生质量,并结合差异贡献率动态分析各类型区民生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类型区民生质量存在显著差异,重点开发区最优,重点生态功能区最低;尤其是收入与消费、文化与教育和生态与环境方面水平差距日益拉大。(2)各类型区民生质量发展侧重点各有不同,在文化与教育方面呈现水平共同下滑趋势。(3)各因素对于影响类型区民生质量差异的作用效果不同,收入、消费、交通设施、信息化、医疗卫生和生态平衡水平等成为拉大民生差距的主要因素。(4)收入消费水平和交通设施水平对拉大类型区民生质量差距的强度最为突出,生态平衡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对拉大差距的程度逐渐加强,社会保障水平和教育水平对缩小差距的作用最强。基于上述分析,对缩小新疆主体功能区民生发展差距,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主体功能区定位决定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各类型区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质量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本文基于新疆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民生发展实际状况构建民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2005 年和2014 年各主体功能类型区的民生质量,并结合差异贡献率动态分析各类型区民生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类型区民生质量存在显著差异,重点开发区最优,重点生态功能区最低;尤其是收入与消费、文化与教育和生态与环境方面水平差距日益拉大。(2)各类型区民生质量发展侧重点各有不同,在文化与教育方面呈现水平共同下滑趋势。(3)各因素对于影响类型区民生质量差异的作用效果不同,收入、消费、交通设施、信息化、医疗卫生和生态平衡水平等成为拉大民生差距的主要因素。(4)收入消费水平和交通设施水平对拉大类型区民生质量差距的强度最为突出,生态平衡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对拉大差距的程度逐渐加强,社会保障水平和教育水平对缩小差距的作用最强。基于上述分析,对缩小新疆主体功能区民生发展差距,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旅游公平理论,从政府民生活动对当地居民的影响角度提出了"旅游民生感"概念和实际民生感、期望民生感、比较民生感3个测量维度,通过问卷调研数据和对应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民族地区居民年龄越大对其实际民生感越满意,而工人和中等学历居民则倾向于不满意;对于期望民生感,学生、工人、中低收入和距离景区近的人群趋于不满意;农民的比较民生感趋于满意,而企事业人员、中低收入者、居住地与景区距离居中的人群和高学历人群则对比较民生感趋于不满意。最后,从统筹兼顾、社区公平和弱势群体改善民生诉求3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朱麟奇  李秋雨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20,40(8):1328-1335
以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31个省域为实证分析对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从时空角度对旅游业同地区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探知旅游业同地区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协调关系和影响二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旅游业、地区发展与民生改善的综合评价值持续上升,前者增长较慢,后者相对较快,旅游业发展滞后于地区发展与民生改善,二者耦合协调系数稳步增加,但整体水平不高;旅游业同地区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梯级递减,南方优于北方的空间分异规律;旅游业系统对于地区经济与民生协调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其中入境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次、旅游专业化程度和旅游院校学生数是影响地区发展与民生改善和二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亟待增进民生福祉的背景下,揭示旅游产业集聚对民生福利的影响,对于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厘清旅游产业集聚对民生福利的作用机理,利用区位商测度旅游产业集聚,构建民生福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湘西地区24个区县2006—2020年的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对旅游产业集聚的民生福利效应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1)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略微下降,呈现波动发展趋势;民生福利水平大致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仅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较大出现下降。(2)旅游产业集聚与民生福利的空间错位特征显著,前者较为突出的是永定区、武陵源区和凤凰县,而后者较高的是鹤城区、吉首市、永定区、慈利县、沅陵县和溆浦县。(3)民生福利各维度的障碍度排序整体为:社会有序>文化繁荣>经济宽裕>政府有为>生态文明;而各区县存在一定差异,尤以鹤城区政府有为对民生福利的作用显著。(4)总体上旅游产业集聚对民生福利具有负向作用,但其存在区域与时间异质性。区域上,怀化市旅游产业集聚对民生福利提升具有正向效应;时间上,2016—2020年旅游产业集聚对民生福利的影响转为正向。湘西地区应推动旅游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11.
李瑾  李颉 《地理科学》2023,(3):500-508
构建涵盖城镇化、经济与就业、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文化与教育、卫生与健康6个维度的综合发展指标体系,分析广东省各市民生福祉发展程度以及差异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 2016―2020年,广东省民生福祉发展水平总体上持增长态势,但空间分布不均衡,两极分化明显。(2)将福祉发展差异分解为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大分区的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发现区域间差异是广东省差异的主要来源;而地区内部差异中,珠三角内部城市的民生福祉发展差异最大。(3)民生福祉发展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公共基础设施和文化与教育因素对民生福祉发展差异贡献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李云 《西部资源》2015,(2):30-31
<正>鄂尔多斯市市委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凝心聚力、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再铸辉煌,把鄂尔多斯建成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这是中央和自治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鄂尔多斯的具体化,是指导鄂尔多斯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深入落实市委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对于国土资源部门来说,就要立足本职,着力服务重大项目、民生工  相似文献   

13.
在新疆经济发展目标层下,设立6个基准层指标、29个表征层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经济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基础设施完善、民生改善、人才队伍建设、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对口援疆背景下的新疆经济发展;基础数据来自于《新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3年)相关年份数据或者以此为基础计算而得。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新疆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的效应显著;产业优化、财政能力和人才建设有所增长;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说明在对口援疆过程中存在着产业发展滞后、人才短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移等问题。因此,必须从提升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构建有利于新疆和谐发展的财税体制、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改善民生实际效果、建立激发人才活力机制、坚持生态兴疆等方面,切实提高援疆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城市民生质量测度与空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民生问题是当今中国政府和民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借鉴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结构,构建了民生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定量测度了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的民生质量指数,并采用ESDA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其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 东北地区城市民生质量呈等级分布特征,且“两极分化”明显。② 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城市化和地理邻近性对民生质量空间分异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丰龙  刘云刚 《地理学报》2013,68(12):1595-1606
土地开发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焦点,但是对“土地财政”现象的研究仍集中在其形成机制方面,而很少证实土地是否及如何推动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为此,本文基于《城市统计年鉴》(1985-2011) 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探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城市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对“土地财政”的影响机制、区域差异和开发效率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从1995 年开始,中国城市的土地开发是推动其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是这种效应主要为即期的影响,而对房地产开发和工业增值税的长期推动效果不太显著,这暗示了土地财政在中国有过度的倾向。从区域差异来看,土地开发对地方财政收入的推动幅度在中西部地区或在100 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更大,且随城市规模的增加其影响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周建中 《西部资源》2014,(6):176-177
财政管理是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财政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财政发挥职能作用的过程,财政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财政作用效果。全面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符合现代管理发展趋势,是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使公共财政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网络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它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当前我国的政策、法规、管理滞后于网络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日渐突出,制约了网络经济的发展。一、强化管理,营造舒适的政策环境政府在网络经济发展中作用突出,直接关系到网络经济的发展,如何从财政支持、经济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加强研发工作等诸多环节上予以支持,则是其发展的制约因素。首先,增加开发人力资源的投资。政府投资应集中在完善基础教育体制、建立职工终身学习制度上,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在职职工培训方面的投资。当前,特…  相似文献   

18.
当前,江苏沿江地区已成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文章在着重分析目前江苏沿江化工产业带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化工产业的环境管理、推进化工产业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最终把沿江化工产业带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区、生态建设的先导区。  相似文献   

19.
川滇黔接壤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开发其意义和效益超过各省分割开发。着眼未来,接壤区有可能建设成大西南的经济中心区,成为长江产业带的组成部分,成为我国资源型产业发达区和少数民族区的示范区。当前,该区存在几大矛盾或反差:区位中心与边远山区,丰富资源与落后经济;大量投资需求与财政拮据;资源开发与环境退化,现代化进程与人才和意识贫困;对外开放与环境退化,现代化进程与人才和意识贫困;对外开放与内陆封闭背景等。制定该区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强化产品深加工,坚持对外开放,发展通讯、交通,优化开发项目和投资,对该区实行优惠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20.
土地财政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关于土地财政问题的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主要从土地财政的概念、成因、影响以及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策略等几个方面展开,以期为我国的土地财政制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