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元建胜 《海洋测绘》2011,31(4):75-78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海岸带地形测量成为一种趋势,在分析现有海、陆图生产技术体系和海岸地形图表示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一体化测图技术进行海岸带地形数据生产的新思路.针对任务调度、立体采集、外业调绘、入库和制图编辑以及质量控制等海岸带地形数据生产的关键工序,进行了一体化测图技术实现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提出基于遥感的影像图和DEM影像图,进行海图地形和DEM等高线数据数字化提取并将提取结果导出到其他GIS系统中的新技术方法。该技术处理速度快,生成的影像图和提取地形数据具有精度高(可达到1 m)的特点。这项新的处理技术可达到提高实际测绘中的劳动效率,降低外业测量人员的野外工作强度,及时更新地理信息、简便地校验测量的质量精度和节省作业经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斯投影长度变形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高斯投影长度比的公式,推导了在海道测量外业测图中引入高斯投影变形改正计算公式。分析了高斯投影长度变形随纬度和经度变化的规律,以及高斯投影变形与分带的关系。讨论了在测量作业中加入变形改正的必要性和较少高斯投影分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在完成海岛像控测量、野外调绘、空三加密、内业测图等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流程,测绘比例尺1:10000海岛地形图,制作相应的数字高程模型、正射影像图等产品的基础上,总结了航测技术应用于海岸、海岛地形测绘的技术方法、作业流程,并将航测成果与常规海岸地形测量成果进行比对,得出了航测成果精度能够满足<海道测量规范>要求,航测技术可...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项目的调查要求,在渤海海峡海域进行了小道距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外业采集系统主要由电火花震源、24道数字固体缆及采集系统组成,通过外业系统的试验、数据采集和外业质量监控,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地震数据,分辨率可达2.5m。结果证明,本次使用的24道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测量技术是一种适用于海域浅部地层调查和构造调查的有效的调查技术方法手段,可广泛应用于浅海工程高分辨率勘测。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站仪测角测距精度的提高,在高程联测中,用EDM高程导线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成为外业高程测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分析了影响EDM高程导线测量精度的因素,讨论了提高EDM高程导线测量精度的办法,提出了效率函数的概念,并以某测区三级GPS大地控制网高程联测数据为例,从精度和效率方面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根据WorldView卫星影像的特点,分析其原始定位精度,并结合海岛测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应用稀少控制卫星影像航天摄影测量平差方法,合理地进行控制点布设,同时有效控制外推岛屿的定位精度。对于独立海岛进行无控自由网平差,并量测一定数量的海岸水位点作为高程点,进行模型置平作业。通过比对实测瞬时水涯线,检查、检测其海岸线高程精度。最终保证数字空中三角测量的成果满足海岛(礁)测图卫星影像成图区的成果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主要以ADS40数码影像资料为基础,针对典型海岛测区的控制点布设,制定不同的布点方案,通过空中三角测量作业及平差实验,比较各种方案的数字空中三角测量成果精度,论证得出最佳、最优的外业布点方案,为海岛的外业控制点布设提供指导及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 多船台海用微波测距仪是多用户自主式高精度微波定位的自动化测量设备。它使定位、测深一体化,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绘图全盘自动化,具有自动测距、导航、测量、处理及绘制水深透写图等自动化功能。用于沿岸大比例尺水深测量,以及布、扫雷,敷设海底电缆,港口疏浚作业,舰船在沿岸、狭窄水道航行时进行高精度导航定位,可提高诲洋测绘综合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0.
海洋测线网误差分析的LL图直视判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设计了一种海洋测线网交叉点差值的图形表示方式,简称LL图。该图可直观表示交叉点差值误差大小和分布;根据误差理论知识,可进一步直观分析判断测线网存在系统误差与粗差的可能性,为海洋测量质量评估及数据处理提供依据。研究表明,LL图直视判定法比传统表格形式及图上标注形式更具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面的传递推估中加入时间性的要求,再将潮差比法确定的深度基准面经同步改正,有效地提高了深度基准面的传递精度,并给出了评定其精度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地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和旧1954年北京大地坐标系转换为例,探讨了利用普通克里金内插法进行坐标转换的实现方法,比较了采用不同变异函数和空间数据窗口的转换精度。试算结果表明:大地控制网的变形与方向无关;采用适当的变异函数模型比采用简单的线性变异函数模型精度提高约40%且空间数据窗口可大幅度缩小;基于普通克里金内插方法实现陕西地区坐标转换精度可达±0.092m。  相似文献   

13.
基于通用制图软件GMT(generic mapping tools)和中国近海精密潮汐模型,开发了潮汐信息图件制作软件。软件以交互界面设置图幅、验潮站及分区以及等值线分布等信息,可制作主要分潮的潮波图、潮汐类型数与深度基准面等值线分布图。两个测量实例的测试表明,软件可在沿岸潮汐复杂海域制作潮汐信息图件,可作为技术文档中验潮站设计的佐证材料。  相似文献   

14.
深度基准传递方法的比较与验潮站网基准的综合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深度基准确定的不同方法及由此产生的理论最低潮面含义不一致性。重点比较研究了在长期站基准值的控制下,传递确定短期和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的多种技术方法。以某水深测量工程实例对测区验潮站网深度基准值的统一、协调确定进行了示范论证。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当今深度基准基础框架不完备的现实条件下,水深测量工程区域的深度基准应由所布设的短期和临时验潮站与测区及附近长期验潮站组网确定。确定方法应尽量利用实际观测信息,依据潮差比或略最低潮面比等不同方法传递,并依据规定的限差指标检核。示范实例的计算表明,由不同基准站、不同方法传递确定同一短期验潮站深度基准值的差异可控制在10cm以内。  相似文献   

15.
基于ADS40无控条件的海岛礁地形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远离大陆的海岛礁地形测绘与高程基准转换困难的问题,基于ADS40航摄系统获取远离大陆的海岛礁区域遥感影像,按照GPS差分无地面控制点的空中三角测量模式实现海岛礁的地理定位,选择高精度的卫星测高模型实现海岛礁区域的高程基准转换。在某海域进行了ADS40测量作业与高程基准转换试验,结果表明,无地面控制点空中三角测量的平面精度达到0.587m;基于卫星测高模型进行垂直基准转换的精度与同步验潮水位观测法得到的高程传递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16.
牛顿迭代法在海图与地形图坐标相互转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图投影变换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地图投影变换方法,即牛顿迭代法。在海图与地形图之间的坐标相互转换过程中,从平面直角坐标到地理坐标的地图投影的反解变换是通过计算机迭代处理来完成的,这种方法具有变换精度高、算法收敛速度快、软件编程实现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珠江口现阶段陆海高程基准不统一的事实以及由此产生的海岸带陆海数字成果无法拼接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基于国家高程基准建立珠江口深度基准面格网模型的技术流程及构建方法。通过项目实施获取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与方法比较,确立采用克里金内插法建立珠江口深度基准面格网模型。最后对模型的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用于海岛礁大地基准建立的可行性,将PPP解算的坐标结果及其经过历元和框架转换后的坐标结果,分别与其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 2000)的已知坐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历元和框架转换后的PPP坐标结果与CGCS 2000坐标仅存在厘米级的差异,能够满足布设海控一级点的精度要求,可为PPP技术用于我国海岛礁大地基准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中基于GNSS高精度定位解算成果中的高程数据,利用测船航行过程中实时采集的姿态数据进行涌浪补偿,并根据船舶每天的吃水变化将GNSS天线高调整为瞬时水面高;通过相邻水位站的比对获取GNSS高程与深度基准面的高差,对获取的瞬时水面高进行基准面变换,得到基于深度基准面的潮位值。针对以上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并在工程中进行了验证,成果统计数据证明,提取的潮位满足规范要求,可在实践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顾燕  张鹰 《海洋技术学报》2004,23(2):103-106
海岸带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带,海岸带专题地图能够详细表示出海岸带的特性。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岸图的需求日益增加。从地图的数学要素出发,提出目前海岸图绘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地图学、海洋学、遥感地学的角度,对地图投影的选择、坐标系转换、比例尺对海岸图编绘的影响及控制点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