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目视和底片密度扫描的办法从帕洛玛巡天底片得到天体星等资料已有许多作讨论过,其结果得到广泛的应用,考虑到帕洛至于底片已经数字化并做出了数字化巡天光盘(DSS),若从它直接得到测光资料将更为方便,为此,我们发展了直接从DSS中得到天区天体E或V星等的软件,其测量E星等的精度为0.37^m,V星等的精度为0.42^m。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国际上天文照相底片数字化工作的进展:底片的保存、底片数字化的意义和相关技术。扼要地介绍了国际虚拟天文台的情况及其与底片数字化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天文底片资料的保存现状,并提出了底片数字化建议:成立由各天文台专家组成的全国底片数字化协调小组,建立各单位保存底片的信息库、改进底片的保存条件、有步骤地对有价值底片上的全部目标进行扫描,以便将其与现代高精度的观测资料相结合,开展有意义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3.
用目视和底片密度扫描的办法从帕洛玛巡天底片得到天体星等资料已有许多作者讨论过,其结果得到广泛的应用.考虑到帕洛玛底片已经数字化并做出了数字化巡天光盘(DSS),若从它直接得到测光资料将更为方便,为此,我们发展了直接从DSS中得到北天天区天体(δ3°)E或V星等的软件,其测量E星等的精度为0.37m(13.5mE18.0m),V星等的精度为0.42m(14.4mV18.9m).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利用Schmidt望远镜实现的各种巡天计划及Schmidt底片的特点。介绍了Schmidt底片处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块底片处理法(Subplate),Mask法和滤波法处理底片的数学理论和结果。讨论了现代其他数学方法用于Schmidt底片处理的可能性。最后对编制LAMOST输入星表可能采用的底片处理方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利用Schmidt望远镜实现的各种巡天计划及Schmidt底片的特点。介绍了Schmidt底片处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块底片处理法(Subplate),Mask法和滤波法处理底片的数学理论和结果。讨论了现代其他数学方法用于Schmidt底片处理的可能性。最后对编制LAMOST输入星表可能采用的底片处理方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经微机化改造后的Mφ4型测微光度计,能由程序控制,自动测量底片的透过率和光学密度。自动处理测片数据,得到辐射强度、谱线轮廓和等值宽度等数据。测量精度、工作效率有很大提高,性能达到七十年代末英国产品3CS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以复盖鬼星团区域的6张AC底片为第一期底片,1986年用佘山40厘米望远镜拍摄的7张鬼星团底片为第二期底片,作在1991年发表的鬼星团中心区域257颗星的J2000.0位置和自行星表为参考星表,算出了296颗AC星的赤经自行和赤纬自行,精度好于±0″.005/年,大多数星达±0″.001/年左右。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介绍在计算机上制作SSHG底片特性曲线的方法,并针对1991年4月12日无黑子耀斑光谱的底片特性曲线的制作,阐述几个易误解的物理问题。本文还将给出SSHG底片特性曲线的一个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9.
应用特纳(Turner)方法测定了64颗天琴座RR型变星的相对自行。第一期底片取自《照相天图星表》(Cute du Ciel),而以本台佘山部分的口径40厘米、焦距6.9米的天体照相仪在1962—1965年间所拍摄的底片作为第二期底片,两期底片的相隔时间平均约60年。所得年自行的平均误差等于±0.″005。经定标星的平均视差动和银河系较差自转改正后,最后得到这些变星的绝对自行。其结果列于表1—3。  相似文献   

10.
我们使用上海天文台的敏化实验室,用同一批号的同盒底片,对比研究了气体敏化方法和BAH方法对几种常用柯达天文底片的效果。结果表明,BAH方法虽然不象原提出者所说的那样理想,但它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我们还研究了把气体敏化方法和FAH方法结合的问题。看来,对于某些品种底片,结合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于用佘山40厘米折射望远镜拍摄的10组底片,用底片常数法和中心重叠法分别重新作了归算;对于饮食大时角底片的组,归算中使用在恒星常数中加进折射项的办法计入了大气色散改正。给出了15颗星的相对视和自行,以及由重叠解换算的绝对视差,对视差测定值的精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从1986年3月16日至4月22日我们在新西兰约翰山天文台对哈雷彗星进行了近核区照相观测.所用望远镜是61cm反光镜(f/14.2),底片比例尺23.″8/mm.底片和滤光片组合分为三种:Kodak IIaO,Kodak2415,2415+RG610.IIaO底片用氮烘烤敏化,2415胶卷用氢烘烤敏化.一共得到96张底片,记录到彗核区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此暂不赘述. 在1986年3月25日晚,透明度很好,宁静度小于1”,当晚共得到10张底片:1(IIaO),2(2415),7(2415+RG610).在所得底片上可看到两个彗核,两核之间的距离(在天空平面投影)大约为5000公里,其中比较暗弱的彗核也有自己的喷流存在.这可能是哈雷  相似文献   

13.
本对已经使用九十年,位于上海西郊佘山的40cm折射望远镜,利用近期拍摄的三张昴星团区域底片,在PDS上量测星象坐标,再利用天体测量标准星场:Eichhorn,H.et al的昴星团区域恒星精确位置,作为底片上星象位置的比较标准,采用作常数、三镒底片归算模型求得在底片中心周围40′×40′的象场范围内定位转换精度达0″.03,对于50′×50′和1°×1°范围,分别达0.″04和0.″05-0.″06。底片常数中相应于彗差项系数达10^-5-10^-6量级,畸变项系数达10^-8量级,这些结果表明:架望远镜的光学和装上光电导星装置的机械传动系统,仍能满足高精度的天体测量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天文底片数字化工作中,利用高端商用扫描仪可能是一条简单而有效的途径.针对1988年云南天文台1m RCC(Ritchey Chretien Coude)望远镜拍摄的6张土星卫星天文底片,探讨了利用Epson公司10000XL商用扫描仪的底片数字化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基于底片数字化图像和UCAC2(The Second US Naval Observatory CCD Astrograph Catalog)参考星表,重新测量土星卫星的位置.通过与IMCCE(Institut de Mecanique Celeste et de Calcul des Ephemerides)提供的土卫历表位置比较表明,土星卫星的定位结果在赤经和赤纬方向上的残差均值分别为0.056″和0.009″,在赤经和赤纬方向上残差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106″和0.089″.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上海天文台的照相底片资料,确定了疏散星团NGC6530天区364颗恒星的自行和成员概率,并对有关自行测定的方法、结果和精度等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讨论。使用的底片历元差为87年,全部恒星自行中误差的均方根值为1.09mas/a。  相似文献   

16.
一.仪器和器材1.使用紫金山天文台的60厘米 f/5反射望远镜.2.Kodak 103_a-0底片,露光10分钟,Agfa 显影剥,显影8分钟(14℃).3.底片大小是9×12厘米(1.°5×2°),使用范围只在底片中心部分,杓15′×15的小面积内.4.使用紫金山天文台的 Ross 光度计进行量度,该仪器的光源由稳定度为±1%的电压稳定器供应.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天文台SBG人造卫星照相机底片移动器上,加装了一套莫尔条纹光栅位移测量装置,作为底片位移传感器,用微计算机采集位移量并进行处理,从而提高了SBG的计时精度。本文介绍了该装置的原理、结构设计和调整安装,并报导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基于底片重叠观测的整体平差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应用概况,分析了该方法应用于底片资料处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介绍了小视场CCD重叠观测的整体平差研究进展.分析与实测资料归算表明,整体平差方法可以在CCD资料处理中充分发挥作用,在保证长焦距、小底片比例尺的同时,通过对CCD重叠观测的整体平差(相当于扩大观测视场),可覆盖更多的参考星,进而达到改善局部参考架、提高归算结果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1957—1958年间,作者使用上海天文台佘山工作站的口径40厘米折光望远镜,以柯达103a-0底片,对天兔座的球状星团 M79(NGC 1904)拍摄了9张底片(佘 M79I-Ⅸ).这架望远镜的情况可参阅文献.当时从这9张底片中发现了两颗以前未经查到的变星.依照发现时序,这两颗变星的编号,当继罗西诺(L.Rosino)在这个星团中所发现的变星之后,而列为第7号和第8号变星.  相似文献   

20.
从1949年起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开始用蔡斯天体照相仪(紫外物镜;口径=150毫米;焦距=1500毫米)系统地进行小行星照相观测.至今已积累了一千多张底片,主要是黄道附近天区的照相.我们利用了上述底片估计了几个研究得很少的鲸鱼座蒭藁增二型变星的光度.为了同一目的,我们这用了昆明天文工作站用短焦距照相仪(罗氏[Ross]物镜;口径=105毫米;焦距=800毫米)所照的底片.很可惜这些底片还不足以进行详尽地研究上述的变星,但终究测定了七个鲸鱼座蒭藁增二变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