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94,自引:6,他引:194  
李小建  乔家君 《地理学报》2001,56(2):136-145
首次将县域经济发展数据与图形数据结合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8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相对差异明显较小,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则出现扩大;经济增长较快的县域自一些增长中心向外扩延,逐步形成沿海岸带,京广线和长江沿岸三大经济增长轴;但沿海发达区内存在十分不发达县域,经济不发达县域主要位于西部地区,与环境较差的山区,寒区,旱区以脑省际边界地区有关;全国县域经济基础和增长可分为基础好增长较快型,基础差增长较快型,基础差缓慢增长型,基础好缓慢增长型。  相似文献   

2.
从增量、依存度变化及进出口等方面,多角度分析了中国各省(市/区)对非贸易总额的空间分布情况,借助贸易地理多元化指数和均衡度指数计算模型,探讨了中国各省(市/区)对非贸易区域差异状况,并根据增速分布情况展望了对非贸易前景。结果表明:中国对非贸易发展迅猛,极化效应显著,沿海地区是主要增长区;各省(市/区)对非贸易进出口情况差异明显,就出口与进口比值而言,总体分为4种类型:持续下滑、波动上升、先升后降、无规律波动;中国对非贸易呈现出先向少数省(市/区)集中后逐渐分散均衡的发展特征;沿海地区主导着中国对非贸易分布格局变化,内陆地区各省(市/区)对非贸易相对均衡;内陆地区对非贸易增长极快,潜力巨大,将为区域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用遥感技术编绘植被图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各种不同植被类型的波谱特性不一;同一植被类型的波谱特性随季节的不同也有差异。故在卫片上以不同影象密度而构成不同图形,从而达到解译植被类型的目的。 本图以美国陆地卫星假彩色合成卫片(1/25万、1/50万)、部分彩红外航片(1/3.5万、1/5万)作为制图资料,按照植物群落现状、作物分布状况、植被与地学的相关性和有关植被调查研究资料,经过典型地段的调查,建立解译标志,进行目视解译与核实编绘而成。  相似文献   

4.
采用边界稳定系数、面板随机效应模型等方法,对中国省级行政区划设置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1)在政区规模方面,省级政区规模呈持续变动的特征,当前规模总体小于历史上实施“三级制”的多数朝代;(2)在划界原则方面,“山川形便”和“犬牙相入”始终是省级政区划界的重要原则,当前省级行政区划“犬牙相入”的特征更加明显;(3)在边界稳定性方面,中国省级行政边界呈整体变动与局部稳定并存的特征,当前中国省级行政区划设置与清代(1820年)高度相似;(4)在影响效应方面,省界附近县级政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低于非省界地区,省级政区的长期稳定正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建议从行政层级、政区规模和行政体制等方面对省级行政区划进行系统改革,高度关注“市制”改革问题,推进行政区划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地理的教学过程中.省级行政区划这一节是学习的基础。传统的授课方式一般是读读政区图、填填填充图.这种枯燥的方法丝毫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佳。我尝试着通过“读图”、“填国”、“剪图”、“拼图”的方法,努力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达到手脑并用地掌握中国政区图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川西高山-亚高山区域作为中国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川西高山-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对增温变化敏感,但对其草地生态系统群落及其稳定性对增温的响应研究仍存在不足。由于指标选取单一、研究尺度小等研究方法问题,已有研究结论的代表性不足。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生态系统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本研究在贡嘎山东北坡雅家埂峡谷地带,沿海拔3000~4130 m设置4个高山-亚高山草地样地,采用两种常用的模拟增温模式(OTC增温和带草皮下移增温)模拟环境温度升高,研究2012—2017年期间,不同海拔梯度上草地物种丰富度、群落高度和盖度、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对增温的响应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变化与群落生物量时间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OTC增温仅在高海拔寒冷样地降低了物种丰富度,不影响中低海拔样地的物种丰富度;下移增温增加了高海拔寒冷样地的物种丰富度,却降低了低海拔温暖样地的物种丰富度;(2)OTC增温仅增加了高海拔寒冷样地的群落高度,下移增温显著增加了所有海拔梯度上的植被高度;(3)在两个中间海拔梯度样地,两种增温模式都降低了杂草类植物盖度,却增加了莎草与禾草的盖度;(...  相似文献   

7.
《福建地理》2005,20(4):F0003-F0003
欢迎国内外地学工作者将自己调查、研究的成果写成稿件,投寄本刊。来稿要求如下:1.论点明确,文字精炼,数据准确,材料可靠,条理清晰,语句通顺,注意保密。全文一般不超过6 000字。2.来稿应附:题名(加英文),摘要(2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作者姓名(加汉语拼音)、单位全称(加英文)、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话或E-mail。作者署名应实事求是,保证尤署名争议。3.文中1、2、3级标题一律按“1”、“1.1”、“1.1.1”编码,居左书写,后空一格再写标题。4.希望作者采用软盘或网上投稿,并附电脑打印稿一份,不受理复写稿。5.外文字母,要分清文种及大小写、正斜体,公式、数码、上下角标的位置高低应区分明显。缩略术语在第一次提及时用括号注明其全称;动植物种名用括号以斜体写出其完整的拉丁学名。6.文内(包括图、表、公式)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使用国际符号,如:km(千米)、m2(平方米)、hm2(公顷)、kg(千克)、t(吨)等;表达量值时均用阿拉伯数字。7.表格要有表序(如表1、表2)、表题,推荐使用“三线表”(但表中可加竖线)。8.插图、附图必须有图序(如图1、图2)、图题。图用白纸黑墨精绘,线条清晰,图面清楚,附有图例、比例尺,符合制版要求。9.论文中凡引用别人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顺序以[1]、[2]……在右上角予以角标,并在论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文稿,请勿引用。文献内容按不同出版物列出以下项目,如:专著:[序号]作者(列出前面三名,中间用“,”隔开).书名[M].版次(首版不录).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期刊:[序号]作者(要求同上).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号:起止页码.论文集:[序号]作者(要求同上).题名[A].见: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10.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自留底稿。若半年内未接本刊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本刊不退稿,刊登与(?)由本刊编委会审定;并有权对来稿作文字上增删或修改;对图、表有权按规范、标准等要求作技术处理。若不同意,请预先说明。  相似文献   

8.
中国化工产业布局演变与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辉  段学军 《地理科学》2020,40(10):1646-1653
基于2003—2013年的企业数据,研究了中国化工产业及其行业空间布局演化、影响因素及机理。结果表明:① 化工企业呈现沿海?陇海线?沿长江的“π”字型分布格局,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长株潭等4个热点区,天津?淄博、上海?南京、广州?茂名等化工集聚区的双核结构凸显,布局演变呈分散化趋势;② 整体上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基础化工行业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反之相对精细高端的行业集中在沿海地区或在沿海地区内部转移;③ 整体上港口条件、市场需求、地理区位、环境规制的影响贡献呈现下降趋势,而资源条件、外商投资、科技投入等要素的贡献上升,不同行业影响程度和趋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华伟 《中国方域》2004,(4):2-11
在1997年第6期《战略与管理》发表《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初步构想》一文后,笔者与合作者又陆续发表了《大区体制的历史沿革与中国政治》(《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6期);《20世纪中国省制问题的回顾与展望(上、中、下)》(《中国方域》,1998年第4、5、6期);《地级行政建制的演变与改革构想》(《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3期);《城市与市制——市制丛谈之一》(《中国方域》,1999年第3期);《自治市与行政市——市制丛谈之二》(《中国方域》,2000年第l期);《城乡分治与合治——市制丛谈之三》(《中国方域》,2000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0.
据2006—2015年间制造业能源消费数据核算中国大陆30个省(除港澳台、西藏外)的制造业碳排放,并依据要素密集度将制造业划分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3类。在分析制造业以及不同类型制造业碳排放时空演变基础上,运用Kaya模型将碳排放驱动因素划分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碳强度4个方面,并运用LMDI-I分解模型定量分析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除北京外,其余省域制造业碳排放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资金密集型制造业碳增长最高,其次是技术、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经济规模扩大是导致各省、各类型制造业碳增长的首要因素;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强度与能源碳强度的变化在各省、各类型制造业碳排放中呈现双向效应,且作用强度差异显著。因此,在未来,各省、各类型制造业碳减排措施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阶段产业结构的地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晖  汤进华 《热带地理》2003,23(4):350-353
研究了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和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并与全国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产业结构呈多样化特征;②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就业结构的基本形式为"一三二"型,产值结构的基本形式为"二三一"型,表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从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产投比看,第二产业效益相对为优,而农业效益低下;从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看,无论就业结构还是产值结构都与全国各省(市、区)产业结构的基本形式相一致,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日本)相比差距明显,产业结构亟待升级.  相似文献   

12.
下面介绍一种变形的方格法——“231”几何图形控制法的作图步骤:一、建立“231”几何图形控制网:用方格法缩放地图,关键是建立方格控制网。但在图形弯曲多变处,又可在有关方格内加绘对角线、中位线等,从而将“方格”变形为三角形、长方形等。依据这一原理,在画中国轮廓图时,我们只要按一定的比例关系,建立一套由2个正方形、3个三角形,1个长方形组成的控制网即可(如图1)。其画图顺序为:  相似文献   

13.
冯毓荪 《中国沙漠》1995,15(1):49-53
沙漠化专题系列地图是沙漠化环境信息系统图形数据库的主要信息内容, 目的在于为系统进行空间分析提供数据。沙漠化系列图的编制, 因制图工具是具有图形编辑软件的计算机系统, 地图载体已改变为磁性记录媒体, 制图程序与常规方法差别甚大。本文结合机助制图特点, 介绍了制图编辑中的有关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1)用于沙漠化环境监测信息系统专题地图的设计; (2)专题系列地图的制图分类; (3)图形数据库中专题系列图的统一协调; (4)系统中沙漠化专题系列图的编辑特点; (5)沙漠化环境信息系统中系列图件的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高山带景观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基于TM数据和GIS技术,通过气候参数插值,地形三维分析、气候参数和景观图与DEM的叠加、景观参数计算,从不同空间尺度分析了五台山高山带的景观特征,研究认为:将气候参数插值图和景观组分图叠加在DEM上,能更好地反映山地景观的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五台山是华北地区半湿润-半干旱背景上一个寒冷、湿润的中心;海拔2890m以上存在气候上的林线,应划入高山带;五台山高山带景观主要是高山蒿草草甸,是华北地区独特的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各省人均寿命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公报显示,2000年中国人均寿命普遍大幅度提高,但是在各省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中国各省人口寿命存在差异呢?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首先选取可能影响人均寿命的8个方面36个因素,将这36个因素与人均寿命进行了简单相关分析和分别以省人均GDP、省平均海拔为控制变量的偏相关分析。然后通过结合当前中国各省经济、社会、自然等现状对相关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各省的经济水平、平均海拔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各省的人均寿命。  相似文献   

16.
省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绘方法─—以福建省为例吕良寿(福建省地质测绘院)一、目的与要求省级上地利用现状图是省级土地利用现状汇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全省各地(市)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取舍,按科学的方法编绘而成的。其目的是为制定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7.
南极拉斯曼丘陵周围地区卫星影象的冰貌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依据南极地区Landsat-TM影象各波段不同的光谱和空间特征,在ARIES数字图象处理系统上,提取高程信息和冰貌信息,并将栅格数据转换成矢量数据,建立图形间的拓扑关系。经RAMS图形信息处理系统编辑和修饰,由计算机输出线划冰貌图。最后对该地区冰貌的形成、分布特点及其变化和对环境的影响等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1:400万沼泽图的编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化群 《湿地科学》2004,2(1):15-20
中国1:400万沼泽图是我幽第一幅大范围的沼泽图件。本图及其附图以地图图像的形式,形象地、系统地总结和反映了我国有关单位近40年来在沼泽方面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我国及主要典型区的沼泽及诏泽化土地的类型、特征、形成及其分布规律。重点反映适合我国沼泽特点并具有新观点的分类体系和分区体系。全国沼泽分类体系被分为四级:类(第一级)、亚类(第二级)、型(第三级)、组(第四级)。全国沼泽化土地的分类系统也相应分为四级。主图表示沼泽和沼泽化土地的前三级类型,在作为插图(2幅)和附图(4幅)的典型区沼泽图(1:20万~1:150万)上侧重表示第四级类型。另一幅插图为《中国沼泽分区图》(1:2500万),全国被分为8个沼泽区和40个沼泽亚区。中国1:400万沼泽图采用综合图型,范围法与符号法(分级定位符号)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室内制图资料综合分析利用与野外验正和缩编相结合的编绘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因特网视角下的中国展览业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展览业的时间分布和区域分布特点,运用网页内容分析法,为研究中国展览业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以2006年11月~2008年5月一年半时间内连续的因特网关于中国"展览"的中文网页为研究文本,采用媒体研究的内容分析方法,通过SPSS统计分析,从数量、行业、主题、性质、规模和会期等方面,对中国各省(市、自治区)主要展览的时空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展览业无论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有鲜明的季节性和突出的空间集聚特征;同时各省(市、自治区)也呈现出不同的行业集中度及特征,反映在展览的主题、性质、规模和会期上,这些特征在空间上体现了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空间集聚,从而印证了"产业化发展是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假药犯罪态势异常严峻,地理学在此领域尚未涉及,但社会对其防控有迫切需求。论文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的数据挖掘,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改进的k-medoids聚类算法等方法,探究中国销售类假药犯罪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地域类型。研究发现:(1)中国销售类假药犯罪具有2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即第一阶段该类犯罪的数量上升且“城际差异”扩大(2014—2015年),而第二阶段该犯罪的数量减少但“城际差异”缩小(2016年后)。(2)在空间分布上,中国销售类假药犯罪已由单核或双核(上海、深圳和广州等)的“聚拢分布”形态演变为多核的“扩散分布”形态,并且形成了较明显的“人字形”带状分布格局(如沿福建、浙江、江苏北上后,再向河北、山西、辽宁、吉林以及黑龙江等地蔓延扩散)。(3)中国销售类假药犯罪空间自相关显著,且存在不稳定的空间聚集现象,即高高集聚区和低高集聚区发生了迁移扩散(出现了由东南沿海地区逐渐朝北部、中部方向集聚的特征)。(4)在市尺度上,可将中国销售类假药犯罪的地域类型划分为上升型、下降型、波动型和低位型4种,且各类的城市数量与分布均存在明显差异。如上升型城市主要集中于北方地区;下降型城市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