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翁笃鸣 《气象》1985,11(6):39-43
一、山区降水的一般特点 在山区,拔海高度和地形是影响降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随着测点拔海高度的增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二是地形对气流和天气系统的动力作用,可增加迎风坡的降水;三是地形起伏所造成的局地环流能促进上升运动而引起降水;最后是地形起伏对降水再分配的  相似文献   

2.
以考虑地形遮蔽作用的实际起伏地形下可照时间分布式计算模型为基础,采用1:25万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计算了100m×100m分辨率的重庆市月可照时间以及年可照时间的空间分布,并分析了起伏地形下重庆市可照时间的逐月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重庆市可照时间以6、7月份最高,2月份最低,全市年可照时间为2830h;地形因子对起伏地形下重庆市可照时间的影响程度具有随季节变化的特性;局地地形对可照时间的影响程度随季节而变,在冬半年,太阳高度角较低的季节,局地地形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武文辉  袁淑杰  邱新法 《贵州气象》2007,31(2):F0003-F0003
该文建立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起伏地形下可照时间模拟方法;在此基础上得到起伏地形下贵州高原100m×100m分辨率的可照时间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地形遮蔽对可照时间的影响较大,要大于纬度的影响。由于坡度坡向等局地地形因子的影响,使起伏地形下的可照时间空间差异明显。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1月可照时间为155.0~320.3h,1月太阳高度角较低,地形遮蔽面积较大,可照时间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7月可照时间为337.7~423.7h,7月太阳高度角较高,地形遮蔽面积较小,地域差异比1月小得多,呈明显的纬向分布。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年可照时间为2692.7~4367.5h,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6倍,且纬向分布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起伏地形中的散射辐射及其计算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对丘陵山区地形参数的数值模拟结果,应用野外试验观测资料,较详细地讨论了起伏山区散射辐射计算模式。主要讨论三个问题:天穹散射各向异性下的坡地散射辐射计算;实际地形遮蔽下的坡地散射辐射计算;由周围山地反射而到达坡面的散射辐射计算。最终分析了散射辐射在大别山南段赵公岭山区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山区散射辐射场与地形要素场配合较好,其中冬季以坡向影响为主,夏季则以地形遮蔽为最重要。  相似文献   

5.
可照时数和太阳高度角上搞气候分析和计算太阳能时有时要碰到的问题。但是要掌握好可照时数和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却是很困难的,因为它要涉及到许多天文方面的知识。为使大家对可照时数和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有所了解,本文试以初等数学简化证明之。  相似文献   

6.
可照时间受地形的影响及其精细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了起伏地形下可照时间分布式计算模型,讨论了不同纬度的坡度、坡向、遮蔽等地形因子对可照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可照时间的纬向分布特征明显;同一纬度,同一坡向的可照时间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坡向对可照时间的影响复杂,不同坡向上的可照时间随季节和坡度变化;在太阳高度角较低的冬季,地形遮蔽对可照时间的影响显著,可明显地影响可照时间的空间分布,清楚表现出可照时间的非地带性。同时绘制了1:100万我国实际地形下精细的可照时间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7.
陆面蒸发公式的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云南省七个小流域的气象、水文资料,检验了三个含有下垫面参数的陆面蒸发公式,表明傅抱璞公式最佳。 作者提出了一个反映地形起伏的新参数——地形起伏度。藉助傅抱璞公式和地形起伏度计算山区全年陆面蒸发量的误差,一般小于4%,个别最大误差达13.1%,平均误差为5%。  相似文献   

8.
第三讲 山地温度况状的分析和推算(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笃鸣 《气象》1985,11(3):34-38
影响山区温度条件的因素较多,但从气候上说,主要还是宏观地理条件(测点经、纬度,离大水体远近,所在大山系的走向以及宏观的气候背景条件等),测点拔海高度,地形(坡向、坡度、地形类别、地平遮蔽度等)和下垫面性质(土壤、植被状况等)四种。其中尤以拔海高度和地形的影响最显著。本讲着重介绍这些影响的主要特点。 一、山区温度随拔海高度的分布 1.山区平均气温直减率 讨论山区气温随拔海高度的变化应区分两种情况,一是在自由大气中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另一是山区气温随测点拔海高度的变  相似文献   

9.
台站使用的暗筒式日照计,是利用通过仪器上的小孔射入筒内的太阳光在日照纸上留下的感光迹线计算日照时数的。上午和下午的日照迹线应是对称的两条曲线。可照时数是太阳中心从出现在一地的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线,其直线光线在无地物、云、雾等任何遮蔽的条件下,照射到地面所经历的时间。因此,日照时数应<可照时数。然而,在审核或检查台站的记录时,却发现有日照时数>可照时数(或半天日照时数>半天可照时数)的现象。这往往是观测员在感光迹线的开始(或终止)处向前(或向后)多划铅笔线所造成。由于早上和傍晚太阳光线较弱,…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 目前,我国各台站仍然使用乔唐式日照计记录日照时数。它表示测点纬度下在不同的季节和各种大气物理状况下实际测得的日照时间,以真太阳时为单位时,时间精确到分。在日照计安装十分正确并且全天无云的条件下,日照时数与可照时数近似相等。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区域500 m×500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在提取纬度、坡度、坡向等地形要素栅格数据的基础上,使用考虑地形遮蔽的分布式计算模型,完成了新疆区域全年每日可照时间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讨论了地形因子对可照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新疆而言,可照时间7月最长,为441 h;12月最短,为266 h,区域内可照时间的离散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地形差异所致;海拔高于1500 m的山区对全区可照时间标准差的贡献率达到了80.1%;冬夏两季有较为显著的纬向分布特征,三大山脉地区可照时间与同纬度平地相比差异明显,表现出可照时间的地域性分布特征;地形对可照时间的影响比较明显,坡度越大可照时间越少;坡向对可照时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冬季,大致为可照时间南坡多、北坡少;随着地形开阔度的增大,可照时间有较为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地形起伏对模式地表长波辐射计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陈斌  张耀存  丁裕国 《高原气象》2006,25(3):406-412
初步探讨了数值模式中次网格区地形起伏(高度、坡度)对长波辐射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高度的次网格变化对辐射计算结果的影响较小,其相对误差一般<2%,但不同分辨率的地形高度场会产生不同的坡度计算误差,低分辨率地形资料所计算的坡度分布相差不大,但坡度的量级存在较大偏差。地形的分辨率越高,实际计算结果的偏差越小。而高分辨率地形资料计算实例表明,地形坡度引起的区域相对辐射误差可达到10%以上。因此,在数值模式中,网格区地表长波辐射计算结果对地形起伏的敏感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各台站仍然使用乔唐式日照计记录日照时数。它表示测点纬度下在不同的季节和各种大气物理状况下实际测得的日照时间,以真太阳时为单位时,时间精确到分。在日照计安装十分正确并且全天无云的条件下,日照时效与可照时数近似相等。  相似文献   

14.
翁笃鸣 《气象》1985,11(5):38-42
四、山区的低温和霜冻 测点拔海高度和地形条件对山区热量状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区低温和霜冻的分布上。 1.拔海高度对低温,霜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用近似图解法计算遮蔽物对日照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笃鸣 《气象》1979,5(12):16-18
一、前言 本文所指遮蔽物是广义的,既包括地形、地物的遮蔽,也包括作物行向行距分布所造成的相互遮蔽等。后者是农业上选择适当行向行距和间套作的一个重要小气候问题。 现有的一些理论公式虽可计算某些理想化地形对日照条件的影响,但由于计算公式较繁,加之实际地形错综复杂,在使用上受到很大限制。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近似的图解方法。其基本出发点就是用近似的圆内插方法在极坐标图上绘制太阳视轨道,并用同样方法配以地形遮蔽曲线,或农田株行之间的遮蔽曲线,求出开始和终止日照时的太阳高度角,然后再算出时角,最终得到各种遮蔽条件下的可照时数。从初步验算以及针对昔阳地区的计算结果来看,可以认为此种图解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而  相似文献   

16.
我们现对张迎福同志对“长江中下游水稻日照温度农业气候指标的初步研究”一文的意见答复如下: 1.用可照时数的原因是: (1)根据我们分析结果,实照时数与发育速度的关系不明显(原文图6)。原文中提到的阴昙天气条件系指实照时数。因为阴昙是用云量而定,而云量与实照时数有关。 (2)农业科学家曾用不同纬度来讨论水稻品种与日照长度和引种等问题。如吴光南  相似文献   

17.
李金城 《气象》1986,12(10):33-34
可照时数的含义是太阳中心自出地平线至入地平线,其直射光线在无地障及云雾烟尘遮掩情况下,照耀地面之时间。把一年或一月的实际日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相比称日照比数或日照百分率。这对于研究云量分布和日照时间与农作物的生长关系,以及太阳能的利用都有一定的意义。 由天文学可知,某地的可照时数与该地的纬度及赤纬有关,其公式为:  相似文献   

18.
查算表     
一、逐月年日照百分率查算表,适合 N34°范围台站用,年月可照时数采用省局59年《气象观测技术问题解答汇编》127页可照时间表。各月(年)栏括号内,为该月(年)可照时数.查表方法:日照界于两个百分率之间,则按大的数字查取.例如,商县7月可照时数209.1,界于207.7和212.1之间,则按大的212.1查取百分率为48。若日照缺测一天以上者,不能使用此表。  相似文献   

19.
基于GWR模型的贵州喀斯特山区TRMM 3B43降水资料降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降水与地形起伏之间的非平稳关系,结合有限的观测降水数据,利用GWR回归模型,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的TRMM 3B43降水资料进行降尺度和校准,最终得到空间分辨率为1 km×1 km的降水量分布数据并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1)考虑地形起伏和降水空间非平稳性的GWR模型,提高了贵州喀斯特山区TRMM 3B43遥感降水资料的空间分辨率和准确度。(2)不同时间尺度的验证结果表明,在与观测降水的相关统计中,TRMM降尺度降水具有较TRMM 3B43降水更高的统计精度和更小的误差,更接近于地面观测降水;该降尺度算法在贵州降水较少的时间尺度更加接近真实值。(3)当TRMM 3B43可以被重采样的地形起伏度(RDLS)进行准确预测时,TRMM 3B43的精度是GWR降尺度算法中的主要误差源;当区域的降水与地形起伏弱相关或无关时,应考虑引入其他影响降水的空间变量来修正这一空间非平稳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农田可照条件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农作物的几何结构,提出计算农田日出日落时角的理论公式,并据此分析了作物高度、行向、行距以及亦纬、地方纬度对农田日照条件的影响,指出:在夏半年,在一般情况下,东西行的可照条件最优越。同时,还研究了冬半年东西行农田可照时数超过南北行的条件,并得到计算临界赤纬的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