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享受"阳光权"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篇文章利用城市街道日出日落时间公式和计算机程序,推算了四川省资阳市区不同街道走向、不同宽高比(L/H)、从春分至秋分和秋分至春分的可照时数,并据此分析了不同街道走向、宽高比、太阳赤纬等对资阳市城市街道可照时数的影响,得出资阳市以东西走向最为有利,街道宽高比适宜增大更有利于日照;利用四川省资阳市气象局近5年的实际日照时数、云量等观测资料,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云量等天空状况对资阳市日照条件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田中作物行向行距的差异不仅影响到行间可照条件,同时也直接地影响列行间的透光情况。所以,农田透光观测是比较困难的。这不单由于观测本身有很大的随机性,人为性,同时也由于不同行间作物生长条件的差异性所造成。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扩大观测数量的办法,虽能克服观测的随机性和人为性的缺陷,但仍无法消除植株生长条件差异造成的系统误差。本文试图从某些理论上考虑,提出消除植株生长条件影响,计算田间各种透光率的半经验半理论方法。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用近似图解法计算遮蔽物对日照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笃鸣 《气象》1979,5(12):16-18
一、前言 本文所指遮蔽物是广义的,既包括地形、地物的遮蔽,也包括作物行向行距分布所造成的相互遮蔽等。后者是农业上选择适当行向行距和间套作的一个重要小气候问题。 现有的一些理论公式虽可计算某些理想化地形对日照条件的影响,但由于计算公式较繁,加之实际地形错综复杂,在使用上受到很大限制。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近似的图解方法。其基本出发点就是用近似的圆内插方法在极坐标图上绘制太阳视轨道,并用同样方法配以地形遮蔽曲线,或农田株行之间的遮蔽曲线,求出开始和终止日照时的太阳高度角,然后再算出时角,最终得到各种遮蔽条件下的可照时数。从初步验算以及针对昔阳地区的计算结果来看,可以认为此种图解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而  相似文献   

4.
以考虑地形遮蔽作用的实际起伏地形下可照时间分布式计算模型为基础,采用1:25万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计算了100m×100m分辨率的重庆市月可照时间以及年可照时间的空间分布,并分析了起伏地形下重庆市可照时间的逐月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重庆市可照时间以6、7月份最高,2月份最低,全市年可照时间为2830h;地形因子对起伏地形下重庆市可照时间的影响程度具有随季节变化的特性;局地地形对可照时间的影响程度随季节而变,在冬半年,太阳高度角较低的季节,局地地形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农田日蒸散量的计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小气候观测资料着手,采用彭曼法、能量平衡法、波温比法和空气动力学等方法,对处于抽穗至乳熟期的冬小麦农田日蒸散量做了尝试性计算。着重考虑了彭曼公式的修正,并以水量平衡法为标准,对以上各方法的精度做了评价与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订正后的彭曼公式可较为准确地计算各种能量、水分供应条件下有作物覆盖农田的日蒸散量,其它方法则存在较明显的不确定性误差。  相似文献   

6.
大气稳定度对农田蒸散计算准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农田蒸散时,综合考虑了大气稳定度的影响。通过引入适应指数公式,检验稳定度修正前后对农田蒸散计算的精度影响。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公式计算公式精度明显下降,平均绝对误差增大一倍多,由此证明在计算农田蒸散时不考虑大气稳定度的订正是完全可靠的。此结论与文献[2]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我国蒸发力计算的气候学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利用10个大型蒸发池自由水面蒸发的实测资料,对计算水面蒸发力的彭曼公式作了修订。修正后的彭曼公式可用于我国水面蒸发力的计算;乘以合适的折算系数和作物系数,还可用来估算我国的自然蒸发力和农田可能蒸散。  相似文献   

8.
可照时间受地形的影响及其精细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了起伏地形下可照时间分布式计算模型,讨论了不同纬度的坡度、坡向、遮蔽等地形因子对可照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可照时间的纬向分布特征明显;同一纬度,同一坡向的可照时间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坡向对可照时间的影响复杂,不同坡向上的可照时间随季节和坡度变化;在太阳高度角较低的冬季,地形遮蔽对可照时间的影响显著,可明显地影响可照时间的空间分布,清楚表现出可照时间的非地带性。同时绘制了1:100万我国实际地形下精细的可照时间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
武文辉  袁淑杰  邱新法 《贵州气象》2007,31(2):F0003-F0003
该文建立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起伏地形下可照时间模拟方法;在此基础上得到起伏地形下贵州高原100m×100m分辨率的可照时间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地形遮蔽对可照时间的影响较大,要大于纬度的影响。由于坡度坡向等局地地形因子的影响,使起伏地形下的可照时间空间差异明显。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1月可照时间为155.0~320.3h,1月太阳高度角较低,地形遮蔽面积较大,可照时间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7月可照时间为337.7~423.7h,7月太阳高度角较高,地形遮蔽面积较小,地域差异比1月小得多,呈明显的纬向分布。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年可照时间为2692.7~4367.5h,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6倍,且纬向分布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第四讲计算方法周亚军本讲涉及到三方面的计算问题:连带勒让德函数的求解、纬圈方向的快速傅氏变换和高精度的全球积分。在谱模式程序中,会经常用到高斯纬圈上的之值,这些值是事先算好并存储在计算机中的。虽然递推公式本身是精确成立的,但在数值计算时存在舍入误差,...  相似文献   

11.
东营市农业气候资源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954-2000年气候资料,用辐射公式和高桥浩一郎公式分别计算了东营市的太阳辐射和蒸发,对农业气候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用水分平衡方程对农田水分盈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年平均气温升高的大背景下,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年平均风速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区域500 m×500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在提取纬度、坡度、坡向等地形要素栅格数据的基础上,使用考虑地形遮蔽的分布式计算模型,完成了新疆区域全年每日可照时间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讨论了地形因子对可照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新疆而言,可照时间7月最长,为441 h;12月最短,为266 h,区域内可照时间的离散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地形差异所致;海拔高于1500 m的山区对全区可照时间标准差的贡献率达到了80.1%;冬夏两季有较为显著的纬向分布特征,三大山脉地区可照时间与同纬度平地相比差异明显,表现出可照时间的地域性分布特征;地形对可照时间的影响比较明显,坡度越大可照时间越少;坡向对可照时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冬季,大致为可照时间南坡多、北坡少;随着地形开阔度的增大,可照时间有较为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4月沙尘暴与西风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钟海玲  李栋梁 《高原气象》2005,24(1):104-111
选用中国185个气象站建站~2000年历年各月沙尘暴日数资料,分析了近40年来中国北方4月沙尘暴的气候特征及其对西风环流异常的响应,并对4月多、少沙尘暴年的前期和同期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北方4月沙尘暴日数在全区域空间尺度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区域尺度上存在东西反位相差异。沙尘暴总体在减少。多沙尘暴年,欧亚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加大,我国北方高空纬向西风位置偏南、强度偏强;少沙尘暴年,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减小,高空纬向西风位置偏北、强度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前一个月的流场特征及高空纬向风分量可作为预报下一个月沙尘暴日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王华  徐银梓 《气象科学》2002,22(1):16-27
本文在Ekman动量近似下,引入关于水面粗糙度的Charnock公式,求得了斜压大气中海面边界层的风速的解析表达式,进一步得到边界层摩擦偏角的公式,并获得了边界层摩擦偏角的有关结论。例如海面的摩擦偏角远小于陆地的摩擦偏角;低纬的摩擦偏角比高纬的要大:理论分析和个例计算均表明,垂直平流惯性力与水平平流惯性力对摩擦偏角分别起着减小和增大的相反作用,而且反气旋性涡度处与气旋性涡度处的摩擦偏角可相差达20多度。冷暖平流下的摩擦偏角相差很大,甚至可达七、八十度。这些结论对斜压大气中的海面边界层风场摩擦偏角的预后都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天文学和气象学角度对可照时数、日照时数、光照时间和曙暮光等进行了解释.通过查表和公式计算,得出漠河夏至、冬至之日的天亮、天黑、日出、日落、昼长、夜长准确时间和日照日数.  相似文献   

16.
中间层顶区域大气平均风场年和半年振荡的全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3~2011年TIDI(TIMED Doppler Interferometer)风场观测数据研究了中间层顶区域80~105 km纬向平均风场年振荡和半年振荡振幅和相位的全球分布结构,并给出了它们的年际变化。在热带地区,纬向风半年振荡最显著。振幅峰值中心位于南半球10°S~20°S范围,出现与平流层半年振荡类似的相对于赤道不对称的分布,并且振幅峰值与以前在该区域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别。在中高纬度地区,纬向风和经向风被年振荡所控制。纬向风在高度100 km以下中高纬度都存在振幅大值中心;经向风年振荡只出现在两半球中纬度高度95 km以下,并且南北半球振幅峰值中心分布不一致。分析结果还显示年振荡和半年振荡振幅存在显著地年际变化,相位的年际变化则较小,但北半球热带地区经向风年振荡振幅和相位表现出2年周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1978年夏季西北太平洋西南季风的强弱变化与南半球500mb环流形势的关系,发现当南半球出现经向环流型时,西南季风相应增强,反之,出现纬向环流型时,西南季风则减弱。 在南半球稳定的经向环流形势控制下,冷空气可以影响到低纬地带,高空长波槽后冷高压北侧的东南大风在其相对固定的通道上形成一股强而持久的越赤道气流,在北半球环流条件有利的情况下,这股越赤道气流可以在西北太平洋上转向成西南气流,导致该地区西南季风增强。由于南半球的长波槽容易在澳洲大陆东西两岸同时停滞加深,因此越赤道气流的路径则相对集中在这两  相似文献   

18.
何建中  郭品文 《高原气象》1993,12(4):361-366
本文在半地转近似下讨论了纬向切变基流中的非线性正压Rossby波,给出了存在波解的切变基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用球函数展开北半球地形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计算,如取m≤36,n—m≤20,北半球地形一般可以相当精确地用球函数来表示.计算表明,除高纬度地区外,地形高度沿纬圈平均的相对误差都在0.33%以下.在计算过程中,作者还给出了检查错误的公式.对计算结果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南北半球台风形成的物理场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南半球7619热带风暴和北半球8111号台风为例,对台风生成区附近的低空大尺度纬向流场的变化及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计算,并对台风生成区大气层结构的温湿场分布、大气低层涡度的逐日变化和对流层上下层的风垂直切变场逐日变化进行计算。同时进行南北半球台风对比分析。找出了南北半球台风生消时段大尺度环流和台风生成区大气物理场的共同特征和和相同的天气变化机制,分析表明台风生成的决定性因素是低层大尺度流场对台风生成区辐合的加强,致使水平切变急剧增大的结果。由此提出一个生消诊断公式,讨论了用天气学方法定量预报台风生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