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发生的8.1级地震,在我国西部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四川和云南等六省区的地下水震后效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地震后中国西部地区存在中期、中短期地震危险性。这是利用大范围地下水震后异常研究大区域后续地震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2.
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湖南岳阳地震核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查阅了岳州府及其邻近地区以及两湖接壤地区的大量相关史料,并对其进行了鉴别和查证。通过鉴别,推断隆庆岳州府志关于1556年岳阳地震的记载比较准确。岳州(今岳阳)所属地区记载的地震为有感,强度不大。在查阅历史资料时,对无地震记载的情况采用以下地震缺失原则进行判断:1)待查史志上必须有其它地震的记载;2)待查事件发生前后史志上有其它灾害的记载。根据该原则确定通山、通城、蒲圻、崇阳、公安、石首等地在嘉靖三十四年确实无地震记载。考证了陕西华县地震与湖南岳阳地震的关系,表明岳阳地震是一次独立地震,而不是1556年华县地震的影响。最后根据地方志的记载确定了岳阳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级  相似文献   

3.
1920年12月16日的海原大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 1920年12月16日的海原大地震是我国近代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级达8.5级。地震时波及范围特别大,据有关资料记载:北京“电灯摇动,令人头晕目眩”,上海“时钟停摆,悬灯晃动”,广州“掉灰泥片”,汕头“客轮荡动”,香港“大多数人感觉地震”,甚至越南海防附近的观象台上也“时钟停摆”等。其极震区在现宁夏自治区海原一带,当地山崩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陕西省地震编目工作的发展历史,并通过地震编目分析1970年以来陕西省地震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省内地震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及陕南地区;随着煤矿的开采,近几年陕北地区矿震数量呈现增加陕西态势.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T14:28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2008年5月13日T5:00江苏省发生滨海ML3.8地震。滨海地震是否是由汶川地震触发的、可指示滨海附近中短期内将发生中强地震的"诱发前震"?基于此,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①统计南北地震带及中国台湾7.3级以上、日本7.5级以上大地震;②统计①中大震发生后3天时间(72 h)内,华北中南部地区发生的M_L 3以上地震;③统计大震发生后1年内在M_L 3地震附近地区(距震中350 km以内)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④对上述3组地震是否存在链式关系进行统计研究,即研究特定条件下的A—F—B链式地震现象在华北中南部的预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目前所拥有的统计资料,无法确定2008年5月13日滨海M_L 3.8地震是由汶川8级地震诱发的"前兆地震"。  相似文献   

6.
王卫东  杜长娥 《内陆地震》2001,15(3):240-246
1998年1月5日发生的泾阳Ms4.8级地震是陕西省近40年来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对这次地震的构造背景和震前的各种异常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震前该区地壳形变、地下流体和地震活动表现出长期、中期和短期的不同特征。对此次地震的构造背景作了分析,并根据岩石破裂实验和地震前兆理论对这次地震的孕育过程作了阶段性划分。  相似文献   

7.
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8.1级特大地震,是1951年当雄8.0级特大地震后,整整50年大陆上首发8级特大地震,它的发生虽然没有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但它的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超过过去几十年来任何一次强震,它打破了我们对地震活跃期的划分和许多传统认识,同时对如何判断未来地震大形势提出了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确定,对于地震研究及孕震机理解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东北几次破坏性地震主要发生在吉林松原地区,分析震源机制,对认识该地区地质构造和孕震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2017年7月23日吉林松原发生4.9级地震,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此次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307.0°,倾角66.0°,滑动角12.0°;节面Ⅱ:走向212.1°,倾角79.1°,滑动角155.5°;震源深度6.9 km,结果表明此次地震震源机制解类型为走滑型。  相似文献   

9.
徐仙鹏 《高原地震》2012,24(1):56-59
通过分析陕西省现有强震动台网在汶川8.0级地震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以及对照国外地震烈度速报建设经验,研究陕西省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从台网密度、通讯传输、建设成本三个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中绵阳市梓潼县水库土坝震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绵阳市梓潼县170座水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严重的经济损失.依据绵阳市梓潼县水库地震灾害的现场科学考察资料,对绵阳市梓潼县48座高危以上险情水库土坝的震损情况做了初步总结和分析.典型震害现象包括裂缝、渗漏以及泄水建筑物和附属设施的损毁等;以梓潼县3座典型震损水库土坝为例,总结了震损水库的特点和经验教训,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结论.  相似文献   

11.
1933年8月25日,四川省茂县叠溪发生了71/2级地震,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滑坡与崩塌,叠溪镇全城被毁,伤亡惨重.震后45天地震堰塞湖溃决,又造成严重的次生水灾.1934年11月,著名摄影家庄学本先生考察了叠溪地震灾区,拍摄了大量的地震现场照片,其中一部分留存至今.这批照片是中国最早的地震现场照片之一,留下了比文字记...  相似文献   

12.
洪时中  徐吉廷 《地震地质》2011,33(1):225-230
1933年8月25日四川省茂县叠溪发生7 1/2 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滑坡与崩塌,叠溪镇全城被毁,伤亡惨重。震后45天地震堰塞湖溃决,又造成严重的次生水灾。当年12月,地质学家周晓和先生曾带领四川大学师生赴震区考察,他们拍摄和收集了许多照片,其中一些留存至今。文中简要介绍了新近发现的周晓和先生留存的有关叠溪地震的4张照片,包括四川大学地质考察团的合影、叠溪城陷落后的情景、被水灾冲毁的索桥与古亭,以及叠溪地震的灾民。这些珍贵照片提供了叠溪地震的直观信息。  相似文献   

13.
对华安汰内井水氡、水电导率测值进行分析,得出各测项对中国台湾Ms≥7强震和福建内陆4级以上地震的映震特征,结果发现:①去除年动态规律后,水氡测值在中国台湾Ms≥7强震前多表现为高值异常,异常持续时间大多在半年以上,异常结束到发震时间间隔较短;②在2007-2008年发生的8次福建内陆4级地震前,水氡原始日值表现为短临或...  相似文献   

14.
从灾害链角度讨论1920年海原8.5级地震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增建  郭安宁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6):1394-1395,1481
1920年12月16日海原发生8.5级大震。在该年前期,冀、鲁、豫、晋、陕五省大旱。与大旱有关的副高,其边缘引张环作用于旱区西边,对海原大震有中短期促发作用。临震前有西伯利亚寒潮传出的脉动触发了该大震,待寒潮大风来到震区时已在震后一天。这对灾民也是一种附加灾害。  相似文献   

15.
1933年8月25日,四川省茂县叠溪发生7级地震,古城叠溪全城被毁,震后45天地震堰塞湖溃决,又造成严重的次生水灾,地震和水灾均引起惨重伤亡。根据对历史资料的考证和分析,初步认为:茂县境内直接死于地震的常住居民为6 865人,该地震造成的死亡总人数约7 000人;地震次生水灾的死亡人数尚难以准确统计,"2 500余人"和"4 000人左右"的说法相对来说比较可信。  相似文献   

16.
汶川8.0级地震陕西灾区震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对陕西造成的灾害损失及震害特点。结合陕西灾区地震地质构造与区域环境背景,研究了陕西不同烈度区的震害特征和汶川地震在宝鸡市陈仓区和西安市市区形成的烈度异常破坏现象,并进一步探讨了防震减灾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章纯 《地震》2007,27(3):26-33
利用有限元方法, 研究了台湾地震发生所产生的应力变化对华东南地区应力场调整的影响, 给出了这些地区地震发生后所产生的扰动应力场分布特征, 解释了台湾地震活动与大陆地震活动同步的问题。 研究结果认为, 台湾东部地震带地震发生所产生的应力扰动主要影响福建至广东和广西沿海地区的应力场; 如果地震发生在台湾东南角, 其扰动应力会影响到华东沿海地区; 台湾北部地震带地震发生所产生的扰动应力场除影响福建至广东沿海外, 还会影响到华东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8.
全国自动地震速报系统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全国自动地震速报系统进行简要介绍。根据《自动地震速报技术管理规定》,全国自动地震速报系统由5个区域自动地震速报分中心(辽宁、河北、福建、陕西及云南)和国家地震速报备份中心(广东省地震局)组成。通过"十五"国家测震台网的建设,利用全国1 000多个地震台站和200多个境外地震台站,现阶段自动地震速报能力达到国内地区1 min左右、周边地区2 5 min、国外其他地区3—30 min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公路桥梁震害初步调查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造成大量公路桥梁破坏。本文详细介绍了百花大桥、小鱼洞大桥、庙子坪大桥、龙尾大桥等9座典型公路桥梁的震害情况及原因。这个地区的桥梁主要为桥面连续简支梁桥,支座多为直接搁置的板式橡胶支座,地震中稳定性较差,主梁与桥墩连接较为薄弱,更多地发生横、纵向移位,乃至最终落梁。这种薄弱连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桥墩的地震荷载,总体上看桥墩震害较轻,但从破坏的桥墩、拱肋、盖梁来看,直接剪切或形成弯曲塑性铰后的剪切破坏较为多见。提出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若干建议,涉及桥台抗震稳定性及强度校核、曲线梁桥和高墩桥梁设计、支座及防落梁措施设计、桥墩及构件延性设计、场地液化等多个方面。强调了抗震构造措施能够维持公路桥梁大震后应急通行功能的"最强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